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级VR走向完善的最后一块拼图:索泰VR GO背包评测
就国内的市场响应来看,2016年是VR设备真正开始迸发的一个时间点,不仅仅是来自海外市场的、定位于高端桌面级的HTC Vive、Oculus Rift、PlayStation VR集中到来,还有来自本土的、定位为移动设备附件的其他VR设备,都几乎充满2016年的每一个月。除设备本身,因VR而派生的种种交易、并购都时常发生于我们的眼皮之下,正因如此,也许是受到近几年“PC已死”舆论的烘托,2016年被媒体称为“VR元年”。
从外到内:强大的性能和周边配件
在我们随后的评测中,HTC Vive被看作是最特别的一台,因为搭载Lighthouse定位系统的它是唯一拥有房屋扫描(Room-Scale)能力、可以让玩家真正投入游戏之中的VR头显,同时因为你们懂得的科学原因,Oculus Rift并没有真正进入国内的市场,因此对于PC用户来说,HTC Vive成为最常见的VR选择。
但如果你和小编一样真正体会过HTC Vive,我说的是在家中真正圈出一块区域来玩游戏,你会发现一项很尴尬的地方,无论是HTC Vive这部设备本身,还是SteamVR生态本身,所鼓励的都是玩家在一个宽阔的区域中娱乐,但HTC Vive同时需要连接显示器和PC,同时本身的线缆在很长的同时质地也很有坚硬,因此在玩家真正沉浸在虚幻的游戏直接之中是,他们实际上还是会受到现实世界中线缆缠身、拖地板、甚至有可能充当拌线一般的角色。
这张图还没有算上三米长的同步线 ,可见繁杂的线缆会给动手能力不强的用户多大的麻烦
针对这个问题厂商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而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很多读者可能已经听说过的VR背包,也就是将一款完整的PC背在背上。可能一些朋友在第一次看到这个设备的时候会奇怪:为什么要背起来玩?这是因为通过将线缆连接的接口拉近至我们的身上,我们便不用再受到距离和旋转角度的担忧,可以放心的移动、转身,因为我们的VR头显和PC的距离已经被缩短至头部-背脊这么一段距离。
今天我们要详细体验的新玩具就是来自索泰的VR GO背包,它也是目前最为完善、购买最方便的一台VR背包,大家可以直接在京东下单,不过售价可不便宜:19999,几乎两万大洋,看上去并不是普通玩家可以负担的成本,对吧?不过小编今天会从亲身体验的角度来谈谈这部VR GO背包,让大家更好的理解VR背包对于一部依赖高性能PC的VR头显来说意味着什么。
再来说说配置情况,毕竟考虑到高昂的售价,这部分可能是网友最希望了解的内容。首先在显卡部分VR GO搭载的是NVIDIA GeForce GTX 1070,此外还有一颗Intel Core i7-6700T, 虽然没有使用最新的Kaby Lake 7th Gen架构,但是就桌面端的使用而言,其实14nm的Tick-Tock-Duang中的三部曲差距都不算大,而在VR游戏中的影响就更小了。此外就是16GB 内存、240GB M.2 SSD,除存储空间有些小之外,这本身确实是一台很强悍的机器。
索泰VR GO的包装箱很大,内部设计的也很有特点,你可以从中拿出一块蓝色的“System”和一块黑色的“Accessories”两个子箱,打开之后你会发现前者的“System”是背包的主体本身,,也就是一台完整的PC。在不装入电池的情况下这台Mini PC非常轻巧,用一只手也可以轻松的提起来。机器的正面非常光滑,除两侧的散热孔和下方的电源灯之外并没有太多装饰,左侧设计同样非常简洁,只有上部的电源按钮,而在右侧则是密密麻麻的I/O接口,包括网络、HDMI*2、DisplayPort*2、USB 3.0*4、MicroSD和音频的耳机、麦克风,但事实上这些接口在桌面状态下使用更合理,因为在背负时机器上沿的USB 3.0*2、HDMI、12V Out接口是更合适的选择,因为在上沿位置距离头部距离更近。
VR GO PC
VR GO BackPack
右侧的接口
上方的接口
两侧的电池
而在另外一块“Accessories”子箱之中的是附件和其余的配件,主要包括背包的背带、靠垫和充电座。这里注意靠垫的下方有一个很有隐蔽性的小“口袋”,将它翻开之后可以看到一个开关扭,这个旋钮的作用就是固定靠垫和我们的PC,我们将两者贴近之后转动旋钮(这需要不小的力量)就可以看到靠垫有一个网上的移动,在这之后两者便紧紧靠在了一起。
