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os PLAYBASE音响体验:选择它 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接近两年的时间里,几乎在家的时间都是如此享受着无线音乐的好处,丰富的网络音乐资源、便捷的连接方式以及在家中任意位置控制音响,如果不是吹毛求疵般追求声音能分辨出究竟源自水电、火电亦或是核电的话,无线音响的美好体验程度对于我这类追求「科技改变生活」理念的用户来说,实在是不逊于那些靠体积论实力的音响。
作为 Bose Soundlink Mini 和 Sonos PLAY:1 的长期用户,我似乎更偏爱于这些体积相对小巧的音箱/音响,享受过无线音乐的方便之后,真的很难再回到那个在 CD 架里翻出一张唱盘,然后打开各个设备的电源,插入唱盘静候音乐响起的年代,当然音响发烧友追求 极 致的天籁之音则是例外。
Sonos PLAY:1 让我领略到无线音响的魅力,但它也并非无致命级的缺点,例如仅提供 RJ-45 网线接口的它没有办法与电视、家用游戏主机设备连接,意味着你购买 Sonos PLAY:1 之后,只能使用 App 来播放内容。不过解决方法还是有不少的,例如与 PLAYBAR、CON NEC T 或 PLAYBASE 搭配使用的话,便可以连接其他音源。
其中 PLAYBASE 是 Sonos 近日推出的一款新品,这款外型宽大且纤薄的音响专为非挂墙电视而设计,可直接垫在电视机下使用。近日编辑部也拿到了 PLAYBASE 体验机以及两个 PLAY:1 音箱,可以组成一套环绕声系统。「PLAYBASE、PLAY:1 和 SUB 三款搭配使用可以组成一套 5.1 声道的环绕声系统」
PLAYBASE 的机身采用了一体化零接缝的设计,线条简单整洁,表面平滑,机身上没有外露的螺丝,设计非常符合简约风格的客厅搭配。
考虑到电视垫在音响上方,PLAYBASE 的厚度仅有 58 毫米,是目前 Sonos 产品里面最纤薄的机型,比 PLAYBAR 要薄了不少,不过占用桌面的面积较大。
表面摸上去的质感除了平滑之外,还能够感受到非常坚硬,PLAYBASE 采用的注塑成型工艺定制玻璃强化碳树脂外壳,可承受 34kg 重量,大概就是一台液晶电视机的重量,一般 55 英寸的液晶电视都能满足承重条件。
不过对于那些分体式支架的电视来说,如果两个支架之间的距离超过 720mm 将会无法将电视垫在上面,除非电视最底部与桌面之间的距离超过 58mm。
▲ 机身正面只有三个按键,播放按键和触摸式音量 +/- 键,从左边音量键向右边可以实现下一首,反之则上一首
PLAYBASE 之所以设计成非壁挂电视的专属,其实也是经过了市场调查,官方表示调查发现,全球约有 70% 的用户喜欢将电视机放在电视柜上而不是挂在墙上使用,因此推出 PLAYBASE 提供更多选择非常有必要。
目前 PLAYBASE 提供黑白两款颜色,定价为 5580 元人民币,与 PLAYBAR 售价一样。
58mm 厚度之下的 PLAYBASE 集成了 10 个 D 类数字功放,配备 Sonos 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扬声器矩阵,包括有 6 个中音扬声器、3 个高音扬声器(其中 2 个侧向发声的高音扬声器)以及 1 个定制设计的低音扬声器。相比 PLAYBAR 而言多了一个低音扬声器。
正面的栅格网面看起来非常统一规律,但实际上共 43000 个小孔,有五种不同的尺寸,越靠近低音炮的排气孔,孔径也越来越大,以尽量排出更多的空气,提高发声的表现。
PLAYBASE 与 PLAYBAR 一样,提供了 RJ-45 网线、光纤以及电源接口,相比 PLAY:1 而言多了一个光纤接口用于连接电视,实际上具备光纤输出接口的设备也可以通过该光纤接口输出声音,例如 PlayStation 4 等。
正是因为 Sonos 连接方式的特别,它所带来的体验与普通无线音箱也是大不相同。刚开始使用的时候,也因为没有配备蓝牙连接而觉得不太习惯,但实际上 Wi-Fi 连接有它的优势所在。比如说只需要在同一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不会受到蓝牙连接较短传输距离的限制,音质不会因为无线传输而有损失(实际上手机只是作为控制器存在,播放时 Sonos 无线音响会自动将资源下载到音响内置的系统中进行解码播放)。
搭配两个 PLAY:1 使用,可以作为环绕声系统的两个后置扬声器,如果预算充足的话还可以更换为更高端定位的 PLAY:3 或者 PLAY:5。与 PLAYBASE 之间的连接采用无线组合的方式,对于那些家中没有为环绕声系统布线的用户来说便利不少。
