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想说爱你不容易:只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人生有太多的变数,两年前的我,从没想过自己将来会从事互联网运营工作,因此在北京读书六年间未曾想过去互联网公司实习。那时的我,是一个“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文艺兼愤怒青年。硕士毕业后应聘进入中国知网工作,由于工作的原故,对数字出版、电子书以及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关注。
九个月前,我再也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心,选择从中国知网裸辞,投身移动互联网工作。折腾三个月后,半年前加入百思不得姐团队。摸爬滚打六个月,也有了一些可以诉说的故事。而下面的文字,也主要是我在百思不得姐工作期间的一些新媒体运营体会。
兴趣至上,快乐为先
现在早已不是一个工作做到退休的年代,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当中都有很多次选择,而每次也有很多选项。因此工作时是否开心变得很重要,若是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那么度日如年,反之则是度年如日。而且一旦找到了与自己兴趣匹配的工作,那么我们自己也会不自觉的投入进去,甚至主动的进行自我提升,反之则总以为自己在吃亏,认为许多事是别人的工作。
那么我们如何判定自己是否适合新媒体运营呢?我觉得我们可以先看看自己是否有以下几个特征:爱尝鲜、喜社交、擅文字、乐分享、会来事、能原创、涉猎广等等, 如果有三个回答是是的话,那么我非常建议你来试一试。
感性开头,理性收场
感性开头指的是当我们思考活动方案或撰写文案时不要束缚自己的思维,完全可以天马行空的乱想,看到什么突然有灵感时要马上着手进行实施。
而理性收场指的是我们要尽量用数据来说明自己所执行的方案成功与否,若数据上涨,则大规模实施,若数据没有变化甚至下滑,那么则暂停尝试。
前一段时间,一篇讲述高级运营与初级运营区别的文章在运营圈里很火,我很同意其中的一句,那就是“高级运营会尽量用数据来衡量、调整和规划自己的工作。”毕竟公司作为企业法人,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老板们也需要用数据来评判我们的工作成效。
一般的新媒体平台发展到一定量级时,都会给账号运营者提供数据分析后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QQ空间、贴吧及兴趣部落等等,皆是如此。可是,如果自己运营的平台没有提供数据分析后台怎么办,其实我们也可以自己每日收集并整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虽然方法笨,但总算也有相关指标衡量工作成效。有人也许会问,如果我的运营活动没法直接用数据说明怎么办,比如在地铁及公交上做广告对APP下载量的影响,可以用间接数据衡量,只要我们减掉其他活动的干扰影响,即进行社会学意义上的方差分析,那么剩下的数据波动则可以算是这次运营活动的结果。
感性开头是为了对自己的内心交代,理性收场则是为了对自己的团队负责。
突破自我,涅槃重生
我原本是不打算写这一节的,因为还是想多跟大家分享些乐观元素,但是姑婆极力建议写,说有苦有乐才算完整。怎么说呢?我个人觉得做新媒体运营的都会经历以下几个纠结:
1、原创VS模仿
我个人觉得,做新媒体运营的,都或多或少有点内容情节,我也是,都很珍视从自己手里流出来的字。
但是这个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内容为王已经败给渠道为王,有时候即使我们写得文章再好,但若没有渠道,也许点击数还不到一个标题党的零头。因此,有时会逼于没有精力原创,或者没有灵感原创,那么则可能实行拿来主义,内心里有纠结肯定是有的。
我们也许会扪心自问,我怎能做这样毫无创造性的工作,复制粘贴的工作有什么价值,但不好意思,这是内容运营的一部分,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的走过这个阶段,让自己的工作分工尽快的往原创上靠。模仿并不可耻,毕竟古代的书法大师们都是先模仿后原创,然后再自创一派。
2、过程VS结果
我是一个信奉存在主义的人,活在当下,享受当下是我的人生信条,放到职场中,那就是我会努力享受工作中的每一刻,不管它是苦是乐。
然而,你知道,资本是讲究平等交换的,假如我们造的价值抵不上公司付给你的人力成本,那么我们则有可能被边缘化甚至是被扫地出门。
因此,如何在享受新媒体运营工作过程的同时也能让leader、老板以及公司通过简单易懂的数据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这也是一门职场艺术,而在这过程中,重视数据分析则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3、广度VS深度
在去年春节回家的大巴上,我曾打趣的形容运营是这样一个人:既看得懂《道德经》,又看的进《金瓶梅》;既能与高富帅交流,也能与矮穷挫搭讪;既当的了爷们,也演得了少女等等。总之,倘若我们的知识面不够宽够广,那么在实际运营操作时就无法做到游润有余。
两手抓两手硬,除了广度,我们也得有深度, 通俗来说就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运营点。
比如在活动策划、商务合作和文案中,我觉得自己最擅长的是文案。而活动运营则是我的弱项,有一次我的直属leader跟我讲一次简单线上活动的流程图,听了半个小时我愣是没听懂,这件事让我觉得很惭愧,甚至对做活动产生了抵触心理。好在现在随着文案运营积累的自信越来越多,我也敢于随心做一些自己想做的活动了。
所以即使广度欠佳,那也不能深度太浅。
躬逢盛宴,莫负其时
这八个字是我去年裸辞时对自己的鞭策,现在它也是我的座右铭。真的,我们遇上了一个难得的好时代,尤其是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讲,政府在鼓励,资本在进入,人才在回归。
回顾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史,每当信息通道进行更迭时,往往都有一个发展红利期。十六年前那次互联网大发展是因为社会获取信息的通道在快速的由报纸、电视变为电脑,即线下转为线上,而从三四年前开始的这次移动互联网大发展,则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通道由PC变成智能手机,即固定网络变为移动网络。眼下很多风投视智能硬件为下一个风口,并疯狂地进行投资,也是基于对信息通道可能由智能手机变为智能硬件的判断。
最后用《罗辑思维》罗振宇老师的口头禅来结束本文,那就是希望我们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未来都能做到“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倏忽人生,何必那么累,是吧。
本文由 @姑婆那些事儿 (微信公众号:gupo520)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附带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