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社群类型的差异化分析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编辑导语:很多人对社群的理解就是建个群,在里面发发群公告、吹吹水、发发红包活跃一下气氛,而这不是社群。社群分为很多种,面对不同的社群,运营方法是不一样的,最终达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社群运营要有针对性。接下来,本文作者就为我们分析了六种社群类型的差异化,看看该如何“对症下药。”

六种社群类型的差异化分析

运营社群过程中,有许多新手或者老板经常把所有的社群运营一概而论。这就导致了一些原本有效的方法不奏效了,一些考核的指标变得不那么合理了,尤其是对于刚接触社群运营的同学来说。

其实不同组织所建立的社群,本来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运营的过程中是需要因群而论,因群而定,因群而议。

那么按照村长的实操和理解,和大家一起分享,常见的几种社群类型,以及对应社群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有借鉴意义。

一、消费型社群

团购、秒杀、送券等福利类型组建的社群,核心的目的就是购物消费。

比如大家加入的淘客优惠券群、社区团购群、花小猪打车群、瑞幸咖啡门店群。这些群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群员几乎都是消费者,他们就是为了领取福利和消费。他们的消费意愿极强,而且最大的吸引力就是优惠力度。

而这样的群,群用户之间是没必要产生任何联系的,它其实还是一对一的传播。好比大家都要去商场买东西,人虽然聚在一起,但没必要认识,也很难互动。

那么这样的群,唯一考核指标,是领福利到消费的数据。群里面,是否有聊天,不是必须关注的事项。对于这样的群,也是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做群活跃的。

因为用户之间没有什么好聊的,用户不是冲着关系去的,用户是冲着福利去的。所以,一旦群里面的福利减弱或消失,或者是产品的质量/服务下降,用户才会流失,而不是群内容。

核心观点:不是所有的群,都必须活跃,也不是所有群用户必须发生联系。

二、成长型社群

以学习某项技能、实操案例为主要目的的社群,大家关注是个人的自我成长。

这样的社群可以是由学习型的机构组建的,也可以是一个有经验/权威的个人大咖组建。对于成长性的社群,具体表现可以是读书会、沙龙、教学、自律成长营。

对于这类社群,需要进行层次的划分,比如入门、中级、高级。群内的内容讲的太过高深,普通小白完全没机会交流,学习的效率也是底下的。而对于高级的用户来说,基础常识对他们来说实际价值不大。

在做此类社群的时候,需要注意四点:

1. 话题性的讨论

最好每天都有能组织一些当下的热点,发布到群里面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讨论。但每次官方必须提前准备好一些素材,以免冷场。越是贴近实操、近期热点,大家的关注越强。

2. 案例的拆解

最好每周有一个案例,可以从社群定位的维度来进行拆解。设计的社群可以分享相关的作品,运营的社群可以分享某个活动,技术的社群可以分享某个技术。

3. 嘉宾的分享

一定要组织嘉宾来分享,因为每个嘉宾的实操经验,对于社群成员来说,是有参考甚至是实操价值的。

4. 要有门槛

对于此类社群,最好设置门槛,要让用户知道,知识是需要付费的。白嫖性的社群,极易冷场和内容低质。最重要的一点是,白嫖性的社群,到了真付费的项目,效果会很差。

核心观点:成长性的社群不在于人多,也不在于讨论有多热烈,而是后续有多少人愿意续费,以及购买其他知识性的服务。

三、IP性(品牌)社群

有很多人应该有加入过小米的社群、秋叶PPT、辉哥奇谭等机构/个人的IP社群。这类IP型的社群,都是被IP的魅力所吸引,认同IP的产品、理念。

这类社群的用户既是IP的追随者,又是IP的共创者,做这类IP社群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 需要持续输出高品质的产品

