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求职攻略】10年产品人,万字长文讲全梳理准备、简历、面试
编辑导读:马上就是金三银四了,年前嚷嚷着要跳槽的一批人正在物色新公司,润色自己的简历。本文作者从产品经理这一岗位出发,分析如何准备简历以及如何面试,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为互联网产品经理工作10年,接触过的求职者不能说有1000+,也得有500+,虽然环境在变,行业在变,人才在变,但是关于产品经理的求职方式、方法,本质层面没有太多变化,而优秀的、不足的求职表现也一直存在着共性。因为常收到朋友、同行的咨询求助,索性展开写写。网上有关求职应聘的资料数不胜数,也有很多不错且具体的问题攻略。 我更想从道结合一部分术的层面讲讲,一直认为每一份工作都是一个阶段的人生体验,不只是求职时刻要下功夫,更要重视和珍视对自己职业的持续规划。
希望此文从当下看、1年后、5年后看,对读者来说来说都是有用的,有长久价值的。
本文覆盖常见误区、求职梳理、简历准备、面试实战、心态建设等,另抛开行业属性和岗位职责的一些差异,对整体互联网从业者也适用,可自取所需。
一、常见误区
No.1 投的越多,回音也会越多
常在一些论坛网站常看到发言:“”我投了多少个公司、多少份简历,但回音寥寥无几,为什么……” 其中的一个潜台词是,在求职上我投的数量越多,我背后的努力越多,甚至是能力越大(的假象),我应该也会到同比的结果。如果没有得到回应,就会受到打击,有挫败感,对自己、对求职越来越没有耐心,影响了心态,进而影响行动。投递的数量与得到的回音数量没有任何正相关。有的人投一次就可以拿到面试机会,甚至offer,有的人投50次也未必有多少结果。海投战术并不像我们上学时题海战术一样,有付出就有回报。
筛选结果只与你的简历内容与招聘岗位的匹配度有关。
起初我以为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大量的简历筛选过程中发现,并非如此。很多简历提供过来,就仿佛求职同学没有看过招聘JD一样,呈现的JD关联度很低,需要HR或面试官非常努力的去寻找相关内容,更不用说亮点了,这就很难筛选通过。
投递看质量,不看数量。
No.2 在写完最佳简历后,一份简历一招鲜
相信每个人都会非常努力地准备自己的简历,更好地包装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在写完之后长舒一口气,终于搞定了自己的最佳简历,然后开始浩浩荡荡的投递工程。 这是典型的以我为中心的求职者视角,但是准备过程中更需要的是以岗位为中心的招聘者视角。
每一个岗位对求职者的经验、能力、特点的要求、关注维度、重要性排序都会不同,如果希望提高成功率,那你在每次发出简历之前,都应该先切换成招聘者视角,去仔细研究招聘JD中的描述,再去针对性的调整简历。
注意,避免一招鲜简历。
No.3 没有任何相关经验,只想转行试试
对于社招,如果你过去的工作里、你的简历呈现里,没有任何相关经验与岗位相匹配,只是感兴趣想转行试试,要知道很难有奇迹出现。当然不是不可能,常规的应聘方式概率很低,需要另辟蹊径。比如,你与招聘老板或团队本身相识, 过去有好的合作基础,对方对你比较了解 ,相信你即使没有相关经验也有能力承担这份工作。
比如,你虽然没有相关产品经验, 但是你在这方面的已有积累,一直在学习和研究 ,通过公众平台输出文章、通过视频平台做过相关视频等等,有支持你兴趣的实践作品来支撑,也是可以尝试的。
老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No.4 通过朋友内推,放心多了
在普遍认知里,朋友内推的应聘成功率会提高,但实际上内推更多是敲门砖作用。可以保证你的简历触达到初筛官或者到达初面,但是常规产品经理面试流程要3~5次, 能否过关斩将打动每一个面试官 ,最后拿到offer还是看你自己的准备度、能力成熟度。 简而言之,还是靠自己。
二、了解社招本质
No.1 社招是高效率、高匹配度的价值交换
