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APP的思维做可穿戴设备

威腾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 威腾网 专栏 作者:邓崎英】互联网企业高举旗帜杀入智能硬件和 可穿戴设备 领域,声势浩大之余,问题也已经开始凸显。土曼手表的跳票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是除了被大家广泛提及的不懂硬件知识、不能争取估算成本和生产周期、不善于供应链管理等问题之外,我今天还想提及一个重要的问题:互联网企业,请不要你们熟悉的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思维来做可穿戴。


互联网企业的思维,可以集中体现在一两个月前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了微信与淘宝的比较,提出了三维打二维的概念。那篇文章说微信是高频应用,每天打开多次,淘宝是低频应用,一周半月打开一次,所以微信占据了更有优势的入口。做免费杀毒软件的 360 、做手机的 小米 、做输入法的搜狗网易的邮箱、新浪的微博,更不必说BAT牢牢占据的搜索、电商和社交,关于移动互联网入口的战场已经被瓜分得差不多了,关于如何占据移动互联网的理论也日趋完善。于是互联网从业者开始人人必提入口、出处想要占住入口。


但是硬件产业是这样吗?


我认为不是。基于智能手机的软件或者移动互联网之战,和方兴未艾的可穿戴设备之战,根本上有两点不同:


首先是时间流。为什么移动互联网那么火?最根本的原因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把用户从PC上拽开,拿走了本来属于PC的流量,占用了本来属于PC的时间。于是移动互联网开发者要开发高频的应用,要占用用户的时间,要填满用户的空闲,要指望用户反复打开。


可是可穿戴设备不同。我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里,还暂时不会有太多人愿意对着智能手表打flappy bird吧?可穿戴的设备的一个亮点就在于,你穿戴在身上就可以了,不需要专门拿出一个设备对其进行操作。比如众多的健康监测设备,要的就是在用户不知道的时候默默的收集整理用户的健康数据。这根本不需要纠结打开率、流量等。


其次是存在感。这个我上一次篇中提到过,手机是强需求产品,目前的移动互联网是智能手机发展的产物,这就导致人们不可能因为一个APP不带手机,也很难为了一个APP买手机。手机多装少装几个APP,对用户根本不是负担。而正是因为手机的多功能性,即使是续航能力这样的问题,用户并不会真正怪罪于APP。手机没电了用户不会放弃手机,一天一充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可穿戴设备就不同,很多可穿戴设备为什么会让用户买回去之后不愿意用?因为麻烦,天天要充电,一旦续航能力不让人满意,用户就很容易摘下来扔在一边了。就其根本,还是因为现在的可穿戴设备,多是弱需求的。需求需要长期培养,续航技术和其他技术短期内又不可能有大突破,所以现在的可穿戴,是很容易被厌倦然后被抛弃的。


所以,我理想中的可穿戴设备,应该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在我不知道的时候默默工作,在我想知道的时候很容易知道的。举个例子好了:比如记步手环的开发。



某国产手环


如果是在入口之战中杀红了眼的移动互联网开发人员,多半要做一个APP,想方设法增加打开率,时刻要推送告诉用户,你昨天没锻炼、你今天没锻炼、你今天该去锻炼了,然后加入一个社交功能,可以晒自己每天走了多少步,可以跟别人交流运动经验,可以连接电商平台,平台会推荐可能适合你的运动器材……


换个思路或许可以这样,我的手环不进行任何的无线通信,只是默默的记步,每天晚上回家的时候,我把手环放在充电座上,充电座会开始读取和同步手环里的数据。然后充电座上有个变色的灯,如果我连续三天低于一个我预设的值,充电座就变成红色。把所有的联网和通信功能全部托付给固定供电的基座,手环的续航就可以扩大很多倍。这多出来的很多倍,比一个遥不可及的一件发微博有用多了。


我是智能硬件的爱好者和观察者邓崎英,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博客“邓崎英的博客”,探讨更多智能硬件的相关信息。

     www.weiot.net www.weiot.net
除非注明,文章均为 威腾网 原创,本文地址: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