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运动类APP,或许可以在巨头林立的移动社交领域分一杯羹?
互联网世界就像刘慈欣笔下的《黑暗森林》,这里既有严酷的生存法则,也有生存与成长的希望。互联网发展十几年来,整个森林空间已经被各种“参天大树”占据,后来的 创业 者站在被大树遮掩了阳光的森林里,是不是会生出一丝无奈? 如何能透过缝隙,找到生存机会,并抓住机会壮大自己 ,这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要辩证的思考,就如丛林法则说的那样。首先,环境是险恶的,大树遮住了阳光,小树不可能在没有阳光的环境里存活。然而,没有阳光是相对的,偌大的空间总有一方被大树遗漏的土地,我们要做的是去发现,去占领,去壮大。只要能站稳脚跟,待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之时,抓住机会,适时发力,以小博大,就有可能赢得成功。 本文主要讨论在于 移动 社交领域,读者可以以点及面的思考,创业者如何在互联网“黑暗森林”中成长。 在移动社交领域,不得不说微信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同样是“富二代”的来往在向外打出“免流量”牌的时候,微信却对外公布了收费接口。一个收费与一个免费的反差,就是微信的底气,及早进入移动社交领域,打败米聊,以自己优秀的产品特质与腾讯资源的哺育持续发展用户,终于在“黑暗森林”中赢得一片独享的位置,后来者只能在其阴影中分得一些“残羹冷炙”。来往尽管是阿里的嫡系,但目前来看也无法破局。 那么“无能为力”的根由是什么?是同质化!能打败微信的,一定不是下一个微信,就像打败诺基亚的是苹果模式,打败博客的是微博模式,要颠覆,就不要和巨头在同一个层面上竞争,只有“革命式”的产品才可能动摇巨头的地位。也原于此,来往的免流量牌对聚集了大量用户的微信来说根本构不成威胁,用户不可能为了一个“流量”,放弃一个已经经营到非常繁荣的社交圈,微信的淡定还在于,因为同质化,先入者可以非常方便的学习后进者的“ 微创新”,来完善自己,后进者模仿,却最终被模仿,为人作嫁而已。 选择在大树下生长的小树,得不到阳光,枯死了还要为大树提供肥料,这就是森林的残酷,也告诉我们一定要差异化竞争,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寻找合适的生存法则)! 那么移动社交领域还有没有机会?黑暗森林里被遗忘的土地在哪里?笔者认为如果你还没有发现千载难逢的“革命式”理念,那么 精耕细作一个垂直化的移动社交产品 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下面我将具体举一个存在于笔者设想中的垂直化移动社交app来说明。 这是一个运动分享、运动社交的移动社交app,该运动app的核心卖点是“社交分享,让运动变得更有意思”(slogan)。 Core points: 1、与朋友一起,才能维持自己每周运动 模拟一下情境:A想运动但是老不坚持,B也是这样,A与B之间有好感。 因此,A与B会非常愿意通过运动app来维系双方的关系(相互之间的好感,对运动的好感),A、B通过运动app强化了双方的社交关系,并且激发了他们共同参加运动的意愿。即使他们驱动不了自己,也不影响A成为B运动的驱动力,B成为A运动的驱动力,这就是运动社交app的魅力。 2、通过运动,结识朋友 怎么样才能交到新朋友? 关键在于你与他之间有共同的话题。从这点上微信在交友这个刚需上显然做的不算好。微信需要让用户想太多(想交友?自己找话题),它是激起人们对周围的好奇,好奇其实是一种观察者的心态,满足的是窥探欲,如果用户把微信当作交友产品来用,必然会有一种情感上的挫折感。 而一起运动,则是一个结识朋友非常好切入口。从根本上来说,使用运动app的用户一定不会对运动这个话题感冒,在产品与 运营 方面,我们会给用户充足的交友引导,更多的我们可以添加标签标识用户,从而帮助用户更精准的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人。用户在运动app上结识新朋友的时候,沟通壁垒将被削弱到最低(共同话题、共同兴趣的支撑)。 还有一点很重要,没有一种交友方式,比运动这种方式更动机纯粹,目的健康了。打通线上(互动)与线下(运动),这将突破传统网络交友的瓶颈,线上关系有很好的线下的支撑,这是很多交友工具想做而做不到的。线上线下的互通,将形成一种强联系,激活用户的活跃度,提升用户粘性。 3、炫耀是一种驱动力 说是分享,其实我们内心都有一个想要“炫耀”的本性。参加完一次极限的爬山,你是不是很想把自己的这种成就感告诉你的朋友?社交、分享,show yourself,满足用户的情感诉求,将再为app注入一剂强心针。 这个时候,如果你问微信会不会扼杀这个app的生存空间?我觉得,不会。原因很简单:微信的slogan:“这是一种生活方式” (大而全,足见微信的野心),而我们的运动app的slogan是“社交分享,让运动变得更有意思”。微信要在全局赢得优势,不可能在一个细分领域耗去太多精力,而且它也不会怎么做,因为这违背了产品定位,微信是一个给用户广阔想象空间的“生活方式”,怎么能局限在“运动分享”这一个定式的概念里?正因如此,微信也很难学习“运动app”建立线上线下强关联社交的优势(app明确了运动这个市场细分从而降低的目标用户的沟通壁垒)。 这个“运动app”就可以在微信的大奶酪下优雅的挥动刀子,切下属于自己的那一小块,那么微信能怎么做呢?回答就是,请参考“去哪儿”与百度的关系。巨头面对本本分分在一个市场细分里(垂直领域)精耕细作的分流目标用户群的对手,其实很难堪,因为这个对手精细专注,能为其对应的目标用户提供专业、针对的服务,在更高的级别上满足 用户需求 。巨头虽然阔绰,但是肯定不愿意为这个已经被对手“深度”占领的细分市场耗损过多的资源。 “打不垮”,那么巨头最佳的选择就是握手言和,合作共赢。这从百度投资“去哪儿”事件上就可见一斑。能走到这一步,“垂直”产品已经获得了在“黑暗森林”生存的权利。 最后我们从以上 分析 得两个思考结论: 1 、不要给巨头正面竞争的机会,专注一个市场细分(垂直领域)精耕细作 。精于一个市场细分可以赢得属于该细分市场用户极大的忠诚度,巨头也不愿意为这样一个已经被深度占领的市场细分耗去过多资源去竞争,最终会考虑的是合作与共赢。这样,你可以在某个领域活的很好。 2 、移动社交的垂直领域依然存在很大的创业空间 。一方面,垂直市场只专注于一个市场细分,可以接纳更多的产品不存在竞争关系的共生,因此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垂直移动社交精准定位,为产品打通线上线下制造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