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80/20法则何以如此重要
80/20法则之所以如此重要,在于它的反常规性。我们习惯于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同等重要。例如,所有的客户都同样重要,每一笔生意、每一件产品、每一份销售收入都很有价值,所有的公司职员几乎都无可替代,每一所大学都很优秀,我们所度过的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年都非常重要,对我们而言所有的朋友都是有益的,我们也应当对所有的咨询或者来电一视同仁。此外,所有问题都有一大堆原因,因此没有必要区分其中一小部分关键性因素;所有的机会都大致同样宝贵,因此我们不应当放弃任何一个。 我们习惯于认为原因或者投入与结果或产出之间是成比例的。我们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事情的因果会有一个相对的平衡——有时的确如此。但是,这种深入人心的“50/50谬论”却极不准确也极具危害性。80/20法则主张,当我们考察或者 分析 因果相关的两组数据时,最有可能得到的结论是存在一种不平衡模式。这种不平衡可能是65/35、70/30、75/25、80/20、95/5、99.9/0.1,或者是这些数据之间的任意一种组合。不过,进行比较的这两个数之和却未必等于100。 80/20法则还认为,当我们知道了原因和结果间的真实关系后,我们很可能会惊讶于它们之间存在的巨大的不平衡性。不管这种不平衡性达到何种程度,它都超出了我们之前的预期。主管们可能早就预感到经营某些产品会比经营其他产品更赚钱,但当了解其中真正的差异之后,他们仍会感到非常惊讶甚至哑然失惊。再比如,教师们可能认为他们班上大多数违纪或者逃课行为是一部分学生干的,但如果认真分析记录,就会发现违纪行为与违纪学生数量之间的不平衡远超出他们的想象。我们有时也会感到某些时段比其他时段可能更加宝贵,但如果我们计算一下投入和产出就会发现二者的差距异常巨大。 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80/20法则?因为不论你是否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这一法则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80/20法则可以使我们对身边的事情有更深入的认识。 本书的最高宗旨在于告诉诸位:学会运用80/20法则可以极大地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人人都能够生活得更加高效、更加幸福,每个公司都能赚取更高的利润,所有非营利性组织都能向社会提供更多服务,每届政府也都能够为人民谋取更多福利,每个社会成员和团体都有可能以更少的付出和投入获取更多的收益、避免更大的损失。 这一进步的核心是一种替代过程。在某些特殊场合要弃用或者少用效果不明显的资源,而要尽可能多用一些能发挥巨大作用的资源,使每一种资源都能得到最佳配置。不管在何种情况下,弱势资源都能够像强势资源一样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 几百年来,商业经营和市场运作已经将这一替代效用发挥到了极致。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 Say) 发明了“企业家”一词。他认为“企业家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力低下的领域转移到生产力和产出相对高的领域”。有意思的是,80/20法则也指出商业经营和市场运作远未实现这种最优化的结果。例如,这一法则认为20%的产品、客户和雇员实际创造了80%的利润。如果确有其事——各种详细调查研究也证明了确实存在这种极度失衡模式——那么,这意味着市场运作离高效或者最优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一情形表明:80%的产品、客户或者雇员仅仅贡献了20%的利润;仍存在很大的浪费;由于大量低效率资源的存在,公司大部分高效资源的作用得不到发挥;如果能够卖出更多高质量的产品、雇用更多高素质的职员或者吸引更多的顾客群(或让顾客愿意多买公司的产品),那么利润就会成倍增加。 在这一情形下,有人肯定会问:为什么我们还要继续生产那些仅能创造20%利润的80%的产品?但公司经营者很少会这样问,也许他们知道提出这样的问题意味着将做出非常偏激的行为:停止公司的绝大部分生产 活动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现代 金融 家将萨伊所谓的企业家行为称为“套汇”。国际金融市场会及时修正各种价值变化,例如各种汇率间的异常变动。但是,通常情况下,商业机构和个人并不善于这种套汇操作,不善于将资源从收益低处转向收益高处,或者削减低价值资源、买进高价值资源。很多时候,我们还没有认识到某些资源的高产程度,但仅仅少数资源是如此——朱兰称之为“关键少数”。与之相对的是生产率低下甚至有负面影响的“次要多数”。如果我们能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关键少数”与“次要多数”的差别,并能据此进行相应的改进,那么很多情况下,我们都能够如愿以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