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项目制到产品制,企业内部管理平台的落地实践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次会员直播,我们邀请到了11年资深B端产品经理@Jessica老师,有着十余年的CRM产品经验,她将基于实际案例为大家深度解答:如何运用产品思维解决企业内部平台搭建中的核心痛点。本文为直播内容整理,内容有删改。

从项目制到产品制,企业内部管理平台的落地实践

大家好,我叫Jessica,有着11年的产品研发及设计经验,深耕B端产品及企业级内部管理产品领域,重视B端产品使用友好性。先后供职于垂直行业头部公司,了解不同企业内部人员架构及业务需求;有着多年从零到一B端产品搭建及团队管理经验。持有PMP、管理会计中级、微软MOS大师级等认证资质;企业优秀内训师、培训经验丰富。

从项目制到产品制,企业内部管理平台的落地实践

本次分享共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 是企业数字化升级对内部管理平台的新要求; 第二部分 是企业内部管理平台搭建的三大核心难题; 最后一部分 会探讨当我们在面对技术资源不足的时候,该如何去用好外部的供应商。 从项目制到产品制,企业内部管理平台的落地实践

一、企业数字化升级对内部管理平台的新要求

我们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产品经理在做内部系统、内部平台,为什么会这样?我思考下来,认为主要有3点:

  1. 传统企业在做数字化的转型时需要内部管理工具来作为抓手;
  2. 外部行业的红利正在加速流失,特别是外部流量的减少,意味着跑马圈地的时代基本上已经结束。每个企业都需要去关注内部管理,提高效率;
  3. 管理工具本身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从最开始0到1走向从1到100的升级迭代。特别随着AI技术、大数据的引入,管理工具必然会进入到2.0、3.0时代。

上面提到了内部平台,那么我们先下一个定义,什么是企业内部平台呢?

1. 企业内部平台的定义和分类

企业内部平台首先主要聚焦在内部员工上,从基层员工到中层到高管等,是为了支持企业管理的大部分职能,作为一种工具而存在的;其次,因为它属于企业内部,所以它的定制性也更强,对业务的响应速度要求也更高。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张图:

这张图一共画了五层,分别是内部协作层、业务运营层、管理支持层、分析决策层以及外部交换层。其中一到四层都可以定义为是内部管理平台,第五层有很多商业化的产品,我们可以称之为外部交换层。

在这五层里,每一层的关注点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内部协作层会更偏重于用户体验;而业务运营和管理支持这两层更关注的是流程和业务逻辑、数据权限等;分析决策层则更关注数据以及系统之间的流转。

上面讲了企业内部平台的定义及分类,接下来讲下企业内部产品的发展与趋势是怎么样的。

企业内部产品的发展与趋势:

第一阶段:源于国外,早期很多管理软件都是从国外引入到国内的,比如说SAP等国外厂商给中国的大企业做了很多的内部管理系统,很典型的就是ERP。而且有一个特点就是咨询公司和系统平台产品一起打包,也就是不光有工具,也会有管理的一些理念。

第二阶段: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诞生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企业,也随之产生了很多内部管理平台。

第三阶段:我们现在就处在第三个阶段,它有几个特点:

  • 以业务为中心,以前是以管理/流程为中心,现在是以业务人员为中心,体验会比以前友好很多
  • 这两年B 端产品的 SaaS 化趋势更加明显;
  • 国家倡导企业数据上云,构建形成数字化的产业链以及AI、大数据等技术的引用,都标志着企业内部平台新的时代要到来了。

2. 企业内部平台的本质和价值

在做企业内部平台的时候,我们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它却并不像商业产品那样能直接产生收入,那企业内部平台的价值是什么?

