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健康百科产品分析:如何做好可信度与专业度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编辑导语: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愈发注重,不少用户会利用医典类的工具型产品来进行查询或问诊,丁香医生健康百科便是不少用户的选择之一。

那么,健康百科可以提供用户哪些服务或内容?后续又可以向哪些方向进行迭代?

本篇文章里,作者便结合自身的使用体验做了一次产品分析,不妨来看一下。

丁香医生健康百科产品分析:如何做好可信度与专业度

最近由于自己有些失眠情况,刚好在自己的朋友圈看到一则丁香医生的健康百科消息,就扫码进去看了下。

呵呵~还别说,整个关于疾病医典的内容表达方式,让我有些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于丁香来说,可能就是常规操作了),并不是传统的照本宣科搬指南,而是全部以多问答的形式进行输出,让每一个词条读起来都是足够有获得感。

丁香医生健康百科产品分析:如何做好可信度与专业度

这勾起了我想一探究竟的兴趣,然后专门下载了丁香医生APP,研究下健康百科和其他医典类产品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

一、产品介绍

找了下丁香官方对于健康百科的定位,主要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专业、实用、易懂、有温度的健康知识解决方案。

所以从整个定义上就基本能看出,丁香是希望内容就能直接指导患者在疾病各个阶段的处理方案,贯穿到疾病的整个周期中,从预防、到鉴别诊断、到治疗、到康复及生活管理方面,让人看了立马就能有收获,实用性为内容核心抓手,而最后的目标性的服务才是落地解决方案。

丁香医生健康百科产品分析:如何做好可信度与专业度

目前整个百科类产品已累计上线 3000 多个词条,主要覆盖大众关心的高频健康问题,包括常见病、症状、用药、体检、疫苗等健康生活场景,所有词条加起来的问答共计达10万多条,也即大概每个词条平均会产生33.3个问答。

这样算下来,基本可以把该覆盖到的知识点都覆盖完整,同时在部分特殊词中,还会带上疫苗预约服务和问诊服务链接,点击可以直接到达服务界面,完成从知识科普到医疗服务等的完整闭环。

二、用户分析

对于医典类的工具型产品,它主要的触网途径,还是以用户搜索为主,而且也是较之于消费领域的低频动作,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哪些人会来看,哪些人在什么场景下会使用到它,详细分析,可能主要为以下四类人群。

1. 潜在患者

这一类是指自己身体已出现过一些异常症状,需要了解原因,明确诊断,又或者是缓解症状方式的一群人。

比如我最近晚上失眠,我可能就会通过这个症状,去网上搜索查询改善失眠的治疗方法。

比如我最近老是饭后打嗝,就会去网上查询,打嗝可能是由于什么疾病引起的,要去哪里做些什么检查,明确病因。

潜在患者对于疾病确诊前的这一批内容是有着极高需求度的,也即发病原因、症状、相关检查、鉴别误区等等。

2. 确诊患者

这类是指去医院做完检查之后被正式确诊为某一类疾病患者的人。

注意这里已不是症状了,可能是确诊到了具体的疾病名称,比如反流性食管炎,2型糖尿病等类型的患者,他们会通过网络搜索疾病确诊条件,来复查一下自己的情况;又或者是搜索了解一些治疗方案,包括用药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的相关内容,看是否有可能和医生一起协作,改善自己的治疗效果。

确诊患者对于疾病确诊后的复验,以及治疗方式等内容会有着极高的需求,因为他们核心诉求在于更好地治病,而不是像前一阶段停留在判断是何种疾病的阶段。

3. 关联患者

这一类是指自己家里有某种疾病的遗传史,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又或者是身边有人突发传染病,比如发现伴侣感染性病,或者像2020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等,再或者是长期身处不良工作环境中的这一类人群,比如常在工地干活易染的尘肺病等,由于关心到自己当下和未来的身体健康情况,所以也会特别关注这类疾病问题。

关联患者对于疾病的前置环节有着极强的搜索意愿,主要关心的板块就是疾病的防控方式,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等。

4. 资深患者

这一类几乎可以称之为“久病成医”的人群了,由于医学目前的研究已经到非常细的分子领域和基因领域去了,而且每一项科研周期性都特别长,所以科研人员一些重大指南的更新都比较久,可能4、5年才会更新一次。

这就导致有些患者看完医学内容之后,发现都趋于同质化,而他们此时急需了解的是一些前沿内容,其实和部分医学领域的专家一样了,了解新的手术方式、治疗仪器、新药的临床研究进展等。

资深患者需要的一些更加前沿的疾病内容,简单常态化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了。

5. 患者亲属

这类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去看,大部分情况是家里人或者身边人发病,出于对他人的关心,比如生病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闺蜜好友等,这一类一般可能会涉及到疾病的治疗方式、就医导诊的攻略、心理抚慰技巧、生活照护等内容,他们也是医典类内容产品的目标受众。

