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如何应对巨头的无边界战争?
编辑导读:如何应对巨头,这是每一个互联网创业公司都要面对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找到不可替代的价值。本文作者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展开了分析讨论,并给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与大家分享。
巨头无边界,什么都要插一杠。
只要是热门的赛道,即使起步只有零星的几家创业公司,转眼间就布满了巨头。
每当这个时刻来临,大佬们都会喊出不设上限的宣言,来掩盖自己的不甘和忽视。别问,问就是 ALL in。
这也侧面说明黄金的创业年代过去了。之前是苦于资本的压力,现在是苦于竞争的压力。毕竟,连滴滴都要不设上限的做社区团购了。
美团说过,后发制人。不需要去验证模式,不需要去教育用户,用大力出奇迹搭配延迟满足感,来赢得战争的胜利。
那么,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创业战场,小公司该如何应对巨头的无边界战争呢?
一、创业公司不能怎么办
回答怎么办之前,先聊聊不能怎么办。
2020年的下半场,站在从空中掉落的小猪旁边,需要理一理创业公司不能踩那些坑。
1. 轻模式不可要,完全没出路
以前是一个想法打天下的年代,是就差一个程序员的年代。
这个年代的特点是糙大快猛、小步迭代。别整那些没用的,先把产品丢到线上,看看用户反馈,讲求MVP,讲求AARRR。
轻模式是其中的重要代表。轻才能跑得快,上线要快、用户来的要快、优化改进要快,至于基础设施、规章典范后续再说吧。先污染,再治理。
轻模式就是一个平台作为架子,对接双边市场,优化生产销售效率。但现在平台只是工具,提供的是撮合媒介,核心是流量,在于B端推广和C端获客上,不在平台的维护上。
平台化已经没出路了。小公司两端获客都没巨头强。比如小说平台,很容易看到现金流水。但每个巨头都有至少一个阅读平台,网文作者也都在这些平台。拿什么竞争作者和读者呢?
轻模式做的是流量生意,2020年要是在资本市场说模式很轻,那你可能跟资本聊不过五分钟。
2. 工具化不可行,巨头的一个功能
工具将越来越难做了,曾经活的很好的工具,也愈发艰难。
工具化曾有巅峰时期。一款GTD工具,一个天气组件,一个刷题软件,外包一层就能上线。至于推广,有App Store的红利期。工具是互联网蛮荒时代的基建,现在已经全面现代化。
现在市场已经变了。工具将成为巨头的一个基础功能,供用户免费使用。这是巨头的一个获客手段,没指望挣钱。
就像石墨文档之于腾讯文档,问卷星之于腾讯问卷,Xmind之于WPS,飞书文档之于流程图。巨头讲求的是生态,是用户需求的尽可能满足。
你做个视频剪辑工具,这只是人家抖音快手的一个附属APP。你要收钱吗?那用户跑去用免费的了,所以工具产品转内容产品吗,像gif快手到快手?没时间了。
虽然可以定制化、差异化、个性化,做出自己工具的独特价值,但这个技术一是没有门槛(巨头肯定能做,不能做挖人来做),二是用户愿意为独特付费吗?
巨头不以盈利为目的,这场战争巨头屹立不败。他们是一个流量战略,是降维打击。
也许工具产品最好的出路是被巨头收购。套现离场,寻找下一个创业机会。
3. 偏安一隅太理想,资本催促不能停
创业者就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以吗?不行。
没到你家门口,可能是巨头还没顾得上你,或者注意到你但看不上。
同样,资本看的也是发展和速度,只要拿了融资,就会有推广压力。拿了资本的钱,你就身不由己。阳光下的泡沫,要么飞的更高,要么爆炸消逝。
资本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扩张的战争可能让企业脱离本身的价值定位,在推广激进的过程中感觉换了味道,不再是曾经的自己。
偏安一隅不出去也不行,商业的战火迟早会烧到自家门下。偏安一隅是商人的行径,不是商业的玩法。
2020年,创业公司的唯一出路似乎只有做重了。
二、创业只有做重一条路
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过去了,一觉醒来产品爆火的时代过去了。大力出奇迹是巨头的玩法,创业公司只能一步一个脚印负重前行。
1. 先活下去,做点脏活累活
负重的前提,是活下去。
创业项目是不能指望着挣钱,一是前期的投入在于验证模式,是找到现金流。二是看模式能不能更进一步,而让利就是前进的主要方式。
所以,创业最好的模式不是白手起家,是有小家顾大家。小家解决生存问题,大家解决理想问题。
可以是个苦逼代理,电商代理、财税代理、托管代理等等,有自己的流水和员工,基于此稳定一个为理想做事的团队。
