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产品复盘:智能体温计项目的得与失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笔者根据自身项目经验,详细复盘了智能体温计项目从0到1的全过程,总结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分享给大家用以参考学习。

智能硬件产品复盘:智能体温计项目的得与失

写在产品复盘之前,笔者从14年10月1号决定正式加盟,任命产品总监(光杆司令),从app入手到后期负责智能体温计的硬件、嵌入式、线上销售、供应链、品控、售后等相关工作,可以说完整的经历了产品的所有阶段,真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一、产品概念阶段

1. 产品由来

创始人有两个孩子,一天夜里孩子同时发烧,妻子辛苦照顾了一晚上,作为丈夫的他却心大的睡了一整夜,早上起床后看见妻子萎靡不振,科技男的属性点亮;为什么不做一个小东西减轻照顾的负担。

2. 团队组建

核心人员:产品&项目管理、工业设计&ui、硬件设计&供应链、公司运营;前期只有这四个人,其他所有人员均是兼职工程师;起步资金50万。

3. 市场分析

根据中国2013年10月10日签署的《 关于汞的水俣公约 》,中国承诺在2020年停止生产与制造水银体温计;每年水银体温计的销售额是1亿只;中国新生儿每年约1500万-1700万;

4. 市场预测

5年内,中国新生儿家庭采购数量依次为30万、50万、150万、1000万台;

5. 行业竞品情况

市面上竞品数量超过10家,但都是一种形态:一体化无屏设计,只能靠手机进行显示与告警;竞品价格均在200元以上,而其成本价在40-60之间;竞品融资情况都相对比较乐观,通过网上平台销售情况无法cover公司运营成本。

6. 产品雏形

(1)硬件

售价控制在200元以内,必须有屏幕可以脱离手机单独使用,可以替代掉水银体温计、可以支持多场景使用,通过蓝牙能够跟手机连接;

(2)软件

需要有配套app,第一阶段作为工具类app使用,主要功能可以同步显示体温、温度升高就告警、能够看到历史温度曲线、可以支持护理及吃药提醒;后期增加社交功能:可以推送发烧知识、通过每年发烧情况推送身体健康数据分析、跟疾病控制中心合作推送发烧地图(通过发烧得知传染病趋势)等;

这个阶段其实雷点和坑不多,有一个埋下的坑:主要因经济问题,导致的真正干活的工程师均采用外围合作模式(前期付基本费用,后期提成跟产品绑定,期望能够利用共享的思路将产品做成并一直优化)。

二、产品设计&研发阶段

1. 硬件ID设计

从10款产品中选出两款产品进行打板,从中选了一款做最终样式。

2. 软件概要设计

因涉及蓝牙交互,必须保持手机与设备长连接状态,无法选用H5开发,必须用原生语言,意味着有两个app;功能点精简,只做工具类的功能:测温、发烧告警、温度曲线、护理及备忘、分享曲线。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设计、校验、T0、T1小批量等过程,这也是个庞大的体系,在这里就不再细说了;

这里重点说下我们遇到的坑:

  1. 产品选型中,太想要做好产品,导致 不再把控成本 ,整个团队都飘了,本来计划bom成本要控制在80元以内,电子物料成本控制是40以内、结构件加辅料成本控制在40以内;整个做下来后发现bom成本是110元,超了一倍;
  2. 这时候犯了第二个错误,因着我们用的都是好东西,成本价升高,所有我们的售价也提高到了498;分析市场发现同类产品也都售价在400左右; 忘记了初心 ,当时市场分析定位售价控制在200以内。
  3. 为了节省成本,在包装上走简约工业风格;APP也配套走工业风格;这个导致后期在宣传营销上很被动。
  4. 小批量生产后,为了降成本,决定大批量生产,下订单1万台;导致资金无法流动,无法继续研制新品。
  5. 缺少行业知识,不知道这个属于国家二类医疗器械,未能在这个阶段就办理相关资质,到后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6. APP方面,碍于脸面未找熟人,通过参加创业园相关会议认识相关团队进行开发,到后续支持力度很差,导致app推翻重做,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三、运营阶段

因着以上阶段遇到的坑,导致我们错过了销售热点时期,也错过了融资利好时期;因产品能够销售,中间陆续找过一些专业人才,但是由于产品特殊性、单一性,销售效果不理想。

后期我们这些研发人员也都纷纷奔赴到一线进行销售,但是研发思维、坚守底线(不刷单)、缺乏相应资源(无法进入医院)导致销售情况很不乐观。

总结

1. 智能体温计是否是伪需求?

我认为不是伪需求,但也不是我们之前市场分析中那么好,目标群体只是一小波客户:孩子长时间发烧、担心夜间再次发烧;有一定经济实力,并且愿意尝试新技术的人。

2. 创业公司,智能硬件有啥建议?

我认为智能硬件一定要不断迭代,不可能做到一款产品通吃的,我们在做这个产品的时候,也有不断优化,但是未能整体突破优化,主要原因是压了1w台的货。

3. 再做一款新的产品,会从哪些方面优化?

  1. 软件(app、嵌入式)及硬件解决的核心需求点一定要是销售的卖点;
  2. 销量未有明显突破前,一定不能大量备货,除非前期营销有爆点;
  3. 市场调研中需要增加:产品是否属于特殊行业,如医疗器械等。

4. 运营方面,会怎么做?

  1. 建立一套完整产品线,如果产品是复购率很低的产品,需要配套有复购率的产品配合销售;
  2. 对ToC用户,需要有资金支持进行推广、营销、拉新裂变等,但靠电商平台流量太低;
  3. 如果属于医疗器械产品,不能放弃ToB客户,前期调研时就应该考虑ToB客户特殊需求。

如上是做智能硬件时的一点反思,可能写的不是特别体系化,但是确实是真实情况,感觉能够给大家也带来一点思考吧。

下一篇准备写下业务后台相关思考,先立个flag。

 

本文由@赫连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