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腾人物】行业的先驱——专访姚建铨院士
威腾网 4月13日讯 由国家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中关村物联网联盟主办的全球首届物联网大赛(大会)在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国际会议中心落下帷幕,本次大会上,就当前物联网所处环境、行业动态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威腾网对姚建铨院士进行了专访,从真正意义上解读什么是物联网。
姚建铨简介
姚建铨,著名激光与非线性光学专家,中科院院士。1965年天津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1997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现任中国光学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激光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大学现代光学仪器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同时任美国光学学会及SPIE会员、南加州大学激光中心客座高级研究员等职。发展了高功率倍频激光的理论,他发明的双轴晶体最佳相位匹配的精确计算理论,被国际学术界称为“姚技术”、“姚方法”并广泛应用。
威腾网: 您在物联网这个行业可以说是一位开拓者、领导者,一直是见证了整个行业发展的,您觉得物联网有哪些变化和成长?
姚建铨: 说到物联网,现在社会上对于物联网有很多看法,也存在分歧。有的人认为物联网是由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无非就是把互联网再加上传感器就变成物联网了,这是比较浅显的一种看法,其实并不是这样,首先物联网和互联网针对的领域是不一样的。互联网是人与人之间的,比如我给你发个EMAIL,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信息联网的。做为物联网,是物体和人、物体和物体之间的,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我本身学的就是自动控制,早在十几年前,二十之年之前,本科生学的课程里面,就提到了物联网,当初也没有必要去死扣物联网,大家认为和物体挂钩的,叫物联网网络,不和物体挂钩的,就叫互联网。比如说可是车辆,高铁,飞机,包括农业、交通等,都是把问题联系起来的,所以有人认为在未来社会,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将比互联网还要大,当然这是未来。另外以方面,最近社会上提出了一个概念叫互联网+,比如互联网加车辆,叫智能交通,就变成互联网+,就是交通物联网有这种观念的,这方面也有点错觉,而实际上真正的互联网+呢,其实是个大通道,要不就是物联网,要不就是互联网,要不就是智慧城市。且不要说这个概念性的问题。
威腾网: 您觉得现阶段中国物联网的发展与国外相比,国内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国外可能提的是工业4.0,和国内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姚建铨: 总的来说,政府这个下达的政策非常好,那么高层的专家,这个观点都非常正确,以及老百姓的期待。所以我觉得就中间这一层,实施的方案,抓不到合适的问题就具体运作。你要是跟国外比,首先国外它根本没有统一的搞互联网和物联网这一说,都是各个城市里面自己去搞的,我孩子在美国,他说我们那根本就没有所谓搞互联网物联网的,只有中国在做,所以这个情况也都是不太一样。
其次,工业4.0是早就提了,后来中国人提出来的中国工业2025实际上就是从工业这个角度来说,物联网跟智慧城市结合起来,智慧城市里面包括各种各样的智慧产业,其中智慧工业,那么这个就叫工业4.0,当然并不都是工业4.0,智慧交通跟工业没什么太大关系的,所以现在这个概念有点模糊,但我觉得目前中国各方面搞的很相当不错的。
威腾网: 之前是有了解到阿里巴巴在杭州做了一个示范点,把这个全城市的这个摄像头和道路情况进行了这个大数据的分析,让全市的交通提升了将近20%的这样的一个速度,作为阿里巴巴来说,无论是政策的支持还是技术人员的研发力量都是跟得上的,那么你觉得北京这样的一个城市,其实拥堵非常严重,未来怎样去解决?
姚建铨: 首先,阿里巴巴它有它的力量、群众以及号召力,所以要换一个人在哪个城市搞都搞不下去。北京的这个问题很复杂,所以最近国家建设雄安新区跟这方面也多少有点关系,一个目的是疏散北京人口的同时使中央的拥堵的程度降低,再者就是要把副中心建设起来,所以这个是非常好的,但是北京之后要解决比任何一个事情都比较麻烦,要真正从根本上来制定,所以这个看起来是很复杂的问题,要下次问一下打听一下,所以我觉得建设雄安新区这个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也在一定层面上解决北京人口密集说三个机构这些问题都有嘛对吧,
威腾网: 随着物联网发展的越来越快,您觉得智能手机它算是互联网的一个产品吗?有人说十年以后可能智能手机应用的频率不像现在,有大量的低头族或者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会大大的降低了,您是怎么认为的呢?
姚建铨: 这算是一个节点。手机的发展咱们都是过来人,从最少时期的大哥大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所以这个手机的发展非常快,而且是越来越高级,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一个节点,它本身就是网络构架之一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就是它的发展对以后的发展过程里面在物联网互联网应该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威腾网: 虽然互联网很多的产品都是远离人身边的,但是现在手机是随着人应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它成了一个节点跟万物去互联,现在大家都在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你觉得什么类型的公司能在物联网行业里边未来会有核心竞争力呢?
姚建铨: 我觉得创新这方面在高等院校里面的话,万众创新还是可以做的。但是创业不见得是大家都去创业。例如一百大学生里面大概有一个创业能够获得成功的都不多见,所以这个地方稍微有点偏面性,但是这个总体上是对的,都是都要创新、创业嘛。企业来说实际上是创新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它不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而企业实际上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对于企业必然就带来产业,所以这就把两个结合起来了,所以过分强调高等院校里面大学生、研究生要提创新创业的有点勉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