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析:基于用户体验5要素,分析小睡眠和蜗牛睡眠两款APP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睡觉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似乎一夜之间变得风声鹤唳了起来。

竞品分析:基于用户体验5要素,分析小睡眠和蜗牛睡眠两款APP

目录:

第一部分  概览

1.1 行业概述

1.2 产品分析

第二部分  基于用户体验5要素的竞品分析

2.1 战略层

2.2 范围层

2.3 结构层

2.4 框架层

2.5表现层

第三部分 总结

3.1 用户需求回顾

3.2 综合优化建议(针对产品行业)

3.3 针对性建议(针对具体产品 APP)——吐槽时刻

第一部分:概览

1.1 行业概述

人生的1/3都是在床上度过的……

1.1.1 睡不好

《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将睡眠质量分为甜美区、舒适区、苦涩区、烦躁区、不眠区五个等级,数据显示,中国90后普遍睡在“苦涩区”,睡眠指数均值为66.26,呈现出“需要辗转反侧,才能安然入睡”的状态。

调查显示,90后睡眠时间平均值为7.5小时,最短仅仅4个小时,68%的年轻人表示每天根本“睡不够“,同时,90后晚睡成习惯,47.7%的90后在晚上11点到12点之间睡觉,22.4%的90后在凌晨一点以后睡觉。

睡觉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似乎一夜之间变得风声鹤唳了起来。

1.1.2 失眠

失眠问题正日益泛滥。

在美国,失眠发生率高达32%-50%,中国国民的失眠发生率也高达30%。

失眠原因:报复性熬夜。

当被问到睡不着时都会干些什么时,得到的答案千篇一律:看直播打游戏、刷抖音逛淘宝、追剧甚至是订外卖。或许,正是由于白天缺乏自由支配时间,深夜也就成了一天中的“桃源时间”,很多人选择牺牲睡眠时间来填补生活空白,简称“报复性熬夜”。

失眠原因之二:噪音。

CBNData《报告》显示,针对影响近八成互联网网民睡眠质量的罪魁祸首“噪音”,佩戴隔音耳塞成为消费者接受程度最高的助眠方式,近三年线上隔音耳塞持续畅销。在传统降噪耳塞产品需求不断升级换代之下, 消费者迎来了白噪音助眠时代。

1.1.3 睡眠疾病

目前,我国睡眠医疗行业处于产业的快速成长期,未来行业发展前景巨大。中国睡眠研究会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约有4000万人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疾病,差不多每5个睡觉打呼噜的人里,就有1人患这种病。

1.1.4 解决方案

失眠人群很愿意花钱买好梦。根据调查显示,40%以上的失眠人士接受花200元以上购买助眠产品,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企业员工睡眠报告》中,互联网员工在睡眠上的投资金额更是高达2436元。

白噪音作为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声音信号,入耳后能有效“遮盖”掉其他噪音,越来越多被应用到人们的睡眠场景里。如今,白噪音已不仅被应用在传统睡眠耳塞上,从手机端专业的白噪音APP,到白噪音睡眠仪、白噪音小风扇的纷纷上市,听着“噪音”入睡将渐成趋势。

竞品分析:基于用户体验5要素,分析小睡眠和蜗牛睡眠两款APP

1.1.5 市场规模

据悉,全球睡眠经济的商业规模已达到万亿以上,预计到2020年仅中国就有4000亿的市场。据苏宁发布的双十一消费报告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助眠类产品销量同比激增789.5%,而据央视财经报道,双十一购买进口助眠产品的人数中,00后同比增长434%。国内的睡眠经济发展多元化。

近年来,不仅大量的助眠产品、各类促进睡眠或监测睡眠情况的App备受欢迎,就连依靠虚拟环境来治愈失眠的睡眠舱或午睡吧也屡见不鲜。

1.2 产品分析

1.2.1用户需求

通过百度指数搜索“睡眠”关键词,可以看到“睡眠问题”、“睡眠健康”、“深度睡眠”、“睡眠的重要性”等的关注度最高,并且根据几份报告中的调研结果,我们认为用户担心睡眠问题,重视睡眠问题,并且也在寻求解决方案,总之,用户想要“健康睡眠”。

