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用户体验报告
编辑导语: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纯主观感受。对于用户体验的分析是一个产品升级的突破口,本篇文章分析了虎嗅用户体验报告,跟着作者一起来看看吧。
一、背景概述
1. 体验原因
虎嗅作为一款精品深度商业好文平台,一直备受用户青睐。笔者在沉浸体验该产品几个月后,也颇有好感,想以产品经理的角度做一篇深度剖析的产品体验报告,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
2. 产品定位
品牌定位: 虎嗅是一个 聚焦科技与创新的资讯平台 ,致力于为一切热爱思考与发现的用户,提供有效率的信息服务,从而帮助他们更清晰准确地洞察世界、实现更好的创新与创造。
Slogan:“从思考,到创造”
官方概述: 聚合优质的创新信息与人群,捕获精选|深度|犀利的商业科技资讯。在虎嗅,不错过互联网的每个重要时刻。
定位分析: 虎嗅是主要基于PUGC的内容生产模式提供 深度商业资讯好文 的平台,有一定的内容生产门槛,保证了内容的质量。产品主要以平台广告、会员增值服务、文创产品、社群培训等进行盈利。
3. 体验环境
- 手机型号:Redmi K40
- 系统版本:MIUI 13 稳定版
- 应用版本:虎嗅 V7.13.13
二、用户分析
1. 人群画像
(数据由移动观象台提供)
由数据可以看出,虎嗅的用户中 男性占多数 ,男女比例为65.21:35.79,从年龄分布来看,用户集中在25-35岁,占比为58.30%,其次是19-25岁,占比为20.56%,随后是36-45岁,占比为15.69%,即主要为 年轻一代 ,拥有对商业资讯的探索欲;从区域中看,虎嗅用户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江浙沪等 沿海城市 ,也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科技人才密集的地区,与科技创新资讯关联较为紧密;从应用偏好中看,主要涉及社交、阅读、工作资讯、通讯、商旅出行、金融理财、教育、影音、手机、工作、网购等,均约占6.5%,可看出主要为 年轻偏商业群体 ,符合其产品定位。
2. 使用场景
场景一:
Jeff,31岁 ,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欲,同时对于文章质量有较高要求,每天利用下班时间,通过虎嗅精选文集了解互联网各赛道的资讯、剖析以及相关的讨论,并且经常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看法,热衷参与24h板块的讨论,其评论也多次入选虎嗅每日神评。
场景二:
Fly,21岁 ,是一个本科在校学生,准备从事互联网行业,想了解并选择合适的赛道。每天都会花一个小时翻阅虎嗅的行业剖析文集,了解各赛道现状以及前景,以便于自己选择赛道并进行学习。
场景三:
Mike,26岁 ,是一个电子公司职员,酷爱各种电子产品,经常在虎嗅上阅读各种电子产品的评测帖子和观看视频,,同时他有时也会制作并发表一些原创评测帖子和视频。除了评测的内容后,他也对电子行产品相关文章和资讯十分感兴趣,经常和朋友分享虎嗅上的文章进行交流。
场景四:
Amy,42岁 ,是一个上市公司的高管,为了公司的生存和盈利,经常利用零碎时间阅读虎嗅上的商业动态,紧盯市场变化。学习参考众多妙投精品好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她的商业决策,进而她适时调整公司战略,使公司健康运转并饱含活力。在虎嗅上她了解到了众多商业要讯,经常对精品好文进行打赏。
三、产品功能剖析
1. 产品架构图
2. Kano需求模型
虎嗅作为聚焦与科技与创新的深度商业好文资讯阅读平台,由kano模型分类,主要满足需求如下
- 基础型需求:各类文集的阅读、各类商业音视频的视听、内容收藏点赞转发等交互、内容分栏
