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产品经理,都在刻意锻炼自己的这三种特质
编辑导读:产品经理成为互联网行业颇受欢迎的职位,虽然入门的门槛不高,但是想要做好却并非易事。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总结了优秀的产品经理必备的三种特质,希望对你有帮助。
做产品这几年,结识了不少产品人,有身边的同事,也有加产品群聊了几句发现志趣相投而成为朋友的。
见过了不少优秀的产品经理,其中不乏一些高学历、高智商的、并就业于腾讯等一线大厂的高级产品;也有学历相对普通,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一路披荆斩棘并获得认可,野蛮生长的野路子产品。
在跟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些优秀的产品经理,往往具备共通的特质,他们沉稳、思路清晰、状态良好、为人和善、勤于思考和总结:
- 沉稳:不论事情多紧急,情况多恶劣,也从不急躁,总是用清晰的思路和平静的语气跟你沟通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方案;
- 思路清晰:在分析时能通盘考虑,在表达时思路清晰,让人一听就能够理解他在讲什么;
- 状态良好:不论工作多忙,事情多紧急,也很少抱怨,而且精力充沛。我领导就是那种即使不吃不喝开了一天的会,也好像不累的那种人;
- 为人和善:会帮助所有人解决问题,在反复沟通,甚至对方状态不在线时,也不急躁,会一直耐心地跟你把问题说明白;
- 勤于思考:在生活中,就会去揣摩,思考问题背后的逻辑、使用场景和动机;
- 总结:在一件事做完之后,会从自己和团队角度复盘整个方案落地的过程,并且提出优化后的方案;
以上这些特质,也是我希望具备的,所以,我常常向他们请教,学习他们的工作和成长的方法。
总结后,我发现,他们会刻意去培养和强化自己以下三种的能力:
一、修炼永不放弃的钝感力
“钝感力”这个词来自于渡边淳一《钝感力》这本书。即我们在面对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依然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砥砺前行的能力。
虽然定义这3个字,不过多用了35个字,但真正要做到,对很多人来说却非常艰难。
我在生活中也见过不少比我聪明的人,他们好像很容易做好一件事,可也恰恰因为成功来的过于轻松,反而无法承受自己失败。
我之前待过的创业公司有个同事,是美团校招计划出来的,他号称自己当年仅复习了三个月,就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
我们对他的判断也很一直: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而在这些背景的加持下,他也自然受到了老板和领导的重视,并在入职三个月的时间,就委以重任——负责APP的全面改版。
可他仅落地了一个版本的需求,产品初入市场后效果不佳,他就判断自己不适合做产品,毅然决然提出了离职,并离开了互联网行业。
我们都对他的离开感到非常惋惜,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属于钝感力修炼不足的人。
和他相比起来,我就会做的比较好。
主要是我在高中时,我就知道我并不属于聪明人行列。
所以,我只能相信勤能补拙,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而也因此,我今天才能进入互联网行业,和更多优秀的人一起共事。
就拿写文章这件事来说,我经历的失败就远比成功要多。
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我19年开始就有在投稿了,可到目前为止,我发出的文章数才刚超过被驳回的文章数。
我每次文章被驳回后,我在失落之余,会去是思考自己的不足,思考应该如何加深自己的文章的深度和表达方式。
所以在这里,大家能看到我的文章。
而当初和我约好一起写文章的小伙伴,早已失去了身影。
他们和那些聪明人一样,能在一开始就能成功发出文章,写文章这件事,对他们来说好像轻而易举一样。
可当他们一旦遇到文章被打回的情况,就匆匆放弃了…
做产品也一样,是一条布满坎坷与失败的道路,远不像外界看起来那么光鲜。
每一款成功的产品,除了人之外,还有天时地利的因素。同样,在经历失败的产品后,也并不能完全怪罪于自己,因为失败包括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产品人的个人能力。
就连腾讯这种一线大厂,除了我们在市面上能看到的明星产品,更多的是叫不上名字的,默默无闻的产品。
所以,我们作为产品人,不仅要耐得住成功之前的黑暗,更要在失败后,要保持平常心。
在总结和反思中,为自己和团队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在下一个机会出现时,抓住机会。
二、独立思考不唯上
我相信,其实看这篇文章的很多人,都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即能够在别人的观点之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到解决路径。
但我这里说的独立思考,还需要包括在不平等地位之间的沟通,真正做到坚持自己。
我记得面试时,有些面试官问过我:当你的领导给你提出了一个你无法接受的需求时,你该怎么做?
我们也都知道正确的话术是什么,如平等沟通、要全面思考后再执行。
可在实际的工作中,真正能做到的,却是少数。
我见过有很多产品,是盲目执行领导需求的,在执行过程中,也是缺乏思考的,他们推进领导需求的方式是“X总说要做的”。
这样的话,真的能做好产品吗?
