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一家靠谱的公司?
其实,这真是一个无解的事儿,但既然有人提出来了,我就说说吧。
大公司看项目
多年以前,如果你问我,亮哥,我作为一个新人,应该毕业了进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啊。
13年前后的话,我会劝你进小公司,因为我就是从小公司成长起来的,但4年过去了,我现在会劝你先进大公司。
原因很简单:
大公司的制度、流程相对健全,福利待遇相对完善,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会更善待自己一些。
但是,互联网的大公司,从来不像传统的国企央企甚至世界500强那样「稳定」,因为说不清什么时候,这公司就会改天换日,譬如,换了老板、改了阵营,或兼并或被收购或挂掉,各种情况都会有,同时,即便不发生这些情况,由于大公司内部的晋升并不容易(基本高管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中层也得看是否有新项目),所以,相对来说,层级比较固定,因此,进入时的薪资和层级定义相对关键。
所以,大公司很多时候,也只是暂时的栖身之所。
那么,如果要挑选靠谱的「大公司」应该看什么呢?
对亮哥来说,很简单,看项目。
简单的说,下面的原则对一切大公司都适用,当然,这个原则针对的是「稳定」,而不是「创新」:
- 能进集团的,不要去子公司,能去子公司的,不要去生态企业;
- 能在本地总部待着的,不要去外地分部;能去全资子公司的,不要去买来的子公司;
- 能去老项目的,不要去新项目;
- 能去利润中心的,不要去成本中心。
简单一句话:
大公司要靠谱,必然要选择核心业务,或核心业务所在的集团或分子公司的职位。
通常,靠谱的核心业务,第一普遍是盈利的,第二几乎不可能外放,而一定在集团公司里或者是最重要的全资子公司自己的业务;其次才是团队和职位的靠谱;最后才是你自己靠谱。
这就是常说的,看「项目」。
在这里,教你点套路。
套路1:
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去收集公司信息,上市公司看详细的财报,非上市公司去查询公司及项目的新闻报道等,了解在不同阶段公司或者项目发生的变化,譬如,换了Owner是否频繁之类的。
套路2:
有效利用企查查(投资关系方面比较好)、天眼查(工商信息方面比较全)这些第三方工具,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套路3:
如果你有朋友、同学在这家公司,去问问他们的感受就最直接。
创业公司看团队
创业公司的优点在于灵活,没有复杂的层级关系,可以保持敏捷和快速迭代。但是,创业公司本身却是不安定因素。
有时候即便不犯错,最后创业公司也是九死一生的结果。
所以,创业公司其实没法看项目,因为做同样项目的公司可能有一大批,那么,就看团队。
更简单直接的说,是看创始团队。
如果一家创业公司,创始团队保持得很好,分工明确,且目标一致,那么这个公司即便最终会死,这个团队也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反之,公司即便能活,恐怕也活不长久。
很多创业公司,不是死在模式上,也不是死在速度上,就是死在团队问题上。
所以,如果要加入创业团队,一定要多多去了解他们的创始团队的成员、加入项目的时间,以及相互的分工情况。
没人知道一个项目3、5年后是成功上市,还是默默无闻,又或者一败涂地,但是如果团队稳定、配合默契,那就不怕了。
这里有优秀团队的几个特点,你可以留着看看,当然了,命中的数量越多越好,但并不意味着如果不命中,就没有活路:
- 创始团队之前合作过一段较长的时间,甚至合作过多个项目;
- 创始团队的个人能力、配合程度、目标一致性、资源丰富性与独特性等各项指标,至少有一项,是可以超过业内平均水平的,当然越多超过越好;
- 坚持结果导向。
这方面,亮哥的套路不太多,只能教你们一点点:
套路1:
了解公司创业的项目,目前是否有竞争对手,体量如何,公司目前的体量与之相比,大概是领先还是落后?
套路2:
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譬如,目前是第几轮了,每一轮融资额度和投资机构都是谁,等等。
套路3:
了解创始团队,可以去查阅新闻报导、问熟人等各种方法,反正去了解就对了。
都要关注直接上级
有些人,可能会非常关注公司的老板、董事长层级的人物,譬如说,有人会开玩笑说,只要能进XX公司,我去给Y总擦鞋都行。但实际上,就算进了这家公司,你可能这一辈子未必能亲眼见到Y总这个人。
而Y总也不可能记住这样一位员工,毕竟自己的公司如此大,有些人就算见面都不认识,更何况可能见面机会寥寥的小员工呢?
所以,如果你一定要关注,请关注你的直系领导。
那么,如何判断直系领导是否靠谱呢?
亮哥眼中靠谱的直系领导,大概具有以下特征:
- 敢于承担责任。
- 乐于协助解决问题与协调资源。
- 不吝啬自己拥有的信息,愿意与下属分享。
当然,如果说你还没有进入公司,还不能深刻的体会到自己的直系领导是否是这样的话,建议你学会一点「面试」直系领导的套路。
套路1:
利用「你想要问我什么?」的面试机会或者主动询问情况:「请问,目前部门/公司里的工作都是如何划分的,我会负责哪个部分,什么是我的工作内容?」
套路2:
了解这个职位是新开辟的,还是之前就有人做过,如果是前者,了解新开辟的原因,如果是后者,了解之前的员工的工作内容、业绩、离职原因等,当然,这个套路有点难,但如果有资源,就一定要试试。
剩下的请听天由命
是的,没错,如果前面的该做的能做的,都做了,那么剩下来的,就真的是听天由命了。
首先,你未必会被录用;
其次,即便录用了,其实也未必会被重用;
最后,即便重用了,未必最后会有善终。
所以,能够把握在自己手里的,无非就是在面试和挑选机会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当然,更重要的,其实是,明白自己究竟不要什么。
仅此而已。
#专栏作家#
张亮,微信公众号:zhangleo198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知乎大V,互联网从业者;《从零开始做运营》作者。聊产品聊运营,偶尔深度。分享一切有益有趣的内容。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