- 期望型需求:时事讨论平台(24小时)、有深度的内容、内容聚合(文集)
- 魅力型需求:创作激励、原创精编内容、趣味交互(发现洞洞、号外弹幕)
3. 页面剖析
1) 资讯
虎嗅的首页即为资讯页面,根据内容的不同细分成【推荐+评测+其他】模块,文章根据发表时间进行排序,页面中的纵向轮播会滚动推荐博客、视频、直播等视听内容,向上拖动页面可以瀑布流刷贴,向下拖动页面根据拖动幅度可以刷新页面或跳转到【发现洞洞】页面。资讯页的圆角设计很好地引导用户找到【发现洞洞】页面。
推荐页 下刷有【昨日精编】、【文集】、【号外】、【妙投精选】等栏目,【昨日精编】提供前一日精选TOP10文章;【文集】聚合高度相似内容文章;【号外】以一个时事话题为焦点聚合不同PGC多角度的深度资讯,同时通过以弹幕式展示用户评论的方式引导用户进行讨论;【妙投精选】为虎嗅会员的专属增值类服务,即提供高质量有深度的商业/科技/创新好文,作为非会员可以阅读文章的部分内容,从而刺激用户购买增值服务。
【评测】 板块为固定专栏,可见虎嗅的重视程度,所以这里单独展开分析。从表现层上看,评测的模块字体为独特设计,具有较高辨识度,整体以深黑色+红色作为主题色,具有浓厚的电子风、与资讯类文章不同的是,评测类文章更注重创作者IP,所以该栏目也单独展示了推荐关注的up主,在帖子下也会展示up主ip及头像,但其最着重展示的还是各类电子产品。下刷可以看到以产品类型分栏的双列产品评测贴以瀑布流形式展示,其中视频评测贴还会将视频部分内容以动态图形式放封面展示。同时,页面中的【发布】按钮位置突出,鼓励用户积极投稿。
【发现洞洞】 中三个模块为【今日神评】、【作嗅之星-图文】、【作嗅之星-视频】,用以激励用户评论及创作,符合其【从思考到创造】的slogon,同时也让用户可以快速查阅到高质量内容以促进留存。
不足及改进建议:
① 推荐版块的个性化分发算法不够完善,推荐文章关联性较差
②昨日精编原创性较强,质量较高,优先级应当高于普通文章,而现版本该模块需要在资讯页下刷才能看到,应该前移。
③纵向轮播的视听导流模块交互形式单一,只能点击而不能回刷,可能导致难以回翻意向内容而影响用户体验
④【评测】模块中的 发布 按钮固定在屏幕下方中间用户体验不是很好,且大多数的用户没有高频率的创作投稿需求,可以改成定期提示框弹窗引导右上角发表评测,或者推出【 任务成长体系 】,引导创作赢取积分换取妙投会员或者精品文章阅读券,进而推动【从思考,到创造】。
⑤文章详情页中,进行收藏需要两步用户路径,可以调整位置,放置收藏icon与点赞转发为一列,便于用户进行收藏操作。
⑥进行文章阅读时,可以增加长按选择段落进行收藏/做笔记/写入便签之类的交互,便于用户记录,提高用户体验。
2) 24小时
24小时分为【最新】和【讨论】两个板块,是虎嗅的一大原创特色功能。
【最新】 板块顶部显示关注的人,下方滚播一个由运营选定的热点话题的相关讨论,点击可跳转至【讨论详情页】,在讨论轮播下方,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商业资讯、政策、职场信息。
【讨论】 板块为系统整合的至少一天以前的讨论集锦,当【最新】上的讨论达到一定热度后将放入这个板块,供用户翻阅并参与讨论。各类讨论帖以时间顺序双列卡片流的方式展示,通过流行色和有设计感的样式提升用户新鲜感,创造较好的用户体验。
讨论详情页 中,用户的评论有一定门槛,评论需要图文并茂或者10个字以上,且需要通过审核才能展示,同一用户一天只能参与三次投稿,通过审核后不可直接删除撤回,需要在【我的】页面中的【我的创作】模块中删除。用户可以发起配图、发起投票,回复评论等交互。同时,讨论区的用户除了展示ID和头像外,还有关注按键,可以快速关注自己喜欢的【发表了精彩评论】的用户,在这里可以看出虎嗅对于UGC的重视。
不足与改进建议:
①对于讨论中的话题没有一个展示区,只能讨论推荐的一个话题,数量过少,交互性较差,可以改成点击左部进入讨论,点击右部进入5个进行中的讨论列表,向右滑动话题可以进行话题切换,为了保证讨论质量,每时段仅设置5个讨论。