竞品分析:基于用户体验5要素,分析小睡眠和蜗牛睡眠两款APP

1.2.2 用户画像

关注睡眠问题的用户跟调研报告也基本一致,年龄范围在20-39岁这个范围内,其中20-29岁的TGI更高;而关于性别问题上,女生略微高于男生(或许是妹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弱一些)。

1.2.3 使用场景

场景主要包括居家入睡这段时间,以及出差住宿宾馆酒店的场景,时间一般是晚上21点-凌晨3点这个阶段居多。

1.2.4 产品定位

小睡眠APP和蜗牛睡眠APP两个产品目前主打功能为白噪音和睡眠质量监控功能,相比较而言,蜗牛睡眠社区性更为偏重,而小睡眠APP则发力在明星IP、歌曲、有声付费内容领域,可以说各有侧重。

第二部分:基于用户体验5要素的竞品分析

在展开分析前先讲一下为什么使用“用户体验要素”进行分析:众所周知,这个模型是业界认可度较高的一个方法论,其实跟SWOT、PEST、波士顿矩阵模型等没有什么太多的区别,只是更适合用来做互联网产品的分析而已。

本次的分析基本基于以下表格进行,表格的绘制思路是按照两个APP的不同产品功能模块进行功能梳理,找到产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方便后续的针对性单点分析。

(蜗牛睡眠APP VS 小睡眠APP功能对标)

2.1 战略层

战略层一般指在说明产品所在的公司定位、用户定位和商业模式等,也就是要讲清楚:用户可以从这个产品中获得什么;公司可以通过这个产品获得什么。

2.1.1 用户可以从这个产品中获得什么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两款产品的核心功能主要有二:睡眠监测和白噪音助眠。

睡眠监测主要包括对睡眠全程的监控,睡了多久时间、翻身多少次、多久入睡、多少次深度睡眠和多少次浅睡等等,然后据此出具分析报告和推荐助眠的课程;白噪音助眠则主要是提供以白噪音、特定场景短音乐、电台音频等为主要代表的内容,可以满足用户在睡眠、冥想、短暂休息、平复情绪等场景下的需要。

这两个产品的第三大功能主要是“社区”功能。

由于蜗牛睡眠和小睡眠本身定位为“工具型产品”,因此目前针对工具型产品的一般设计思路也是会往内容、社交这个方向来走,但是两者的“社区”设计思路略微不同。 相较于蜗牛睡眠在社区建设上侧重点在“情感的抒发“,比较像之前社交产品中火过的”树洞“类产品;而小睡眠则是聚焦在“白噪音”这个核心内容上,相对比较克制。

从两者的界面截图来看,针对某一条的活跃度似乎接近,因此具体孰好孰坏只有那他们的后台数据才能知晓和比较了。

2.1.2 公司可以从这个产品中获得什么

在商业化运作方面,由于具体数据无法得知,但是从功能来看蜗牛睡眠的商业化程度远高于小睡眠,具体表现为:虽然两者都有会员、电商和广告这三大块商业化重地,但是通过对比可以看到蜗牛睡眠在电商方面的深耕要远比小睡眠丰富,另外蜗牛睡眠还有“钱包”和“分销”的工具,跟“钱”的关联度都非常大。当然,小睡眠在会员运作上有“睡贝”充值,其对于内容的售卖来讲相对灵活。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小胖在查阅蜗牛睡眠时竟然发现他们的官网没有备案(是舍不得几百块的备案费用么),而对比来讲,小睡眠的官网就是亮点了,并且通过小睡眠的官网小胖又发现小睡眠是可以提供给三方公司自有研发的睡眠监测能力的相关接口能力,相比这一块无论是从用户和场景拓展上,还是从调用费用收益上都是远高于蜗牛睡眠的。

