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共享经济企业能走向成功?
共享经济模式层出不穷,成功的共享少有,那么,什么样的共享经济才可以真正成功?
共享单车引爆共享经济后,共享雨伞、共享衣服、共享篮球等一系列共享相继出现。
这些雨后春笋般涌出的新模式在吸引人们眼球后,成功的却寥寥无几。
究竟什么样的共享经济才能解决消费者痛点?经历阵痛后的共享经济,在认真反思后又将如何为社会创造价值?
这是共享经济领域每个投资人和创业者都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
一、共享经济的概念
共享经济是由美国的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于1978年在其学术论文中提出的概念,主要思想是——通过第三方提供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交易平台,将闲置的资源(如住房、汽车等)以出借或者出租的方式让渡给使用者,优化资源配置,获得相应回报的经济模式。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又将共享经济的概念边界不断扩展延伸,现在主要是指基于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将海量分散化的闲置资源进行整合共享。主要体现为使用权的暂时性转移,也包括剩余所有权的让渡,以及时间、空间、技能等无形资产的共享,它是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
但是,这种新经济模式在2008年之前并没有受到资本和创业者的关注。那为何会在近十年快速发展呢?
这与金融危机后的宏观环境与技术进步有关。
二、共享经济的商业背景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市场需求大幅下滑,产能严重过剩,此后多年全球经济持续下行,失业率不断攀升。这不仅提供了大量的闲置劳动力和闲置资源供给,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利用闲置资源增加收入的欲望。
与此同时,智能手机渗透率的快速提高,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技术进步,加快了共享经济从概念到落地的进程。
智能手机与移动支付提供了实现共享经济的物质载体与交易载体;LBS技术(Location Based Service ,一种基于移动位置服务技术)实时定位用户地理位置,构建万物互联基础;大数据与云计算使得海量订单的高效处理成为可能,将此前分散、小规模的共享行为聚合化,解决了供需双方精准匹配的难点,提高了交易撮合率。
于是,共享经济企业在天时、地利、人和全部具备后遍地开花,民宿短租行业的Airbnb(爱彼迎)成立于2008年,出行行业的Uber(优步)成立于2009年,这两个我们最为熟知的巨头的估值目前都已达到300亿美元以上。
可以说,产能过剩中的闲置资源与信息技术进步,是共享经济快速发展背后的重要驱动因素。
三、共享经济的商业逻辑
中国市场的共享经济萌芽期出现较晚,落后国外3年时间。
直到2016年,中央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才首次出现了“共享经济”概念,政府开始在战略层面积极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
于是,从2016年开始,大量资本涌入共享经济,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各种各样的共享层出不穷……
然而,与资本繁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至今为止,在共享经济领域成功的企业屈指可数。
那么,共享经济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究竟是哪些核心因素成就了百亿估值的独角兽?那些退潮后裸泳的共享经济企业又败在何处?
在我看来,是以下两点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
1. 辨别需求的真伪
商业的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消费者的需求千奇百怪,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互联网公司只有精准的抓住用户真需求、解决真痛点,才能成功。
真需求分为硬需求与软需求:硬需求指消费者必须得到满足、不能舍弃的需求;软需求是可以替代且不断进化的需求;而伪需求是指看似刚需实则浮于表面脱离本质的需求。
如何才能洞察用户的真需求呢?
很多互联网企业在进入新市场或开发新产品时,都会通过消费者调研来了解用户需求。
但是,从结果看,很多消费者在调研分析中被动“撒谎”,乔布斯有句名言流传甚广:“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才发现,这就是我要的东西”。
其实,大部分用户很多时候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企业必须要在用户调研中去伪存真,发现用户的真需求。
人性不变,需求永恒。
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更容易接近真相,发现本质。
从人类历史演变角度来看,荷尔蒙、对美和长寿的追求、厌恶焦虑、通过社交获得尊重与认可都是亘古不变的真需求。
为什么一瓶茅台酒可以卖几千元?
给你一瓶茅台和一瓶汾酒,你真能喝出区别吗?
就因为茅台自封国酒定位高端,消费者就买账吗?
那如果伊利推出一款自诩定位高端的国奶,定价上千,你买吗?
其实,核心在于白酒是友情沟通的桥梁,而友情是无价的,所以即使茅台定价大幅超过同行,依然有人买账。中国特色的酒文化决定了酒的价格是社交中体现尊重与认可程度的一把标尺,中年人饭桌上体现对他人尊重认可的最好方式之一,莫过于摆一瓶国酒茅台。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钻戒定价那么昂贵?