②讨论集锦的时效性过差,基本都是一到两天以前的讨论帖,数量过少,平均1.5天产出一个集锦,应当降低入选门槛,提供更多的讨论集锦满足用户体验。
③讨论区评论的审核门槛过低,一些水文达到字数后也能发表。
3) 视听
在视听页面中,有【推荐】和【精选】两大板块,同时可以通过左上角的按钮跳转到【直播】和【博客】页面。
【推荐】 板块通过竖屏方式展示横向视频,通过上方放大的标题使整体画面比较饱满和谐。横向视频可以使得视频看起来更加专业,符合其PGC的内容特性,同时能提高用户的专注度。进入该页面时默认静音是因为该应用打开场景很多是在公司或者其他公众场所,避免外放声音引起的糟糕用户体验。上下滑动视频可以快速刷阅视频符合短视频交互特点,很好适应用户习惯,体验感不错。视频内容大部分为符合其产品特性的商业/科技/创新/视频。
【精选】 板块顶部为三个竞品视频的封面轮播,下方为 播客 模块,随机展示一个栏目,点击可进入收听该栏目下聚合的所有音频。接着是根据内容以栏目区分模块的众多短视频展示,展示方式为双列瀑布流,整体美观且有一定的信息密度,点击视频可以跳转到该专栏页面再选择视频。
【直播】 板块为单列瀑布流展示的各直播海报,点击即可进入其直播间,在栏目中有着大量 妙投 原创内容直播,有部分免费和部分付费,免费直播中会引导用户购买增值服务加入老师粉丝群并获取更多资料,付费直播可以试看5分钟。在直播中用户可以发表弹幕、点赞、邀请好友加入直播间以及分享直播间,有一定的互动体验。同时,妙投原创直播根据内容会有话题标签,点击标签可以查看同一栏目下的所有直播。可以看出直播板块有着大量为妙投会员引流的内容,该板块可以很好地提高用户付费率。
【播客】 板块以栏目电台形式聚合各类音频,每个栏目的展示除了栏目封面及介绍外还有两条相关音频,点击专栏可查看专栏下以【语音条+文字】样式展示的所有音频,点击语音条即可跳转到音频播放器页面进行收听、设置、暂停、切换音频等交互。同时,用户可以对喜爱的专栏进行关注,方便收听指定专栏。
不足及改进建议:
①推荐页中长按视频仅可选择【不感兴趣、举报、赞赏】,并不支持倍速播放,不符合用户习惯,且由于虎嗅上的短视频包含了众多时长十分钟以上的视频,故更需要倍速播放的功能,应该增设1.25/1.5/2.0倍速播放的功能。
②精选板块中直接点击专栏视频会先跳到专栏页面再选择视频,多了一个鸡肋步骤,应该改进为点击目标视频直接进入视频播放界面,点击专栏名称进入专栏页,才能符合用户行为预期。
③视听页面直播/播客的入口小且隐秘,应该增加特效及色彩吸引用户注意,或者直接移至与推荐、精选同级导航栏,提高用户关注度。
4) 妙投精选
该页面为虎嗅会员服务中心,同时可以供普通用户体验有限的会员服务,进而引导用户开通增值服务。模块主要为【热文推荐】、【编辑推荐】、【为您定制】。
【热文推荐】 模块根据大咖访谈录、每日投资参考、每日研报精选等栏目分别推荐一篇会员专属的高质量好文,普通用户有部分文章限免阅读和试看部分内容的功能,付费成为会员即可享受完整会员权益。
【编辑推荐】 模块为官方编辑推荐的4个付费订阅的原创专栏,会员可免费订阅,普通用户可以通过虎嗅币进行购买订阅,点击推荐的专栏可以查看专栏详情页并进行订阅操作。
【为您定制】 模块有海外游学及内训课程等深度合作内容的入口,点击可查阅其相关详情及留下合作意愿和联系方式。
不足及改进建议:
①界面设计不够协调美观,顶部的模块条中ID信息和下方的热文推荐字样不太协调,可以将热文推荐向下移动一些,将模块条缩窄一些,使两者之间有个分割线,整天会协调美观很多。
②该页面只有精选文集和专栏推荐,不够体现会员魅力,应当增加更多会员专属内容,如妙投直播,以及增加会员文章展示数量,更好地刺激用户开通会员购买增值服务。
5) 我的
该页面为用户个人中心,顶部为系统设置、字号调整、日夜间模式切换及消息,其中字号调整和日夜间模式切换单独提出来与系统设置并排导航栏符合其作为阅读产品的特性,即重视阅读体验。头像、ID、个签作为用户辨识性较强的三个元素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下方有【关注】、【评论】、【收藏】三大信息展示及入口,接着是虎嗅会员的引流入口,可提高用户转化率;页面下半部分为包括订阅、创作在内的各类个人信息,纵向排列的信息条比较整洁,便于用户查阅。