在配置过程中,可以添加电视遥控器来控制 PLAYBASE 的音量,仅支持红外发射遥控器,如果电视采用蓝牙遥控器的话则会无法使用。
当插入光纤接口之后,PLAYBASE 会自动检测该接口的输入情况,当有声音输出时会自动从音乐播放自动切换到 TV 模式。PLAYBASE 与 PLAYBAR一样,TV 模式下有「夜间模式」和「人声增强」可选择,夜间模式会降低低音的效果,适度提高较弱的高音,增加声音细节;而人声增强则可以动态调节音量,提高人物对话清晰度。
▲ 音乐播放模式
在 App 内的同一个音乐平台可以添加多个帐号,适合一个家庭不同成员的使用。
▲ 音乐资源
音乐资源内容是 Sonos 的核心体验之一,因为没有办法支持蓝牙连接,除了推送手机本地存储的音乐到 Sonos 播放之外,就只能通过官方提供的资源渠道。
作为美国品牌的无线音响,Sonos 还是比较接地气的,前两年使用的时候就已经支持主流的 QQ 音乐、网易云音乐、虾米、多米、豆瓣等平台,去年新增了 Apple Music。值得一提的是,我发现 QQ 音乐平台需要付费购买的音乐资源,在 Sonos 上可以直接播放,也算是 Sonos 用户的一大福利吧。
听感方面,如同 Sonos 在发布会上所说的那样,三频都比较均衡的,而且量都比较适中,高频不会出现刺耳,低频也有足够下潜的深度,并没有故意倾向调教某个频段,能适合各类风格的音乐,意味着 PLAYBASE 发出的声音其实还是比较耐听的,有点类似 索尼 那些无线音箱。
仅仅使用 PLAYBASE 不接入两个环绕声扬声器 PLAY:1 的话,仔细听的话其实还是能听到环绕声的效果,但是后置声场的量不是特别足。接入两个环绕声扬声器之后,环绕声的效果有明显的提升,在系统内为音乐播放提供了「氛围音效」和「全频」两个选择,当选择「全频」的时候,后置扬声器的量会明显拉高,而且声场会比「氛围音效」更广阔。
无论是播放流行音乐/播放电影,还是作为电视的输出,PLAYBASE 与 PLAY:1 的组合,都能提供一个较为不错的听觉体验。
一劳永逸的「Sonos」配置方法
使用 Sonos 的产品的确很简单方便,连上音响所在的 Wi-Fi 网络,打开 App 就能够使用。当然这一切的背后,需要前期相比蓝牙略微繁琐的配置方式。
首先将 PLAYBASE 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到路由器中,当 iPhone 或者 Android 手机进入「Sonos」配置之后,便会自动检测附近可配置的 PLAYBASE,然后将 PLAYBASE 接入该 Wi-Fi 网络。
点按侧面的按钮之后就可以完成 PLAYBASE 的配置,然后为 PLAYBASE 选择一个房间,这个目的主要在于用户可以在不同房间布置 Sonos,以此来分辨。
当配置好 PLAYBASE 之后,系统会默认询问是否添加 SUB 低音炮或者环绕声音箱,由于我们这次没有拿到 SUB,所以直接跳过设置 PLAY:1 左右环绕声,设置的方法很简单,根据设置提示左右,同时按播放键和音量 + 键就能加入到 PLAYBASE 之中。
由于大部分 TV 默认选择内置扬声器作为声音输出,所以需要将 TV 设置为光纤输出。
最后设置电视遥控器,用于遥控 PLAYBASE 的音量,基本就完成了整个系统的设置。第一次设置完成之后,系统会默认要求使用一次 trueplay 调校,用于校准声场。
Sonos 应用内所提供的音频部分设置并不算多,主要考虑到使用的简易程度,整套系统虽然设置步骤有点多,但实际难度不高。
选择 Sonos,更多的是选择「无线生活方式」
如果对音频比较熟悉而且要求较高的话,Sonos PLAYBASE 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毕竟追求各方面均衡的产品,虽然没有明显短板,但也没有特别长的长板,所以选择 PLAYBASE 和 PLAY:1 搭配的环绕声系统,更多的是选择 Sonos 产品哲学里面的「无线生活方式」,如果能将电源线也巧妙的解决当然就更好了。更有意思的还在于即使输出的音频并非环绕声级别,但依然能够通过 Sonos 软件模拟出环绕声的效果。
不必在装修时考虑线路的铺设,无需错综复杂的线缆困扰,也不用特意去连接那个设备,只要在家中就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便捷的音乐生活。PLAYBASE 作为 PLAYBAR 填补非挂墙电视市场的空白,不知道 5580 元售价的它有多少人愿意为它买单了?
说句题外话,一个拥有两个扬声器的 PLAY:1 售价就要 1580 元,PLAYBASE 拥有十个扬声器售价 5580 元的话,是不是算便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