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App为什么需要“仪式感”
清明节,也是一年中特殊的节日,赶上今年的新冠病毒流感疫情,让这个年份中特殊的日子又多了一份沉重。那么在这个特殊节日里一连串的仪式感,究竟又在表达什么?
4月4日10点,全国人默哀3分钟,马路上的汽车也都在同一时刻鸣笛以示告慰;
打开电视,很多地方台、央视套播都在转播、报道疫战情况,纪念当下,缅怀英雄;
打开手机,发现好多手机应用主页面都变成了灰色,仿佛大家都在表达着什么…
一连串的现象,就构成了一幅满满的仪式感,又因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自然也会有特殊的“仪式感”。
特殊时期需要“仪式感”
以前的我在生活中是不太注重仪式感的,觉得仪式感这种东西多此一举,当今天看到这么多现象后,又决定重新思考一下,发现适当的“仪式感”还是很有必要性的。
互联网的时代,大家的时间碎片化、倍速化越来越强,这时有这么一个特定的节日或者时刻能让大家集体刻意、临时停下来思考、回忆,唤起以往的记忆和珍惜,也是挺难得的。
以往清明节,大家大都会出门扫墓祭祖,表达对亲人的惦记和尊敬,这种场景和情绪衍生到互联网,自然也有了互联网产品的一套仪式感,用互联网的方式表达在这一天的缅怀纪念、举国同悲。
仪式感的重要性不多讲,生活中因为有了仪式感,人们的生活变多了一份彩色的回忆和温度,节假日商超营造促销氛围大大提高营业额;
再看互联网应用,比较明显的还属电商类产品,仪式感的重要性之强不言而喻,为此阿里巴巴创造了各种购物节,通过购物节噱头召唤激发起广大用户的购物冲动,大大提高了平台的成交额和利润;
互联网为什么要有仪式感?
互联网产品的仪式感并不少见,尤其是电商类的App,一到节假日促销,垂直电商的产品大多都会更换促销logo,页面的底部标签也都会更换一些活泼,极具气氛的图标,通过营造氛围激活购物的仪式感,从而提高用户留存率、促进购买转化。
这种现象对应在日常生活中也都可以看到,大到国庆节日、春节,小到乡镇庙会,一到节日点都会异常热闹,大街小巷无一不张灯结彩;
互联网产品既然作为线下产品的场景延伸,自然是不能少了这份“心意”的,那么App增加仪式感有什么用?
- 营造氛围: 互联网产品面向众多用户,集聚了各种各样的用户,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通过特殊的仪式感表达情绪,与万千用户形成情绪共鸣;
- 同理心: 婚丧嫁娶历来是中国人民常见的传统时刻,赶上了婚嫁就高高兴兴的,遇到了丧事就变得悲伤起来,这些情绪如果在手机App里可以正确的、及时的表现出来,会让用户觉得产品是有温度;
- 政治正确: 国庆节一片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春节时一片喜气洋洋,如今清明节就该是一片默哀、悲痛,这样子最起码是政治正确的,而不是为了强调自己与众不同而故意营造的格格不入。
哪些互联网应用需要有“清明”仪式感?
仪式感固然重要,但笔者认为不是所有产品都需要特定强化展示这些仪式感的,仪式感这种东西,多了会麻木,少了则会无趣。
因为互联网快速发展,互联网App层出不穷,用户手机里装的App自然也有很多。试想,如果在清明节,打开手机里发现全部的App都变成了灰色,岂不是让用户更加沉重,反而还影响了正常情绪。
因此在今天的清明节,什么样的产品需要这份仪式感,还需要从场景思考:
1. 视频类产品
主要表现在那些有娱乐性综艺内容的平台,如哔哩哔哩、芒果TV以及各大垂直视频类平台优酷腾讯爱奇艺等,这些平台大多有综艺类、喜剧类的节目性质,用户观看时会使用户开心、兴奋甚至狂欢沉迷的产品。此类产品首页需要置灰,从最开始匹配用户的情绪,与用户在一起,从而不会显得“没有感情”。
2. 游戏类产品
如王者荣耀、荒野求生,也属于容易让用户沉迷的产品,但这类产品因为产品本质问题只能弱化。如果玩游戏的时候全程灰色,或游戏大厅里这份气氛太过沉重,反而是会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的,因此可以弱化,或在单独某个模块展示即可。
3. 资讯类产品
资讯类产品如头条、网易新闻,大多是接触新闻、热点最多的、最前沿的内容平台,也是用户早晚都会浏览、获取内容的地方。因此这类产品能否正确且及时的传递当前外部环境,让用户第一时间感知,就变得尤为重要。
4. 工具类产品
如网盘、笔记、以及银行App等我们日常使用的工具产品,此类产品因为已经潜移默化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作为工具类产品,这类仪式感应该要弱化,既可以让用户正常使用,也不会显得不得体。
5. 社交类产品
如微信,此类产品的核心主要是连接用户,而非传达情绪,需要产品正常发挥作用,而非陷入这种氛围中影响用户使用,因此仪式感需要弱化;
6. 政府类产品
比如国务院App,此类产品作为政治标杆,是最好的宣传政治正确的产品。因此需要表现出与民同悲、举国之殇的感受,才是作为政府门户应用正确宣传引导的内容,既可以表现出政府的重视,也可以渲染气氛,与用户共同感受,从而不失平台风范。
传统产品 VS 互联网产品
互联网产品,大多是运用互联网的特点为用户创造的,可以增强或延伸线下场景的应用。上述的各类产品,也无一不是在融合线下特性和互联网优势。
在结合特性之时,也自然会把线下场景中用户的情绪和感受融入进去,在互联网中延伸传播,逐渐拉近与线下场景的融合。
- 在线视频类产品取代了传统的电视轮播形式,提供了自由选台、个性化定制节目的需求,提升用户的生活质量。但以前看电视节目比较单调,插播的广告氛围也不太强烈,因此在互联网产品中,广告、电视的推荐也就丰富了很多;
- 游戏类产品为用户创造了无需去网吧游戏厅,就可以在股掌之间玩各式各样的游戏,突破了传统的局域网模式,增强了游戏场景的丰富性。但随着游戏种类越多选择越多,就需要较强的游戏宣传氛围来抓住用户的眼球和心思;
- 资讯类产品替代了以前的纸质报纸,一个手机一个应用就可以获取到世界各地最新的资讯,突破了原来报纸的局限性。在即时性和丰富性上大大超出报纸能给予的,因此用户在手机应用上浏览资讯时的情绪和信息自然也应该是要比报纸更加及时准确;
- 电商类产品同样也在利用互联网优势,帮助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好玩好物,同样是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效率。线下节假日促销有活动、广告宣传,当购物场景延伸到线上时,也自然要增强这方面的氛围营造,利用互联网优势争取更多的顾客流量。
以上这些互联网产品在诞生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仪式感”的场景了,因此现在基于互联网载体的产品,也更应该利用互联网优势创造更多价值。
不同类型的产品,为了打动用户和吸引用户,自然会营造很多“仪式感”的内容,从而可以占领用户心智,让用户在某个特定场景下可以第一时间想起。
因此,互联网产品特殊日期表现的“仪式感”,除了延伸用户情绪和感受外,也是套路满满。
作者:王曙,公众号:曙Ouba,分享产品思维、职业经验,一起知“曙”达理,做自己的产品经理。
本文由@王曙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