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浙大演讲:创新必须经历痛苦过程

微品网  •  扫码分享

10月18日下午消息,昨日(17日)晚间, 百度 创始人李彦宏现身浙江大学,参加“ 技术 让梦想更伟大——李彦宏与你面对面” 活动 ,面对杭州地区高校近6000名学生发表了主题演讲。长达2个小时的对话中不仅涉及李彦宏对大学生的建议,更谈及如91收购、轻应用、大数据等业界关注话题,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也一同出席并致欢迎词。

李彦宏在对话中首次对外披露91无线收购案细节,整个决策过程非常迅速,仅通过一通电话就敲定了此次收购。他同时表示,虽然并购谈判过程他投入的精力并不多,但未来怎么让91无线真正的潜力发挥出来,会花更多的精力。

对于大学生关心的“公务员热”,李彦宏说:“我希望真正优秀的、有创造能力、有想法的人能够更多地进入企业,进入市场,而不是进入公务员体系。”(木南)

以下是当晚现场谈话实录: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欢迎大家光临“技术让梦想更伟大——李彦宏与你面对面”活动。我是今天的主持人。让我们有请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老师致欢迎辞!

林建华: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晚上好!“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我想这是浙大师生耳熟能详的两句歌词,也是百年浙大敞开校门兼收并蓄的治学理念。一百多年来,走进浙大传道授业解惑的名师学人和社会贤达灿若繁星,今天来到我们浙大的贵宾令我尤为感到亲切,一来他是和我一样,早年求学于燕园;二来他的成功经历与我们浙大精研学术和科技创新的传统极具共鸣,他以技术立身而创新不止,对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互联网产业影响深远,他就是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先生!在此,我谨代表浙江大学对李彦宏先生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百度公司长期关心支持浙江大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早在2006年,李彦宏先生已经与浙大结下了缘份,当年他走进求是园与同学们分享对互联网发展趋势的洞察。七年以后的今天,互联网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度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而百度与浙大的合作一直紧密相依,从2010年到2013年有数百名浙大学子加盟了百度,实现了他们的梦想和价值。浙大与百度合作的863自然语言翻译系统的研制以及可扩展的模型研究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并且已经运用到百度的产品中。今天,李彦宏先生再次亲临浙大,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的深入合作,为浙大和百度的共同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李彦宏先生“技术改变世界”的 创业 故事我想是深深地激励着成千上万的莘莘学子,从李彦宏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年求是学院倡导的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的价值追求,这是一种“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的君子气度。我们浙江大学的校训是“求是创新”,“求是”就是意味着厚积,“创新”就意味着薄发。李彦宏先生对技术的务实进取和对创新的厚积薄发为我们广大青年学子树立了榜样,我希望大家能从李彦宏先生身上汲取更多的正能量,将浙大传承百年的求是创新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今天,李彦宏先生将与大家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对话,希望同学们抓住这次宝贵的机会,积极参与交流。同时,我也衷心期望浙大与百度未来的合作能够更加深入,更加广泛,延续我们的真诚情意。我最后也想说一句,我们很多同学是学工的,我想在技术创新当中,文化、人文是非常重要的。李彦宏先生毕业于信息管理系,过去实际上是图书馆系,我想他在选这个专业的时候,恐怕他并没有想到今天他过去所学的图书信息方面的训练,对他现在在更广的范围内帮助他实现这种技术的创新和文化的前行有这么大的帮助。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和他更多的交流,我也希望将来我们浙大的学子当中能够有更多的为未来的技术和国家未来的文明、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的,像他这样一批优秀的、有成就的学子出来。

最后,预祝今天的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林校长。从刚才林校长的讲话中,我们也听出今天我们能迎来李彦宏这样一位中国乃至世界最优秀的企业家,我们全校师长以及所有的学生都是对此充满期待的。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李彦宏先生上台!