不足及改进建议:
①个人中心可增设个人兴趣标签,提高系统内容分发的命中率,使推荐内容更加符合用户兴趣。
②增设个人称号系统,鼓励用户完成创作任务,促进日活、增加留存。
四、竞品分析
1. 分析目的
由易观千帆2021年7月-2022年1月的数据可得:在科技资讯类产品中,虎嗅活跃人数为3.59w,排名第七,而在前6款应用中,除了36氪,其他均为垂类电子科技产品app。同属于垂直类科技互联网的商业资讯平台中, 36氪 活跃人数为5.89w,与虎嗅较为接近且更为优秀,笔者尝试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以得出虎嗅SWOT结论及改进建议。
(数据由易观千帆提供)
2. 产品概览
(活跃人数与用户评分由易观千帆、七麦数据提供)
3. 用户体验五要素
1)战略层
从产品定位来看,虎嗅和36氪都是聚焦于科技与创投领域的商业资讯app,目标用户高度重合,差异点在于虎嗅侧重于引发用户思考,鼓励用户创造,重视用户创作;而36氪更侧重于PGC的专业输出,把用户主要放在内容体验的角度而不是表达创作。另外,虎嗅的产品矩阵较小,app的主要目标为实现盈利,而36氪有着庞大的产品矩阵,app的主要目标为增强品牌影响力,为其商业活动做品牌背书,主要盈利点为其企业服务及创投服务。
2)范围层
虎嗅与36氪均为信息型产品,范围层主要为内容需求,将功能与满足的需求按KANO模型分类后如下。
3)结构层
虎嗅产品架构:
36氪产品架构:
从产品架构中可以看出两者的很多异同:
相同点:
①两者的首页都是较为庞杂,内容复杂多样,包含多种内容的集成,有多个与其他页面功能的关联。
②两者的首页都有根据内容类型进行分频,且频道的重合率较高,比如科技、企服、创业、财经、出海等。
③两者均为增值服务入口提供了引流,提高用户付费转化率。
④两者均有几个导航Tab页面功能较为简单纯粹,如36氪的快讯栏目和虎嗅的24小时,没有多余的子栏目,能深度地满足用户单个需求。
差异点:
①虎嗅有5个导航Tab而36氪只有4个,可以看出36氪更重视功能整合。
②虎嗅首页只有一级分栏,而36氪的首页有两级分栏,可见36氪的功能层级较深,页面整体较为臃肿不 如虎 嗅的平铺直观简洁。
③虎嗅对于增值服务的引导十分充分,在很多页面都有会员精品文章的推荐,且有为其单独设置的导航 栏TAB,而36氪对于其付费中心——开氪的宣传和引导较少。
④虎嗅功能与功能之间的联动较为密切,36氪内容独立性较强。
4)框架层
虎嗅与36氪部分信息模块:
虎嗅与36氪首页推荐频道信息模块:
36氪快讯频道:
从导航设计及信息设计方面分析可得:
①虎嗅的内容模块均有统一的名称及规格,譬如文集、号外,而36氪对于模块未标准化命名与标志,难以给用户留下印象,无法打造功能特色。
②36氪首页的内容及形式丰富度远大于虎嗅首页,信息更为丰富,如通过企业号动态可以传达较多资讯并帮助企业号进行宣传,同时也使得首页具有较强可刷性,不会过于单调。
③虎嗅的创作投稿入口较为明显易见,投稿路径较短,且附有审核步骤,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前提下鼓励用户创作;而36氪的文章为其约稿而来,均为PGC,用户投稿路径长且复杂,但保证了其高质量的内容。
④36氪将快讯单独列为一个导航栏tab,内容简洁且高效;而虎嗅对于实时快讯的设计只有“24小时”模块,且重在讨论而缺乏较高效的信息密度,可见36氪对于商业资讯的重视程度远高于虎嗅。
4)表现层
通过对比36氪与虎嗅的页面可得,虎嗅的主题色为灰黑色,伴有多种彩色模块,视觉上较为凌乱,整体风格较为典雅精致,而36氪主题色为淡蓝色,整体风格清新明亮,视觉上比较整齐舒适。
在页面布局上,虎嗅常使用双列卡片式布局,整体内容密度较大且高效;36氪更多使用单栏卡片式布局,整体信息密度比较大且体验较为沉浸。