这个旋钮其实被隐藏的很深
其实线缆也是一个值得做大文章的地方,就像小编在文章开篇说得,长而韧性高的线缆对于活动其实是一个很难说得上舒适的周边环境,但是如果你可以将PC背在背上的话,小编建议你和我一样使用扎带将过长的线缆扎在一起,置于脖子的位置,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线缆对于身体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扎带是必要的
背上身来:开始向虚拟世界出发
准备完毕之后我们便可以开机点亮机器并准备调校SteamVR的系统,大家在桌面环境下设置好之后就可以直接进入SteamVR开始选择游戏,这时大家终于可以背上VR GO开始进入虚幻的世界。这里详细说说体验,当你将靠垫、背带和PC组合好的时候,拿在手里的第一感觉会觉得很重,我们在电子称上的读数是5KG,但是在实际背上之后,要给索泰负责背带设计的设计师打给好评,因为背带的宽度、厚度和填充物的设计,在背上之后并未觉得有明显的负重,虽然不算轻松,但是重量对于小编来说可以接受。
开机之后电量的电源灯,可以从灯源数量看出剩余点亮,目前是50%-60%
整机重量被控制在5KG之内
小编的身高在183公分左右,体重在100千克,对于小编来说,VR GO的重量尚在可接受范围内(我们也有邀请女士试用),但是这里需要谈到两个缺点:首先因为大家在对PC的设计和追求中一般的追求是小巧,但是就背包本身体感来说,这种追求小的背后带给VR GO一些需要加强的地方,首先,因为对小的追求,VR GO本身的长度不算长,这就造成背带的长度也控制在一个不算长的范围内,但对于小编首当其中的问题就是臂展太长,伸进去甚至偶尔会觉得塞得慌。另外一点依然可能是小编比较高的缘故,在背上之后VR GO的重量更多的被固定在背部的上方,这就造成机器的底部边缘部分会在背脊的中部形成锋利的切割感,毕竟小编背脊的下方都是悬空的。因此这里希望索泰能在后续版本中改善这些问题。
小编背上之后,看得出重量集中在背脊的上部,体积也并不算大
后腰位置还是悬空的
这个角度更明显
这是小编平时惯用的背包
可以覆盖至腰部的位置
当然,对于女生来说VR GO的体积还是很大的,对于她们来说VR GO的体积和重量还是很重的
虽然在VR GO和我的背部之间有靠垫和外套的阻隔,但是这个机器里面毕竟塞入了一块GTX 1070和一颗Intel Core i7-6700T,小编也对于热量担忧过,不过这一点索泰控制的非常好,小编最多的一次连续试玩一个小时以上的VR游戏,也没有感受到太多热量,甚至根本就没觉得背上有机器在运行,根本感受不到太多温度。
披挂完毕之后,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是无拘无束,不用再担心线缆缠绕在身上或是因为距离PC太远而被被搬到的尴尬,重量也没有想到的沉重,正面的固定带可以很牢固的把VR GO“摁”在我的背上,在开始游戏之前的装备状态是可以给人一种因为牢固而形成的自信的。
这里看得到线缆从VR GO的上方延伸出来,连接至头显,跨过的距离很短
先看看性能:为热量做出牺牲
在测试之前我们还不免俗来看看这台机器的硬件水平,虽然针对Intel Core i7-6700T、GeForce GTX 1070的性能大家都有数,但是这是一台背在背上的背包主机,对于体积和热量还是非常苛刻的,尤其是温度对于舒适性是第一要素。
注意Base Clock、Boost Clock,相比标准的桌面版已经低很多
首先还是来看看最基准的3DMark FireStrike Extreme测试环节,相比公版在8000分左右的 图形分分数 ,VR GO的图形分分数在7200分左右,可见还是受到一定的温度限制。
再来看看分Orange Room、Blue Room两个环节的VRMark,它或许是地球上目前最标准的VR性能测试工具。相比基准的GeForce GTX 1070 Founders Edition在9000分左右,获得7425分的VR GO更清楚的表明为做到合适的体感温度而对性能做出的牺牲。
要求更高的Blue Room得分也能得出这个结论,相比一般的GTX 1070可以获得1800分左右的成绩,VR GO的1480分的得分还是显得很保守。
实际体验:短短的线缆真方便
