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中台01:中台解决方案本质在解决什么问题?
编辑导读:业务中台这个概念自从被提出后,一直颇受关注,而建设中台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进行迭代更新。要想进行正确的中台建设,必须要此时的企业信息化遇到了什么问题?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与你分享。
hello,各位关注中台的小伙伴大家好啊,从本文开始我们再来聊聊中台的哪些事!
(注:以下内容来自我在某企业进行中台方案介绍的公开演讲)
一、企业信息化2.0
众所周知,系统的建设其实是一家企业信息化迭代的过程,而中台的落地作为一个软件系统,因此建设中台也是一次企业信息化再次迭代的过程。
那么要想进行正确的中台建设,在建设中台开始前,我们必需要了解中台立项的背后,也就是此时的企业信息化遇到了什么问题?
因为这些问题其实也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可以说就算没有中台概念,也会有其他新的企业信息化理念来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有了这样的更高维度视角,再来审视中台项目启动,能清楚的看到中台建设其实就是在进行企业中这两类问题的自我解答:
问题1:系统的服务不断变的臃肿导致迭代速度越来越慢,整体性能越来越差
怎么理解服务臃肿化呢?这里有一个经典的案例:
某电商商城系统的订单服务,随着服务不断增多,一个订单服务不仅需要提供查询、创建订单接口,还需要肩负订单的评价、支付、甚至保险的接口。
这样的服务结构下,导致我们的订单表也不断变大,开始一步步增添了非常多的字段如订单、评价、支付等字段。从而导致在我们维护时,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极端情况下导致可能只是想修改一个评价功能,却导致影响到了创建订单的核心流程。
因此可以说这样的企业背景下,中台解决的具体问题就是当企业信息化历程中,服务越来越臃肿化后怎么处理这些服务的问题?
问题2:典型的多系统下的困局
随着一家企业的业务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的阶段除了系统内服务不断变得臃肿外,系统外部也会遇到一个典型的问题。
要想定义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白一家企业的信息化历程是什么样的?
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个企业信息化演进的模型——诺兰信息系统六阶段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我们能看到,一家企业的信息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 企业信息化1.0:对应前三个阶段:初始阶段、拓展阶段、控制阶段。1.0更注重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目标在于如何承载业务实现;
- 企业信息化2.0:对应后三个阶段:整合阶段、数据治理阶段、成熟阶段。2.0更注重从有到优,从散到整,目标在于如何整合多系统群。
而在这两者的交界处我们称之为转折点,也就是企业信息化想迈入企业信息化2.0时代,必须要实现系统整合,完成IT架构优化,这也是一次从无到有转向从有到优的过程。
当然这里的整合,主要指IT系统关系重新梳理,不一定是需要将整个企业内的系统推倒重建,而是将违章建筑进行拆除进行二次归类建设。
因此此时面对的问题,就是当企业内部不断增添用于支撑不同场景下的系统后,如CRM/CMS/HCM等,这么多个系统要如何打通与协作才能更好的支撑企业业务演进?
这里的典型反例就是,在我某次去某通讯公司内部去做中台咨询时,发现内部的产研同学对其主系统已经不敢再做任何迭代改动,每次的任何微调都需要动员几乎整个测试部的人进行全量回归测试。不过值得提一点的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的主系统的测试用例写的非常健全,且非常细致(方便全部门参与回测)。
或者还可以说在这样的企业背景下,中台解决的具体问题就是解决企业信息化2.0遇到的问题。
这也代表着要想能成功实现中台方案的落地,就需要整个企业中的信息化系统联动进行改造。
二、转折点问题
当企业步入转折点后,我们会发现企业内部的系统使用业务人员,对系统的抱怨程度直线上升:
- 业务需求不断的变化、系统不断增加
- 流程错综复杂,无人能了解所有系统流程
- 功能增加导致系统越来越不堪重负,系统卡顿,宕机频现
- 不支持多渠道操作,一个任务需要操作多个系统,各系统数据不一致
而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可以归类为:
- 不是没有系统,而是信息孤岛太多(CRM/OA/HMS/FMS)
- 不是没有数据 ,而是信息不一致,难以汇总使用
- 业务变化快,缓慢的研发流程难以迅速响应
以上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企业信息化的“转折点问题”。
所以我们需要一套面向转折点的新企业信息化系统:
三、解决转折点问题的方法
面对转折点问题,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通用的解法是通过大规模系统重构完成的,在市面上大家也能看到很多大厂内部流传出来的系统重构案例,本质上就是在解决转折点问题。
而转折点的重构目标如下表所示:
那么要想应对企业信息化的“转折点问题”,破局之道其实很简单就是两个思路:
这两个思路很简单,关键是怎么做好这个度,所以在中台建设中必须有一整套完整的方法论来支撑,这也就是我在《中台产品经理宝典》一书中提到的中台MSS建设方法论来保障这两个思路的正确落地。
MSS建设方法论也是一个标准的中台建设模型,可以简称为MSS模型:
- M代表市场:通过了解企业业务现在的发展路径,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找到ROI最大的业务可行性方案;
- S代表标准:通过将不同业务应用的公共部分进行重新抽象与标准化,完成自下而上的企业的业务架构梳理;
- S代表方案:根据前两者梳理出的业务发展动向与企业内部标准化的业务架构,进行IT架构定义,整理出完整中台建设方案
在后面的再谈中台系列文章中我也会逐一展开讲述。
四、企业信息化2.0理想IT架构
我们来看看能解决转折点下的企业信息化2.0理想IT架构是什么?
要正确应对转折点问题的系统必须分为两大部分:
1)应用:解决企业运作中的具体场景的问题,一个场景存在一个对应的应用
具体来说企业内部应用分类可以划分为两部分:
- 企业通用类应用:用以支持如行政、财务、人事等公共类服务,这类通用类业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身不产生盈利。
- 业务类应用:用以支持前台具体业务线的应用,如ToC电商/ToB电商等,这类应用的划分可以参考企业内部业务线。
2)能力:整个企业内部各个业务应用均可复用的部分,包括:数据、流程、应用三大部分
这里也是正确处理转折点问题的关键,建立企业级信息化系统,将能力复用提取出来。
根据此我们就能得到一个企业信息化2.0理想IT架构,如下图所示
通过该模型,我们可以不断将各个应用中的通用部分沉淀下来成为通用能力,一劳永逸的解决历史问题。
大家看到这张图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没错,这里企业信息化2.0理想IT架构的落地工具就是中台!
#专栏作家#
三爷,微信公众号:三爷茶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2019年年度作者。《中台产品经理宝典》作者,原万达高级产品、MBA特约讲师、独立创业者,现叮咚买菜B端产品线负责人,拥有多款集团项目从零到一经验并带领实现商业化布局。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