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这个你真的知道怎么玩?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pengyouquan

朋友圈看似只是发发状态而已,实际可做的事情非常之多,也有的可讲。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受众瞩目,满屏是赞,甚至渐渐地,把朋友圈的回复功能当成了聊天阵地。这说明什么?冥冥之中,你在营造一个朋友圈的伪社群。

加好友篇

不论我们谈的是New Media、We Media,还是Social Media,朋友圈的基础绕不过朋友二字,好友的基数和质量尤为重要,这里往往能反映出一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但如何在好友做到精选这个问题,只是个人习惯的漏洞而已,简单易行好操作。

<男性>

男性有个通病,就是喜欢集中扩大好友圈,刷个附近的人,没事摇一摇,见人就加,加的时候还不写文字。对此,我只能说,别人不屌你的验证,也是情有可原的。至少,你要说明自己从哪来、到哪去吧?

<女性>

女性与男性不同,大部分女性喜欢被添加,享受被关注,这也有问题。P一张自以为漂亮的头像,把个人介绍弄成英文、韩文、法文、俄文、火星文,这样就很吸引男性了吗?或许,在强关系的微信里,我们更需要价值体现,给别人一个加你的实质理由,没有价值就没有长期的好友链。

分享篇

不论人或事,都会被添加标的,而这个标的是可控的。例如:你转发了一个公益的文章,别人就会在你的形象上增加爱心的标签;你发了张自黑的照片,别人就会在你的性格上增加有趣的标签。如果你学会了如何保持自己的调性,就会给别人一种你想展现的个性。当然,有人善于做多面手,而有人善于保持单一性。郭老湿对此只能说,宁做两个极端的人,也不要站在中间做个平凡人。

<H5分享>

Facebook扎克伯格曾经说过:“我们最大的错误是在 HTML5 上面赌太大”。越来越多的H5第三方软件,让H5的逼格弱到不能再弱,像PPT一样制作一个H5是很多第三方的推广理念,可就是因为这样,才诞生了腾讯那个微信朋友圈推广的业务。对于我们自身而言,不要轻易分享那些无聊的游戏,没有几个能像“围住神经猫”那样的爆品;不要轻易分享没特效的H5,像奔驰宝马一样的H5早就被大众所接受;尽可能在分享中说明H5有趣的点,而不是批斗,Low H5已经见得太多了,朋友圈里不缺你随手就分享的那一个。

<长文章分享>

文章有长有短,咱们先从长文章说起。

长文章最先看的是质量,有没有可读性。比如一个做脐带血的企业级订阅号,在巴黎悲痛中大侃活着有多好,人人都得去本司留点脐带血什么的。这种账号基本上就是早死早超生,而转发者呢?你的伦理观和道德观也会被你精选过的用户重新审视。另外,请根据用户年龄段来分享文章,年龄越大,看字能力越强;年龄越小,看图能力越好。所以,创意的东西请留给年轻人,资深分析请留给高管层。如果你能在好友中做个有效的分类推送,那就更好了。

<短文章分享>

短文章玩的是创意,通常是文案要做的工作。例如长按朋友圈右上角的小相机,写一篇“点开全文”的文字,或者像最近“全国模特名单.xls”等。这个没什么可说的,只要有趣,就可以分享,但需要注重时间点,这种短文的存在时期非常短,一旦过时,转发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

<图片分享>

图片跟文章有个相似的道理,要分年龄段。老年人更喜欢看鸡汤的文章,而年轻人更喜欢粗糙的图片。不过,有逼格、有创造力的图片还是很吸引人的,原创是朋友圈图片被赞的一个最大优势,因为朋友圈具备高效、集中传播的特性,这自然而然的也就解释了营销中美工、插画师的重要性。

推荐几个原创图的链接

https://www.tumblr.com/explore/trending

http://huaban.com/

http://kotaiguchi-gif.tumblr.com/

自黑篇

每个人的微信里都会有几个自黑狂魔,通过丑化自身来博取眼球。其实,自黑是一种完美的武器,能有效改善关注者的黑暗情绪。这类人敢于自嘲、自我调侃,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在别人刚刚发觉自己错失的时候率先接招,将错失化为笑料。在此,郭老湿想起一句话:“有一种营销境界叫自黑,黑到深处自然红”,希望你们能够自黑成功。

