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为互联网从业者的薪水买单?
今年的互联网大会比去年隆重多了,央视新闻频道现场直播,习大大亲自去了,我一同事看到关于互联网大会的新闻后,不禁感叹自己赶上了好时代,现在无论是从薪水还是从发展前景来看,互联网从业者的境遇都是非常好的。虽然竞争很激烈,也挺苦逼,但对从业者来说至少可以获得不错物质回报,而且还会得到很多人的羡慕。
近几年从业人员的薪水涨了很多,一个公司倒下了另一家公司起来,融资消息和公司倒闭消息交替出现。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从业人员的薪水居高不下,互联网行业的钱都是从哪里来,从业人员高薪的背后究竟是谁在买单。
1、从业人员自己买单
李宁凯原来是一家公司的产品总监,从业10年,薪水不低,攒了一些积蓄。工作时间久了以后,李宁凯总是有自己的想法,随着创业的热情高涨,国家也在鼓励创业,李宁凯的心也蠢蠢欲动,大环境告诉自己要赶上互联网发展的红利。或许做产品的人都会有李宁凯的这种心态,工作时间久了会意识到三个问题:第一是自己本身就有很多想法,有些想法始终无法在工作中实现;第二是在一线城市漂泊的人会认清一个现实,或许只有通过自己创业才能达到自己所期盼的物质程度;第三人们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很多人都想通过创业这条道路当上将军。
产品经理这个人群还是很适合创业的,有想法,有人脉,懂行,如果再有钱的话,产品经理更容易走上创业这条路。
从业多年,李宁凯在行业内也认识了一些人,所以他就拿了自己攒的一笔钱,召集了几个小伙伴动工了。李宁凯对以前的同事也挺仗义,人也实在,即便创业但觉得也不能亏了大家,所以给小伙伴们加薪不少。一家新公司诞生了,初期都是由李宁凯的积蓄来维持公司的支出。
由于融资环境非常好,一段时间后,他拿到了两百万的天使投资。投资人是一家上市互联网公司的创始员工,上市之后,套现走人,现在开始涉足天使投资。
一年后李宁凯的公司资金链断裂,倒闭了。这样李宁凯把自己挣的钱都投进去了,还有一部分是投资人的钱,都给这帮员工买单。
李宁凯的故事绝对不是个例,自己挣了钱之后,然后创业又把钱投入了互联网行业,这是很多人都会做的事情。
2、传统企业的钱涌入互联网
王伟杰是一家房地产集团的高级总监,看着互联网很火,集团也想涉足互联网业务,由于王伟杰平时就比较关心互联网,经常看行业资讯,所以他就毛遂自荐帮助公司搭建互联网事业部。
相比较李宁凯来说王伟杰没有互联网从业经验,所以并不认识互联网的人,不过王伟杰找到了一种不错的方法,他开始泡各种科技博客,看到有的文章写的不错,他就给作者留言,约饭。
事实证明这种方式还真的挺有效果,美好的愿景加上诱人的福利待遇,不少人都会心动。各部门的负责人到位后,他们又拉了几个以前的同事,两个月的时间公司就组建完成了。由于没有实践经验,所以王伟杰主要就是负责公司的管理和战略,具体的事情都交给了各个部门的负责人。
好景不长,半年多的时间集团始终未看到互联网事业部的业绩,所以决定撤掉这个部门。回天无力,王伟杰也没有办法,公司解散,大家又开始寻找新的工作。
这几年传统企业的钱有很多都流入了互联网行业,有的是投资或收购公司,有的是转型成立互联网公司,不管怎样,这些钱除了推广外更大的开销应该就是人力成本了。
3、互联网公司的新项目
除了上面所说的两种情况外,当然互联网公司也在买单。虽然行业内有很多公司都不赚钱,但是有些造血能力还是很强的,赚了钱之后一方面拓展已有业务,一方面开展新业务,做新产品。我身边就有很多同事去一些大公司做的都是新项目,互联网公司的这种战略也造成公司的人才流动。
组建新项目,招人;撤掉旧项目,裁人。
其实一个人之所以愿意跳槽,不仅是薪水,很大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原来的公司干的不开心。从这个角度讲,新兴的公司多了会给大家更多的选择,特别是对于一些职业转型的人来说是有益处的。还有的人借着机会提高了工资的层次,抬高了自己以后跳槽的价码。
除了工作加薪之外,互联网从业者还有一种赚钱的方式就是赚外快,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帮别人做项目,外快的收入也在提高。而这些项目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个人想利用业余时间做个产品,一开始不想成立公司,所以就想先找外包把产品做出来后试试水;一方面是有的项目在公司的地位不高,公司也不打算好好运营,典型的如企业官网,所以找个团队把产品做出来就行了。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云瑞(微信公众号:马虎眼)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