因为钻戒是爱情的承诺,爱情无价。
我们再来看已经取得成功的共享出行行业,经济无论如何发展,人类追求交通便捷的需求永远都不会变,只是替代性的解决方案在不断变化。
滴滴出行用更优化的方案解决了出行需求,使人们可以花费比出租车更低的成本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而有一些比如共享篮球、共享雨伞之类的项目,看似也解决了某种特定场景下的需求痛点,然而这些需求场景单一、使用频次较低,且用户自己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比如打球自带篮球、外出自带雨伞)来解决,所以这是一个伪需求,而出行、住酒店这样的需求比较依靠供应者的服务,并不是自己努力就可以解决的。
辨别需求质量还有一条很关键的标准——需求的频次。
出行、酒店都属于高频次的刚需,这种需求不会因为全球各地文化语言的不同而产生实质性差异。因此,全球扩张的难度较小,且同一套算法可以应用在全球市场进行供需匹配。
共享经济,因为共享的逻辑,其服务价格往往会低于传统商业,而低价必须要有高频次的需求来支撑,才能形成大市场,满足资本的回报要求。
因此,需求的真伪、频次的高低、应用场景的广泛性,对共享经济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2. 产品是否具有网络效应
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公司而言,产品是否具有网络效应是检验一家互联网公司护城河深度的重要指标。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一张信息网络。
互联网产品普遍有网络效应,服务更多用户的同时却并不需要付出同等比例的成本,而且在用户之间也能形成互动节点,用户越多,这张网络价值就越大,而网络价值不断变大又会带来更多的用户,这是过去的非互联网产品所做不到的。
对于共享经济而言,需要考量两个方面的网络效应——供给端与需求端。
比如,共享领域比较火爆的两种模式——滴滴出行和共享单车。
滴滴出行是平台模式,即由个人或传统出租车公司提供车辆,共享给他人使用,平台起到的作用仅限于搭建信息连接桥梁,匹配供需双方信息。
共享单车是分时租赁模式,企业自行研发、租用或购置车辆,提供随取随用的租赁服务,消费者可按用车需求和时间预定租车小时数,按小时或天计费。
就这两种模式而言,平台模式优于分时租赁模式,其原因在于网络效应。
具体来说,滴滴是轻资产运营,车辆的供给端由市场闲置的车源提供,越多的车源接入滴滴的网络,滴滴的算法匹配供需的能力就越有用武之地,越多有打车需求的用户就越容易在滴滴平台上打到车,而越多的滴滴用户就可以激励越多的车主接入滴滴网络,形成正反馈循环。
这种供给端的快速扩张,使原来被挡在准业门槛之外、没有牌照的服务者,加入了市场提供服务,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时也降低了价格。
而共享单车则不具备这样的网络效应,供给端的单车全部由企业自己提供,成本并不会因为单车数量增加而变少,而算法在匹配供需两端之后,还需要不断的进行人工搬运单车来完成算法匹配的最后一步,大量的单车堆积、损坏、偷盗的现象,不仅无益于发挥网络效应,还会造成很差的用户体验。
此外,大量的单车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公共品,这还会造成“公地悲剧”,长期来看不仅没有显著降低社会成本,反而增加了社会交通成本和监管成本,引起显著的负外部性。
因此,在共享经济领域采用了平台模式的企业更容易在资本的帮助下成功,平台模式的核心点:其一体现为供给端快速扩张的网络效应,其二在于供给端快速扩张达到一定规模后引起的用户需求端的网络效应,用低成本获取海量用户并提高用户留存率。
企业在平台化的轻资产模式下,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运营,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进行市场供需的算法匹配,采用市场化定价这一最有效率的方式来解决市场问题。
四、共享经济的市场展望
那么,我国共享经济市场目前发展到什么阶段?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呢?
今年2月,中国发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交易规模29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6%。
其中,2015-2018年,网约车用户在网民中的渗透率由26.3%提高到43.2%,在线外卖用户渗透率由16.5%提高到45.4%,共享住宿用户渗透率由1.5%提高到9.9%,共享医疗用户渗透率由11.1%提高到19.9%。
从各个领域的共享经济来看,渗透率都在50%以下,其中很多都在20%以下;对于投资人来讲,渗透率快速提高的成长阶段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阶段。
得益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巨大内需市场,中国的共享经济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当中,潜力巨大。
当然,任何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有很多问题,在未来,我认为有以下两个问题急需解决:
1)需要一个第三方的征信系统接入共享经济平台
一来可以筛选出安全、信誉良好的商家和用户来维持这个生态体系的健康发展;二来可以规范生态体系内的商家和用户,对他们的行为形成约束,避免恶性行为的发生。比如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既有广大的商家用户也有消费者用户,接入共享经济系统会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很大的能量。
2)需要建设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来为新兴企业融资
新兴企业大部分是轻资产运营,没有抵押物向银行融资,只能依赖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来发展。
中国VC/PE投资人需要一个完善的退出机制来稳定他们的投资预期,否则像ofo出现的一级市场各家投资人争相退出、彼此伤害的现象会造成两败俱伤,既伤害了创业企业,也伤害了投资人。
我们如果能够真正培育一个像美国纳斯达克那样强大的资本市场,不仅有利于发展新兴产业经济,也有助于我国经济转型。
最后,我想说的是:尽管有数不清的海难,人类依然扬帆起航。容易绝望的人没有明天,习惯悲观的人难有未来。
我相信随着政策制度的完善与技术的进步,共享经济在中国市场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来源:苏宁财富资讯
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见习研究员,施旭健
本文由 @苏宁金融研究院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