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文互联网社区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社区逐步走入大众生活。本文结合作者自身互联网社区参与经历,从互联网社区是什么、常见的互联网社区有哪些、社区的商业化、运营模式等多重角度与大家一同分享互联网社区的使用指南。推荐感兴趣的童鞋阅读交流~
个体是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
阿德勒心理学是这么认为的。社会这个由诸多人的个体组成的组织,给人带来了很多积极的东西,可以寻觅到同类、让自己觉得不再那么孤独,从而在社会中获取到归属感。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让每个人都更容易接触到社会,参与到社会。但是社会这个组织太庞大了,想要从中高效地找到归属感,需要更精准的找到同道中人。加入互联网社区便是这么一个高效的方法。
中国的互联网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后,普及速度十分迅速,这高速发展的十余年孕育了许多成功的社区,有些以传统的图文、语音、视频内容为故事,引得无数使用者把酒畅谈;有些以更为抽象的购买商品、获取或评论游戏、认识其他人等行为目的去了解社区中的故事,通过故事收获了快乐。我作为一个从BBS论坛时期开始混迹的社区流浪者,从中收获了很多,今天想就中文互联网社区这个主题,简单谈谈我的了解。
那么开始,就从什么是互联网社区开始。
一、什么是互联网社区
社区的构成是一群人,是一群基于相似目标而聚集的群体。这个群体的目标是为了满足一个目的,可能是想打发时间、可能是想获取知识、也有可能只是想认识一个新朋友。不论基于什么目的,社区的核心都是人,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去社区消费内容。这个内容可以是广义的图文、音频、视频,也可以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找到一个社区去了解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或是通过社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互联网社区的表现形式并非通过人构成的群体直接呈现,而是由人创造的内容、设计的功能为表现形态作为平台,将人群聚集起来而呈现。
二、常见的社区
因为社区通常以传统的内容以及功能为平台展现,社区总是围绕着内容展开。时至今日,不论国内外,各色主题的社区层出不穷,但是主要都分成两类。
一类是围绕某一主题直接以图文、音频、视频这种传统意义的内容为主体构成的内容交流社区。
另一类则是围绕某个问题以传统意义的内容为载体进而为用户解决某个效率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而构成的功能交流社区。
不论何种社区,传统意义的内容都是使用者最直接接触的内容,因为内容提供的价值不同分为两种不同的社区,那么便先从内容型社区开始。
1. 内容型社区
内容型社区与功能型社区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意义上的内容正是社区的主题,所有的使用者正是为了这个主题而来。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被互相联系了起来,传统意义的内容也成为了连接人与人社交的纽带。
根据作用和隐私性的不同,社区中传统意义的内容被分为了两类。
(1)公开内容
常常不仅限于在社区中公开,可供大部分用户可见、可交流讨论的传统意义内容。这类内容奠定了社区的基础,是社区的根本。
常见的豆瓣中各种小组、带话题的发言,知乎中的问答内容都属于公开内容。
(2)私人内容