2.2 范围层

范围层主要集中于产品在什么场景中提供什么功能和服务,相比较于战略层更强调对用户需求细分场景的满足。

2.2.1 蜗牛睡眠和小睡眠所提供的相同服务

两者提供的主要相同服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睡觉中的监控场景,可以监控睡眠全过程,并可以在睡眠接受提供分析报告,进而推荐睡眠康复课程;另一个是可以提供白噪音的相关内容服务。

2.2.2 蜗牛睡眠和小睡眠所提供的不同服务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所服务的用户场景的不同,小睡眠的服务场景聚焦在“降噪”这个场景,无论是白噪音、还是起床铃声入睡铃声、明星哄睡等,突出白噪音的降噪效果,以及满足不同场景白噪音的使用,比如图书馆、比如午休等;而蜗牛睡眠则重点在“睡”这个场景,一个特别明显的设计就是有一个晒“梦话”的功能。

2.2.3 在满足用户不同使用场景的前提下怎么盈利

毫无疑问除了监测睡眠从而提供睡眠修复课程这个功能的盈利方式之外,小睡眠另外一个主要赢利点就是促使用户在不同的细分使用场景可以更多可能的付费购买部分VIP才能享受的白噪音,从而促进会员转化;而蜗牛睡眠的思路则是提供“睡”相关的引流转化,如睡眠工具、睡眠药品、睡眠食补、智能枕等等。

2.3 结构层

结构层一般指不同功能之间的连接逻辑,以及同一功能不同步骤之间的衔接逻辑。

2.3.1 睡眠类APP核心功能结构分析

经过分析,小胖将核心功能的结构分为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业务使用主流程+内容分发和流量机制+商业逻辑(模式)。

制图:小胖

业务使用主流程是以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串联:(因为大家有睡眠问题,所以)监控 → 分析报告(可以得出针对性的问题,或者说病因) → (从而得出)睡眠优化建议(包括免费建议和付费建议)。在这个核心逻辑的支撑下,我们就需要更多的内容(白噪音为主)进行分发,同时“病友”之间也就有了互相倾诉的动机,从而强化工具产品的社交属性。最后,在解决用户的过程中,我们便可以找到赢利点,形成产品的商业模式。

2.3.2 同一功能的不同步骤的逻辑衔接(举个核桃)

以社区发布内容为例,蜗牛睡眠的路径是:“点击发布按钮 → 选择文本or图片or梦话(语音)→发布”,而小睡眠的逻辑则是:“点击发布按钮(同时默认一个音频)→ 填写文本→ 发布”。

通过发送路径的不同设置,就可以看到两个产品在社区的设计理念上截然不同,蜗牛睡眠扩散,而小睡眠聚焦而克制。至于好坏,扩散可能找到一些产品设计者不曾想到的场景说不定有个爆发点;而克制则是可以保持社区尽量的纯粹性,但是也限制了内容的范围。

2.4 框架层

框架层为了便于理解,我觉着直接上脑图就可以了,就是方便用户怎么更快地找到想要的功能。

小睡眠

蜗牛睡眠

2.5 表现层

表现层重在UI层面的设计,是一眼望过去就可以见到的东西,是第一印象,也是品牌在用户心中形成感知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2.5.1 首页设计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发生了:首先通过首页对比,我们可以给出这样的判断,蜗牛睡眠更加聚焦在“社区”和“话题”的建设,但是场景范围更加宽泛,用户更加普适性,因此交互体验通俗、简单、易用。

而小睡眠自带一股清新气息,将核心功能当中罗列,核心业务模块又紧随其后,采用长页面不断下拉的交互,对于业务的展示也是非常滴方便。美中不足的是,小睡眠的许多交互并不是那么好用,客观来讲,这些交互可能在操作上是炫酷的,但是学习成本相对较大。

