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方法论:你的产品认知,决定了你的产品未来(一)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作者准备用几篇文章来讲讲不同阶段的产品认知,帮助大家理解在不同阶段应具备的产品认知,以及提升产品认知的方法。这是系列文的第一篇,讲的是草莽认知阶段。

产品设计方法论:你的产品认知,决定了你的产品未来(一)

自从上海市颁布实施新的垃圾管理条例以来,垃圾分类一下热了起来。仅在今年6月17日至7月17日,全国就新成立了8346家经营范围与垃圾分类相关的企业。这些企业有做垃圾分类的,有做垃圾处理的,有做智能硬件的,有做人工服务的……这仿佛让我看到了以前“团购”、“直播”、“网约车”、“共享单车”等风口出现时,百家齐鸣的盛况。

当然,我不是垃圾分类领域的产品经理,也无法对这个行业做出任何评价。今天,我只想和大家讨论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同样的风口和市场环境,会有这么多的企业做出完全不同的产品解决方案呢?为什么有些企业活到了最后,成为了行业龙头,有些企业壮志未酬,破产重组?我想到了很多答案,是资本?是营销?是渠道?这些的确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好像未触及本质。

我反复斟酌,最终找到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产品认知”。

产品经理(创始人)的产品认知决定了他的产品最后可能走向的未来。

什么是产品认知?

当诺基亚现任CEO约玛奥利拉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布同意微软收购时,最后他说了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说完,连同他在内的几十名诺基亚高管情不自禁的落泪。这话让人很伤感,但我们仔细去想这句话其实是有问题的。诺基亚并不是没有做错什么,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

这种现象叫做“达克效应”,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考虑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这就是产品认知出现了问题。

产品认知,是产品经理站在自己的观察点看到的内容。它只代表了产品经理自己这个点,而不代表世界本来的样子。

那我们有办法避免“达克效应”嘛?答案是悲观的:“不能”。即使时空是静止的,世界上也找不到任何一个人具备感知产品所有面相的能力,更何况世界在不断向前,各种限制性条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并且永远会有新机会、新缝隙和新空间出现。

所以,原子创投的创始人冯一名,他成功投资了途虎养车网等众多独角兽巨头。访谈中,他提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观点, “大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创业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运气”。

产品认知能帮我们做什么?

冯一名说的话简直就是政治不正确啊,创业居然要靠运气,但我认为他说的是对的。这话听着可太让人泄气了,既然是靠运气,那我还浪费这十几分钟看这篇文章学习产品认知干嘛?我打开手机刷会抖音它不香吗?

别着急,我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击大家的积极性。我们仔细看’运气’这个词,它本质上其实是一个添加了感情色彩的概率。一旦去除这个感情色彩,留下的就是概率。而产品成功的概率不像是福利彩票的概率,它是可以想办法提升的。这个办法就是依靠优化产品认知,它能不断增加产品的胜算,利用重复博弈让概率叠加概率,概率嵌套概率,不断翻滚,最终达到“运气”。

所以,我准备用几篇文章来讲讲不同阶段的产品认知,帮助大家理解在不同阶段应具备的产品认知,以及提升产品认知的方法。

第一阶段:草莽认知

我们看到过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等企业大佬的分享,他们总是能用一种快速解码、快速通关、直捣黄龙的方式直击产品的本质,仿佛这是一种天生的产品认知能力。但如果有看过相关企业的传记,你会发现马云也好,马化腾也罢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能力的。所有人都起于草莽,从找到一个让自己破土而出的机会开始,所以我把第一个阶段定义为草莽认知阶段。

在这个阶段,所有的产品认知都是为了找到机会点,这会有三个难点:

  1. 如何接触机会点;
  2. 如何理解机会点;
  3. 如何落地机会点。

什么意思呢?

看过《西虹市首富》这部电影的小伙伴肯定对里面的情节有印象,在沈腾需要在1个月内花光10亿资金的挑战,我们假设这就是沈腾作为产品经理要输出的产品。他在接收到10亿资金后,大量的败家机会开始蜂拥上门,这些机会是以前沈腾完全无法接触到的,这就是接触机会点量级的改变。而在接触到这些败家的机会后,沈腾的决定就是坚决执行,虽然大部分败家的机会都反而给他赚了钱,但是最终沈腾靠着卖保险的方式成功把10亿花了出去,落地了这个机会点。

所以在草莽认知阶段,我们要想办法增加接触、理解、落地机会点的产品认知,这对应的解决方案就是增加信息宽度、优化知识结构和勇敢的付诸行动。

接触机会点:增加你的信息宽度

很多产品经理不喜欢与他人交流、也不去研究竞品,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为,尤其在草莽认知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大部分人都不具备资源优先,通常是家境普通、学历普通,而信息是我们少数能用来改变产品命运的武器。

我们可以看到在互联网蛮荒时代,很多国产的产品并不是产品经理从0到1设计出来的,而是抄袭和照搬国外的产品。在那个信息极度不对称的时代,比别人知道更早,你就有机会先做决定,这就意味着在蓝海里面的先发优势,也代表着巨额利益。

那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信息宽度呢?答案就是丰满我们的“弱关系”。很多产品经理喜欢封闭自己的社交圈,只和相熟的朋友或同事进行交流,因为人的本性是不愿意脱离熟悉的“舒适圈”的。但这样的问题在于:

  1. 人类交流效率决定了熟人社交上限是150人;
  2. 整天跟你接触的人,很可能干的事跟你差不多,想法也很接近,信息熵值很低。

这就导致你即使再频繁的社交,你的信息宽度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当尽可能的与陌生人社交,建立弱关系,这样你的所有社交链条上的人圈子重叠度就会非常小,就能在信息上互通有无。所以,弱关系能把不同的社交圈子连接起来,从圈外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让你更有机会去接触到机会点。