顾名思义,私人内容属于私人。区别于公开内容,私人内容一般是仅限发布者或者关注者可见的传统意义内容。这类内容具有更高的隐私性,更多时候是一种个人情绪的表达,社交属性更强。
常见的微博、知乎中的个人状态、豆瓣中无话题标签动态都属于私人内容。
公开内容是内容型社区的直接构成内容,也是吸引用户的直接内容。而私人内容往往仅限社区中的部分人可见,具有更高的隐私性和个性,更多时候是为了社交功能而服务。
内容型社区因为以可阅读吸收的传统意义内容为主题,根据这个主题而聚集的群体具有非常强的目的性,使得社区有以下几个特点:
- 用户获取公开内容以满足获取信息的需求优于其他动机
- 因为获取内容的目标较为明确,社交往往并非社区的首要目的
- 因为社区通过发布的内容让人与人产生评论交流的互动,所以社区中更加关注内容以及通过内容来链接社区中的人
- 社区根据对于社交性的重视程度,随着社交越重要,私人内容的数量也会随之提高,相关功能重要性也会随之增加
- 区别于内容获取平台,内容型社区中内容与互相交流的人缺一不可,所以二者自然构成了社区这个载体
通过以上几个特点,对于公开内容以及私人内容的关注度不同,社区中的社交性也随之变化。而常见的内容型社区中,也可以大致根据内容交流以及社交性的程度高低分类,例如常见的内容交流性社区有知乎、CSDN、NGA、B站、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等。
这个类别中的社区也存在一定的社交性,但是对用户而言首要的目标是获取这些社区中其他人发布的内容,纵使是交流互动也是首先为了内容而产生的行为。
而社交性的社区常见的则有诸如豆瓣、微博以及即刻等等。这些平台的共同特点是既会为了内容而来,也会为了与社区中的人互动而来。
内容型社区是目前市场中比较主流的社区,因为内容的多元以及社交的普及,这类社区容易吸引较大数量的用户聚集,从而在商业模式上偏向于内置广告、提供付费会员服务以及订阅购买社区内容这几个模式,都是基于用户量大且多元的特点。
2. 功能型社区
在内容型社区中,如果一个使用者就是单纯为了吸引其他人认识自己以及认识其他人,此时内容只是他为了达成社交的一个手段时,这样的社区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交社区。像这样为了解决一个效率问题而聚集人群的社区,就是功能型社区。
人与交流的内容组成了社区,所以功能型社区的组成依然是人和内容,但是此时社区中的人是通过关注内容进而聚焦于某项功能。比较常见的功能型社区分成以下两类。
-
促进人与人之间根据内容进行互动与交流进而聚焦于社区的本质功能。
例如电商的商品,游戏平台的游戏,社交的图文、语音以及视频内容。此时传统意义的内容只是为了让人去关注背后的功能。 -
基于某个行为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进而去进行这个行为。
例如TT语音多人联机游戏、唱吧多人联网唱歌。TT语音中交流的游戏,唱吧中交流的歌曲都是为了让使用者去使用功能,前者是使用产品中的语音与社交互动功能,后者是使用多人在线同时唱歌的功能。
功能型社区非常明显的一点在于虽然也通过传统意义的内容来让人进行交流,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这类社区往往是一个产品的附属品,使得这类社区有以下几个特点。
- 社区内的内容是为了功能服务,社区是为了帮助用户聚焦产品的主题功能。
- 更容易聚焦于社交,通过社区作为社交的平台提供给用户进行互动.
- 社区是产品主题功能的附属,目的是为了留下用户以及促进用户的活跃进而关注产品的主要功能。
- 社区的访问频率相较内容型社区更低,因为用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用产品的主题功能,社区的存在是非必须的。