<低端黑>

所谓低端黑,玩的是嗨皮,黑的素材也就只有自己而已。鬼脸天天做、低俗天天有,慢慢的,别人就看累了,为什么?因为没有互动!自黑其实是别人高端的吹捧,如果没了别人,还叫什么自黑,只剩下自嘲而已。

<高端黑>

在此,我要隆重介绍高端黑,为什么“他们”黑出了满屏赞、黑出了新纪元。自2012年10月上线以来,网络自制剧《屌丝男士》三季累计点击量超过20亿。《万万没想到》自2013年上线以来两季总点击量超16亿次,一个自黑时代的来临,显示出了自黑需要创意的高深境界。你可以跟朋友撕逼被反杀,然后发朋友圈黑自己;可以去798这种艺术园区找个巨丑无比的雕塑跟自己比美,然后发朋友圈等人黑;可以发一些身边的屌丝行为,给大家带来负能量,让别人黑你的恶俗;也可以追着事件,搞借势营销黑,让别人觉得你黑的时尚。总之,自黑也需要互动、需要互联网思维,在自黑中加入元素(情绪、感动、愤怒、吐槽)是靠自黑刷爆朋友圈的唯一出路。

第三方篇

开发分享朋友圈功能基本上是每个App和网站都要做的任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使用这些功能,把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粗暴的扔进朋友圈。郭老湿做了一些筛选,觉得有4类内容可以拿出来讲一下。

<拼步数>

拼步数重点不是数字,而是健康指数。糟心的世界总是需要点正能量,而运动就是完全正能量的体现,所以大家都喜欢拼步数,此类人被称为“晒步党”。随着微信运动和第三方软件的各种分享,走路(跑步)便从一个积极向上的事情变成了炫耀,有白领为了“上榜”,把自己逼到崩溃边缘,貌似走路(跑步)变成了社交需要。跳出这个圈子思考一下,晒美食、晒自拍、晒娃、晒产品、晒恩爱,这么多种晒,为什么要盯着步数作斗争?目的不纯的分享,恰恰使那些乐于参加跑步活动的人更显高尚,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对此事建立一个清晰的度,千万不能玩到为争第一而删好友的境界。

<分享歌曲>

这是一个比较中性化的事情,没有人评论此事是好是坏,如果你想刷一下存在感,此方法完全可用。但高频的分享歌曲会给人带来反感,朋友圈不是点歌台,你也没必要发回KTV的效果。

<抽个命运>

一个被朋友圈封杀无数次,却依旧顽固存在的方式。尽管有点病毒营销的意思,但确实好用,分享率极高。如果你是从事营销、从事推广、从事对外业务的人,建议远离、慎用!

<抢红包>

最直接的案例,饿了么、嘀嘀打车百度外卖。这里面玩法很多,郭老湿给大家排列说明。

  • 红包接龙:分享得红包,别人通过你的链接分享,你再得红包、
  • 集赞红包:这也是微信封杀了的一个玩法,但依旧有人将这种模式转移到第三方平台,把朋友圈当做传播入口而已。
  • 红包广告:发一篇看似是红包的文章,纯标题党,内容里不停陈述品牌,而抽奖规则完全是神仙才能中,只为曝光。
  • 引流红包:关注送红包的文章,一旦关注就进入H5界面,大轮盘抽奖,次次不中,永远没奖。

个人用户传播逻辑

普通人的传播逻辑是这样的!

1.pic

既然逻辑如此简单,那为什么还有无聊的内容存在,共鸣不迭代竟然也能传播?

假如我们增加一些脏乱差的内容,就会变成这样!

3.pic

以上就是个人用户的朋友圈在“传播”这件事上的基础逻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么几个问题:

  1. 由于朋友圈属于强关系链的缘故,垃圾信息被转移了,但没消失,这就是为什么老掉牙的烂分享还存在着。
  2. 就算我们举报、删好友、拉黑、不看对方朋友圈,也挡不住第三方和陌生人的外部分享,朋友圈是媒介,不是唯一信息源。
  3. 当整个逻辑走完一个轮回以后,我们自身也许并不是所谓的“好友”、“陌生人”、“第三方”,也许我们在整个社交媒体的矩阵里,属于三合一的形态,在自己微信里,我们是好友;在社群里,我们是陌生人;在论坛里,我们又是第三方制造者。

也许,只有全民都把控住自己的素质,才能彻底制造绿色环境。

运营账号传播逻辑

正常的优质文章是这样传播的!

