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所理解的互联网行业职业天花板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天花板指的是在职场中,达到一定级别后,即使你再有能力,晋升的空间也越来越小。互联网行业也不例外,本文作者结合所思所想,对互联网行业各工种的天花板进行了总结。

聊聊我所理解的互联网行业职业天花板

我从2012年入行到互联网行业,到现在已有七八年时间了,有时候觉得互联网行业其实也是一座围城:

一方面,看到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甚至传统行业从业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往互联网行业涌入;另一方面,也看到浸淫互联网行业多年的老司机们时常在为自己的职业前景感到焦虑,担心如果35岁不能晋升管理就要被淘汰…

俗话说,360行,行行出状元,但实际上每一个行都有每一行的苦。这次我来讲讲我理解的互联网行业各工种:产品、运营、技术、设计的职业天花板,供各位看官品鉴。

首先,分享一个在我工作第四年时,当时公司COO的一个分享

1. 产品经理

专业能力不好判断,优秀产品经理寥寥;

无核心竞争力,可替代性最强;除非管理线发展,专业线很难突破;

易被年轻的产品经理替代;易被懂业务的运营替代;易被懂业务的开发替代。

2. 工程师

专业能力容易判断,理科生逻辑训练最扎实,工资起点高;

纯技术上升空间有限;要多和业务结合,腾讯高管均为技术出身。

3. 运营

专业能力不好判断,工作内容宽泛,产品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内容运营、市场、品牌、渠道都能塞进大运营范畴。

需明确自身擅长的专业领域,避免杂而不精;

会随着经验、阅历的增长,而更加值钱。

4. 设计

专业能力容易判断,但“美或丑”,任何人都能点评几句。

其次,结合我的工作经历,谈谈我的看法

我2009年上大学,读的专业跟互联网、计算机、电子商务没有一丁点关系,但大学期间赶上了微博大战、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兴起,大三时就将就业方向锁定到了互联网领域。

2012年刚开始入行的时候,产品经理是个被神化了的职业,马化腾、张小龙、周鸿祎都自诩产品经理,萌新们无不向往成为改变世界的产品经理,记得当时有本书的名字就叫《神一样的产品经理》……

最开始,我也看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结网》《启示录》《Don’t make me think》“启蒙”,在职业生涯初期尝试做过PM,但后来碰了不少壁,近7年安心做起了有点产品思维的运营狗,中间换过数次工作,但一直在互金圈子里发展,目前在某大厂做运营,业余时间在尝试搞搞公众号【互金运营狗】,主要讲讲互联网人的职场进阶和投资理财之道。

1. 产品经理的天花板

在我看来, 产品经理格外吃“年轻饭” ,一旦“思维”“心态”老了,跟不住最新的潮流趋势,抓不住年轻人的想法,就有生存危机,马化腾就曾经表达过这方面的焦虑,马化腾原话:“年轻人在互联网上喜欢的东西我越来越看不懂,这是我最大的担忧”。

“年轻”并不是生理年龄,而是你的心理年龄,如果失去好奇心,心老了,那就可怕了!我过往合作过的在我看来很有水平的产品经理,普遍都会有很强的危机感。 产品经理的经验价值有限 ,因为经验可能会是累赘,甚至成为束缚,现有的所谓正确模式很有可能会被你眼界之外的全新模式所颠覆。

举个典型的例子,新闻APP的胜者,并不是门户网站里的网易新闻、凤凰新闻、腾讯新闻等等,而是今日头条。 想做到改变世界、引领行业这个level的产品经理,绝对是凤毛麟角,如果想成为这样的人才,势必需要对某个行业建立深刻的认知,对用户需求建立深刻的洞察 ,如果只是游离于业务之外,把axure画的再6、文档写得再漂亮、再能说会道,也只是很浅层次的做的“好”,产品想要进阶必然需要提高业务思维的level。

2. 运营的天花板

从2015年逐渐有些价值发现的趋势,网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给运营正名的发声者,比如张亮、韩叙、黄有璨等。毕竟产品日益雷同,大家越来越比拼运营能力,我们打开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单纯从APP的产品体验上并没有质的差别。我也渐渐发现,因为运营门槛低,越来越多新人在往运营岗位上涌,但运营又时常被吐槽干的活杂,工资低等等。

我认为如果做运营,一定不要自我否定,一定要做好能吃苦能打仗的准备,这差事的最苦逼和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运营是接力赛的最后一棒 ,PM设计产品,RD实现产品,最后则看运营能否带着业务超过竞品,第一个冲过赛跑的终点线,大家的目光也必然聚焦在运营身上!

运营是扛KPI数字的核心主力,能否扛住业务大旗,驱动团队取得胜利,而不是成为背锅侠,就很考验一个人的能力和心理素质了。虽然互联网这个行当都怕“老”,但是 做运营的价值可以与你的阅历成正比 ,这个岗位很依靠经验、阅历、人脉、积累,你需要明确自己的能力圈、专业技能、核心竞争力,这和做投资有所相像,内心可以有一丝欣慰。

3. 技术

我待过的好几个业务的老板都是技术出身,懂产研更容易带领团队,而且理工科的逻辑性更好,如果对业务的理解上能更深,通常更容易形成突破。

4. 设计

可能是除了职能部门,团队里最弱势的了,多数都是被动接需求为主,近两年有看到“增长设计”的理念出来,是个找存在感的不错方式,核心也是加上了业务视角,融入业务,驱动业务,而不是单纯做支持。

最后,专业主义,让自己成为懂业务的内行人,才有可能突破天花板

前两周我参加了一个产品经理转行/进阶的线上付费分享,主讲人通常都有将近10年工作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有的选择了转行出圈,比如做投资经理、咨询顾问、自由职业等,不过,也有在产品经理岗位进行深挖进阶成为团队管理者/业务扛把子的,在这两个分享中无不强调懂业务的重要性,对此我深以为然。

我认为不管做哪行,都要努力深入业务,成为一个内行人,融入圈子,让自己变得足够专业,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越是复合型人才护城河越宽广 。毕竟现在互联网已经进化到了产业互联网阶段,在与传统行业耦合的越来越深,如果你是互联网教育公司的开发,代码已经写得很6了,那么如果你能对教育行业有更深刻的理解,一定会让你不一样。

每个人都会变老,但你对行业的认知与资源,却可以日积月累;每个人都有换工作甚至换行业的可能,但每次变动前一定要思考清楚如何构建自己的能力圈,要尽可能一脉相承并填补短板,而不是破坏。

游离于业务之外的门外汉,只能被动的接受“施令”,而如果只是杞人忧天,而不思考不学习不尝试不成长的职场人,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被淘汰自然只是时间问题。

 

作者:互金运营狗 ,7年+互金行业运营经验,公众号:互金运营狗。

本文由 @互金运营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