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人工智能时代,你的感受与想象才是最大竞争力
我们站在技术发展十字路口的节点。
很多年后回头看,我们也许会看到一个时代转折的关键期,就像从中世纪走向工业革命的历史转折点。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处在自动化时代的边缘。
工业化时代是一个人的劳动由非标准化向标准化过渡的过程,而自动化时代是一个人的劳动重新向非标准化过渡的过程。
这句话可能说得有点拗口,我用大白话再翻译一遍:
之前几百年要生产「一样的东西」,未来几百年要生产「不一样的东西」。
这个过程是历史的复现。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有两重变化互为表里:一重是劳动的标准化,一重是产品的标准化。
农业社会自己做自己的事,每个家庭和作坊自己生产,产出质量千差万别。工业社会通过机器参与、流水线作业、巨型组织,让每个人做相似的事。工业化社会,走到全世界都能看见一样的产品。人类还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出现过如此丰富的供应,商品多到供大于求。只要你能买得起,就能买得到。
工业时代巨变的标志是机器的出现。
1
我们将会看到,下一轮时代巨变将是机器人的出现。
我们人类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降低劳动成本,另一种是增加劳动价值。前者在工业化时代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机器让人力以更加熟练和井然有序的方式生产,提升工业产量。劳动者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安插在哪个位置。
这个过程的 极 致就是机器人出现。不断的机器化、流水化、自动化,必然走到这一步。机器人比人类更快捷、稳定、精确,早晚有一天,机器人劳动会便宜可得,工业流水线上的几乎所有标准化工作都可以交给它们。
这些变化很多人都说过,在此不赘言。只是很多人会从政府的角度去讨论这些事,但是很少有人论述市场的角色。事实上,在市场化社会,高度敏感的产品提供者几乎必然会想到另外的平衡之道:供应与机器人生产的产品相抗衡的人力产品。
那就是非标准化人力产品。
也就是说,当人不再用来降低成本,就需要用来增加价值。
用大白话说,就是人跟人不同的时代到了。
2
非标准化产品一直都存在。做品牌的人知道,只有高度特异化才能有优势,例如奢侈品和设计品。
这种非标准化产品在机器人时代会迅速蔓延。人们不得不开始思考「我能做什么」,而结论必然是「我能做和机器人不一样的事」。机器人会迅速占领所有标准化领域,而人类在各种差异化产品的供应中寻觅新的领地。
这个过程是被动的,一如工业化时代对农业人口的驱动。但也因为被动,所以会大规模且不可阻挡。我们会经历新的时代转换:被迫回到个性化时代。
3
也许有人说,比个性也没用。 人工智能 已经非常聪明了,将来会更聪明,它们也能提供个性化产品,比人提供得更好。现在不是已经有很贴心的定制化服务了吗?更贴近消费者的个性服务。
是的,没错,人工智能小助手可以提供更贴近消费者的服务,但这也就是它们的瓶颈。
它们是围绕消费者的个性做文章,而不是以自己的个性做文章。
它们的产品,差异的源头在于消费者,而不是劳动提供者。
4
在信息化社会,我们会看到大量个人定制的产品:你一打开网页,看到的就是你熟悉的页面和喜欢的话题,你需要的产品正按照你的购买习惯推送到手边,你进入的信息世界是符合你身份地位的。
信息足迹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足以对你的喜好做方方面面的探查,一切都记录在案,一切都经过分析,你的购物习惯、看片品味、争吵方式、审美特征,都会被人工智能忠诚地记在心里,并给你提供贴合你习惯的个性化精神服务。你接收到的信息,会是你的偏好带来的选择。
就像一个喜欢吃薯片的人,坐在电视前,不断被送上薯片。
你会越吃越多。
这不是真正的个性化:你只是作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工业流水线上的一个服务对象,被它们的标准化作业「个性化」了。
你只是一个消费者,作为价值的需求端存在于经济系统中,你的个性化只是人工智能为自己积累的数据,是它用来丰富算法的案例资料。
如果被动接受了被推送到眼前的所有信息,有一种可能,就是你的精神世界越走越窄。「被个性化」的结果之一是狭窄化:你所看到的信息、你了解的观点、你的行为思考方式,都越来越从属于某一个「信息茧房」,以为世界就是被推送到你眼前的样子。这就是人工智能对我们的终极遮蔽:它根本不需要有自我意识,只需要按算法不断强化我们某些思想偏差,就足够把我们的思维固定在一条越走越偏的路上。
当恐怖主义者进入信息茧房,他相信他做的一切都是正义的。
5
真正的个性化不是这个样子。自动化时代需要的劳动价值也不是这个样子。
自动化时代需要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个性化,而最重要的是劳动者的个性化。只有人的精神个性,才是这个机器人时代人类劳动的真正价值。
我们最终要回到未来的田园牧歌了,带着我们从三百年工业化时代学来的全部知识技术,回到属于个体劳动者的前工业时代。
6
在未来,人类劳动者的产品需要像手工业时代一样,人人不同,以差异化达到价值。
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
根本不是计算能力和文书处理能力,而是人的综合感悟和对世界的想象力,才是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和竞争力。
创造者的个性化才是产品的价值所在。
7
到那个时代,我们的社会方式也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现代社会对一个人影响最大的制度莫过于工厂化标准式教育,以及螺丝钉式的终身职位。然而这两种方式都不再适合未来与人工智能竞争的后工业时代。维系这些方式,只会让人类显得越来越拙劣。
比赛标准化考试和螺丝钉精神,人类是比不过面无表情的机器人的。而这失败本身不是人的悲哀,这种比赛才是人的悲哀。
未来的出路在于人的个性化。
未来的世界,需要截然不同的教育体系。
本文来自晴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