4.pic

假设我们添点擦边球的标题或者烂视频,就会变成这样!

5.pic

从公众号的逻辑里,我们能看的就更多了:

  1. 与个人用户的朋友圈不同,公众号的传播更广泛,病毒、伪原创、擦边球的内容也更好传播。
  2. 作为运营者,分享一个有质量的文章,不一定能提高多少逼格,但是分享一篇质量差的文章,逻辑是走不通的。
  3. 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传播的拷贝更严谨。
  4. 只要是传播,就有价值,低质量文章在服务号上要比订阅号更适用。当然,郭老湿鼓励大家原创,原创的才是带感的。

如何做到优质传播

外行看来,推广总在挑战公司的财务能力,但在内行看来,拿到钱才是最大的困难。在拿钱这个过程中,会牵扯到了一个有关“感染力”的问题,策划者或运营者没有发挥出感染力,怎么感染不算太了解你的人(新朋友、新同事、你的上司)和根本不了解你的人(粉丝、客户、陌生人)?

推广其实并没有那么难,郭老湿来教你如何有效的分析推广。

你要先做到

  1. 增加自己(或公众号)在朋友圈里的个性化属性,比如:神经病、炫富、流氓气息、君子、爱美等等,这些都可以,别在乎是什么,先展现再说。
  2. 有调性的推送,不要随意堆积内容,比如昨天骂了个SB,今天信个基督,明天又调侃了二胎政策。
  3. 学会制造回复点,别人脑子里有什么,你就引导什么。比如:设问结尾、争议性配图、实时消息、最新消息等。

当你明白大概框架以后,就要着重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明白别人为什么在先分享 >

虽然wifi需求已经进入了马斯洛需求层次,但这并不代表信息轰炸的时代,你的东西就比别人的好。

早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出现前,人们就已经学会了表演这项技能,面对面的信息交流给了人们归属感、兴趣点、尊重以及自我实现,只不过那时候有的只是信件和传统媒介。如今,我们动动手指就能看到大量咨询,同一条信息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模式展现出来,瞬间传遍全球,而这个分享的本源,就建立在动机上,也就是大多数互联网人所讲的触感。你所发送的任何一条信息都存在着价值,就算阅读数为零,在朋友圈中也起到了刷新存在感的作用,如果其中恰好给别人预设了一些动机,那就很容易爆炸了(例如下雪的时候,你发朋友圈最美合集,别人保存或分享的动机就在于你已经做过了筛选,是当天朋友圈里优质的图片输出源)。

<在线分享的种类>

  • 分享者:热心帮助别人,爱心爆棚,对所有善事兴趣极大,利他则利己。
  • 权威者:认为自己属于行业权威,有概念的地方就有这类人。
  • 嬉皮士:赶时髦、做潮人、发最新的咨询,拍最丑的脸,你糗我点赞。
  • 中介商:回力标式反馈,吃大锅饭,疯狂转发,24小时刷屏。
  • 寡言者:每天都在看朋友圈却很少发内容,但这类人只希望认识“分享者”和“权威者”。
  • 感叹者:这类人分享的行为如同收藏,朋友圈只是媒介,每次分享都会长篇大论,事后还会回味无穷。

<如何分享>

信任度: 不论是用户粘性、互动,还是好友之间的闲聊,信任度都在沟通中产生,只有在值得依赖的信任度基础上,才会有内容价值观的赞同和信服。

频率: 保持自己的曝光度,提高自己分享内容的频率。

激发: 标准的互联网产品思维,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简单: 每个人的认知程度都很有限,阅读能力也参差不齐。高速阅读早已变成趋势,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分享有用的东西,在如今变得十分可贵。

线索: 给用户留下思考方向的引导:感恩、愤怒、怀旧、欢笑等。

时间: 分享时段最高的时间集中于10:00-12:00,20:00-22:00;而反馈率最高的时段在12:00-14:00。可见工作中的人更喜欢刷朋友圈,反而到了自由活动的时间,微信就变成了纯粹的沟通工具。

监控: 如果你是某账号的负责人或者运营者,记得做每日监控分析,无用功是互联网传播最可怕的事情,时间不再代表金钱,而是体现出策略的正确与否。

 

本文由 @郭老湿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收藏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