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衰:共享工厂遥遥无期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编辑导语:共享工厂这个概念虽然已经出来了很久,但是实施起来却不那么顺利,共享工厂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资源的分配问题;本文作者提出了几个共享工厂后期该如何定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唱衰:共享工厂遥遥无期

在社会、经济、科技、人文迅速发展变化的当下,对机会主义和风口主义尤要警惕。——《价值》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

共享工厂很可能是一个被资本警惕的风口——这个概念提出来多少年,就被鼓吹了多少年,以致不少互联网创业者都对共享工厂进行摸索和实践,构建许多平台,希望能在引领未来的共享经济中拥有一席之地;不少财经人士也提出许多理论,举出许多例证,力求证明该模式的可行性。

然而,几年下来,这一曾被许多人看好的概念到现在却连一个值得期待的商业模式都没有见到。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是它根本就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呢,还是它的方向错了?我们试着对它进行深度解析。

一、共享工厂飞不起来

站在风口下,猪也能飞起来;然而,共享工厂并没有飞起来,也许它连猪都算不上。

共享工厂不怎么受资本的追捧,大概因为它并没有真正盘活闲置资源;虽说有人为了吹捧它,硬给它套上了“利用闲置资源”的外衣,但被投资人敏锐的目光一眼便看穿了。

1. 共享工厂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对于“共享工厂”,目前并无一个权威的解释,一般的理解是: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利用工厂生产线的空档期,实现企业闲置资源高效利用的新型生产模式。

不过,我们通过对企业资源共享的研究发现,这一说法并不成立,几乎可以说是完全误导了创业者们;其错误主要在于“利用工厂生产线的空档期”,而许多人在设计和运营共享工厂的平台时就是从此入手的。

共享工厂的目的是高效利用闲置资源。这个理解跟共享经济的核心理念是相同的;而实现此目的就要充分利用生产线的空档期,减少机器设备和人员的闲置时间。

但我们要了解,企业为何会出现空档期?

企业出现空档期主要有三种原因。

第一种是季节性空档期,即所谓的淡季和旺季,这是跟行业发展有关的,是不可避免的;通常情况下,此类空档期无法有效利用起来,因为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的工厂在此期间都处于空档期。

第二种原因是突发性的,不可预知且事先毫无征兆的,如客户突然取消订单,供应商不能及时供货等;在新冠疫情期间,大量企业都处于空档期;然而,我们见到的不是共享工厂,而是共享员工。

第三种是由企业自身经营问题导致的空档期,如低质量、高成本、接单能力弱等等,大多数企业有空档期都出于这一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共享工厂平台不能因为它处于空档期就给它分配一些订单,它要对顾客负责,要了解工厂是否有能力做好该订单,质量能否达标,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等等;而工厂必须了解自身的情况,找出问题根源,并采取改善措施,纠正以往错误的做法,使之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胡乱地为客户匹配不合格的工厂,将出现“三输”的局面。

综上所述,共享工厂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2. “共享工厂”混同资源共享与正常经营的概念

另有些人认为,共享工厂是将工厂的闲置生产线外租或者接同行的订单,以此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整个制造行业的资源整合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这个概念将企业间的正常合作与资源共享混同了。

极少有企业的产品是完全自产自销的,绝大多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要与其他企业合作,将自己的产品或主要部分交给其他企业生产或者为其他企业生产加工;但如果我们以为企业间的正常合作就是资源共享,就会误导从事共享工厂平台的创业者们,使其走上歧路。

共享经济:其特色之一就是以“较低价格”利用闲置资源,就像顺风车车主利用闲置座位搭载几名乘客一样;这个较低价格跟企业的正常经营是格格不入的,许多人把将两者混淆在一起。

比如,A企业因为产品款式新颖,有了充足的订单,但自身工厂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便将订单外发给有能力也有空闲为自己生产的B企业;对于A、B企业来说,这种订单外发由来已久,极为常见,属于企业之间正常的合作。

这种经营行为勉强符合广义上的“资源共享”,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并不是真正在利用闲置资源。

B企业如果不承接A企业的订单,需要积极地想办法承接其他企业的订单;B企业不能让自己的企业有过多的空档期,然后静静地等待平台给他分配订单;否则,他的未来只有死路一条。

