移动健康的未来,健康监测App还是可穿戴设备?
近日举办的MWC盛会上,随着 三星 、 索尼 、华为等纷纷亮出手环、手表的“杀手锏”,智能 可穿戴设备 再一次赚足外界眼球。风头旺时必有劲敌!针对可穿戴们主打的健康监测领域,国内外手机巨头携裹同类功能的APP强势杀来,比如最新爆料 苹果 正在开发iOS 8应用 Healthbook,可穿戴们此番可能要真的要——准备接苹果的大招了!
准备接招吧!看看什么才是可穿戴
用有辐射的手机监测健康?
其实,想象起来就感觉很可笑,赏识普及说,手机辐射对人体有害,而现实却奔走在常识的逆行道上——植入APP,用手机监测健康,比如监测心跳、卡路里燃烧值、验血糖、量血压……
三星将S Health健康管理服务集成到所有Galaxy系列旗舰机型,苹果和微软紧随布局。前者将在iOS 8中内置Healthbook和Watch Utility两款软件,可以通过手机内置传感器监测健康状态之外,而最新的爆料称,Healthbook可用于检测身体健康数据,包括记步、血压、睡眠质量,甚至是用户是否已经喝了足够的水。微软则在Windows Phone应用商店上架了Bing Health的Beta版本,同样可以帮用户制定健康计划,分析食物热量。
笔者认为,其实监测健康APP的诞生采用了非常讨巧的方式。第一,其把握了人类目前与手机产生的强力黏性,采用“寄生虫”的方式傍上大树。无疑,智能手机如今已经是每个人的新“器官”。有数据调查显示,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看手机约34次,使用频繁者查看手机的频率更是高达每6.5分钟1次;第二,满足了用户内心深处的“长命百岁”的人性需求,所以打出了“健康”的大旗。尽管其寄托于一个在外界看来并不健康的手机载体上。
以这样的方式问世后,APP又抓住可穿戴设备的“软肋”——繁冗与束缚。这样,总比可穿戴们用另一台移动终端来连接手机来得省事儿吧?也总比24小时不离身、像紧箍咒一样套个手环、手表来得轻松吧?
可穿戴健康设备的优势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可穿戴的美梦成噩梦。至少目前,健康监测App还无法撼动可穿戴作为当红“炸子鸡”的地位,自2012年Google Glass诞生后,自“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将2013年誉为“可穿戴元年”之后,外界便将可穿戴的概念炒得沸沸扬扬。在科技圈,倘若你跟朋友聊天不谈点传感、软+硬+云之类的词汇,对方会视你为E.T。
相比APP,可穿戴的首要优势在于外观。当智能手机的比拼因单调、陈旧不断进入逼仄的死胡同之时,智能手环、手表等俨然成为拯救硬件的新一代大神,所以,仅仅从炫酷的形态上看,可穿戴就胜出一筹。就像爸比 将死蜘蛛作为玩具向Kimi展示时,只要说声“是不是很酷?”可穿戴们就能赢得像Kimi一样的“耍帅族”惊叹的“哇哦”声。
如果说健康监测APP讲究的是嵌入,那么连接则成为可穿戴们的标配。在手机的另一端,连接了形态万千的硬件入口,比如手环、秤、牙刷、血压仪……而这些可穿戴对应的监测位置分别是人体的各个部位,十分具有针对性。针对性强带来的无疑是相对精准性的问题。比如一直让笔者疑惑的一款测心跳的健康监测APP,整个测量流程大致是这样的:用手指遮盖摄像头、闪光灯,五秒后查看结果。用户明明测量的是心脏啊,咋就乾坤大挪移到手指了呢?
还有续航力的问题,比如一款叫“乐动力”的APP,在计步、计算卡路里燃烧值的功能正式开启时,你首先必须要开启GPS。这样的后果是,手机的耗电量大增,电池续航力很可能还不如一块智能手表的锂电池。
所谓的健康离医疗还差多远?
对比过后再谈共性。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二者都是可以被划入“移动健康”范畴的。无论是用手机APP还是可穿戴来监测健康,其实目前二者还是更多地只是在采集和呈现人体数据,做监测健康的功能。这与医疗的终究使命——救死扶伤还相差甚远。
我们再把视角切入到目前医疗的整个操作流程或许更一目了然:
1、患者提供各类体征信息;
2、医生获得体征信息,进行诊断,下处方或提供治疗方案;
3、药房开药给患者或者在医院进行其它相关治疗。整个流程耗时相对短暂,并且能达到最终解除病患的目的。
顺着这样的思路可以看出,目前的移动健康产品仍只是处于医疗的初步阶段,离所谓的医疗、智能医疗的概念还相去甚远。
如果能通过技术的变革来让饱受健康之苦的人重新振奋的话,这的确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但可是呢?说白了,健康监测APP和可穿戴健康设备还都停留在炒概念阶段,倘若不深入挖掘,它们永远只是一个小众圈子的科技尤物而已!
AI剪刀手【本文作者为智能硬件从业者、PICOOC联合创始人】
除非注明,文章均为 威腾网 原创,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