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法论:用“思维框架”助力决策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文章分享了“思维框架”这一理论,希望对你的工作能够带来一些帮助与启发。

设计方法论:用“思维框架”助力决策

相信很多体验设计师在与产品需求方进行设计提案的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景:

1、你阐述自己的设计推导过程,从产品目标分析、问题定位、设计目标分析、设计思路阐述这样的推导下来,在场的产品经理们都点头,表达认可。

2、但是!当到了设计方案环节,你把方案放出来,各位就七嘴八舌挑战了:¥#@%&*&*

这时候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案啊?”

3、这时候你是不是会想,我前面的推导和演绎过程那么完美那么富含逻辑,推导的肯定是最好的方案啦!

但是哦,这个时候,你还是会感觉没底气说出这句话来。

于是你最后说出一句妥协的话“好的好的,我回去改一下。”(各位老板我都听你们的,你们说啥就是啥)

设计方法论:用“思维框架”助力决策

专业度呢?设计价值呢?你的玻璃心要碎了:死了产品经理们会不会觉得自己很水很不专业。

设计方法论:用“思维框架”助力决策

怎么办?这就是今天想聊聊的主题:“思维框架”理论,让我们更好地决策和解决问题。

一、什么是“思维框架”?

1、思维框架的定义

思维框架是心灵层级的思维方法体现,每个人的思维都不同,正是框架形状的不同,即大脑对于各领域事物认知判断的固定性从而形成一种框架,所以每个人的思想不同。

简单而言,就是人对于已知事物的认知方式。比如,我们认识“人”,就会基于一定的框架去认知。

设计方法论:用“思维框架”助力决策

2、思维框架的组成

思维框架由要素组成,思维框架可以反映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继续举例认知“人体”时的思维框架,基于系统框架认知的时候,神经系统、运动系统…都是要素,而要素之间,就会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框架网络。

基于框架的认知,一定是条件内最全面的 。这是框架最大的特点,也是它为何可以指导我们解决问题的原因(设计就是解决问题)

没错,这是一句真理,因为框架代表一种范畴,在这种条件范围内,要素是一定可以穷尽的。

3、现有的一些思维框架

我们从小接收的教育,就是协助构建我们的认知框架。自然科学的思维框架相对稳定,因此在讨论理工学科问题,一般都能基于共同的认知框架;但是到了人文社会学科,思维框架就相对多变,这也是在讨论人文学科问题的时候,我们经常需要辩论的原因。 因为辩论是让不同的思维框架融合调整的过程。

人文学科问题中一些被验证过、辩论过的框架,甚至可以继续复用,用于更好地思考问题。

比如在做商业决策分析时,可以用“商业模式画布”,来思考整个产品的商业利益。

比如在做产品的服务设计时,用“用户体验地图”,就可以挖掘问题,找出关键节点来解决问题。

设计方法论:用“思维框架”助力决策

设计作为一门高度非标准的学科,自然也是这样。设计师因为受过一定教育,所以设计师之间的交流可以在一定的认知框架内。但是一旦向产品需求方做设计提案,基于产品经理们自我的认知框架,就会产生不同的意见。于是就会开始陷入辩论,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关键看我们怎么应对。

二、思维框架的作用

1、帮助全面梳理和分析问题

思维框架是要素的穷举,并且能站在高层次看清楚要素之间的联系,看清楚要素全貌。在分析问题时候,我们可以用思维框架来铺开整个图谱,看清楚其中的关键。比如如果某商城从下单到支付,转化率很低,那我们可以尝试用思维框架来分析。从各方面找出转化率低的原因。

设计方法论:用“思维框架”助力决策

2、帮助全面解决问题

知道了问题全貌,接下来就应该是想想“我要怎么解决”。思维框架的作用还在于,可以帮你梳理问题优先级,从而明确哪些是重要问题,然后协助你去解决它。

设计方法论:用“思维框架”助力决策

3、帮助更好地做出决策

这是本文的重中之重

在前面两个环节中,如果参与人员不只是你,而是很多人,那么就需要大家一同来决策。而思维框架就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很重大的作用。可以便于把你的思维决策过程展示出来,然后大家会认同其中的共性,添加自己的个性思考,这样来达到一个共识水平。