尽管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证明共享工厂这一所谓的新型生产模式其实并不可行——如共享工厂不能按需分配,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企业可能存在欺诈,可能因为想获得更多订单从而将非空档期说成是空档期,再将订单外发给更为廉价的工厂;企业通常都有固定的合作伙伴,即使寻求新的合作伙伴,也要对其进行一定的考察,而不是随便接受平台的推荐,等等。

不过,我们认为以上两点足以证明共享工厂根本不具备可行性。

二、共享工厂需重新定位

那么,“共享工厂”就真的无法实现吗?

这个问题,我们并不想回答得过于绝对。

如果以上述共享工厂的概念来说——也许几百年以后,共产主义实现了,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实现按需分配的共享工厂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就现有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来说——共享工厂并不实际,硬要强推共享工厂,反而会陷入按需分配的旋涡。

然而,共享工厂不可行不代表资源共享不可行。

我认为,必须切换一种方式,真正从“闲置资源”入手,实现企业间的共享。

1. 细分资源

无论共享工厂,还是共享某些闲置资源,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

由于过去几十年经济飞速发展,许多企业对于机器设备等资源都是买买买,并未做长远考虑;导致一旦市场不那么繁荣的时候,大量设备闲置,而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更是让闲置设备大大增加;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都要将提高资源利用率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

既然说资源共享,首先要了解“共享工厂”和“共享资源”之间的区别:

工厂包括企业所有的资源,一家企业,如果所有的资源都处于闲置状态,都用于共享,企业处境岌岌可危;大量企业因疫情问题破产倒闭足以说明这一点。

而资源则不同,企业有各种各样的资源,某些资源在某些时候处于闲置状态,将该资源用于共享,既可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也可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收入;反过来也成立,在企业需要某些资源的时候,依“较低价格”获得其他企业闲置资源的使用权,可以减少自身成本,解决企业面临的一些问题。

因此,要真正利用闲置资源,就必须细分资源,如人、财、物、知识、市场等资源,然后分别利用不同的闲置资源进行不同的共享。

例如上述第一种季节性的空档期,由于整个行业可能都处于空档期,工厂不能为了填补空档期而生产,反而造成大量库存。

那么,企业可以将不同的闲置资源分别进行不同的共享,如与A工厂共享员工,将仓库共享给有临时需求的B企业;或者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营业务,转而进行一些较为简单、且无需添置设备的作业,等等。

只要能为企业带来收益,或者解决目前的问题,渡过眼下的危机,都可将闲置资源利用起来,但显然无法将整个工厂用于共享。

2. 灵活的共享模式

尽管有人倡议,购买了高价值生产设备的大企业可以在设备空闲时开放给小企业使用。

然而,实际情况可归结为两点:

  • 许多大企业的设备即使闲置着,也不愿给小企业使用,它们并不在意闲置的那些成本,倒是比较在意设备的价值以及可能培养新的竞争对手;
  • 即便大企业愿意让渡闲置设备,也极少会廉价出租,反而可能收取比该设备为自身使用时更高的费用。

这既不符合“共享”的本意,也让许多小企业望而却步;许多昂贵的机器能制造的产品,换成普通的机器也能做出来;如果成本太高,小企业会认为得不偿失,成本对他们来说是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然,这也不是说企业的高端设备不可能共享,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企业不能总是以一种单一的方式进行共享,而需要代之以更灵活的共享模式;比如,以自身资源同对方资源进行交换——许多制造企业合作都是如此,你有高精尖设备,我有高精尖人才;你有专利,我有渠道;你有品牌,我有生产能力等等;双方相互合作,让渡自身的闲置资源,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就可以实现高度匹配的共享。

“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这是我们阅读财经类文章时经常读到的几句话。

许多人都相信企业级共享是个前景广阔且尚未开发的市场,然而许多人都还没有搞清楚这些概念所代表的具体含义便一头扎进去,很可能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

当我们要远行的时候,辨明方向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连方向都弄错了,南辕北辙,那么无论翻多少山、越多少岭,都无济于事。

 

本文由 @李庆植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