说高效率,是指对于招聘方,希望社招的人才是来了即能上手的, 没有培养成本,较低学习成本 。我们常看到很多人抱怨,说入职之后马上就参与复杂的项目工作,或者接手上一个人留下的一摊事情,甚至没有交接过程,让自己毫无缓冲,搞得焦头烂额。这是现实中会存在的。社招不同于校招,是职场白纸可以有培养周期。 社招默认为大家是成熟的职场人,即使新工作有Gap,你也有能力马上进入角色,尤其对于产品经理,快速学习和环境适应性,本身就是产品经理核心能力的一部分。
说高匹配度,是指求职者对于目标公司、岗位、职级、待遇有相对明确的思考和要求,对于招聘方希望在满足岗位需求的前提下、以合适的市场价格招到人才,条件彼此匹配,就是高性价比的撮合。
显性的,求职者提供经验、技能和劳力投入、时间、有时还有资源,招聘方提供平台、设施、资源、回报。
隐性的,求职者可能会自我驱动,会发挥潜在能力,创造更大价值,招聘方提供平台背书、影响力发挥空间、更有增长性的回报。
由此形成价值交换。
在这个价值交换背后,对于求职者需要既摸清楚自己、也要摸清楚对方的方式来准备。包括后面的自我梳理、简历准备、面试实战每个环节。
No.2 求职不是1 v 1,是N v N的游戏
从个人出发,找岗位、写简历、投递、面试、在面试,整个过程是线性的、串行的,我们与招聘岗之间在感知上是一种1 v 1的关系,求职者努力一步步到下一个关卡,最后是0和1的结局。但实际上,对于招聘方,面对的是同时的N个应聘者,对每一个参与者了解、分析、排比,是0到100分的结局。因此,求职时不仅要做好自己, 还要考虑如何在这个N中更有优势、特点,更有竞争力。
而对于求职者,同时也会寻找、争取N个目标岗位,这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个N, 建议是有限范围的聚焦的N 。看过一些同学,同时投递的行业、岗位类型、领域方向差异很大,正面理解是兴趣广泛, 但侧面也反映了没有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此外,有些同学的N又相对较窄,比如只想去xx公司,只想去大厂。 有这样的目标感很好,但是找理想工作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多重因素重合的结果。
如果没有拿到,也不要因此觉得其他选择都不够好,不去积极对待。况且工作久了就会明白,没有完美的工作,没拿下第一目标也不要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No.3 好的社招是严进宽出,要对宽进警惕
有些报道提到有些公司的员工平均工作周期是7个月,此处不做真实性评价。 但如果一份工作,从进入学习、到上手适应、到全盘hold住、到个人新的探索、价值产出、自己有深度经验、成为专业人士、个人成长上到新台阶等,可能需要沉淀2~3年时间。 一份工作如果持续只有几个月,不到1年,那多半刚跨过适应期或hold住期,能在其中收获的空间非常有限,并不利于个人长久的职业发展积累。
建议大家都是以长期投入的态度去看待自己的工作选择,而不是临时做做、不行再换。
在应聘过程中,如果面试环节较多,面试挑战较多等等,虽然对求职者会比较难,但是这也体现出招聘方重视岗位人才,有更高的标准,这样的团队水平高的可能性更大。
而如果一份工作应聘起来比较轻松,选人宽松,那你反而需要警惕,因为这可能也代表招聘方的人才选择要求,如果将来身边的同事也是来去容易,团队流动性较大,并不利于你后续的工作开展,甚至痛苦成分较多。
三、自我梳理
假如一个人20+岁工作,60+岁退休,一生的工作时间或许有40年,如果一生换过10份工作,平均每一份是4年,这每一段工作都是你生命中重要的几分之几,你总要做一做值得留住、值得回味的工作,让你的这个人生阶段更加充实。 工作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单方面的压榨,一份好的工作首先是你施展自我的舞台,但并不会让你一直在灯光之下闪耀。
一份好的工作同时也是你深度认识自己、改造自己的舞台。那台下的学习、探索、训练、磨砺会是工作中更日常的经历和体验。经过时间的历练,实现你与舞台的相互成就。
所以,每一份工作,你都该认真对待,不仓促。
不是为了换工作而换,不是为了找工作而找。也不全是为了大趋大势,不全是履历背书、福利待遇。
在每一次求职的岔路口上,你都可以先思考:我的下一段人生片段想怎么播放,我想要怎么去演绎。