在功能交互上,虎嗅有着较多趣味性交互设计,如发现洞洞、号外弹幕、讨论卡片等,极具特色,能提升产品格调,而36氪的交互较为常规。
4. SWOT结论
1)Strength(优势)
①虎嗅在用户创作上表现较佳:从号外的弹幕设计和24小时的讨论平台,可见其对用户评论的重视,从用户投稿路径可见其对UGC的重视,基于其商业用户的属性,其UGC也有较大的价值,从而促进其社区良性的讨论与创作氛围。
②虎嗅功能与功能之间的关联性较强,这能有效凸显其部分特色功能。
③虎嗅有着较多趣味性交互设计,如发现洞洞、号外弹幕、讨论卡片等,极具特色,能提升产品格调。
④虎嗅的评测频道能有效扩展用户人群,吸引更多对电子科技感兴趣的年轻人。
⑤虎嗅对于特色功能的标签化做得较好,如“24小时”、“号外”、”文集“等。
2)Weakness(劣势)
①虎嗅对于商业快讯的整合功能较差,缺乏高密度快讯的集成,没有较为完善热搜榜功能,而只有入口较为隐秘的热搜词条,对于一个专业的商业资讯平台来说,这是较为可惜的。
②虎嗅的页面色彩较为凌乱,缺乏一个统一的主题色,使用户在体验产品不同页面的时候时常产生割裂感。
③虎嗅的内容产出频率较低,如“24小时”的讨论模块和“时间线”,内容更新频率很低,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④虎嗅的内容推荐与分发方面做得较差,推荐的内容与用户关联性较差。
⑤虎嗅缺乏一套完善的促留存系统,导致用户活跃人数环比下降。
3)Opportunity(机会)
①随着全国整体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教育素质也越来越高,人们对于深度内容的探索欲望愈加强烈,理解能力也逐步提高,这对虎嗅这类商业资讯平台的发展也十分有利。
②随着虎嗅不断地迭代沉淀,已经积累了一批忠实用户,随着其内容不断产出与传播,虎嗅将逐步提高品牌影响力,依靠优质内容及社区讨论与创作氛围而出圈。
4)Threats(威胁)
①作为竞品的36氪在日活、下载量、评分等的表现都优于虎嗅,作为垂直类科技互联网的商业资讯平台的小赛道产品,虎嗅如果不继续发展优质内容及鼓励用户创作,将面临巨大压力。
②对于信息型产品,始终是内容至上的,如何提升内容质量,数量,并将内容更好的分门别类,将是虎嗅需要一直面对的巨大考验。
五、结语
从以上的逐层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产品定位如何影响着产品功能等的设计。不难看出,虎嗅致力于培养鼓励用户”从思考,到创造“,这也使得其拥有了较好的社区评论氛围、有了更多由UGC转PGC的例子,打造了自己的特色,这对于产品来说是宝贵的。同时,虎嗅的高质量内容和其特有的格调也留住了一众互联网用户。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人的不断扩增,虎嗅这类科技互联网的商业资讯平台目标用户也越来越庞大。作为老牌的商业资讯产品,光找到自身定位和目标是不够的,虎嗅缺少了较为重要的热搜榜单,使得用户无法快速获取高密度的信息,而随着微博、短视频的发展可看出,人们越来越沉醉于信息的快速获取,热搜榜的缺少会带来较差的用户体验。
同时,对于不断下降的活跃人数,虎嗅需要推出一套完善的促留存活动机制,推出打卡积分、称号系统等功能,提高用户活跃度。
另外,如今的互联网产品推荐功能发展迅速,虎嗅应该提高算法训练模型,可以由用户选择一些标签和根据用户对于推荐内容的反馈不断优化模型,提高推荐匹配度。最后,由于虎嗅的盈利模式较为有限,后续可以根据其垂类商业人群发展自营商城,提供高匹配度文创产品如文刊、阅读器等,扩展盈利渠道。
总的来说,虎嗅仍有着较大发展空间,期待其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提升内容质量,逐步发展壮大,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
本文由 @猹言观涩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