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人机交互系统:BMW iDrive的前世今生
编辑导语:从2001年到现在,宝马人机交互系统iDrive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根据用户需求的不同一直在做着调整。本文作者梳理了BMW iDrive的发展历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关于人机交互的思考。
新势力造车来势汹汹,传统汽车行业的老大哥之一BMW自然不甘落后。
最近,宝马官宣2022年内创新纯电动BMW i7将领衔量产。宝马人机交互系统iDrive不知不觉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今天借本文来了解一下BMW iDrive的前世今生,展望人机交互未来的同时,不妨一起回头看看大厂HMI车机系统的发展历程……
2001:首次亮相
iDrive 1.0
iDrive 1.0车机界面
亮相时间: 2001年
底层系统: VxWorks、Microsoft Windows CE
关键记录:
- 2001年,仅一个物理旋钮,车机可读取地图、CD,车机的交互模式围绕着旋钮展开。
- 2003年,增加菜单、可自定义按钮,车机处理器提速增加可读取DVD、地图可显示鸟瞰图。
- 2005年,物理旋钮增加皮革顶部,车机处理器再次提速,地图成像抗锯齿,支持MP3的6CD换碟机或BMW iPod接口,可选加电视调谐器、DVD换碟机、BMW夜视仪、侧视摄像头和后视摄像头。
2001年BMW 7系中的物理旋钮
可手写的物理旋钮
2001-2007:不断增强
iDrive 2.0
iDrive 2.0车机界面
名称: Car Communication Computer(CCC)
亮相时间: 2003年
底层系统: VxWorks
关键记录:
- 2004年,BMW成为首家推出HUD的制造商,为驾驶员提供更便捷、直观的的道路信息。
- 物理旋钮创新为可触摸式旋钮,支持用户以手写方式输入。
- 2007年3月,仪表板中添加可编程按钮,可用于直接访问常用功能。
BMW HUD抬头显示器
2007-2016:走向互联
iDrive 3.0
iDrive 3.0车机界面
名称: Car Information Computer(CIC)
亮相时间: 2008年
底层系统: QNX
关键记录:
- 桌面为垂直式文本列表,通过左右物理旋钮进入下一层级
- 支持DVD功能,到在P档时可以播放
- 显示分辨率更高,响应速度更快,支持互联网访问功能
- 内置80G硬盘驱动,可储存8G音乐文件用于播放,增设一个USB接口
iDrive 4.0
iDrive 4.0车机界面
名称: Next Big Thing(NBT)
亮相时间: 2012年
关键记录:
- 车机桌面的交互模式首次更新为左右水平滚动卡片
- 更强的硬件,更快的软件,硬盘容量从10G增加到20G
- 可选支持手写识别和手势控制
BMW iDrive手势交互
2016-2020:迈向智能
iDrive 5.0/6.0 NBT Evo
名称: NBT Evo(Evolution)
亮相时间: 2016年
iDrive 5.0车机界面
iDrive 6.0车机界面
关键记录:
- iDrive 5.0桌面为6个常用应用入口,iDrive 6.0更新后为了操作便捷性更新为显示常用信息的3张桌面卡片,支持更换信息显示样式与卡片左右滑动
- 可全系统触屏交互操作,基本手势控制可作为部分车型的附加功能
- BMW Connected App在2016年推出,可在手机端查看车辆状态
iDrive 7.0
iDrive 7.0车机界面
名称: BMW Live Cockpit
亮相时间: 2018年
关键记录:
- 支持远程更新升级,可以始终保持iDrive系统为最新状态
- 2019年,BMW智能个人助理成为驾驶员的新数字伴侣,为用车人提供更快捷的车内服务
2021-:面向未来
iDrive 8.0
iDrive 8.0车机界面
iDrive 8.0仪表界面
亮相时间: 2021年
设计亮点:
- 保留控制旋钮,采用精致典雅的透明材质
- 更智能的语音助手,可以识别肢体语言,更自然地与驾驶员进行交流
- 融合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显示和接受来自其他BMW车辆的警告、停车场信息分享
- 全新UI界面使用了大胆的图形设计、未来感的画面质感以及丰富的光影效果。可以根据不同的驾驶模式,进行三种主题切换,包括豪华驾驶、专注运动和简约艺术
- My Modes主题模式包括节能、运动、个性模式,提供功能设计与感官体验一体化的用车体验
水晶旋钮
总结
纵观BMW二十多年的人机交互系统设计,可以看到宝马始终观察着用户的需求,提供了多模态的交互方式,系统交互模式的设计日益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界面的外观设计美学打造着精致高雅的品牌氛围。
站在2022年回头看,仍然可以从中收获到很多人机交互的思考。
本文由 @TapHub敲敲车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