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都在卡位抢夺人工智能第一入口的“大生意”
现在是互联网爆棚的时代!有人说:如果互联网是前戏的话, 人工智能 才是高潮。
在说事之前,先来分享两则消息:
22日, 百度 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突然对外宣布了离职消息,之前没有任何征兆。
另外,23日,腾讯宣布,任命人工智能领域顶尖科学家张潼博士担任腾讯AI Lab(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
这两位都是迎接人工智能高潮的行业代表人物。
这两则人事任命的消息,说明了大企业逐步向人工智能这个领域进军,各个都想抢夺社会的第一入口。而目前人脸识别产业就在这个风口上。
目前,随着人脸识别产业的需求旺盛,很多企业也开始投入资金,卡位抢夺人脸识别“大生意”。
最近几年,人脸识别技术开始具备大规模商用的条件,未来三到五年将高速增长。作为智能社会的第一入口,人脸识别被资本视为颠覆性的黑科技。
在中国,上至三大互联网巨头BAT,下至创业团队都已纷纷布局。很多公司也在这一市场展开争夺,尤其是那些A股上市公司。
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一技术有望在安防领域迎来大暴发。
智能社会入口之战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作为智能社会的第一入口,人脸识别被资本视为颠覆性的黑科技。在中国,上至三大互联网巨头BAT,下至创业团队都已纷纷布局。
百度是在人脸识别领域布局较早的公司之一。2016年,百度的人脸识别技术开始在多种场景落地。在百度大厦,员工已经实现了刷脸进楼;在乌镇景区,游客可以刷脸通过景区闸机。未来,百度将把“刷脸”推广到日常生活的更多领域。
阿里也对人脸识别 极 度重视。目前,阿里已全面将该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支付宝、淘宝等平台,并将协同旗下的其他业务板块等,培养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
腾讯则成立了优图团队研发人脸识别,为QQ 空间、腾讯地图、腾讯游戏等50 多款产品提供图像技术支持。
目前,国内从事人脸识别业务的初创公司数量众多。位于技术第一梯队的包括Face+ +、云从科技等,它们正被资本捧在手心。
A股上市公司也在这一市场展开争夺。前不久,工大高新子公司汉柏科技在北京运营总部举行了媒体沟通会,展示了一系列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行业解决方案,覆盖了通道类、监控类、门禁类、大屏类以及平台类全人脸识别系列产品。汉柏科技表示,基于人工智能的人脸识别技术,是让用户接入未来智能社会的一把钥匙。
云从科技创始人也表示:人脸识别这个行业现在还处在“战国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一个机会。
但同时不得不注意:百家争鸣也就意味着,更容易异军突起。这个时候,关键因素在于:技术实力、技术落地的思路、落地的速度等
技术是第一道门槛。
人脸识别技术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方能有所建树。未来,有实力的公司一定会脱颖而出。
商业化则是成功的第二道门槛。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只搞技术,将很容易被替代。
目前,人脸识别产业链分为核心技术、解决方案、产品、销售及售后等部分。如果既做技术又搞产品,链条会变长,从中衍生的问题也会变多。
经验是成功的第三道门槛。
起初人脸识别公司还只是在技术参数门槛上厮杀,几年后洗牌会洗到经验门槛,没做过这个的人可能就进不去了,所以出手要早。
不少A股公司也在“狂刷”经验值。
川大智胜前几年开始投入的高精度三维人脸照相机和人脸自动识别产品,目前已经开始产生效益。
高新兴的“视频+人脸识别+电子车牌”模式受益于物联网发展,目前在手订单饱满。
而赛为智能研发项目人脸识别产品已验收结项,将有效提高公司现有集成项目的盈利水平。
苏州科达则拥有人脸识别技术相关软件著作权,已开发出人脸检测模块。
人脸识别产业即将进入暴发期
如果说2017年前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布局阶段,那么2017至2018年,人脸识别产业将进入暴发期。
作出这样的判断,依据有两点:
第一,安防是绝对刚需,而且与金融行业求稳的特点不同,安防的特点是暴发性,只要效用明显,便会迅速、大范围得到推广使用;
第二,安防领域以前之所以没有大范围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是因为技术仍不过关,而今天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足够成熟,可以真正做到帮助公安提升破案效率。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全球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同时伴随识别准确率及识别速度提升,人脸识别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闸道、安防等方面有望打开增量市场。
当前结合深度学习,人脸识别在复杂场景下的人脸识别率已达到99%,包括商汤科技、工大高新在内的众多厂商也已推出相应产品。在铁路、金融、教育等多领域应用案例逐步涌现。
2017 年有望成为人脸识别产品快速普及的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