为了某个能解决问题的功能而组建起社区,此时的社区只能围绕这个功能而发展,否则很容易喧宾夺主,使得这个软件的重点发生偏移。根据传统意义内容对功能的支持程度可以对功能型社区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容与功能结合得当同时内容重要程度较高的,常见的诸如网易云音乐(听歌音乐类代表)、STEAM、TapTap(抽象虚拟消费物品类代表)、天猫(电商平台类代表);而另一类则是更加聚焦于平台所能提供的功能,对内容重视较低的,常见的有Soul(社交类代表)、TT语音、脉脉(基于问题解决方案的代表)。
与内容型社区类似,因为社区定义的关注主题都是基于大量的普通用户,容易聚集大量的用户,使得功能型社区的商业模式也与内容型社区类似,有订阅购买内容、广告、直播打赏、电商带货。在功能型社区中,因为内容的重要程度有降低,此时诸如信息流之类的常见广告展示功能略有受限,而因为诸如电商平台的购物、视频平台的直播等功能更高效,则衍生出了电商带货、直播打赏以及收取服务费等新的商业模式。
3. 两类社区的区别
两类社区一个基于一个主题而通过传统意义的内容而构成,一个通过基于传统意义的内容让用户聚焦功能而构成。二者的共同点都是基于人,表现得也很相似,但是区别很大,在此做一个小结。
(1)社区支持的主题不同
- 内容型社区对于使用者而言消费的是传统意义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这类创作型信息内容。
- 功能型社区对于使用者而言消费的是抽象的消费内容与行为,例如电商平台的购物、游戏平台的游戏下载、音乐平台的听歌。
(2)社区的定位不同
- 内容型社区,社区是内容这个主题的直接载体,非附属功能,必须。
- 功能型社区,社区是消费的功能内容与行为的拓展,一般为附属功能,非必须。
(3)面向的使用者不同
- 内容型社区多面向对传统意义上内容的需求者以及基于内容的社交用户。
- 功能型社区多面向对某个具体行为或问题需要提升效率的用户。
三、内容社区与商业化
因为人和内容组成了社区,不论这个内容是基于某个主题的传统意义上内容还是某项功能,社区呈现给用户的都是图文、语音、视频这些可供阅读获取的信息。获取信息是人很高频且重要的操作,结合互联网高效展示信息以及快速连接人的特点,使用内容实现商业化成为了社区商业模式的一个主流。利用社区的内容来实现商业化,主要是通过内置广告、订阅购买内容以及会员几点。这里商业化针对的是平台运营者,而非社区中的内容创造者与交流者。
很特别的一点在于,在互联网中依然存在不少不做商业化的社区,这类社区非常单纯的聚焦某一主题,创作内容并进行交流讨论。此时,基于内容构成的社区因为商业化的取舍形成了非商业化以及商业化社区两类。
两类社区的特点如下。
1. 非商业化内容社区
非商业化内容社区特点如下:
- 人们因兴趣而集结,对社区具有高度的忠诚度。
- 不以赚钱为目的,内容的交流更纯粹与单纯,容易产生优质的内容。
- 人们因某一类兴趣而集结,导致兴趣范围成为用户数量增长的限制,拥有同类兴趣的人数有限,从而限制了商业化、个人影响力的发展,进而限制了社区的发展。
- 平台的建设者为小团队或个人,难以保证社区的发展;或者社区仅为产品的附属品,无法直接有效的促进产品发展。
非商业社区根据特点有以下的发展趋势:
- 通过各种兴趣主题吸引用户,因兴趣范围拓展集中于同类难以扩大至不相似的兴趣,导致用户群体偏向小众。
- 用户因缺少利益引导而导致用户数量难以进一步发展,进而难以发展为面向大部分群体的内容平台。
- 兴趣主题的个性化鲜明,会与商业化社区共存。
2. 商业化内容社区
商业化内容社区特点如下:
- 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社区,不限制兴趣范围提供更多的兴趣主题,吸引用户参与内容创作与讨论,从而拓展和提升可参与用户数量。
- 因商业化的要求,偏向于通过用户原创内容(UGC)为基石打造社区基础而非平台产生内容,进而以用户原创的内容作为商业化的载体。
- 平台化的社区可以具备更多的兴趣用户群体,吸引更为多元、数量庞大的不同类型用户。
- 因需要照顾商业性,同时需要利用商业化收益为奖励为创作者提供创作动力,平台内容的产生更加追求高流量与热点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 为尽可能吸引更多用户,内容作为社区主力的同时也是社交的手段,进而提升用户时长与忠诚度。