所以总体来说,我们几乎可以看到,医典类内容贯穿了一个非健康常态人群的所有周期,从遗传风险,到症状检查,到确诊治疗,到康复护理,只要你活着,就总有那么一段时间会出现医学内容需求的,只是对于内容主题的分层偏好不同,内容需求迫切程度、以及内容消费的时长也各有差异,所以满足时还需因人而异。

6. 小结

目前丁香百科类产品,已经基本满足除资深患者以外、其他类型用户的需求了,但是在病种的优势问答类内容覆盖度上还略显不足,另外对于后续内容关联医疗服务缺口也还需尽快补足,才能向大厂靠齐,因为用户要的不仅仅是内容,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帮助把病看好,解决问题。

三、内容分析

1. 内容主题分析

目前从产品界面上来看,丁香医生的健康百科,主要提供了9大类主题的查询,包括疾病、药品、医院、疫苗、检查/治疗、体检解读、急救知识、用药指南、运动康复,一共覆盖3000个词条。这样的内容组织形式,其实是基于底层数据高度结构化之后,面向患者用户认知的主题聚合方式,看起来更易懂,也更加直接。

我们分版块,逐一来看相关的主题。

1)疾病主题

拿疾病词条的“跖疣”举例,一般患者如果看到脚底板长了奇怪的东西,首先就是要对标症状表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皮肤病,找到相同的症状描述。

丁香在这一块采用的是实拍图,效果也很直观,用户很容易自行去对号入座,进行查验(每一种疾病主题其实配图都有最适宜的方式,皮肤病就是配真实实拍图最优;而人体内看不见的一些器官病变,其实采用插画的形式,不造成血腥刺激感是比较好的方式)。

同时还想说明的是,用户主动查询和搜索都是基于问题去找答案的,有着明确的目的性,所以以问答的方式出现,已经是较之过往的指南、刻板陈述在认知维度上有一个量级的提升了。

整体来说健康百科在疾病板块,大部分用户查询是完全够用的,但是体验还是可以继续提高点。

2)药品主题

该板块的内容,对于热门药品健康百科主打知识增量,部分高频的常用药品内容还比较充实,也基本是按照问答的套路进行展现。拿紧急避孕药为例,该药品词条上扩展了很多被大家易忽略以及辟谣类的关键信息,比如:

  1. 紧急避孕药,一年只能服用一次么?
  2. 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再次发生性行为可以不避孕么?
  3. 紧急避孕药服用后还是怀孕了,孩子能要么?
  4. 紧急避孕药需要配合维生素一起服用么?

这些内容你应该几乎不可能在说明书上找到了,但是也确实是该受众在当时当下场景会特别关注的问题,所以丁香根据自身在行业内沉淀的内容优势,抓取高频热点做聚合。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思路,也确确实实可以帮助到用户。

高频的一些药品,诸如阿莫西林、多潘立酮片啊,还是可以以问答保持高质量呈现的。但是在进入更多药品列表后,内容就显得比较单薄了,大部分不是以问答的形式存在,主要为简单说明书上的关键信息的摘录。

3)医院主题

医院板块比较常规,代入了医院的名称、介绍、地址和联系电话,主页中会关联到该医院中开通了丁香医生问诊的医生,但是科室不太全,所以很难完全满足患者的问诊需求,挂号功能也是没有的,所以整体查较为初级,服务也还未形成闭环,和微医、就医160等一众要挂号领域沉淀了很久的行业玩家,基本是没有得打的。

4)疫苗、检查/治疗,体检解读主题

我把以上可归为一个类型的,就是偏诊断和治疗类的,这些内容也大体都是结构化完了之后,以问答的展现形态进行展示的。比较有特色的是,疫苗的百科阅读之中,可以直接跳转到丁香的小程序去预约一个疫苗。

而检查治疗中其实还多出了一项“检查的结果解读”,这其实也是患者最读不懂、也是最想知道的事情,就是我的检查报告上的结果预示着我的疾病健康状态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我特别想知道。

比如在解释静脉血浆葡萄糖空腹检查的正常范围值,对应预示的疾病状况时,这个就显得特别易懂实用,而且大部分平台是没有的,足够差异化。后面是可以考虑当做一个重要产品亮点去打一打的。

体检报告解读其实也是检查查询里面的一个分类维度的聚合,因为受众比较广,基本上员工入职体检,各种特殊职业的常规体检,或者是每年重点生理指标的查验也都在里面,因为非常高频,所以做了抽取,独立成一个版块,进行展示,对用户是比较友好的。其中包含了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酸、肝功能等),影像学检查(肝、胆、胰、脾、肾、心功能等),还有体格检查和其他扩展项目等,种类非常齐全。