小米的用户是冲着小米的产品去的,刘润老师的社群是冲着刘润老师的观点、文章内容去的。

所以对于用户来说,需要持续性的接受IP输出高质量的产品(商品/服务/内容)。这对IP来说考验是极大的,但黏性也是最强的,用户越得到满足,忠诚度就越高。

2. 要有线下的活动

叫粉丝也好,读者也罢或者叫老铁都行,这种关系的存在是需要有更多的线下活动,来拉近用户的距离,增加共情。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做IP的都要做同城会,粉丝见面会,因为用户需要在情感上同样得到维系。

3. 要有归属感

当你被用户或者粉丝认可的时候,要形成一种家人/朋友文化,而不是由上到下的俯视。有些用户对于某个IP的喜爱,是愿意免费提供N种服务的,包括宣传、答疑、组织等等。

因为它觉得自己找了组织、找了同频者。所以也要给用户制造一些参与的机会,比如一起发起某个事件,一起线下开展大会等等。小米的米粉年度家宴就做的很好。

核心观点:做IP性质的社群,在线上/线下都需要有持续性的内容,而且要带着用户一起来参与,制造内容。

四、赚钱型社群

其实这类社群,是最近这几年才开始兴起的。

其实赚钱型社群,不是一对多的输出,也不是由一个IP吸引的。而是由赚钱这个主题做了分类,只是其中需要一个组织者。对于这样的社群,资源在其中扮演着最重要的。无论你加入的是渠道群、还是商家群、项目群,核心取决与群内信息的质量。

这类群,最看重的是有什么人,是不是够垂直。比如社交电商圈、淘客大咖圈,人脉/第一首信息更重要。

群里面是否聊天,真的不重要。群里面有没有大咖,能不能做资源互换才是最重要的。当然,这类群需要一个极具号召力的人物,它可以是行业人物,也是个积极的茶馆小二。

这种类型的社群,质量最高、付费意愿最强、付费能力也最好。

核心观点:赚钱型社群衡量质量的标准在于有没有同频的大咖。

五、兴趣型社群

以某个爱好汇集了一起对此感兴趣的人,可以是跑步群、健身群、写作群、短视频交流群、理财群。

这类社群是很容易组建的,但这类群又是很难收费的。除非基于某个IP的影响下,建立的付费社群。比如某个IP是健身达人,那他创建的社群兴趣属性更多,收费也比较容易。

但就算是IP类型的兴趣社群,只适合做系列课或等级课,把每一节课的交付感做好就行。做兴趣型社群,一定要多组织线下的交流活动。而且日常在群内,可以各种闲聊,因为大家很放松。

当然兴趣型的社群,不能太大,其实越小越好,尤其是在本地做兴趣群,交付感很强。这类群的商业价值比较弱,因为规模不大,大家又互相熟悉。

对于组织者来说,免费提供服务的性质很强,而且就是需要一个有组织能力的人来做社群的发起人。其实要把兴趣群和成长群区分开,你是专门去学习跑步的、插画的,和你加入一个兴趣社群是两码事。

核心观点:兴趣群最容易找到共同话题,但需要找到组织者,否则也是最容易变成死群的。

六、行业(身份)型社群

最后是比较简单也很常见的社群,比如你从事美容行业、健身行业、家装行业、电商行业,你一定会加入这类社群。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冲着行业资源、资讯、人脉去的。另一种是基于身份,比如你是宝妈、技术、教师、作者等等。

这里要着重强调下行业型的社群:行业型的社群也主要表现在资源上的链接,比如各种资源联盟/协会。行业群用户十分精准、需求十分明确、付费意愿也比较强。它适合一家机构来组织,把品牌方、渠道方整合在一起。

行业型的社群,大家关注的是行业的一手资讯、经营方法、项目动态、资源对接。所以一个行业群的经营,其实是比较轻松的。

核心观点:行业群的收费价值很高,而且行业群的生命周期极长。

#专栏作家#

十里村,微信公众号:十里村(ID:shilipxl),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偶尔分享生活,关注电商、科技,新事物。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