其实任何平台的本质都是管理思想的载体,特别是内部管理,是一个载体也是一个抓手,最终的价值都是为了降本增效。

我们要记住降本增效这四个字,因为它精确涵盖了内部管理平台的灵魂,比如OA让我们协同更高效,CRM让我们管理更高效,物流系统、电商系统等都是为了让各个环节的运转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所以在降本增效的这种诉求下,在企业内部做内部平台的产品经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天也能明显感受到,在市面上招聘内部平台的产品经理的岗位也越来越多,关于内部的这个产品的思考讨论也更深入,未来相信做内部平台的职业发展也会更好。

二、企业内部管理平台搭建的三大核心难题

上面讲了做企业内部平台未来前景很好,但实际上我们在做企业内部管理平台时常常面临三难局面:

  1. 系统难做:可能会面临成本受限、资源有限、组织内部权益纠葛等情况;
  2. 用户难用:这个难分成了两块,一是指本身产品力不足,还没有充分满足业务的需求,二是员工过于依赖于以往的操作习惯,拒绝使用;
  3. 数据难用:统计数据和其他部门或其他系统统计出来的数据出处不一致,或数据不能够支持高层决策等。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对应给三个建议:

第一,系统难做往往考验的是产品经理在态度上要有经理二字,其实就要求我们要理解公司的战略,对齐战略去申请资源,最重要的还要懂得向上沟通,去获得高层的支持,让高层充分认识到你做这件事的价值并且给予支持。

另外也正因为我们有经理二字,所以就意味着在很多过程中,我们要主动的去推动项目、关注问题,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很体现个人领导力的。

第二,关于用户难用这个问题,其实做内部平台,对于产品经理的个人能力来说是个挑战。最重要的就是理解业务,如果能充分深入理解业务,多去接触一线的业务老师,那对一线的深刻理解就是做好需求、做好产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宝。

同时因为我们的用户就在身边,如果他们不喜欢用,那很快就能反应到我们这,所以要尽量去做优秀的用户体验,同时也要去推广、去做用户培训。

第三,对于数据难用,我们在做系统时就要避免自娱自乐,自己沉迷在系统中。我们要更多融入管理生态,在系统开始架构的时候,我们产品就要想它可能和周边哪些系统会有数据的关联,要怎么去融入。

如果有多系统,我们就要考虑数据指标是否一致,对于每一个数据指标定义是否清晰,要共识对指标的理解。

上面讲的这些问题,实际上概括下来就是我们本篇的主题:在内部平台的建设中,如何从项目制到产品制来构建整个系统。

三、做内部产品的两种思维方式

这两种思维方式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只是我们作为产品经理就意味着我们要更多的用产品思维、产品视角来分析问题。而且内部平台早期都是以项目制开始的,项目制更多是关注项目交付,但未来趋势是以互联网的产品思维来主导的。

那么项目思维和产品思维有什么区别呢?

项目思维关注的是技术实现,特别在一些大型企业里边有PMO,他们关注的是什么时候交付、什么节点完成了什么,他更关注的是一次性交付,他主要衡量的标准是时间轴和日程表,特别常见的就是项目经理拿着时间进度表来跟我们对进度。

那这种方式的迭代速度是比较慢的,就是一期开发完之后再是二期。而用户思维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迭代,产生一个用户满足业务的一个结果产品,它的衡量标准是是否满足了业务。所以说产品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它更注重用户的体验、视角和不断迭代。

用户思维就是业务思维,业务的深入度要很高,要成为业务专家,即使你做不到业务专家,你也得是半个业务专家;同时要迭代,产品经理要在有限的资源背景下,能以最短的规划路径来解决业务需求,特别是版本迭代,我们在看一款产品的时候,看他的产品迭代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他在哪个时间点做了什么功能,然后才达到他崛起的一个效果。

产品阶段是很考验产品经理对业务有没有深入的理解,同时判断需求的价值,找到最有价值的这个需求。

在接下来的部分,Jessica老师为大家 列举了详细案例来讲解当我们面对系统难做、用户难用、数据难用的问题时该如何去解决以及当技术资源不足时,要如何用好外部供应商?

囿于篇幅有限,想要观看完整视频的朋友可扫描下方海报的二维码添加会员学习顾问@小熙老师的微信(微信号:qdxyx520)并备注“Jessica”,即可获得观看链接。

四、本月直播预告

本次会员直播课程,Jessica老师为大家深度解析了如何运用产品思维去解决企业内部平台搭建中的核心痛点,希望大家都有所收获~

每周三/四晚上8点,起点学院会员平台都会邀请一线的互联网产品、运营实战派专家,与大家分享最新的产品行业动态、运营玩法和干货知识。

每个月的会员直播都有月度主题,每周直播围绕月度主题展开。十一月主题如下: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