手术中则是加入了三段用户关心的问题,“术前”“术中”“术后”,这个也是差异化的实用的干货点,看完之后就能够明确到,如果打算要做这个手术,那么在各个阶段分别要注意到什么问题。比如做肛瘘手术前,需要做简单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常规、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等。比如白内障手术之前,需要进行视力、验光、查较正视力等。

5)急救处理、用药指导,运动康复主题

这三类主题,更多偏向于实操型的,所以我把他们归为一类。

对于急救处理而言,里面细分了四个板块,热门急救、急救基础、家庭护理、疾病突发;户外急救,也是聚合了各个板块的内容做超链跳转,会链接到百科,以及单独的文章科普类,方便用户进行分类查询。

而后面的用药指南以及运动康复,也基本是提炼出常见的药品和常见的运动损害后的康复来进行说明。比较好的是,这三个版块里面的内容大部分是以视频类型进行承载,可以直接跟随进行操作,比如心肺复苏法、布洛芬混悬滴剂的用法、足底筋膜炎的预防训练等等,这样便于更好地直观去学习。

这些视频内容普遍在5分钟以内,而且拍摄质量较高,有原理的说明,还有实操的步骤,以及练习的注意事项,而且基本上全部是丁香自有团队原创,保持了整个内容的品牌统一性,给人极强的专业感!

2. 内容质量分析

1)权威度

作为专业健康生活方式平台,丁香医生背靠丁香园集团深厚的医疗底色,覆盖全国超过 70% 的专业医生资源,并签约了 1000多位医生作者,医生和专家深度参与到丁香医生的内容生产、产品审核、用户服务等各个环节中,确保所有内容专业、可信赖。

目前累计 300 多位三甲医生及双一流高校教授共同参与到健康百科词条的撰写、审核中。

对于每一个词条,都会包含词条作者,以及1-2位审核专家,而且专家大部分都是在丁香医生上有据可查的,包括他们的执业地点、科室、以及职称,这样其实就保证了创作和审核对象的真实性,而不是挂名的。每一个词条除了由丁香医生医学团队或医生、专家创作之外,加上同行评议机制邀请其他专家进行交叉审核,双重审核流程确保词条的专业性、科学性。

在每个词条的文末,还会备注相关的参考文献,这个其实是依据了医学的循证原理,让每一句话都言之有据。虽然大部分人看不懂,也不会去看这些专业文献,但是不明觉厉哇!专业度继续倍增!

另外还会发现一个小细节,就是词条有最后修订时间,也就是意味着,当前的内容并非多年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医学的发展、指南的更新,而逐步迭代的。

这样就将静态的内容变成了动态的内容,保持词条的新鲜度,其实也是对患者生命健康的负责,也许一个新的治疗手段或者方案的更新,就可以挽回一条生命。

2)通俗性

整个大部分词条读起来是毫不费力的,并非指南的截取照搬,而是转化成问答,让用户读起来有目的性,知道解决什么问题,有获得感,同时配合图文科普生动展示,还有一看就懂的小视频,这样就更加直观便于理解了。

3)获得感

  1. 一个是给予了很多指南外的大家关心的扩展知识;
  2. 词条结构化后拆分的颗粒度足够细致,不是抽象笼统的说明,而是细化到每个疾病场景中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
  3. 以问答的形式,带着目的看百科,更加易于记忆;
  4. 强化了内容板块间的关联性,让用户可以按图索骥,找到其他板块的内容;
  5. 复杂晦涩的操作,以视频表达,患者更加易学易做。

3. 小结

基于丁香在内容板块的深耕和对患者需求的理解,我觉得在内容表达层面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首先解决用户愿意读,再是读得懂,最后是读完记得住、用得上的问题。可能唯二不足的两点是:

  1. 百科内容出来之后,关联服务太少,可以影响决策,但是具体购药、治疗还是去其他电商平台,或者到线上机构去,和丁香医生脱离了关系。
  2. 词条还需要继续完善问答内容,目前能高度结构化和问答化的词条,可能仅仅只是覆盖了部分的常见病,但是还有很多都只是粗略的讲解,相信后期随着人力扩充,会逐步跟进上来的。

其实以上和用户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了~

四、产品分析

因为是工具型产品,整体功能还是比较简单易用的,重在查询效率和阅读体验上。先来看健康百科这个版块的整体功能结构图(因为功能过于简单,信息字段也一起合并掉)。

1)查询上,提供了多种途径查询方式,搜索、分类、拼音排序等,基本也是常规交互了。

搜索大部分医疗实体关键词时,在第一栏推荐列表中,基本能准确定位搜索的关键词的类型,或是疾病、症状、药品等,部分药品的商品名关联通用名还是不错的,比如吗丁啉和扶他林。