当然这个不是凭空去想象,毕竟求职是一件很具体的事情。这个时候,先自我梳理,一是面向过去,自我复盘,二是面向未来,自我设计。
No.1 自我复盘
其实求职是一次非常好的自我复盘机会。 平时工作都太忙,很少有系统性的回顾和总结自我的时机,借助求职倒逼自己完成了这个任务。
①首先是完整性复盘
这时候,你脑子里有一把“尺子”,丈量你的全部工作阶段:
- 有几份工作,各自在什么行业、领域、岗位,分别做了什么产品和项目;
- 在每一份工作,每一个产品和项目,为什么做、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当前进展,你在里面都做了什么,业绩结果怎样;
- 在每一次的工作投入里,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你在其中的个人价值是什么;
- ……
梳理后,你还要连点成线,即每一段工作内容都体现出了你的知识、技能、经验的积累。 这些片段连起来呈现出一个专业、深度、多元的产品经理成长历程,而不是重复自己或跳跃性的无关更替,你的每一步其实都该是在升级自己。
②其次是颗粒度复盘
这时候,你脑子里换成了“放大镜”,仔细回顾过去工作中的全部细节,每一次做产品和项目时:
- 每一种行业的理解、洞察;
- 每一个竞品的理解、分析;
- 每一次的用户接触、调研、理解;
- 每一个产品迭代计划、过程、问题、解决;
- 每一次上线的数据,每个维度,符合预期,不符合预期的缘由;
- 每一个困难的发生,缘由,解决方法;
- 每一个成功的产生,缘由,如何达到,是否可复制;
- ……
完整的骨架结合细节的血肉,形成了你过去的系统性的工作脉络,这也为你准备简历和面试打好了基础。
No.2 自我设计
复盘是客观和理性的,对自己的设计是主观而感性的,基于你对过去工作的感受和理解。你可以闭上眼,回忆下,在复盘的各种工作经历中:
- 做什么时是快乐的、有成就感的;
- 做什么时是自发想去完成的、做的过程是享受的;
- 做什么时是自己做的很好的、有自信的;
- 做什么时是自己做的还不好、但是很想去提升的;
- 在一份工作中,你认为什么哪些东西是重要的;
- 你的产品能力优势有哪些;
- 你有什么个人特质、亮点;
- ……
让这些思考,成为下一份工作选择的风向标: 自己喜欢做的领域,工作内容是什么?
自己适合做的领域,工作内容是什么?
什么样的工作自己愿意长久地从事?
求职的同学常常会问,下一个风口是什么?我想选择一些热门方向,我是不是应该去这些领域的工作才不会落后?我是不是去了xxx公司才能更厉害?
事实是,潮流变化速度越来越快,今年是趋势明年可能就是颓势,这些外在的标签都无法长久。做什么、在哪里,你都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实实在在的你,才是人才的核心,下一份求职,优先选择喜欢+适合的,然后再是所谓的增值条件。
四、目标工作梳理
基于你对过去工作的复盘和个人的认识,就可以梳理目标工作了。
No.1 广泛了解
每个人心中可能都有一些选择,包含目标行业领域、目标公司、目标产品、目标岗位,这个范围有大有小,有明确有模糊。可以先针对你的选择,进行信息的广泛收集了解。获取信息的途径通常有三种:招聘网站、猎头、朋友。
其中招聘网站是最全面的,包括每个公司的官网、类似boss、拉钩等这类互联网招聘平台,可以通过这些网站先搜索、定位你想要了解的领域都有什么岗位在招、岗位要求、工作职责等。然后通过猎头、朋友再更详细地了解这些招聘背景。
广泛了解后,针对你的自我梳理,找出与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喜好、自己的优势更加契合的公司和岗位,开始聚焦分析。
No.2 聚焦分析
可以针对每一个意向求职岗位,做一个表格。
①一是岗位分析
把行业领域、公司信息、工作职责、岗位要求、产品(有的不会写是什么产品,自己尽可能去了解)梳理出来。
仔细研读工作职责、岗位要求,提炼出知识关键词(如行业、业务知识)、技能关键词(如会sql)、经验关键词(如什么方面的、几年经验)、能力关键词(如用户理解、产品设计等产品经理能力)、素质关键词(如逻辑思考、团队协作偏素质的部分)。
②二是你的匹配度分析
