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7个月,一枚运营酱的心路历程
从2013年7月22日到2017年2月22日,作为一枚运营酱,他已走过了3年7个月。时间过得好快,唯有书写下来,才足以证明自己真的是走过这段历程吧~他说:没有干货只有一点唠叨。但在小编看来,这是干货,因为这是作者踩下的坑,写下的经验教训,值得一读。
大致履历情况
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 TOP 10 强民企集团旗下的电商公司做类目运营,即一个小螺丝钉占着一个小坑不停地做些后台产品上下架维护、销售EXCEL翻来覆去、大会小会跑去垫桌腿。那时候(2013年7月22日起残参加革命)常常在想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是运营?
第二份工作即当前,在国内知名的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做产品运营,相对来说,较小的公司的确帮助我有机会接触到了更多事务也学习和积攒了更多技能,也开始独立推进和负责一些项目。这个时候常常在想的问题是,作为运营,我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工作加班的日子还有很多,以后的运营方向朝在哪里?
我理解的运营
1、我理解的运营
按照常规的套路分类,运营分为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内容运营、渠道运营等等多种岗位。对于运营岗位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当然最常见的说法“拉新、留存、促活”,还有最通俗的说法是“打杂的”,如此通俗且看似一针见血的表达。这可能也是源于运营岗位较其他互联网圈岗位来说,相对较低的进入门槛和从事内容的定义等因素有关。而且,运营常常扮演着需求方的角色,要“跪舔”设计妹纸、开发测试、市场渠道、数据分析等各部门小伙伴。
从事运营三年多以来,我发现其实工作生活中处处是“运营”,数码类目销售转化是运营,跳槽换工作也是项运营,甚至笔者当前在准备的结婚全流程也是运营,即对事务全面地系统性地把控并推进其向目标方向去发展。这里主要分两部分:
- 全面地系统性地把控;即对目标事务对产品对用户的把控,心里对这是什么、其调性如何、如何玩起来有着自己最起码的理解和把握。
- 推进其向目标去发展;通往罗马的路有一万条,肯定有相对最近的一条,也有相对便宜实惠的一条,也有相对最快的通达方式。搞清楚目标,搞清楚通往目标路上的每个环节和里程碑,并去认真攻破!
如此而然即得出运营岗位的两个关键点:全局观把握和细节性转化。运营的事情的确比较多比较细,如果真的一件件拆开来做很多人都可以做的很好,但某种程度上也就变成了所谓的“打杂”了。一定一定要从目标事务全局去看问题和出发,然后一步步打磨其中诸多的环节和之间的转化率,最后落脚点得触达其实是顺其自然的。
2、我认为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并不会随着你的工作经验而增强,增长的只是你的工作年限和年龄。作为一个运营,的确需要懂很多会很多,文案要好、活动策划要溜、数据分析要透、PS能力要有、项目把控要有节奏…当然还有一项很重要的素质要求——不要脸。
其实每个人所从事的运营岗位侧重不同及其相对的擅长和优势不同,则核心竞争力的认知也当然不尽相同。可能新媒体运营当然要脑洞大文案好,可能活动运营当然要营销策划能力比较强,在我看来任何一个岗位要想做的牛逼都是需要至少一项核心竞争力和多项辅助力相结合的。只会写文案,策划做得不顺畅不严谨也是不够的;只会纸上做策划,落地执行推进磕磕碰碰也是不够的;只会不停地埋头做活动,数据性的结果结论分析不透彻也是不够的。
笔者认为1-3年是个临界点,后续朝着进阶运营更牛逼运营的方向去走,已然不是做很多重复基础劳动可以代表你价值的了。必须要有属于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营销策划比较拿手,或数据分析比较透彻,又或文案写的鞭辟入里,又能言善辩沟通能力绝不一般。
运营之外还有运营
如上所说,其实工作生活中处处皆运营,我们不妨再把运营工作放大的整个工作中去看,放大到整个生活中去看看。做好了运营所练就的本领也是可以处处受用的,并非只局限于你那一亩三分地的工作台和老板的笑容面前。我总结了以下三个至关重要的可迁移力,即相对来说是即使换岗甚至跳到另一个行业也至关重要很是受用的能力:
1、执行力
执行不可谓不是第一要素。凡事首先保障做到做完,再求提升追求完美。事实是很多时间、机遇、条件等等因素可能随着你的踟蹰不前而在不经意间错失。现实运营中太多这样的案例,譬如一个文案想了一上午、想个活动创意
执行力不够的原因,撇开人人性格习惯不同等相对主管因素来说,客观原因主要有:
- 影响决策的因素太多;
- 导致的结果影响面较大;
- 解决方案的不唯一性;
关于此方面,我的建议是,“别问,先做!”
这是比较逆思维的,绝大多数时候都提倡咱们不懂多问,想清楚了再动手。然而事实是很多时候并没有无限的条件和时间给你慢慢地把事情想透或者跟同事请教清楚再动手。这是高中英语老师教我的,很多语法知识你要是实在理解不了,就先记住它,后续在记住并运用的过程中自然而言就理解了!
2、沟通力
公司作为一个社会组织,职场作为一个社会圈子,人与人之间沟通协作起着无比重要的纽带维系作用。很多时候把所想之事清楚明了表达出来,让对方真正地理解清楚且接受真的一件并不容易的活儿。现实生活里,太多因为表达错漏而使对方理解有误,太多因为“说错话”而各种碰壁甚至无意识中在对方落下“傻逼”的标签。
首先我认为沟通误差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但认真沟通、高效沟通是沟通双方在平时可以达到和解决的。关于沟通力,这边主要将之拆解为以下几个要素:
- 沟通诉求: 首先要明白你的诉求是什么,沟通的目的是什么。工作生活中太多时候,只听见对方侃侃而谈手舞足蹈,可就是没明白到底要表达什么,这是大忌。如在日常运营活动中,建议先一句话说清楚活动卖点亮点,再寻求进一步的解释和承载。
- 沟通对象: 摸清楚你的沟通对象属性这很重要,即切中对方关心的地方在哪。特别在涉及一些较重大的问题沟通前,了解了解对方的背景、性格、KPI、当前遇到的问题和关注的重点等是很有必要的。如与老板沟通简明扼要,说结果说重点,是要汇报战绩结果还是要资源支持。
- 沟通形式: 职场工作主要常见的是语言、邮件、办公软件及彼此相结合的方式。如复盘总结项目成功很显然只是和老板说两句是远远不够且效果不佳的。
- 沟通策略: 沟通策略当然是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导向当然是合适的方式达到自己的诉求与目的。如正面推进不力则可以引导对方来说,让对方暴露其顾虑与问题所在,这往往要比“我要***”、“我想***”有用得多。
3、计划总结力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笃信工作和生活中一味地不求停歇的前进是不可有效持续的,只会导致效率下降甚至节奏乱套。现实中太多这样的案例,有些公司初见效果即拼命招人迅速扩张结果导致失血内乱,也有太多的坑一次踩了不够还要二次三次去踩就显得有点傻了。
郭德纲有句话说的很好,“吃亏要趁早”。笔者也是吃亏得教训,以前觉得一件件事儿执行推进得还不错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其实回过头看看整体节奏把握和推进工作的连贯性几乎就是东一块西一块。目前主要借助于一些项目管理文档、XMind、tower在线协作工具等来梳理思路和制定更新计划,感觉事半功倍得要飞起来了!
以上是一点拙见。
作者:善财君,微信ID:zhima_lvdou,欢迎交流~
本文由 @善财君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