但是一旦输出非完全匹配的词如“嘴巴溃疡”,系统就关联不到对应的百科上的,所以后面的底层的医学实体词的别名系统,还有意图识别的算法能力,可能还是需要持续扩展的。

另外在药品分类板块,进去之后其实可以考虑参考丁香旗下另外一款产品——用药助手来进行分类的,按照药品使用的所属系统,或者功效来进行划分分类。

因为大部分患者和用户,一个是知道药品来直接搜索,还有一个是知道自己是什么疾病,然后来探寻可以使用哪些产品,然后再去咨询医师和药师,进行二次确认,再开始执行自己的用药方案。目前这个版本的用药查询显得太寒酸了,而且查询效率极低。

2)阅读上,也给出横纵向的目录结构,横向是内容分段,纵向是问答列表,便于检索和阅读,锚点标记便于快速定位,也是常规交互了。

但是其实核心是在于医疗实体词各字段展示的优先级,这个是需要按照C端患者对内容关心的等级来进行铺开的,疾病这一块是OK的。

但是药品这一块,大部分患者第一关心的是,这个药品是否能治疗我这个疾病;第二是这个药假如能用,我要怎么吃;第三个是这个药品会产生什么副作用,我能不能扛得住;第四才是其他的一些特别注意事项,以及药品怎么存放和价格等信息。

目前丁香的内容排序上是符合用户的心智,符合用户想赶快治病的心理,但是不符合医学上首先保证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的视角。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在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的排序要倒置下,先考虑对症,再考虑风险,在能吃的前提之下,再考虑怎么吃的问题。

3)关键词高亮标记跳转,这个是把正文内的一些医学名词进行标记,然后点击后可以关联跳转到其他对应词条的百科上面去。

这个功能其实是便于用户去根据医学的循证脉络、去探索发现的,整体可以根据疾病整体,把相关联的并发症、所做的检查、治疗的药物等全部串联起来,给患者一个全局上的认知。如果有可能的话,是完全可以考虑根据医学实体词,展示整个疾病的医学知识图谱,类似于疾病地图一样,可以帮助用户按图索骥地去查询。

4)服务关联,在对应场景中代入到服务中,比如在查询疫苗百科的时候,可以跳转到疫苗预约服务,在查询疾病百科的时候,可以关联到问诊服务。

目前丁香可关联的服务不多,目前发现到的就只有问诊、以及疫苗预约服务。

但是整个医疗产业服务其实是可以关联链接的,比如在体检解读板块,可以和美联、爱康国宾合作,推出体验预约服务;比如在用药指导板块,医生问诊完了开处方,可以和九州通、壹药网、叮当快药等合作,直接进行在线的处方流转服务;甚至在检查检验场景,可以和一些区域化的检查机构合作等,因为内容更多是向导和种草,影响用户决策的作用,而只有真正的服务,才能解决患者实实在在的疾病问题。

但是同时也需要注意,首先是循证,而不是商业利益导向,那么必定会让医疗的治病救人的初心发生偏轨。

小结

工具型产品设计核心是效率导向,分类和搜索是主要用户操作途径,如何快速让用户定位到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上,是产品设计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所以在分类上要尽量按照用户可以感知的分类方式进行拆解,比如采用人体部位及症状进行划分的,可能更易于老百姓理解。

另外在搜索层面,其中一个是依靠底层数据细化的颗粒度,还有关联性是否足够好,还有一个就是算法层面的优化,涉及到召回和排序逻辑。

目前看来丁香医生基于产品底层的数据维度是具备较丰富的字段和标签的,从前端的聚合形态上来说,颗粒度算是比较细的了,不光是到词条级别的,更是到该词条的段落级别,甚至段落里面的问答也是包含细分标签的。所以在数据的颗粒度上是够的,关联性也是基本合格的,但是在算法层面的意图识别,可能还需要加强和升级。

基于内容标签的丰富度,也变相代表了内容的可复用性高,前台可以多维度地聚合主题内容,所以会看到面向用户有多重主题的聚合,比如后面的用药指导、康复指导、急救指导的内容,其实大部分都是从疾病百科的词条中抽取段落聚合而成的。这是非常讨巧的方式,值得点赞。

五、发展建议

丁香健康百科的优势很明显,最底层的内容基石是非常牢固的,内容创作的可读性和专业性很强,毕竟有非常庞大的编辑和医药学团队做后盾,对于各类医学实体词条上的缺口后期靠时间和人力是基本可以解决的。

但是目前在产业服务资源,还有技术算法的优化上面,还有提升空间,可以考虑以内容作为杠杆点,去撬动行业其他玩家,在其平台中接入服务,把住上游流量入口,最终完成整个产品闭环的服务升级,同时也给C端患者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

还是回归丁香健康百科给自己的那个定义“健康知识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一定是重度可落地的,丁香未来可期。

 

本文由 @囧囧有神 投稿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