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松山湖?玩转机器人
去年园区机器人产业各项主要指标增长率媲美电子信息产业 产值达30亿元

松山湖机器人“智造”实力强劲。记者卢政摄
机器人炫酷又玄乎?松山湖(生态园)(以下简称“松山湖”)凭借高智商,成功玩转机器人——松山湖目前有150多家机器人制造企业,其中高新企业有40家,从机器人的“大脑”(芯片设计及应用技术),到“中枢神经”(运动控制技术),再到“触觉神经”(智能感知技术),松山湖尽数掌握,基本形成金字塔式的智能梯队。仅去年一年,园区机器人产业各项主要数据指标增长率便均超过40%,几乎与电子信息产业增幅媲美,全年产值也已达30亿元级。
与此同时,GDP迈过300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2200多亿元的松山湖,在助力“倍增”方面也亮出自己的“政策包”,如单企每年最高可获扶持1500万元,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产业生态链。
电子信息企业是“倍增”主角
一直以来,电子信息都是东莞的“王牌”产业,松山湖入选市“倍增”试点的企业也以电子信息企业为主。
首先,在全市200家“倍增”试点企业榜单中,松山湖占了17席,位列全市各镇街首位。再加上5家“倍增”名誉试点企业,松山湖的市级“倍增”试点企业多达22家。而在其中,电子信息企业就有15家,居于主导地位。其余则为智能装备及机器人制造、生物制药、新能源产业企业等,并有两家现代服务业企业。
去年,这22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80亿元,在企业类型方面,其中20家均为民营企业,其余两家为外资企业。可见,在松山湖的“倍增”中,民营企业是绝对的主角。
据松山湖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入选市“倍增”试点的企业规模全在亿元以上,其中易事特、生益等5家“倍增”名誉试点企业规模则达50亿元以上。按照预计,这22家企业在接下来的3~5年有望实现“倍增”。如果再加上松山湖遴选的数家园区“倍增”企业,松山湖在完成“倍增”上既有底气也有能力。
打造机器人“智造”全链条
从传统制造到新兴“智造”,松山湖又一次站在风口之上。
在智能手机制造方面,如今的华为系已实现松山湖1000亿级企业“零的突破”。而在机器人制造方面,随着广东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和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先后成立,松山湖亦被升格为省级机器人产业集群。仅去年一年,园区机器人产业各项主要数据指标增长率便均超过40%,几乎与电子信息产业增幅媲美,全年产值也已达30亿元级。
目前,松山湖有150多家机器人制造企业,其中高新企业总数为40家,基本上每4家企业中就有1家是高新企业。从机器人的“大脑”(芯片设计及应用技术),到“中枢神经”(运动控制技术),再到“触觉神经”(智能感知技术),甚至是执行机构中核心部分的编码器技术等,松山湖都有了自己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基本形成金字塔式的智能梯队。
大疆创新去年推出的首款应用级无人机——农业植保无人机代替人工打药,将效率提升40~60倍,面市后迅速占领国内市场的七成左右。天机智能自主设计开发的六轴工业机器人以及全自动抛光打磨流水线和多工位智能手机装配线等,则侧重为3C产业、家电企业等打造“智能工厂”。
机器人制造的每一项智能都离不开精准的测试,这些检测费用少则一天几千元,多则上万元。由松山湖园区财政出资建设的松山湖运动控制精密测量实验室本月中旬正式亮相,除配备一系列国际先进检验设备外,还将由中科院专家担当顾问团队,作为全省首个独创式公益共享平台,重点为园区智能装备和机器人制造企业提供免费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