主持人: 其实说起来我跟Robin还是有一点点小渊源,可能在座的很多同学都了解过,Robin在当初上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有两个选择,你一直纠结于清华大学的建筑系,还有北京大学的信息管理的专业,最后是选择了北大的信息管理。其实我现在就是我们浙江大学建筑系一名大三的学生,没准儿当年您一念之差,我们今天就是同行了(笑)。其实不仅是我自己,我们浙江大学跟我们的李彦宏先生有非常深厚的感情的,我们可以通过一张图片来了解一下:大家可以看到,2006年,也就是七年前,在百度刚刚上市的第二年,李彦宏先生来到浙江大学进行了一场演讲,当时的场景真的是非常火爆,整个剧场里面是人山人海。我想问一下Robin,现在回到了浙江大学,来跟我们这座刚刚落成的体育馆,而且我们今天的同学肯定是比那年多了不知道多少倍,不知道您有什么样的感受?

李彦宏: 我感受还是非常亲切,时隔七年又回到了浙大。当然,我们在座的这些同学们都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一批人了,某种意义上讲,物是人非。

主持人: 现在都是90后。

李彦宏: 对我来说,其实我有一个特点,我特别喜欢新东西,之所以进入互联网这个领域也是因为互联网天天都在发生变化,我也特别喜欢进学校,我现在虽然基本上不再接受任何采访,也不面对媒体,但是我每年还是会到一所大学去交流,因为大学时时刻刻都是有新的东西,包括人也是。2006年来的时候那一批学生都离开了学校,现在这批人再过若干年也会离开,不断有新的人进来,有旧的人离开,所以这个学校它会一直充满着活力,这是我喜欢的一种状态。对于百度来说,我也每天感觉是新的,不仅是因为互联网这个行业是新的,就是这个公司也在不断地有创新,不断地做新东西。我现在每天还很早就醒,然后非常高兴地去上班,因为我感觉在那儿可以接受很多新的东西,可以学很多东西。

主持人: 刚才您提到比较喜欢来到大学中间,已经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提到大学,我知道您在1988年进入了北大,到现在已经有25个年头了,现在回想起来您的大学时光,可不可以分享一下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李彦宏: 可能有人知道,我是出生在一个山西的小城里头,我上大学之前基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呆在这样的小城市,那个时候信息业不像现在这样发达,所以我考上大学以后觉得终于有了一个更大的舞台,能够天天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里面接触到很多以前觉得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师。

在学校里面的四年,我觉得最大的变化跟这个有关系。当我毕业的时候,我觉得我逐渐地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不会在意一个人的出身,不会在意一个人的口音,不会在意一些表面的东西,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或者是能力。而我刚刚入学的时候,我是没有自信心的,大学四年让我见到了很多没有见过的东西,由于你见到的东西足够的多,你就有一种能力,慢慢就发展起来,这个能力就是自己去做判断。以前是人云亦云,大家觉得这个好,我就觉得好,大家觉得建筑学好,我就要去学建筑系,大家觉得计算机好,我就要学计算机,大家觉得是大城市好,我就要去大城市,大家觉得英语里面美国英语是一个好的英语,那我就去学美国的口音。今天,我无论是听英国的英语也好,美国的英语也好,印度的英语也好,澳大利亚的英语也好,新西兰的英语也好,我觉得都能听懂,也没有觉得哪一种英语的口音会更高贵一点。所以这个过程我是在大学里头完成的。

主持人 :大学还是很让您改变和成长的,我们同学应该好好利用大学四年的时光。我们也知道李彦宏先生在求学的道路上一直是非常优秀,后来又去美国求学,在硅谷找到了一份非常好的工作,但是那个时候做了一个决定,就是回国创业,大家不太看好您,是什么让您这么坚定地想要回国创业呢?

李彦宏 :大学以后逐步地发展成为一个自己独立思考和自己做决策的人。第一次做独立的决策,就是跟大多数人想象不一样的决策,并不是回国创业,而是放弃博士学位。一开始到美国是读研究生,那个时候大家都是要进入这个博士的方向,这样才能拿到奖学金。但是读了两年多之后我决定放弃博士学位,只拿了研究生学位,就进入工业界开始工作了。那几乎是20年前了,放到今天可能说大家觉得博士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在20年前,尤其是当你周围来自中国的人以及国内的这些人群,他们说你为什么要放弃?在你之前离开没有拿到博士学位的人都是因为想拿拿不到,到你这你能拿到反而放弃,你就一辈子没有李彦宏博士的称呼了,不会觉得遗憾吗?我想来想去,这些名义上的东西已经不是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了,我想要追求的是自己的爱好,跟学术界相比我更喜欢工业界。当然,我后来有了个博士的老婆。