- 当发展到较大的规模时,因为用户数量较大,内容产生的态度会对用户造成影响,使得社区具有一定的媒体属性,需要重视对言论的管控。
商业化社区根据特点有以下的发展趋势:
- 越来越趋向平台化,包含更多元的内容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内容偏向大众化缺少个性,最终为商业服务。
- 因用户量庞大而衍生出一定的媒体属性,发布的内容具有引导性,更加需要言论管控。
- 因商业化压力,内容追求热点与高关注、高曝光,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且逐渐失去个性化。
- 作为消费功能附属的社区会越来越多,但发展特点与趋势更偏向于非商业化内容社区,因为这类社区大多不肩负商业化的目标。
虽说内容是社区的基础,也是人十分需要的消费品,但是正是由于内容获取成本低,造成了想从内容产生收益变得很难,内容对于用户而言往往非必需品,为了获取内容而消费,反而让社区的发展更加受限。这不仅是内容型社区的商业化问题,也是内容平台目前单一地通过广告创造营收的原因。
四、社区与社交
社区通过人和人创作的内容的构成,而这里的人不会是单一的个体,当一个群体围绕某一个主体进行互动时,社交行为就产生了。社区因人的聚集,让社区天生自带了社交属性。
前文谈到了社区分类,有人为了某个主题的内容而来,他只是单纯的想要获取信息,认识其他人是无关紧要的;而也有人就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而来,他们基于类似的兴趣或者问题而交流,目的就是为了找到更多的同道中人。所以社区并不一定完全为了社交,但在社区中加入了社交元素则有助于提升社区中用户的活力,进而拓展社区的商业性。
如果仅仅因为聚集了一些人,就容易产生社交行为,那么现实生活中住在同一个小区内的人却难以高效地进行社交,为什么互联网社区容易产生社交呢?
根据《社会心理学》一书“导致友谊和吸引的因素”一章中的介绍:
1. 接近性,人喜欢与自己相关的事物
在同一社区内人们可通过内容快速的观察、了解,更容易地接近其他与自己兴趣类似、性格相似的人,且感兴趣的内容更容易让人发现内容发布者与自己相关性。
2. 相似性与互补性
通过同一社区内其他人发布的内容,人们可以快速的发现发布者与自己的相关性与互补性,提升社交互动的效率。
3. 人们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
在互相关注或者交流中,社区里可以高效地找到各自对对方的认同感与喜欢,人与人互相关注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认可或者喜欢的表达方式,从而容易产生社交联系。
由于互联网社区是基于网络技术的产品,外表吸引力这一因素对于解释为什么社区容易社交则不那么显著了。
除了书中的介绍的特点以外,因为互联网的特点也使得互联网社区容易产生社交。
4. 神秘感
因为只存在线上交流,对于对方的外貌、学历背景、性格等特征难以像面对面交流一样快速的了解捕捉,神秘感容易让人自我想象营造出一种理想化的形象,从而吸引人去探索。
5. 高效
因为线上交流的高时效性和迅速的反馈,容易让人在高频的交流中快速地获取信息,通过前几个特点的组合影响,提升了人对信息获取的效率,从而自然的连接了人,进一步产生了社交行为。
以上的几个特点中,社交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人与人之间因为内容产生了交集。因为讨论某个话题,针对某个主题进行了交流,从而人与人被联系起来。容易产生社交的内容,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
先看一个故事。
当一个人想要获取某个商品,他会在社区中看其他人交流讨论这个商品的内容,他是不会优先对交流讨论的人产生兴趣的,因为他的目标是了解这个商品。但是当他意外的看到某个观点的发布者发布了一些生活的动态,这些动态让他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开始想要了解这个人,他可能会私信留言也可能直接参与商品的讨论。