产品,本质是为用户服务的,如果一个需求你都无法说服自己,那这个需求大概率也做不好。
所以,我们在遇到领导提出需求时,可以分三步走:
1. 找到论据,证明论点
我们可以先尝试从自己和领导的角度,全方位地去思考需求要解决的问题。
在找到你的论点和领导可能提出论点的同时,给自己的准备论据,例如数据、市面上失败的案例等去多角度论证。
如果发现这个需求还是无法说服自己,那就需要和领导沟通确认。
2. 抛开职级,平等沟通
随后,遇到问题,要和积极领导沟通。
在沟通过程中,要抛开偏见和职级,把自己处于平等沟通场景中,并勇于抛出自己的观点,让领导的观点和你的观点,自由地碰撞。
如果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或市面上还未验证过的需求,领导态度又比较坚定的话,那我们可以先按领导的方式来执行,因为领导视角可能更高级些,思考可能更全面些。
而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观察,并及时总结和复盘。
3. 延伸需求
在领导提出方向,思考方案过程中,也要考虑还有哪些方向是可以考虑和延展的,并及时和领导同步方案。
这样做出来的方案才能从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也满足产品定位和产品发展的战略要求。
最后再补充下,我见过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领导都是能够平等沟通的。
但如果你发现你的领导无法和你实现平等沟通的话:首先,要先反思自己在沟通表达上,是否存在问题;其次,就要考虑这个领导,是否是你值得追随的对象了。
三、相信自己强过他人好胜心
优秀的产品经理都是特别好胜的。应该说,每个产品经理都得是好胜的。
在互联网工作,尤其是产品工作中,不好胜的人,其实是不太适合在这个行业中翻滚的。
这里说的好胜,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1. 说服他人的好胜心
世界上最伟大的产品经理,如乔布斯、张小龙、马化腾等在产品推出市场之前,是无法证明自己的产品就是最好的产品。
那他们是靠什么去落地想法,去让别人相信,自己的产品就是最好的呢?
我认为,除了前面说的两点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好胜心。
也是我为什么把好胜放在第三点来介绍的原因之一,因为如果缺少对市场的深刻认知、对战全面思考之前,提出的观点往往是站不住脚的。
这里说的好胜,不是提现沟通的音量上,渴望战胜对方,证明自己的那种好胜。
而是针对于问题本身,体现在沟通的内容上,让对方认可自己,相信自己,说服对方接受自己观点的好胜。
在产品工作中,有很多需求其实是找不到论据方法的。就好比QQ、微信、苹果三件套这些产品,在推出市场之前,都无法通过数据或验证结果来论证自己的想法。
而此时,我们提出一个想法后,并要推动验证我们的想法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去说服别人。
其中包括交互、开发、测试、甚至是你的直属上司或更高级的上司。
2. 比他人更优秀的好胜心
除此之外,我们还得具备自己优于其他产品人的好胜心。
我之前有个同事,是船舶工程师转行过来的。由于没有经验,入职一段时间后,他一直在做打杂的事情。
后来,老板说要做我们要自己搭建个bi平台,需要有个产品来主导。
而对数据非常感兴趣的他,提出说想要主导这个项目。
老板当时觉得他没什么经验,并且想一个月之后就能够落地,于是希望把这个项目给到更有经验的另一个产品。
可他却在会议上立下了“军令状”:
“请也给我一个月的时间,我给大家输出一个方案,到时候大家帮忙一起看下,哪个方案更合适”
于是他在这一个月内,啃了大几本数据分析的书,还把市面上几乎所有的bi产品都体验了遍,每天都工作到11、12点。
他私下还一直跟我说“为什么不能是我,我做一定能比他做的更好”。
而最终,他输出了一套让我们都刮目相看的方案,并最终获得了老板的认可。
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一年后,他离职了,并顺利进入国内排名前五物流公司担任产品负责人。
好胜的特质,其实会让很多人觉得难以接受,所以我并不建议你在和朋友交往时,要注意控制,可在产品的工作中,确是我们非常优秀的推动力。
因为这个特质会让我们无法忍受自己的不足,让我们产生焦虑,让我们感到难受,从而想要改变自己,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提出对自己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唐韧曾发布过的文章:《不适合做产品的人有什么特征?》
其中他罗列过几点特质,包括洞察力、思辨力、执念等,其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反而是最后一句,如果你自己相信别人说的,觉得自己不适合做产品的话,那你就真的不适合。
因为当你失去了做好一款产品的好胜新,那你就真的做不好了。
我在刚找工作的时候,由于学校背景不太好,在面试的过程中也被一些不良的产品经理pua过。
我到现在都记得,曾经有一位在线教育行业龙头面试官跟我说过:
“互联网的产品经理,尤其是一线大厂的产品经理,学历和能力都是非常优秀的,可我看你不仅是能力还是背景来说,都不具备,所以我劝你还是不要做这个行业了吧。”
要知道,对于刚毕业的应届生来说,这句话对我造成的打击有多大。
可是我并没有就此离开,反而是更想要证明自己即使出身不好,也是可以做好产品的。
所以今天,我才有机会结识优秀的产品经理,并与他们共事。
四、写在最后
其实这篇文章,我之前写过,只是没发出来。
而今天,我想发出来,不仅是想要给大家分享这些内容,激励有需要的人,更重要的是,我最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
所以,我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自己,这一路走来其实不容易。
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依然能够和过去一样,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本文由 @豆奶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