针对每个岗位,前面提炼出的每个方面的关键词,你具备的有哪些?不具备的哪些?支撑这些关键词的相对应的工作经历是什么?不具备的部分有没有间接经验可支持。逐一对应,看看你当前的匹配度和准备度。
这部分准备其实已经在应用产品经理的调研分析能力了,并不是说做竞品分析、用户分析的时候我们才用的上,产品经理思维可以体现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到此你对自己、对意向工作已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可以着手简历。
五、简历
是,终于到简历部分了。 很多人觉得求职的一开始就是写简历,但我认为简历只是你求职过程中的工具,而前述的那些梳理、思考、准备才是起点,却被提及比较少,是更容易被忽略的,但对自己长久职业发展来说更重要的。
简历部分包含内容篇幅、模块详述、问题规避、格式要点、定制化。
No.1 内容篇幅
简历是高度凝练的个人履历,1~2页足矣,一份简历的浏览时间可能也就30秒,内容过长反而容易发散,没有记忆点。有一种情况可以增加篇幅,即附上个人作品呈现、目标产品分析方案等。比如在设计师求职中,会附上自己的作品集。对于产品求职,如果你有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项目等适合专门展示的成果也可以,前提是你对这部分产出很有自信,最好是独立完成,不是与他人共同产出的。
还有一种是,你确实很喜欢应聘的目标产品,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有自己的想法和产品方案,也可以提供,让面试官看到你有热情,是认真准备的。
这点对跨行业领域应聘也适用,算是一种弥补没有相关经验的手段。 此方法不保证有效,但可以获得关注,提高通过概率。
此外,在篇幅占比上,最大模块一定是自己的工作经历。现在各种网站会提供简历模板,有的比较花俏,头像、图案背景、个人爱好、基础技能(ppt,excel…)等不重要的内容占了较多空间,顾此失彼。
No.2 模块详述
通常包括个人信息、自我评价(可以有)、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实习/校园经历(工作年限较少的新人)、基础技能、个人网站(如果有)。
①个人信息
姓名,学历,几年,岗位名称,电话,邮箱。
②自我评价
可选项。相当于你的一句话介绍,如果希望面试官记住你,用什么关键词可以代表你?这就呼应到前面的准备工作了,是关于你的自我认识。
- 可以是你在某些行业领域的持续深耕(如5年电商业务经验,深入理解……);
- 一些产品或项目的亮眼成绩(独立负责过千万级收入流水;做过xxx项目得到了xxx……);
- 一些突出的产品经理的能力(擅长数据分析;擅长B端解决方案设计……);
- 比较有特点的个人特质(热爱写作;抗压性强……)。
③教育经历
学校、专业、学历、时间。
这部分可以放在这,也可以放在工作经历之后,主要看你对教育背景是否有自信。
如果在学校中成绩比较突出,也可以标明,侧面反映学习能力。
④工作经历
每一份工作经历的头行,公司、产品(可选)、岗位、时长(可选,如果时间长可写)、开始结束时间,标配。
对于详细工作内容描述,如果你的工作是偏项目制的,那就以项目经历为模块去写,如果是偏产品为维度的,那就以产品的工作经历为模块去写,没有统一规定。
每一段产品/项目经历,包含产品/项目介绍、工作职责、工作业绩,三个部分:
产品/项目介绍: HR/面试官不一定听过你的产品/项目,这里用一两句话精练的介绍下它是什么,为什么做,背景信息等,不要啰嗦。
工作职责: 重头戏。不要大段写,让HR/面试官帮你找你会啥,你主要做了啥。我们在看招聘JD的时候,岗位职责都是一条条说明的,你的工作职责也该如此。
一个方面的职责写一条,每一条都覆盖相关产品能力的执行应用,包括但不限于行业分析、用户理解、用户获取、产品规划、产品设计、数据分析、增长模型、商业模式、策略设计…写哪些方面还是根据你的实际工作来看。 注意避免只写通用型表达,要具体描述是通过什么样的业务技能,思考过什么样产品/项目逻辑,具体搭建了什么,提升了什么,改进了什么,解决了什么…
工作业绩: 同理,分条写。业绩呈现数字化,大家都知道这个套路。但是没有数据效果怎么办?