商品的评价交流以及个人的生活动态,都属于社区中发布内容的一部分,根据前文内容型社区的内容分类,商品的评价交流属于公开内容,个人的生活动态属于私人内容。结合为什么社区容易产生社交的特点,私人内容更容易凸显一个人的个性与性格,更容易被人接近进而去被了解,此时就会让社交行为的产生变得更加容易。比起单纯的想了解一个商品,看到一个感兴趣的人的相关信息,也许会是一种意外惊喜。
所以公开程度不同的内容,越偏隐私越容易因吸引的因素产生社交互动。对社区而言,公开和私人内容的发布,为社区增加社交性提供了不同的价值。
- 每个人发布的内容分为公开与私人,公开内容可通过参与内容讨论吸引其他人提供助力,私人内容更加凸显个性化,让发布者更加客观的为其他人所了解。
- 当用户发布的内容更多集中于社区内而非可以公开至社区外,则此时发布的内容仅服务于社交,内容质量重要性低于社交中的吸引力,此时发布的内容更加主观且带有情感,凸显发布者渴望被其他人了解。
- 私人内容更容易凸显发布者的个人性格,更容易产生吸引的因素。
孤独既是蜜糖,也是砒霜,但往往孤独对大多数人而言是砒霜。为了抹去内心的孤独,人始终有着追逐交流的渴望。一个有趣的社区,正是抚慰孤独的良药。
五、社区的功能结构
不论是何种类型的社区,在人这个基础上都要基于内容来实现聚焦某个主题或者功能,社区的功能设计简而言之也是在围绕如何让内容展现价值这一点展开。
社区中的人,可以分为三类:社区平台的运营者、内容的生产者、内容的消费者。
目前大多的社区采用的是鼓励用户原创内容(UGC)的方式来创造内容,虽然社区的运营者也会参与到内容的生产,但是社区的内容来源绝对主力还是用户。
对社区的用户而言,人们既可以是内容的生产者,也可以是内容的消费者。再直观的说法就是,每个用户既可以自己发布内容,也可以参与到内容的交流中去。对于生产的内容而言,不论是图文、语音还是视频,当用户发布主题或者参与主题的评论交流,都是在生产内容,但是对于社区这个平台而言,主题内容的发布为社区带来的价值更大,也是社区最希望的内容。
而基于主题的评论交流数量远多于主题,因为评论一般依赖于主题产生,所以评论类内容的发布更加低成本且参与度较高,与主题一样都是社区内容的基石。
下面结合社区希望达到的功能目标,谈一谈社区尤其是移动端的功能结构。
1. 内容交流与互动
(1)展示主题内容的信息流界面、推荐功能与搜索功能,主要用于展示公开内容。
公开的主题内容是目前社区的主体内容,在常见的短视频、新闻图文以及其他兴趣类社区中,主题内容是用户参与内容交流的基础,常见于内容交流社区的首页内容推荐展示界面,例如豆瓣、微博、抖音、快手的内容信息流。
对于公开内容展示这个功能,功能设计上存在三要素:
- 展示主题内容的界面。 最常见的是信息流界面,用于默认推荐展示一些内容给用户,提升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
- 内容推荐功能。 虽然有了默认推荐展示的内容,但是这些与用户自身缺少联系且无个性化的内容对于用户而言获取的信息价值与效率无法保证,于是推荐功能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一般设计一个推荐界面与默认的信息流界面搭配,同时在搜索中以及内容中增加一些推荐内容。
- 搜索功能。 基于已有的默认内容展示,用户会有基于自身需要获取信息的需求,此时搜索功能可以更加结合用户的个性化特征高效地提供内容。
(2)基于内容的评论评价,主要用于展示公开内容。
不同于默认推荐的主题类内容,构成社区内容的另外一个主角则是评论评价。好的评论评价内容,可以引起良好的氛围与主题内容互相促进,提升内容质量。例如游戏评价、商品评价、话题讨论。
评论评价的功能设计目前主流的是基于以下三点:
- 默认推荐。将用户的评论内容汇总以后,通过社区平台运营人员的规则展示的评论内容。需要兼具内容的质量、时效性与话题性于一体。
