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R红包谈谈支付宝的社交化
支付宝用尽了各种办法想提高自己的社交属性,但是这种通过一波又一波赚足眼球的引燃方式,真的能让自己长久的走下去吗?
最近几天支付宝推出的AI红包,着实让大众高潮了一波。就笔者的亲身经历,很多懒得挪动的同事,都会在饭前饭后都会拿着手机四处的挖宝,好不热闹。虽然当前基于LBS的各种应用层出不穷,地图、社交、旅游……但是把红包与LBS结合起来,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再给支付宝点赞的同时,也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虽然支付宝用尽了各种办法想提高自己的社交属性,但是这种通过一波又一波赚足眼球的引燃方式,真的能让自己长久的走下去吗?
支付宝做社交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自从微信添加了支付功能之后,尤其是红包的应用,已经深刻的威胁到了支付宝的统治地位,作为反击,马云先是发力做来往,而后着手推钉钉,后来又大力改造支付宝,想把支付宝从一个单纯的支付工具变成一个带有社交属性的综合平台。从目前来看,除了钉钉,其他的都一直不愠不火,为什么会这个样子?难道支付宝真的就做不成社交吗?
社交概念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从社交这个概念入手,简单来讲,社交就是人际交往,核心是信息的交流,之外的各种活动、手段、媒介等都是信息交流的方式,都是为交流服务!而且这是一个单向的延伸,几乎是不可逆的。
这就是为什么当初微信推出朋友圈、公众号、红包等附加功能的时候会显得顺其自然,但支付宝往社交领域发力的时候会让人觉得有些别扭,甚至无法接受。
下面针对社交这一领域展开具体的分析,当前社交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 A:基于外在面的熟人社交 —— 微信,QQ
- B:基于内在面的熟人社交 —— 无秘等
- C:基于共同兴趣点的陌生人社交 —— 社区、贴吧
- D:基于共同话题的陌生人社交 —— 微博
- E:基于附近位置的陌生人社交 —— 早期的陌陌、探探
- F:基于性格特点的陌生人社交 —— 如故
……
这里稍稍对A、B两类加以解释:每个人都有外在的一面与内在的一面,外在的一面是展现给大家看的,而内在的一面往往不是为人所知的。所以基于外在面的熟人社交与基于内在面的熟人社交在此就一目了然了。
其中基于外在面的熟人社交已经被腾讯这家巨头牢牢地掌控着,如果没有什么革命性的东西出现,基本上没有人可以撼动它的地位,即便是阿里前些年举全公司之力推广的来往,也无法对其造成有力的冲击。之后的阿里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再也没有往基于外在面的熟人社交这块发力了。所以如果阿里想在社交上找到突破口,也只能从陌生人社交这个领域发力,但是陌生人社交真的可行吗?
而对于陌生人社交,笔者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 A:用户没有真正的痛点,更多的是痒点与兴奋点的需求;
- B:容易转化为熟人社交;
- C:使用频率低;
下面针对上面三个问题进行意义的解释
A:用户没有真正的痛点,更多的是痒点与兴奋点的需求
首先社交是人类普遍存在的需求,这种需求一方面源于对外界信息的渴望,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得到足够多的理解与支持。这种社交需求在信息闭塞的时代显得尤为明显,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发展初期各大门户网站,以及QQ能够得到迅猛发展的原因,尤其是本世纪初期网吧刚刚兴起的时候,除了游戏之外,最火的当属QQ、各个聊天室,各大门户网站了。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渴求外界信息的需求渐渐被满足,另外随着腾讯的逐步发力,使得人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成本越来越低,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几个在线的好友倾诉一番,即便没人回复,也可以通过空间状态,朋友圈状态点赞,留言的方式获取心理上的满足!所以当社交的刚性需求被逐步填满之后,可以说用户最基本的两个痛点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剩下的也只能是零零散散的痒点、兴奋点有待仔细挖掘。
正是因为剩下的都是些零零散散的痒点、兴奋点的需求,所以在陌生人社交注定了是一块大而杂的领域,要想长远的发展,只能针对某一个点进行深耕细作,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获取自己的核心用户,同时由于深耕细作的点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这也注定了每一款针对于陌生人的社交应用的用户体量都不会太大。很多人可能会拿陌陌来反驳,针对陌陌,我们在后面会单独来讲。
B:容易转化为熟人社交
另外陌生人社交另外一个尴尬的地方便是:一旦两个/多个陌生人建立了长久的联系,便很容易转化为熟人社交。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在一旦用户互相熟悉之后,便会很容易冒出一句:留个微信吧,我们微信上聊!这是陌生人社交最需要拿捏的地方:既要长久的留住用户,但是又要时刻保持着用户之间的神秘感,两者缺一不可。因为人的精力与属性决定了,满足自己表达需求的对象一共就那么几个,一旦从陌生人中找到了满足自己诉求的人,便极容易建立起信任关系,从而进一步向熟人社交转化,这样便如开始所说,最终只能把用户引向QQ、微信,从而失去了意义。
C:一次性消费属性强
陌生人社交其实大都绕不开隐私性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想尽力的隐藏自己,让陌生人知道的越少越好,另一方面又极力的想窥探别人信息,从而获得一种不对称的满足感。但是这个问题往往就会陷入一种死循环,每个人都想窥探别人,每个人又都不愿意过多的暴露自己,毕竟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感是较低的。所以就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 要么大家都保持着神秘,然后越来越没有意思,最后用户纷纷流失(这也是很多陌生人社交为了吸引用户使用了大量马甲号的原因);
- 要么经过简短的交流,直奔主题,各取所需(约炮最具有代表性);
- 要么经过深入的了解,最终变成了熟人社交,这里不再过多解释,参考前文即可。
所以这些原因或者现象,就使得陌生人社交使用的频率非常小,甚至会被用户遗忘在手机的某个角落里。
以上几种原因便导致了,即便陌生人社交貌似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但依然没有掀起过什么风浪。所以对于陌生人社交这一点,笔者并不是十分的看好,并不是说没有市场,而是市场太小,虽然可以生存,甚至很滋润,但是无法做大。就连微信也悄然撤下了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在捎带说一下陌陌,虽然陌陌当下的赢利与活跃用户都十分的抢眼,但为其带来利润的主要还是直播(占据70%以上),至于直播算不算是社交的范畴,这个还有待商榷。
支付宝社交
说完社交,在回归到最初的主题,支付宝持续的在社交上发力真的还有意义吗?虽然不敢肯定的做出答复,但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前景是十分不明朗的,或许从一开始,支付宝的发力点就偏了。
还记得当初马云把微信的红包称之为“珍珠港事件”,并扬言火烧南极作为报复,如果仅仅从这个点来解释支付宝做社交的决心,未免也有点太任性了。
确实,微信通过红包、支付的方式侵蚀了不少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但是想重新把失去的市场给夺回来,不仅仅只有社交这个点可以做。高质量的商家信息,用户信息,体量庞大的云服务……这些都是支付宝独一无二的资源,作为服务“买卖”起家的阿里,如果能继续在人与物的联系上深耕细作,想必会有着更大的一份天地!
从来不否定当前支付宝的改变,从前一阵子打着擦边球的各种圈子,到当下的AR红包,确实让用户为之兴奋一把,顺便还能恶心一下隔壁的腾讯,但是高潮虽然见效快,但也注定了它的不持久,除了不断地酝酿下一波高潮,支付宝更需要一个长久稳定的突破口,至于具体是什么,还需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由 @MAGIC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