没有数据就挖掘更多方面的价值,如创新性、口碑、影响力、你的方法在其他团队的复制应用等等,总的来说就是你的工作总要有效用和价值。
其实如果在工作经历部分你发现写不出东西来,说明日常做的不足,思考总结比较少,简历只是结果,一份好的简历精华都是平时积累创造出来的,功夫在日常。
⑤实习/校园经历
可选项。适合1~3年经历还不是特别丰富的产品新人,如果工作经历部分实在单薄,可以加入实习/校园经历。当然不是为了加而加,也要体现出你的动脑、动手能力。如在学校中做过创业,参与过产品类比赛,做过校园实践项目,其实也算是一种产品经验,把它也看成一种工作历练的方式去输出。
⑥基础技能
对于岗位要求中必须要有的,如数据或商业产品经理要求懂SQL、Python、SPSS等,需要写。如果有一些特色技能,如文案、视频剪辑等,可以写。
⑦个人网站
可选项。现在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公众号、视频号、博客等个人网站,如果你的意向工作本身与自己做的一些尝试有关联,可以体现出你的行业理解力、内容创作能力、运营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等,写出来有加分。
No.3 规避问题
①不要捏造经验。
即使岗位要求有,但自己没有做过的方面不要写。一问就露馅。
②不要过分夸大。
如果到时面试问答没有简历写的好,减分。
③不要大段大段地写。
切忌啰嗦。啰嗦说明没想清楚,说明思维表达有待提升。
④敢于取舍。
不是为了体现工作经历丰富就什么要都写上去。优先选择你参与扎实的,体会深刻的,能匹配目标岗位的产品经验和能力的。
No.4 格式要点
①字号大小、颜色不超过3种,字体尽量保持一种,如雅黑,不会出错。
②间距适中,自己读着舒服就对了,见过一些简历的行间距,为了撑篇幅特别大,或者因为字数多特别挤,读起来都难受。
③格式建议pdf,命名可以为:名字-x年(3年及以上可写)-岗位。
一份简历的阅读体验,也是一种产品体验,如果做不到简洁可读性好,说明你的基础审美需要提升。
No.5 简历定制化(重要)
经过上面的步骤,终于一份基础简历就完成了。别急,还有。前面我讲过,避免一份简历一招鲜。 你应聘的每一个工作岗位一定是有差异的,职责、经验、能力都有所不同 。这个时候就要用上目标工作梳理的那份表格了。
在基础简历的基础上,要针对每一个岗位各个方面的关键词,尤其针对自我评价、工作经历、实习/校园经历模块,需要对应的重写或调整你简历中的描述,能够直观呈现出你有匹配的项目经历,业务经验,产品能力,可以让HR或面试官快速get到关注的重点。
构建你的简历库,对每一份求职,都该有一份定制化的简历。
六、面试
No.1 面试前准备
①目标产品学习
在前面的目标求职分析中,你已经充分了解了岗位需求。一旦简历通过,准备面试,还需要大量的学习,包括:
- 这个公司的发展历程、现状、业务范围;
- 这个工作所在的行业,发展历程、现状,变化、趋势;
- 这个行业里的产品有哪些,头部、腰部,各自情况;
- 这个产品(如果能知道)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用户等详细信息;
就是面向你可能会去的这个公司,会做的这个产品,需要先熟悉起来,这些信息可能会出现在你和面试官对话的上下文中。
②自我复盘复习
基于对目标产品的学习后,审视一下你简历中的每一项工作内容,有哪些是相关联的,有哪些可能会被问到的点。
注意,你简历上写的任何内容都可能会被问到,数据、方法、过程、结果……所以要在面试前充分复习,如果只是模模糊糊记得,甚至说时间太久记不清了,大减分。
No.2 面试现场表现
①自我介绍
高度凝练的个人履历的现场介绍,可以是经历概述,经验优势,个人特质等等。1~3分钟,不要太长,语速稳定,不用把简历的内容背下来。
因为是开场破冰,千万别紧张,产品经理一个重要的素质就是心态。
②面试问答
问答要点一:听清问题
这不是很简单吗?事实是,所答非所问不少见。这就涉及沟通能力了,沟通一半自己说,一半是听对方。
准确的回答是从听准,理解到位开始的,不光要听字面意思,也要听出背后表达的主旨是什么。如果不是很确定自己是否懂了面试官的问题,可以尝试复述下进行确认,保证你们在同一个问题层面展开。
问答要点二:避免长篇大论
听懂问题后,回答时避免长篇大论,还是那句话,不要啰嗦,如果一个问题3分钟还没有说到重点,5分钟还没讲完,就可能已经重点失焦了。另外避免碎片式回答,想到哪说到哪,思路跳跃。