创业公司解决了生存问题,CEO压力也相对变小。他不用再为了断炊去找遍资本或卖房生存。团队成员的稳定性也大大增加,创始人千万不要考验成员的耐心,他们也有各自的责任。
同时,由于自身已经能活下去,在与资本的对话中优势也大,谈判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会被资本要求过分的让步。
所以,2020年创业,先活下去,再找事情。
2. 找到机会,就重模式发展
活下去的目的不是当个小老板,而是为了更大的事情。
找到机会,奋力出击。这个出击现在看来,只有重模式一条路。重代表着其他创业者的门槛,代表着巨头的长决策周期。
可以是开店,创造一种模式,如奶茶店、名创优品等等。开店的核心是标准化和规模化,在一个门店快速打平之后,就把模式复制到其他地区,标准化是规模化的前提。规模化要考虑自营还是加盟,这是基于用户体验、扩张成本、管理半径的综合考量。
可以是消费品,改变一种业态,如化妆品、汽车销售等等。消费品的核心是供应链和流量,供应链是成本控制,保证自己有竞争力的价格,可以是自营工厂或者整合零散的产业链。一般越是分散的市场越有机会,流量的获取要超前,把握人群潮汐的趋势,敢于尝试新型的流量获取手段。
可以是品牌,打造一种定位,如元气森林、熊猫不走等等。品牌的核心是趋势营造,为消费者新建一个心智场景,在面临决策的时候,能够选择自己的品牌。潮流趋势的打造借助新媒体已经越来越方便,门槛也没有以前那么高。
重模式创业的关键是相对优势,跟白手起家的相比有资源优势,跟巨头相比有决策优势。优势的结果,就是迎来了企业发展的时间窗口。
2020年,负重前行,可能走的最快。
3. 最好情况,是本身就处在行业内
所以,现在创业最好的方式,就是本身处在行业内,引领行业的变革,用互联网思维去改变传统的因循守旧。
行业内零起步。先在行业内调动一定资源,来验证新型模式,再不断的修正策略、优化迭代。这是新时代的MVP和创业从0到1。这也是其他外来者费力也找不到的门路所在。
行业内易感知。在行业内也能对行业现存问题有着敏锐感知。能确切的知道行业问题所在和预测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能意识到这是一个新的机会。在行业外的话,无法定位到关键问题。
做行业模式的创新者。身处行业,又能把互联网的打法融合进去,这样才是最好的创业模式。且看现在的明星公司,都是行业老炮再出发。
这是一个【行业+互联网】的时代,是懂行的人看到了问题,然后利用手中资源去拓展的年代。
三、记住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是永远的变革路线。不要理会消费降级的任何喧嚣,消费升级才能让生活变得美好。
1. 消费升级的创业路线
商业的发展,永远是消费升级。
拼多多在五环外是消费降级吗?不是的,拼多多是五环外的消费升级,我们获得了新的购物渠道和性价比。
蜜雪冰城是消费降级吗?不是的,蜜雪冰城是别人的第一杯奶茶,是年轻人的最爱的冰淇淋。
毛豆新车是消费降级吗?不是的,毛豆是打工人家庭的第一台车,是他们的便利生活。
把Prada的女王降到200元,穿Prada的人群还是曾经的低消费群体,这是低消费群体的消费升级,不是女王的消费降级。女王穿的还是女王的新衣。
消费升级,是工业剩余时代的高性价比,是品质、合适、恰好,是消费者与商品的原来你也在这里。
2. 依托产业链的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不是说升级就升级,这不是一个版本迭代的故事。
消费升级首先要明确现状。知道所处行业的特性和深坑,了解消费者的现状和问题。然后才能定位创业方向,评估优化后带来的爆发预期。这里决定了创业要不要做。
其次要了解技术变革。判断未来的解决方案与现行方案的差异,以及团队能做出的融合、能做到什么程度、用户能接受到什么程度。这里决定了创业能不能做到位。
最后要洞察消费的趋势。这是产品升级后的市场,符合消费趋势是一个越来越大、充满想象力的市场。这里决定了消费者是否买单,创业能不能成。
所以,创业最好有产业链的内部资源,将互联网传统to C 的MVP,转变为 to B 的MVP,由产业内向外延伸,最终带来行业变革。
总结
现在才算是回到了商业核心,不是模式创新,是商业创新。
现在才算是回到了用户价值,不是生产者本位,是消费者本位。
创业者要思考的就是:身处行业,该如何让行业普惠大众,该如何让大众变的品质实惠?
无惧巨头,无视巨头。相信用户雪亮的眼睛,相信品质口碑的力量,相信厚积薄发的荡气回肠。
#专栏作家#
王海,公众号:产品经理大百科,微信:wanghai638,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互联网产品老兵,对产品增长和商业模式有深入研究,目前创业中。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