后来做回国的决定也是这样,美国的互联网已经发展了几年了,到1999年底达到了巅峰的状态,那时 纳斯达克 达到了5000点,现在只有3000多点,中间经过了大起大落。那个时候在美国最前沿的互联网公司,最前沿的互联网技术——搜索引擎技术,我都见过了,但是我认为机会在中国,那个时候还没有好的搜索引擎技术,甚至大家也没有意识到搜索引擎很重要,而我自己因为是做这个的,所以知道它重要。我当然是先去融了一笔钱,拿到钱以后回国的,当你有钱了以后大家对你的质疑都小了很多,起码是市场做了一个判断,觉得你的事情是有价值的。当时回国这个决定对于很多人来说仍然是很大的决定,毕竟美国的生活比较舒适,“中国梦”是现在流行的词,那个时候讲“美国梦”,就是有车子、有房子,可以舒适地生活一辈子,那个时候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实现了“美国梦”,那么你为什么还要回到更加贫穷、更加不成气候的环境?在别人来看是困难,在我看来是机会,有机会,我就一定要去做,去抓住那个属于我的机会。

主持人 :所以说您还是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市场评估,您觉得市场需要您做这个,并且追逐自己的梦想,想去回国完成自己的事业,所以毅然决定了。

李彦宏 :没错,我想回国是在美国工作两三年之后就想了,那个时候也看到周围有一些中国人回国,他们回国主要做什么?被跨国公司雇回了中国,如果你拿美国的 工资 在中国生活会非常舒服。但是我看到在中国已经有发展的公司,我觉得都不属于我,比如化工,相对比较传统、成熟一些的产业公司,而且回来大部分是转行做销售的,销售不是我擅长的,那些专业我也做不了,所以那个时候没有我的机会。所以1999年以后,中国互联网还是处在早期的阶段,全中国只有不到一千万人会上网,但是我看到这种爆发的趋势非常明显,所以我看到了属于我的机会。

主持人 :我在查资料的时候,有人评价您在技术人员里面非常有商业的嗅觉,您不仅是技术非常一流,而且有非常敏锐的商业头脑。

李彦宏 :其实我倒没有从商业头脑这个角度来看问题,因为我本质上在美国学计算机,后来进入工业界,做的都是一些比较实际的东西。我们一开始的头衔都是工程师,工程师有一个特点是什么?讲究实用,你做出来的东西一定能够用,让人家觉得这个东西能用,所以我做的很多决策,其实最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我做出来的东西让人家能够用。我在美国也做搜索引擎,我做的搜索引擎也是当时用户量非常大的,到哪儿人家都跟你握手对你说“我就是用的你的搜索引擎”,到中国做百度也是同样的道理,不是说由于我学过MBA、学过管理、经济学,这些专业的东西我一样都没有学过,我只懂一个简单的道理,我做的东西不能就躺在实验室里,不能就发几篇论文,我做的东西一定要让人用,你要去考虑外面的市场到底需要什么东西,市场需要的,才是你应该去做的。我记得上大学之前就学过一句话,是列宁讲的“一旦社会有了需求,就比十所大学的推动力更强大”,所以说需求会推着你做创新。我做的所有这些决策都是因为我想让这个东西被别人所用,我就要去琢磨在技术上改进,还是在市场商业方面做一些什么工作,我是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

主持人 :百度现在已经发展成有2万多名 员工 的公司了,您作为CEO平常的工作状态时什么样的,大家肯定和我一样特别好奇,您在公司里面是怎样的形象?我搜集了几张Robin在公司里面形象的照片,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先来看第一张,这张照片非常有名,可能很多人都见过,当时在微博也都很火,就是李彦宏请全百度的员工吃鸡翅。因为百度工程师们有一个规矩,他们在发邮件的时候一定要给邮件加上标题,因为技术部每天要收上百封邮件,如果不加标题的话那么很容易遗漏一些重要的信息,所以如果有人发邮件没有加标题就要请收邮件的人吃鸡翅,这是一个规矩。当天Robin给全体员工发了一封没有标题的信,所以导致他要请百度两万名员工吃鸡翅。是这样吗?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