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时代需要流量思维吗?
对项目来说,使用活跃度决定了它存活与否。这句话放在区块链上同样适用——如果没有用户的持续使用、没有流量注入,忽视流量思维在区块链时代中的应用,那么区块链项目如何捕捉红利,如何生存呢?
01
昨天在公司讨论一个区块链产品的时候,同事提到了一个点,区块链的产品不应该过多地从流量思维的逻辑去考虑问题,流量思维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区块链产品不应该使用流量思维。
听到之后,立刻就反思自己是不是在用惯用的思维考虑产品上的一些问题,在一番讨论之后,对这样的说辞也是接受的。
不过,回过头好好考虑了一下这个问题,发现流量思维本身没有错,而且对于应用级的区块链产品也应该从流量角度去考虑。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流量思维:
流量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流量多少为主要”去考虑问题。
流量这个说法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流行的,之前传统的叫法是“客流”,主要是针对线下而言,比如说你朋友在一家商场开了个拉面店,你会问他说:“现在每天客流怎么样呢?”
实际上,你的真实目的是想知道你朋友这家店的生意怎么样。
如果朋友回答说:“还可以,来的人还不少”,你会判断朋友这家店生意挺好;如果朋友说:“每天没有多少人”你会判断这家店的生意不怎么样。
在互联网领域,流量就是一个平台或者APP的浏览量,可以按照日、和年度计算流量,一般情况下,流量越高,网站的访问量越大,网站的价值就最高。
再次理解之后,反而觉得区块链不就是流量催生出来的产物吗?
区块链概念来源于比特币,而比特币由技术驱动投机,投机带来流量,然后流量再反作用于比特币的发展——越来越多专业的人了解技术之后,发掘区块链概念,然后诞生更多的公链项目、基础服务项目、应用层项目。
但每一个项目的存活有很大程度上源自于社区的活跃度,社区的活跃度不就是流量吗?
有所不同的点在于,这里的流量有一部分是技术本身带来的流量,还有一部分是依附于技术进行炒作的投机流量。
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打造一款应用级的区块链产品,要不要考虑流量问题?走技术路线,采用技术驱动流量?公司的团队有没有这样的实力?这种技术的方向性是否正确?技术的发展能不能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这多半是区块链公链做的事情——知名的公链都是开源的、发币的,有基金会支撑项目的开发,也有投机流量支撑着的行情。
但一个创业公司有什么?
创业公司需要考虑的是,能不能依赖于手上仅有的资金,撑到明媚的明天。
根据 statistics 2020年1月份最新统计,全球加密货币用户群体达到4500万,相比于19年初,增长了近80%,随着2020年比特币减半行情,根据以往的表现推测,增长率还会有更高速的增长。
那么,这些每年新增长的加密货币用户,将是参与到这个行业中的公司所能享受到的最大红利。
如何在新增用户群体中提高竞争力,将会是生死之战,这也是为什么要保持一定的流量思维的根本。
最终,市场上留下的,不一定是技术最牛的那一家,一定是受众用户最广的那几家。
从当前的公链普及程度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以太坊的技术是最牛的吗?不一定,但他说第三,没有哪个公链说第二。
02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人口红利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是在互联网时代,将如何享受人口红利翻译成了流量思维。
任何行业、任何新兴技术、任何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将会随着人口红利的封顶,而终结高速发展。
我们来看一张图:
2000-2017年全球 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出货量及增速(单位:百万台)
大家可以看到不论是PC、智能手机、还是平板电脑,都是从一个高位增长率变化成趋于个位数的增长?这是为什么?
因为全球的人,该买的人大都买了,没有新的用户群体了,人口红利消失了。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化20多年,房价翻了很多翻,全国各个地区都涨。但为什么各个地方涨幅不一样呢?
城市竞争力各有不同,一线城市的竞争力和造福能力,造成了人口净流入,人口净流入带来的红利又会作用于房价上,作用于地方经济上。
映射到全球地区经济上,现在大家一致很看好印度未来经济的发展增长,为什么?
印度有足够的人口,而他们的人口还没有在互联网这一个时代彻底的消费完。等到各种行业,消费完了当地的人口红利之后,就会进入到增长瓶颈。
我们再回过头来考虑下面的问题?
1. 在做区块链产品的时候要不要流量思维,要不要享受人口红利?
答案是肯定的,需要。要考虑设计的产品能不能承受新增用户所带来的需求,如果在新增的用户市场中,难以发现吸引这部分人的点,那么,这个产品存在的意义有多大。
2. 流量思维怎么用?
技术驱动流量,流量反作用于技术。所谓技术驱动流量,则是指——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善现有的功能实现方式,能够赋予用户更多的价值,从而引起用户自发的传播,引起更多的流量进入。
这种方式本身跟流量思维本身不互斥,微信的发展也是这样发展而来的,微信一开始并没有借助QQ系的流量直接导入,而是依靠产品本身的功能满足用户需求而引起的用户分享增长,当看到自发增长很快后,才在qq系导流进微信。
本文由 @阿信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