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起来还不够,P2P租车平台要狂奔、前进
当我们在谈论共享经济,我们在谈论什么?当然是Uber和Airbnb,是的,它们的确是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但或许P2P是更深入的共享经济?P2P的业态有金融和租车,这里只谈P2P租车。
P2P租车到底市场有多大?根据罗兰贝格的报告,到2015年,中国租车市场规模将达到390亿规模,2011年到2015年年复合增长率18%;中国5000家汽车租赁公司拥有40万辆车,而中国目前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拥有55000辆车,只占据租车10%左右的市场份额,可见对车辆市场整合度并不高。
而对于P2P租车的概念,快快租车正是一个P2P租车平台,其创始人杨春晖近日接受亿欧网采访时这样介绍到,“快快租车在整合了社会闲置车源后,在中间起到一个撮合作用,一方面吸引车主来放租,增加车型车辆,另一方面让需求方更快地租到合适的车。”因此相比起传统租车公司,P2P租车平台更轻,更具活力,剥离了车辆和租赁店面的负累,不必像传统租车公司那样承受高企的资产负债率。
快快租车隶属于广州车享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10月上线。快快租车的入口有微信端和APP端;覆盖了广、深、佛山、长沙、武汉等8个城市,杨春晖表示说P2P租车的布局密度很重要,快快租车和其他铺量型的P2P租车平台不同,更注重在华南地区的布局,其业务量在全国位列第二,在华南位列第一;目前团队有140人,除去每个城市约7个地推人员外,技术团队就有30多人。快快租车在今年4月30日完成了6000万的A轮融资,来自高榕资本和青骢资本,6月份完成A+轮融资,来自德粤基金。目前正在筹划下一轮融资。
一、从外部环境利好到内部驱动,P2P租车的春天又要来了吗?
1、外部环境利好
今年10月份随着交通部的两个意见稿出台后,专车、拼车和顺风车相继受到冲击而面临被禁的危险,专车新政筛选后出局的车主,转而将车辆放在P2P租车平台上;再者就是公车改买为租、汽车限购政策的出台,北、上、广、深是出行O2O领域以及共享经济理念较发达的主要地区,P2P租车更能为无车族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服务。据亿欧网了解,今年伊始,租车业巨头之一的一嗨租车,推出了其P2P租车品牌“一嗨车享”;出行巨头之一神州租车推出了P2P租车业务,在降低一部分边际成本的同时,有利于扩大平台的规模;而P2P平台也在站队,易车系的友友租车、红杉系的PP租车、平安系的宝驾租车。
2、内部创新服务驱动
目前有一些P2P租车领域的玩家开始尝试汽车金融。亿欧网近日采访了解到,快快租车在主营业务上提供租车责任险盈利,今年4月份快快租车宣布和中国人保合作,将理赔额度提高至435万,租客无需再担心出了事故“保险不够赔”的问题。11月初,快快租车与广州e贷就新车车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租代购。除此之外,快快租车还为出差或外出旅游的车主提供托管服务,快快租车会为车辆接收订单进行车辆放租,放租所得费用均归还车主,而快快租车会从中间收取部分托管服务费,车主能获得每月15天的保底租金,“不到15天我们补足15天,超过15天我们按全月租金收入收取20%服务费”杨春晖强调说,“甚至有的时候看好P2P租车模式的投资方也会购入一批车辆寄放在快快租车上进行收放租,“杨春晖说到,”但托管带来的还只是微薄的利润。”杨春晖表示快快租车以租车为切入口未来觊觎汽车后市场,目前还在开展的业务玩汽车金融。快快租车联手车主、互联网金融公司Formax形成一个三方合作,事先签订协议,车主将车辆抵押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因为是车主是零利息所以变得尤为吸引。”杨春晖笑到,而抵押的车辆会放在快快租车上进行放租托管,获得的收入部分会给到金融机构补上“零利息”的这个“洞”,剩下的收入就归快快租车所有,“这是一个三方共赢的玩法,接下来我们还会构思更多。”杨春晖说到。
二、P2P租车仍面对三大问题,亟需解决
相比起国外的租车市场,中国传统租车进入时间短,租赁市场的渗透率低,随着规模的扩大,相关问题开始频繁浮出水面。
对于P2P租车平台来说,首先要解决是如何从同质玩家中厮杀突围获取低成本车源这一个问题;再遍观整个市场背景来看,同样是为了解决不开车的人的出行,和Uber、神州专车比较起来,车主和租车方进入P2P租车的门槛较高,而且需求随机,粘性和频率不高,因此P2P租车的存活场景其实相对少了很多;最后P2P租车是一个新生事物,尚未有政策法律的约束,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比如出租者的车辆缺乏完备的保护,部分租车者信息审查不够缜密等,保险体系仍需努力完善。
对此,杨春晖表示:“和金融机构的合作让快快租车低成本获取了车源,运作的好还会产生利润。在快快租车平台上一旦完成第一单交易,车主和租客的粘度是很高的,车主对平台的粘度也会提高,频率确实没有专车高,用车的场景就不一样。保险方面,保险公司从去年开始努力,到今年年初已经出台专门适用于P2P租车平台的租车责任险,也是一大进步。而信用体系则取决于平台运营者在行业中的经验和风控能力。”
本文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亿欧网,作者@吴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