- 最新。这个特点顾名思义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展示评论内容,让用户得以发现最新的评论内容。
- 最热。这个特点一般是通过对评论的互动程度进行排序,例如常见的高赞、高分享、高回复的评论。
这是当前评论功能常见的3个tab设计,目的都在于缓解评论内容数量多以后的马太效应问题,即热门的内容越来越热门,冷门的内容越来越难以被关注。
(3)主题内容的发布与评论的发布。
内容的发布对于社区而言是基础功能了,在此不多赘述。
2. 消费的功能内容展示
对于一些功能型社区,社区是依附于产品本身的主题功能而生的,此时社区除了自身内容的展示外,为了让社区的内容与产品本身的主题功能联系紧密以及互相促进,功能内容的展示也十分重要。
对于功能内容的展示需要优先于社区,需要具备默认消费类功能内容的展示、推荐、分类与搜索功能,功能与内容型社区的主题内容展示类似。
这个功能常见于非内容型的功能型社区,例如电商平台的首页商品精选,顶部的搜索功能以及个性化推荐。
3. 人与人社交互动
社区聚集了群体,又通过内容交流产生了联系,自然就有了社交互动。互动可以基于公开内容,例如主题内容以及主题内容的评论,也需要针对人与人的互动提供功能。在功能结构上,社交互动的功能区别于内容互动,与人的关系更加紧密。
(1)私信、聊天功能
常见于社交软件,以主题内容或消费内容为主体,供用户私下交流非公开内容的功能
(2)个人信息
用以展示单个使用者在社区中的信息,多用于促进社交,常与个人状态组合为个人主页凸显使用者社交内容
(3)个人状态类私人内容
用以展示单个使用者的私人内容,多用于促进社交而非促进社区公开内容的提升,常与个人信息组合为个人主页凸显使用者社交内容
4. 根据社区定位的特色功能
此外根据社区的自身特色,也有一些个性化的功能,在此简单总结了3点。
- 社交社区中常见因相似性而提供的人与人匹配功能。
- 内容社区中常见因内容共鸣而提供的分享功能。
- 为促进社交而加入的互动小游戏功能。
以上均是较为独特的几个常见功能,1、3点常用于社交类社区,第2点常见于内容交流社区。
六、社区的运营
每类互联网产品都有各自的运营方向,这些方向决定了产品的发展方向。例如电商平台的运营重点在于促进消费者高效、高频地在平台内购物,内容类平台运营重点在于提供高质量、高时效性、高关注度的内容供读者阅读,每个平台都有侧重的方向,社区亦不例外。这里讨论的并不是社区运营的方法以及具体措施,而是结合社区的功能、商业化特征需要做好的运营方向。
1. 内容与功能质量的保证
内容作为社区的基石,自然是决定了社区质量的最基础和重要的因素,对于保证内容与功能的质量。
(1)做好默认内容展示、基于用户的内容推荐与搜索内容,以满足用户对于内容的需求以及关注。
例如常见的内容型社区分为关注、精选推荐两个内容展示界面,以及配套搜索功能。
(2)在推荐算法的基础上,结合时事、热点及用户兴趣,人为参与调整内容的曝光,以避免个性化推荐基尼系数偏高导致严重的马太效应(即关注的内容越推荐越多,其他的内容曝光越来越少)。
例如在重要节假日及纪念日期间,微博等各平台中官方对于祝福内容的侧重展示。
(3)社区平台运营者主动管理与创造内容话题吸引用户参与互动,以促进内容的产生以及凸显平台价值。
例如豆瓣的小组、微博的话题、即刻精选。
(4)做好内容以及功能的严格审查筛选,以避免违规与不必要的麻烦。
这点无需多言了。
2. 平台影响力的保证
(1)利用社区内的优质内容或是功能主动整理为社区精选内容,以凸显社区的价值以及魅力。
例如知乎日报、网易云音乐评论精选、各种H5年度总结等。
(2)社区平台运营者利用创作者产生的优质内容进行宣传推广,并给予创作者奖励,以凸显社区的内容影响力以及对创作者的互惠性。
例如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保证自身产品用户量、带货的商业收益;B站视频的收益,以及提升内容生产者个人品牌影响力。
(3)邀请或吸引官方组织入驻,以凸显社区的媒体价值。
例如微博及B站中各类组织与名人入驻。
(4)重大及关键事件的关注与表态。
3. 内容影响力的保证
