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品分析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jinpinfenxi

竞品分析 有两个目的:

  1. 知己知彼:了解市场上同类产品和本品的相对位置。
  2. 取长补短:选取竞品可借鉴的地方,对本品做出改进。

竞争对手是谁:

主要竞争对手,选择3家即可。以海米网为例,海米网竞争对手是蜜芽宝贝,麦乐购,考拉等等。

目标用户群:

要如何差异化的定位,性别,年龄,爱好,职业,特定身份比如妈妈,孕妇等等。比如海米网主要是做进口母婴用品的电商,那么它的目标用户群是妈妈及准妈妈们。

从用户角度想想:

1、用户为什么要用你的产品而不是竞品,价格便宜?正品?物流快?服务好?用户体验好?

2、你能满足用户的哪些竞品满足不了的需求。有些商品,比如美国的奶粉,我是一手货源,别家的价格比我贵。

3、用户会在什么场景下使用你的产品,使用的什么手机/电脑,网络条件如何,对流量是否敏感等,这些条件会对用户使用你的产品和竞品有什么影响。我觉得我们这种产品,用户会在家里的wifi情况下使用,手机端应该占比比较大。至于IPAD端有待研究,另外,感觉iOS端应该占比比android端大。

产品表现:

应用大小,尽可能的压缩。

启动时长。

功能页面加载时长。

CPU、内存消耗。

崩溃率。

好评率/差评率。

版本迭代速度。

产品设计

  1. 功能分析:刚开始上线应该先做减法,保持能搞快速上线。首先是核心品类上线,能下单,购买。其次是铺品类。第三是优化功能,竞品的一些比较好的功能应该要有。最后,大致的功能需要保持一致,因为别人是行业老大,既然别人是那么做的,肯定有原因,另外,用户也习惯了这样的玩法。
  2. 尽可能的简单,极致。用户多点一次,意味着流失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3. 实际比较中的问题是,发现功能和交互、交互和视觉常会互相牵扯,一是不知归于哪一方面为好;二是分别评分时,会感觉同一个点的问题有重复影响评分的嫌疑;另外,评分在不同维度所设置的权重也是比较主观的。所以要把对竞品和本品的评分形成一个具有信度和效度的稳定体系,还是有些挑战。

产品的优势及不足(优缺点):

  1. 价格。
  2. sku。
  3. 物流。
  4. 货源。

产品的盈利模式及利润率等:

  1.  差价。
  2. 返佣。
  3. 广告费。
  4. 金融。

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分析:

  1. 月流水。
  2. 净收入率。
  3. 成本。
  4. 融资情况。投资人背景,融资规模。

技术经济实力分析:

  1. 订单系统。知否足以支持大规模流量,订单量。
  2. ERP。是否支持电子化办公。
  3. 报表。是否支持大数据分析

领导者和管理者背景分析:

  1. 学历。
  2. 工作经历。
  3. 产出经历,项目,著作等等。

数据引用:

主要看看别家数据怎样。

  1. 百度指数:百度指数
  2. 淘宝指数:淘宝指数 - 淘宝消费者数据研究平台
  3. 艾瑞咨询:艾瑞网热门行业关键词频道、互联网数据_艾瑞咨询数据、艾瑞数据_艾瑞报告
  4. 梅花网:梅花网 - 营销者的信息中心
  5. 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研究报告 | 199IT互联网TMT数据

网络品牌影响力:

搜索引擎以及相关论坛上的表现。

百度新闻:输入品牌词看百度新闻收录数量。什么时候开始的,发布频次,在哪些地方发布。内容特色。

百度知道:输入品牌词看百度知道收录数量。什么时候开始,发布频次,内容特色。

百度百科:什么时候做的,怎么做的。改变成海米网的。

百度贴吧:输入品牌词看百度贴吧帖子数量。什么时候开始,发布频次,内容特色。粉丝数。

百度经验:输入品牌词看百度经验收录数量。什么时候开始,发布频次,内容特色。

豆瓣:输入品牌词看收录数量。什么时候开始,发布频次,内容特色。

知乎:输入品牌词看收录数量。什么时候开始,发布频次,内容特色。粉丝数。

新浪微博:什么时候开始,发布频次,内容特色。粉丝数。

微信官号:什么时候开始,发布频次,内容特色。粉丝数。

百度搜索前10页,其他渠道覆盖。

360搜索搜狗搜索同百度搜索。

垂直论坛:每个行业不一样,根据行业来定。

渠道表现:

这一块主要体现渠道覆盖度(数量),渠道覆盖深度。做了哪些渠道,做的如何。

渠道覆盖梳理。

做了哪些渠道。网站推广的渠道:SEM,网址导航,网络联盟等等渠道的覆盖度。

渠道覆盖度。移动端的渠道:SEM,应用市场,积分墙,网盟,精准渠道比如广点通,粉丝通,Google Admob,inmobi,百度贴吧。预装等渠道覆盖度。

做的如何,怎么做的。渠道的合作时间,合作方式,效果。包括日均uv,订单转化,ROI等情况。

一些数据。iOS排名,总榜,分类榜,搜索结果排名。下载量数据。安卓端各大市场下载总量,相关的行业媒体发布的下载总量。各大分发渠道的评论。

这些可以自己去搜索,每天观察,记录。然后可以和圈里的人聊,主要是和渠道聊,他们对各个产品的推广,数据比较熟悉。

如何获取:

  1. 自己在使用中观察,然后拍脑袋。
  2. 通过招聘等渠道去了解。通过招聘等挖墙脚方法从内部员工口中获取
  3. 通过人脉来了解,包括自己的朋友,上司,家人等各项人脉关系去了解。
  4. 看对方披露的数据,大公司上市公司经常自己会放出来。有时候还要看对手员工发布的微博,微信,甚至有时间有精力的话可以去对方食堂蹭饭,也许可以了解不少。
  5. 询问竞品的用户群,对他们进行调研。包括他们的微博粉丝。
  6. 市场调研。目前社交网络时代,我们随时都可以在网上发一份调研问卷,用户的沟通并不困难。之前我弄了一些竞品让网友进行选择,当然,人家为什么搭理你呢?你可以一个个去邀请,去留言。很多用户是愿意简单投个票的。要真诚简短,千万不要造成骚扰。很多网友还会将自己的看法留言在下方,这也算搭建了个小沟通平台。
  7. 季度/年度财报;

 

本文由@ 姑婆那些事儿 (微信号:gupo520)投稿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