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小米?先学雷军的互联网思维
小米,你究竟能不能学得会?如何练成适合自己的互联网思维?其实,问题本无明确答案。但是,你一定要相信变化,相信所有的行业都终将被互联网所改变。 半年百亿销售,绝超诺基亚的估值,小米3的 发布 会之后,雷军尽揽头条 新闻 ,以至于暴露小米成功秘密的文章更是长篇累牍。秘诀通常是要分为几条几条的,它们大致如此: 1.将消费痛点放大,激发消费者解决痛点的需求。2.消费意见社区化,实时捕获消费者的需求,让消费者参与创造。3.制造可以供消费者谈论的故事,进入公共传播议题。4.抓住族群,制造粉丝效应,扩展粉丝经济。5.专注精品战略,制造稀缺效应。6.互联网是体验经济和服务经济。 貌似说的全对,只是不够简单。我曾问小米董事长雷军先生:怎么能够'玩'的high?雷反问了我三个问题:怎么用更少的人做事?怎么"疯狂"?怎么"忘记"赚钱?如是三问,曾令我辗转反侧,至今思来,其实不过只是关于一个问题:你的互联网思维是什么?
那么,雷军的互联网思维是怎样的?为何互联网思维能助小米科技在三年间快速崛起? 雷军用互联网思维玩手机就从 融资 开始。人们讲小米的故事通常始于2009年11月某个晚上雷军与刘芹之间那个十二个小时的电话,晚九时至次日九时。我却以为故事真正的开始是雷军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的,"原来我们准备叫大米,后来刘芹说不能高大全,就变成小米了。"从大米到小米,雷军用互联网思维玩手机就从融资开始。如众所知,过去三年,小米保持着每年完成一次融资的节奏,前三轮融资的估值,每次都是上一轮的4倍;而最新一次,则是上一轮的2.5倍。2010年底,小米公司的A轮融资是最值得探究的一次,其A、B轮投资人童士豪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过当时有过重度纠结,为什么一家还没有见到产品的手机公司就值2.5亿美金?一切仅仅还是些idea和图纸?但是雷军坚持这个估值,甚至和他的伙伴们自掏腰包超过千万美金作为首轮融资的一部分以证明首轮估值的合理性。我揣摩雷军的心思也简单:用高估值来突显企业价值,引发蝴蝶效应式传播,用资本的杠杆来撬动行业传统供应商壁垒。这是小米的互联网思维之始。 从那开始,小米一发不可收拾,用一个夸张的说法:小米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流淌着互联网思维。定向定点挖人,组建梦幻 团队 ,建立米粉社区,推崇市梦率一词(市梦率是主要是高科技网络股的市盈率如梦幻一般,离奇的高),营造手机的互联网品牌,网络预售,饥饿式 营销 ,借用现成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创了全新的手机销售渠道(凡客;京东商城),产品设计全球众包…与很多"前辈"只是简单的把手机拿到互联网去卖不同,雷军的确做到了用互联网的思维玩手机。 也有冷水泼向小米思维的那些追随者,他们说:如果其他企业需要学习小米手机的成功炒作,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社会关系、丰富的人脉资源、强化的媒体关系、经验丰富的市场团队,这几项缺一不可。小米选择互联网的本意是为了更好地留住客户。然而,互联网的聚合性能将客户体验结果数倍甚至百倍地放大,也对小米在产能、质量、物流、售后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成为实现雷军下一步"用户基础上的应用"梦想的瓶颈。这也是小米手机阿喀琉斯之踵所在。 小米,你究竟能不能学得会?亲,如何打造属于你的、属于你所选着行业的互联网思维?其实,问题本无明确答案。反向思考,你相信变化吗?你相信所有的行业都终将被互联网所改变吗?你相信即便你坚持不变,也会有旁人以命相搏追逐变化吗?如果你的答案是:不相信。那么你就应该坚守你固有的思维方式,忽略那些不经意间冒出来的新玩意,类似某种牛腩,某种煎饼,某种精油,某种招聘方式,甚至某种手机。 毋庸讳言,即便在互联网思维的浪潮之下,即便你坚持永远以用户为中心,也一定有些商业项目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也一定有些是别有洞天。如何趋利避祸,如何注定成功? 雷军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努力做出让大家能够尖叫的产品,只要把这个做到,其他的都是纷至沓来…很专注的把你的产品做好,你就能够成功。我会建议他们把99.99%的精力花在产品上。对于我来说,做一款好产品,能让用户尖叫,这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