(1)社区运营者主动挑选优质内容进行优先重点曝光展示或推送等方式使创作者的优质内容得以扩散,以凸显社区内容的优质与创作者的优秀。
例如各大内容平台首页重要位置的推荐以及热搜。
(2)维护好优质的创作者,并争取更多创作者入驻自家平台,以在与其他平台的竞争中实现差异化并打造自身的优势。
例如B站签约冯提莫、主动邀请不同类型明星与组织入驻;各直播社区平台均有自家的特色主播。
(3)利用不同新媒体平台推送自家平台优质内容,以保证优质内容可以被更多人了解。
例如知乎的精选日报邮件、各平台在公众号中的内容精选。
4. 内容创作者的价值保证
(1)做好以上的运营内容。
(2)平台提供的商业收益的稳步提升。
(3)系统且细致的创作者用户管理。 例如创作者微信社群,帮助创作者更容易互相交流。
5. 内容与功能消费者积极感受的保证
做好以上的所有运营内容即可。
以上的运营方向是基于功能结构以及产品特点而言,而运营的目标是为人服务,创造价值。因此以上的运营方向总结也可以说是从社区平台的运营者、内容创造者、内容消费者三个角度分别进行的运营行为。虽然常说互联网产品是一个提供和使用的双向关系,但是在社区中用户既可以是内容的生产者,也可以是消费者,所以在用户在不同角色时,运营的方向与重点自然也需要做相应调整。
七、社区带来了什么
最后,做一个总结,社区带来了什么?社区连接了人,连接了创造社区的运营人员,连接了社区中内容的生产与消费者,从三个不同的角色而言,他们获取了什么?
1. 对平台的建设者而言
- 商业化利益。
- 品牌以及影响力。
2. 对内容创作者而言
- 商业化利益。
- 个人品牌及影响力。
- 个人能力成长与成就感。
3. 对内容与功能的消费者而言
- 获取想要的信息或解决期望解决的问题。
- 无聊的时间被利用。
- 生活与工作效率的提升。
- 满足社交需求。
八、最后的碎碎念
这篇文章到此水了快一万字,起因是去年底我开始回忆我从小学开始混迹三国论坛的往事,从而回忆起自己使用各种社区软件以及自己亲身参与了某个社区从零开始到初具规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网友们开始讨论中文互联网的内容在枯萎,在讨论各个平台各自画地为牢形成了信息茧房。明明互联网产品有了更先进的技术,有了更多的用户,有了更多的参与者,但是一些网友包括我在内却在怀念十几年前的BBS论坛以及天涯猫扑这些老牌的社区。
为爱发电,是很多人在以前的社区中发布内容的初心。只是想要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同或类似的朋友,然后一起交流讨论这个兴趣,无关商业、无关品牌更无关个人品牌的打造。那个时候的网友,在军事社区中交流讨论着我国军事的羸弱,在历史社区中旁征博引地论证和交流读史感悟,在生活社区中探讨着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社区功能变得更强大了,也伴随着有更多人可以加入社区,但是社区的内容也越来越同质化、大众化。内容的载体从文字到图片到语音视频,明明更加进步了,却让我感觉好久不能吸收到令我为之惊叹的内容了。也许是因为内容数量多了,获取想要的优质信息变得更难了;也许是因为内容更多元了,自己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了,所以怪内容不好了。
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社区带来了什么这一小节,对于社区和用户而言,都可以获得收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逐利没错,也不会是影响内容创作的唯一因素,但是逐利产生的内容多少还是让创作者少了一分创作的单纯与纯粹。毕竟在互联网时代,无人为自己喝彩,创作了再精彩的内容也会失望。
那么不妨试着慢一些,轻松一些,先为自己创作,然后再找到一个社区,去吸引同道中人,一起交流。如果社区里无人响应,那么就自己为自己喝彩吧。
本文由 @问梦孤独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