2.5.2 “话题”交互设计

小睡眠将白噪音3和1的核心路径一直死抓不放,更加聚焦“内容”。相对于蜗牛睡眠内容的纯UGC,从长远来看小睡眠的半UGC一定会走更长远,无论是从内容监管,还是内容最终的溢价来讲。

第三部分:总结

3.1 用户需求回顾

主要满足用户在睡觉、短暂性休息、隔离噪音的场景下的几个核心需要:监控睡眠状况、提供睡眠优化方案、隔离噪音、社区倾诉等。

讲一点需求中疑虑或者不解的地方,社区中有一些搞笑的话题,个人理解虽然是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用户的睡眠压力,但是想看娱乐节目感觉不需要来这个频道鸭,或许专注一些会更好。

3.2 综合优化建议(针对产品行业)

除了白噪音的内容之外,睡眠问题最终会归为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的一种,许多人由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带来的压力,从而导致失眠、精神脆弱等问题,虽然近年来大家对这类问题的认知度提高了许多,但是行业中江湖骗子也并不少见(具体可以自行查找知乎上此类问题的解答)。

因此,针对睡眠类APP在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的时候,解决方案的专业度需要得到必要的保证,例如邀请心理行业专家、睡眠行业专家、科研院所等参与。

另外,由于心理问题可能是非常个性化、千人千面的,因此,“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的边界范围怎么定义,也至关重要。

关于盈利方面,小胖认为所有产品的盈利点一定是要建立在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因此如果对比这两款产品而言,尽管蜗牛睡眠看起来在电商方面的设计和投入更大一些,但是我仍然看好小睡眠在康复课程和内容的链条上深挖,先解决核心问题,再进行扩展。

产业相关性方面,除了刚刚说的心理问题的解决、包括心理测试外,爱情测试、运势测试也是具备一定相关性的潜在盈利点,虽然避免不了用户急病乱投医的嫌疑。

3.3 针对性建议(针对具体产品 APP)——吐槽时刻

如果使用过类似产品的同学有一个摆在眼前的痛点一定会知道,就是这个东西晚上开启之后真得很耗电,小胖亲测,如果手机打开这两个早晨起床基本上还剩1%的电量,因此如果要使用这类产品的话,是要整夜手机进行插电的(嗯,额……)。所以,这个问题先给解决下?

(1)爱豆哄睡

先不谈到底听一下爱豆的声音是不是就可以轻松入睡、解决失眠困扰,就两个APP所列举的明星爱豆来讲,有很多恕我眼拙,没见过、不认识,是要让用户非得爱上一个爱豆的意思么?当然这里存在新艺人的宣传利益也未可知。

(2)会员权限设计

蜗牛会员的权限设计一塌糊涂,简直就是上个10年会员设计产品,虽然罗列了很多,但是真的看不到有什么诱惑点;反观小睡眠虽然所列举的会员权益并不多,但是由于产品设计相对聚焦,用户更容易理解会员的权益价值。

(3)会员价格设计

两个的会员价格设计不说价格大小,但都是采用的连续包月方式,可谓是非常滴流氓了,你总归给用户一个选择的机会鸭,我就想包一个月,不行么?不行么?不行么?(重要的事情说30遍!)

嗯,本期的文章就到这里了,尤其是各位喜爱“熬夜蹦迪”的小伙伴不妨花5分钟看一下,睡眠这个大件事。

引用:

1.http://www.199it.com/archives/850229.html

2.http://bbs.paidai.com/topic/1738719

3.https://www.useit.com.cn/thread-22181-1-1.html

4.https://www.sohu.com/a/63910898_112928

5.http://www.199it.com/archives/813535.html

6.http://www.bosidata.com/news/831984EGUE.html

#专栏作家#

FatBoy,微信公众号:夜来妖,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做了几年产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