废话不多说(其实每次说这句都要说很多),我们还是进入SteamVR的世界为大家演示具体的感受。我们这次选取的游戏包括动作会非常剧烈的《The Brookhaven Experience(TBE)》和《HoloPoint》,前者是一款临场感非常强的打僵尸,怪物会从四面八方悄悄的潜伏至你的眼前,使你不得不眼观六面、耳听八方,对于缆线是一项很大的挑战,此前在多次游戏中因为剧烈的动作大角度的转身,线缆都会很快缠在身上。而后者是一款弓箭射击/闪避游戏,玩家不仅需要射中各个方面的目标,还要注意闪避他们发出来的暗器,对于玩家的动作灵活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对于缆线更是要注意,在这个游戏中只要半个小时一般来说小编的后背就会被汗水侵湿(室温25℃)
在《TBE》游戏中的录像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怪物从周边各个方向涌来,处于严重的恐慌状态的小编虽然在不停的旋转、观察、射击,但是由于背包的存在,小编只有将头显连接在背部,而不用连接在一旁的PC上,因此再也没有过长的线缆会影响操作,仿佛整套设备只有背包和头显两个部分组成,确实方便不少。
但是问题也不是完全没有,虽然VR GO背包本身和小编的背部连接的很紧密,但是在剧烈的游戏中小编会感觉到随着身体的运动,背包中有零部件会发生位移并发出声音,仿佛没有固定牢固,给人一种会甩出去的担忧。
不过最直接、最明显的体验还是那种不会被绊倒、不会被缠绕的安心感,这一点让小编可以放心的运动。为对比这一点,小编特意将扎带松开,并且脱下VR GO背包,换为传统的连接PC的方式,这里可以看到,由于小编的客厅位置不算太大,因此问题凸显的不算很明显,但是在剧烈的活动之后,大家可以看到横躺在地上的线缆很容易缠在小编的腿上,或是直接踩到,在影响体验的同时也容易带来安全隐患,比如被绊倒或是打坏心爱的家具。
以上两张拍摄自背负VR GO的状态
这种是传统的连接方式,接入左侧的PC
虽然有一定的几率,但这种现象发生还是很尴尬的
另一方面来看看续航情况,小编测试当天是这样的,在测试之前将电源充满,大概在上午十一点左右打开机器,在待机状态下开始安装SteamVR、备份复制一些文件的工作,在十二点半去吃饭午休,午后两点半作工作进入游戏状态,在四点左右两颗电池的剩余电量为32%。参考官方宣称的“两小时游戏时间”还是没有水分的。不过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有各位读者希望把它看作一部Mini PC的话,这里有一则坏消息:你并不能在开机的状态下直接通过适配器充电,而一定要关机通过充电座对电池充电,而且要切记电池并不能热插拔。
充电过程,待蓝色LED灯光消失时充电便结束。
最后来总结一下,对于平时对VR有较多涉猎的小编来说,我认为在体验方面影响HTC Vive等头显的方面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售价、内容、生态等门槛,但是即使你真正的买一部HTC Vive带回家,还是会有一些因素让你不由得感到后悔,比如我们在这篇文章中重点讨论的线缆问题,而充电式的VR背包式目前较为成熟的一个解决方案,通过将HTC Vive连接的对象替换为背部的Mini PC,可以最小程度弱化线缆的长度带来的负面作用,将整套系统的组成更精简化。
总结:桌面级VR走向完善的最后一块拼图
就VR GO本身的意义来说,相信大家已经通过全文能够有所了解:将VR从HTC Vive的线缆中解放出来,而将眼光重新聚焦回这套背包,这套轻量化的Mini PC依然有着不错的设计,它虽然在颜值上没有太出彩的亮点,但是在减重方面做出卓有成效的努力,同时在最重要的体感方面,它的散热效果几乎可以用完善来形容,实际佩戴之后几乎可以忘记背上背着一块GTX 1070,虽然为保证合适的温度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妥协,但是已经足够带动VR游戏。
当你把背带和电池全部装好,5千克的质量并不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字,但是当时在背上之后,运动之间这个数字仿佛已经消失,与其为重量担心,其实背包与身体的稳定结合是更关键的一个问题,而后者其实并不能算解决的很好。另一方面,在作为女生的超能小蜜使用后,对于重量可不能像小编一样淡定,而是受到较为严重的制约。
总得来说,如果对于虚拟世界重点的体验流连忘返,是一名重度的VR玩家,那么VR GO可以很好地提高的提高你的体验,它的性能和温度都有很好的表现,但关于他的质量则因人而异,希望你尽可能的强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