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拖延症患者自述:所谓的团队协作工具真的有效么?
对于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级社交协作软件,一开始我是拒绝的,认为那不过是对国外协同办公的“舶来品”,最近在公司的“威逼利诱”下,不得不体验了一把新时代的团队协作工具。
体验两个月之后,不得不承认,这种工具使用起来确实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对于我这种患有重度拖延症且思路经常性混沌的员工来说。当然,你得习惯,团队的人也要习惯,才能行。
为什么这么说?下面以我的体验来进行分析:(我们公司用的软件是“伙伴”,另外,我很喜欢他们的标语:让同事成为伙伴)
知道自已要干什么
一个理想的工作状态是:我们可以准时的按照计划去做事情,能够把已经制定好的计划,完美地执行下来。然而现实往往却是:做出计划之后,周围很多干扰因素(如微博、微信、QQ等)被无限放大,我们开始拖拖拖,最终草草完工,效率既低,质量又差。
其实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进行正确的任务分解和时间管理:我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任务的优先级是什么?时间期限是怎样的?
而这些,也正式我为什么如此喜欢用伙伴的原因,如下图:任务清单非常清晰,状态、工时、优先级、所属阶段、所属项目、日期等都很是明确。P.S. 工时这个功能是对我们这种拖延症患者来说,恐怕是最有制约性的了。
及时汇报、跟踪、发现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项目的负责人,可以随时看到项目的进展,包括项目下每个人的任务进展和状态,周报、日报的提交变得很简单。
以前,每周五的周报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件事,需要拼命回忆+扒拉这周干了啥,整理好之后再给领导发邮件。用伙伴之后,本周工作一目了然,分分钟搞定并提交。
需要协作知道找谁
一方面,项目中分配任务之后,能够看到自己项目里面谁负责什么项目,需要协作时可直接进行对接。
另一方面,他们通讯录做得非常好(包括其企业微信形式的移动端),搜索人名之后,会有详细联系方式,扫描二维码则直接可以拨打或者存储联系人方式,这种新的办公通讯形式着实比贴在墙上的通讯录表格高效很多。
需要资料知道去哪找
这类工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资料存储和搜索功能,就是他们所说的“知识管理”,包括文档里面的内容,都可以轻松搜到。另外,每个部门、项目和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库,可以通过权限来设置谁能看谁不能看。
总之,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尝试这种所谓的“社会化团队协同平台”,显然是有其必要性的,纵然这种工具的即时性比不上QQ和微信,但是这种新型、多端的办公方式真的会影响一个团队的协作效率,我认为其终将会替代OA等传统办公软件。还有,界面设计得简洁轻松一点,就再好不过了。
本文由@喵妖 投稿,并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及本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