这两种情况表面上是没说好,底层原因是没想好,这就涉及到逻辑思维,又是产品经理的重要能力之一。
问答要点三: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一种体系化思考的能力,是在纷繁、庞大、多样的信息中,能够进行分析、抽象、归纳,提炼出核心内容和脉络。
如果你的逻辑思维本身不错,那按照自己逻辑正常表达就好了。
如果你的逻辑思维有欠缺,可是练习下常用的思维工具:一个是金字塔原理,一个是STAR原则。
金字塔原理: 完整学习可以看芭芭拉·明托《金字塔原理》这本书。综述一下就是你的回答结论先行,核心思想摆出,然后分项说明支持这个想法、结论的几个原因。在每一个原因的阐述中加入论据,也就是你经验中的案例或素材,整个表达结构像一个金字塔一样。
STAR原则: Situation(情景):你从事的产品工作的背景,什么时候,为什么做等;
Task(任务):你的产品职责的目标是什么,计划做什么等;
Action(行动):你具体怎么做的,用了什么方式,有哪些工作维度等;
Result(结果):做的怎么样,是否符合预期,原因分析,未来想法等。
一个问题如果实在没想好清晰的思路,用这两种方法回答至少可以打底。 但更长久的还是多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结构化表达。毕竟产品经理的工作中有大量的文字输出、口头沟通,可以说是每天都需要用到的能力。
问答要点四:避免不懂装懂
如果有些问题就是不懂,没做过,不会答,也不用硬答,可以谦逊些跟面试官探讨交流,避免不懂装懂,因为只要不懂,多几个问题就问出来了。
③面试问题
网上关于面试问题整理的文章已经很多了,如果你足够勤奋,可以把所有资料都看看,攒一个自己的面试100问,每个备上答案。
所有问题的本质都离不开:
- 你对行业的理解、产品的理解、用户和客户的理解、商业的理解;
- 你负责的事情为什么做、做了什么、做的好是为什么、不好是为什么;
- 你从中做事的思考、过程、方法;
- 你对自己清醒的认识、规划、执行;
- ……
10个面试官,有10种问题库,这就像考试,可以命中一些,但是最终还是靠你底子的牢固。准备好自己,以不变应万变吧。
④状态表现
要点一:稳定。
即使有一些问题回答的不好,也别慌乱,淡定应对后面的部分。
要点二:不卑不亢。
即使有一些面试体验压力较大,挑战较多,让你不在舒适区,也不要表现出抵触情绪,不要情绪化。另一方面,也不要因为面试官有投票权,就表现出卑微、小心翼翼,正常交流就好。
要点三:互动感。
一些同学在讲的过程中会一直低头,左看右看,整个过程是单向输出的状态,最好是和面试官保持眼神的交流,如果是在线会议,最好也是看向屏幕,让面试是双向互动感的,更能抓住面试官注意力。
⑤收尾环节
最后环节,有时面试官会问到“你有什么问题问我”,提前准备好你的问题清单,2~3个即可(如果你确实有很多想了解的,多问也可以)。可以但不限于:
- 针对目标行业、产品的一些现象,趋势等的想法;
- 针对面试过程中,面试官表达的一些让你好奇的信息;
- 未来团队的情况,对目标人才的预期;
- ……
这部分比较灵活,源自你自己的产品思考、兴趣、感受。如果面试下来,你感觉非常不错,也可以咨询面试官互加好友,不管本次结果如何,建立长期联系,后续可能还有新机会。
七、心态建设
好了,到现在为止重点工程已完成。我最后再讲讲心态部分,因为每次求职大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跌宕起伏更多,甚至有的同学会有过山车般的体会,这个过程的心理体验和心态建设,也是重要的。 ①认真准备每一次求职,即使不成功也没关系,这个过程即使不是在做日常产品工作,也会让你有所学习成长。
②不要盲目不自信,没有回音、失败了,不要自我打击。要用动态的看光看自己,当前某些地方不足的事实,正是下一个阶段的你的基础实力。
③也不要过度自信。把问题都归结为环境、他人,保持谦卑的心。
④随缘,想要的也不是完美的,不想要的也许超出你的预期,所有的事物都在变化之中,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这个安排中做最好的自己。
祝你找到理想工作。
作者:Summer,微信公众号:内在向心力。鹅厂10年产品,5年产品及团队管理经验。喜欢和专注个人成长及职业发展领域。相信每个人都吾性自足,具备内在力量和向外成长的潜力。
本文由 @Summer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