理解机会点:优化你的知识结构

我们通过信息宽度接触到了大量机会,但是这时候这些机会仍然是虚幻的,只有我们把它理解了,“机会”才能称之为“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通过丰满自己的“弱关系”虽然增加了信息宽度,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机会幻觉”。这就是引发我们文章开头百家争鸣现象的根本原因,要知道“百团大战”的最后结果剩下的可只有“新美大”啊。所以,我们要明白任何一个信息、观念、概念,它们的边界都非常模糊,仅仅想靠这些点状的内容来形成自己的产品认知优势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到了互联网时代,信息不对称被大幅消灭,你能看到的信息往往意味着你的竞争对手也能看到。

如果你还只关注这些看得见的信息,你的产品认知是毫无竞争力的。这时候能够成就你的认知优势的,是靠知识结构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

在人人都认为电商平台在天猫和京东两座大山是无法跨越的时候,拼多多看到了’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过上巴黎人的生活,消费升级,是让安徽安庆人,能用得上厨房纸。’。网易严选看到了’不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的人,然后去找中国一流的代工厂定制商品。’。信息是公平的,但是知识结构让黄铮和丁磊触发了信息中蕴含的机会点。不同的人生活在同一个信息世界中的同时,又是生活在完全不一样的机会世界里。你的知识结构定义了你的世界。

那我们如何优化我们的知识结构呢?

  • 扩大知识面
  • 论证知识点

我们借用“AlphaZero”来说明这两个点,很多小伙伴可能都听过“AlphaGo”战胜了李世石,但是这个前辈被“AlphaZero”仅经过3天的训练便以100:0的战绩击败。它的原理就是不断让自己与自己进行对局训练,反复喂养自己数据,最后所有的对局数据均被覆盖后,“AlphaZero”就达到了认知无死角的状态,这就是知识面量级上的差距带来的认知优势。

但是我们也要明确光有量级还不够,“AlphaZero”之所以能成功还在于围棋的胜负是有客观获胜结果的,这能保证每个得到的知识点的正确性。但针对与产品,没有一个人能告诉你哪个知识点一定是正确的。

那我们要如何判断一个知识点的正确性呢?我认为可以借助对话与实践。

先说说对话。不论你是在跟别人对话,还是自我对话,当你一旦使用了客观化手段把它说出来,你就有了主客双方。主方负责发表意见,客方负责收听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主方又会针对客方的观点进行讨论。这就像进行了一次有品质的知识博弈,最后能帮助我们得到一个反复论证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的正确性要比初始的状态来的更加丰满和可靠。

实践出真知,这不是一句玩笑话。很多商业故事常常是讲一个故事,说一番道理,进行众多的价值判断。大家听着都像是一回事,但拿过来一用就完全变味了。这是因为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是在一个故事线或者某个特定节点里跟其它因素在一起的,它之所以能产生作用,是与其它变量密切相关的。

在某个关键节点上,这个因素可能的确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你不能把这样一个偶然因素拎出来放大它的重要性或者破坏性。只有反复的实践当中形成的某种知识点,才经得起不同场景的考验。

落地机会点:勇敢的付诸行动

我们接触、理解了机会点这让我们在草莽阶段脱颖而出还是不够,因为我们不能做一个空想家,产品经理需要能把机会落地,勇敢的付诸行动。

我们很多产品经理即使通过信息和知识理解了机会点, 但仍然不敢付诸行动,他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畏惧失败不敢付诸行动。所以,接下来我们来讲草莽认知阶段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产品认知-落地机会点。

我们也用一个案例来说明:

我有一个“赌客”朋友,非常擅长德州扑克,经常前往各个国家赌场并以赌博为生。刚开始我理解不了他的行为,认为这就是不务正业,然而我被现实无情的打脸了。

我给大家讲下他的收入状况:

  • 首年,50万
  • 次年,100万
  • 第三年,200万
  • ……

然后我就向他讨教了一番,他给出的答案与我们草莽认知的三个点正好不谋而和。他以前在英国读书时就是一个嗜赌之人,机缘巧合他通过赌场的朋友(信息宽度)接触到了德州扑克。没有赌博知识结构的人对这个讯息可能就一带而过了,但他知道机会来了。

因为德州中虽然有运气成分,但是把时间拉长后本质上是一个概率和期望的问题。于是他开始研究各种手牌获胜的概率,也磨练自己利用这个概率和注池里的金额来快速计算下注额的能力,同时不断记忆每个熟人的打牌风格(优化知识结构)。

在完成了上述步骤后,他知道自己已经找对了牌桌,所以他的最后一个决定就是果断下注。他这种行为不是冲动,而是知道了自己的胜率超过 50%,即使别人通过运气获胜,只要自己还在牌桌上,迟早期望值会达到正值。就算遇到了比自己更强的人,他也会去反思,搞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输,然后进一步增加自己的胜算,这就是他收入年年增高的内核。

所以,既然你已经找对牌桌,那就去增加胜算,最后勇敢的去下注吧。

小结

草莽阶段的认知我们就说到这里,这能帮助我们找到机会点,可这对于一个产品的健康发展还远远不够。当产品通过草莽认知收获第一桶金后,为了能让产品稳定的运作下去,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机会为什么会产生,去探寻机会背后的本质。

下一篇文章,我们来讨论第二阶段的产品认知—生态认知。

#专栏作家#

Pirate,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前沿科技与教育行业,擅长产品设计与数据分析。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