设计方法论:用“思维框架”助力决策

这样,这个思维框架就会更加完整。

三、设计实例,如何用思维框架助力快速决策

回到文章开头前的例子,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一定遇到过这种情景。在这里举一个实例,在做【腾讯充值】项目改版时,怎么就用到思维框架方法,帮助我们更好的决策。

(由于项目没上线,不能展示设计稿,所以可以用竞品淘宝的【充值中心】来阐述这个思考过程)

设计方法论:用“思维框架”助力决策

这是淘宝充值中心的首页。当时产品同学们的诉求集中两点:

  • 突出话费-希望话费支付是最重要的(线上数据显示,是这个产品的核心收入来源)。
  • 突出品牌-但是同时也希望传达品牌概念,让用户可以可以知道这里可以充所有业务。

前面阐述产品目标、设计目标、设计思路时,大家都没有异议,但是到落实到首页方案时,大家就讨论了很久。

1、分析:为何有争议?

不妨想想,为何有争议?为何方案一直不满意? 因为强化话费支付引导、品牌传递是矛盾的, 两者同时突出是不可能的。(仔细想想是不是)

  • 强化话费支付,那极端情况就让界面只有话费支付就好了,用户立马看到,立马付费转化,走人。
  • 突出品牌传递,极端情况就是一大条广告,告诉用户这里是全量的业务。

这两者必须取舍,不能同时兼得,但是产品同学“贪心”地想两者都完美达成。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这个时候就是思维框架发生作用的时候了。

2、决策:建立思维框架,快速决策方案

其实问题集中于两个点“话费充值引导”“品牌传递”。这就是两个决策变量。它们有强弱两个极端,那我们把它们搭成一个决策框架(这个框架有名称,叫“二维矩阵图”):

设计方法论:用“思维框架”助力决策

而在这个框架中,不同的设计方案就是其中的要素。

设计方法论:用“思维框架”助力决策

聪明的你一定会发现,既然“话费支付引导”与“品牌教育”是相反的变量,那么完全可以将二维矩阵图变形,变成反比例函数图像。

设计方法论:用“思维框架”助力决策

给我无限的时间,一定可以穷尽完, 但是时间关系,而且解决具体的问题,我们其实只需要穷尽部分即可 。所以最终收拢,会有以下的方案。这样大家的决策就会很集中。 (缩略图,放大更清晰)

设计方法论:用“思维框架”助力决策

设计方法论:用“思维框架”助力决策

设计方法论:用“思维框架”助力决策

事实上,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只是产品同学们纠结的本性,需要我们想些办法帮他们决策。

PS:我们此刻是可以拿去用研,看用户反馈来决策的。但是时间关系,那我们可以基于经验来判断。

3、最终决策:每个人达成一致共识

我们对着方案。此刻, 大家内心就会通过加权来决策采取的方案 。有的人倾向于给很多给品牌,那就是多一点,他内心有尺子,可能给足70%(事实上主观能动性不可能这么准确);有的人倾向于给少一点,那就是20%……这样就能最终得到想要的方案。

最后大家一致的抉择在方案3。从图像可以看出,它落在中位线的位置,貌似可以发现,人们的决策都很倾向于中庸之道。

我们通过这样的图谱,就能更好地协助各方把思维框架融合,拉到同一个水平线上。因为大家都能看到自己内心里最想的是哪个方案

小结

其实我们从形成思维开始,就开始用思维框架来思考和认知世界。今天我们把它提炼出来,目的是为了形成完善方法论,更好地指导我们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

附:参考资料

芭芭拉·明托《金字塔原理》

王世民 《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

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

 

作者:hey熙,微信公众号:heychen思录

本文由 @hey熙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随意打赏

产品设计方法论设计方法论思维方法论方法论框架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