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运营如何转型用户运营?
编辑导语:职场人经常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转型,运营方面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是有相似之处的,比如社群运营、用户运营,虽然本质上有一些差别,但是也有很多共性;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社群运营以及用户运营的转型方面的经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这个金三银四的找工作的季节,想转型的社群运营从业者却遇到了最大的困难:如何通过之前的社群运营的经验转型到用户运营or产品运营?
聊起不想做社群运营的原因,很多朋友表示:
- 太累了,每天都需要盯着微信;
- 门槛太低了,且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明显感受到了一定的瓶颈,发展空间受限;
- 社群运营做成了销售了,发现自己是真的不合适等等…
身边的挺多社群运营人表示,社群运营虽然很考验技术,但是对于社群人员的要求也很高,且很难产生规模效应。
相对于用户运营和产品运营来说,社群运营的发展空间相对较低,一时间陷入了迷茫。
在运营研究社的《2019年运营生存现状白皮书》中发现:运营从业者前5名的工作中包含活动运营、用户运营、新媒体运营、内容运营和社群运营。
对于工作不满意的前5个原因分别是:收入不够高、成长不够快、缺乏系统学习和事情多而杂。
对于社群运营来说,基本工资不高(社群运营工资一般是由基本工资+销售线索提成)缺乏系统学习和事情多而杂表现得尤为突出。
从社群运营的前景来看,2020年增长速度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21年社群运营招聘职位量同比去年下降16%;从社群运营的工资收入水平来看,社群运营的工资水平相对于用户运营,工资水平较低。
从社群运营的前景来看,2020年增长速度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21年社群运营招聘职位量同比去年下降16%。从社群运营的工资收入水平来看,社群运营的工资水平相对于用户运营,工资水平较低。
但是社群运营和用户运营又存在一定的关系,之前在文章:社群运营是用户运营吗?
就提及到社群运营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算是用户运营的分支,师承一脉。
但是又因为是重服务,重运营,重人工的一件事情,目前在大规模运营上存在一定的门槛,这也就是导致社群运营人员接触到的是少量高价值或潜在高价值人群;在这过程中,涉及用户运营的策略性动作较少,大部分人仍然是以执行+行动为主的运营。
另外一方面,社群运营依赖QQ、微信、小程序,企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在这过程中,产生的系列动作都得严格依赖于第三方的规则,不得有违规的行为,这样也就导致社群运营在依赖自动化社群运营工具的同时,也得认真研究规则的变化,谨防出现意外的事情。
也就是说,本来可以依靠产品化+策略化来实现大规模用户运营,不得不依靠很多的私域流量第三方平台来提供产品和服务,很多数据和行为很难完全掌握在运营人员的手中,非常具有不可控。
更重要的是,作为大多数的社群运营来说,很难直接和公司的产品、研发接触,而这一点是和用户运营相差比较大的一点。
同时,社群运营和用户运营又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 涉及用户生命周期的运营,对LTV(用户生命周期)负责;
- 对拉新、活跃和转化负责;
- 用户标签和用户分层管理。
所以总体来说,社群运营转型为用户运营,只要有合适的契机,实现整体转型还是有可能的。
一、如何才能成功实现向用户运营的转型
作为一名社群运营人来说,如何才能成功实现向用户运营的转型,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1. 在内部寻找转岗的机会
内部转岗是实现转型的比较好的方式,一方面公司内部员工的身份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去学习关于新岗位的知识;并且在这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更新迭代自己的知识结果,快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很多企业在内部都有活水计划,且岗位会优先放出来,作为内部人员也能第一时间接触到这些信息,从而主动和HR联系,和用户部门聊一聊,看看自己是否是对方需要的人选。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没关系,关键是让对方看到自己的诚意和干劲,并且快速对方对于自己的信任。
另外一种内部转岗是属于被动型的内部转岗,可能跟着公司的调整来进行自己职位的调动,这种如果事先知道一点风声,一定要提前给领导表明自己的意愿和态度。这样转岗的时候,也不会太被动。
2. 通过用户运营的岗位要求梳理自己的社群运营经历
用户运营和社群运营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所以在自己下决定转型用户运营的时候,一定要用用户运营的思维去进行以往经历的梳理,这样也更加具有针对性。
可以先在招聘网站上找8-10个自己意向企业的用户运营的JD,研究JD中的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从这里边找到和用户运营最相关的关键词。
从关键词中找到和自己以往社群运营经历最匹配的经历,并且用用户运营的话术写出自己的经历。
从招聘的流程来说,HR收到简历-查看简历-给业务部门查看过滤后的简历-邀请面试-复试-HRBP面试-(背调)offer下发。
所以在简历那一关,尤为重要。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职责和要求撰写自己的相关经历,能够保证自己的简历的通过率。
在准备面试阶段,可以通过一些作品和自己的思考来让面试官增加对自己的信任。这种信任,能够让自己的面试通过率更高。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说,面试时,经常会用到3个圈:
第一个圈是态度,就是做事的时候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第2个圈是知识,指的是知识和方法,最后一个是技能。
在面试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先让业务负责人看到自己的态度,自己能做好这件事情的态度和决心,其次,再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知识和方法,有理有据,做事思路清晰,最后再是和岗位匹配的相关工作经验。
3. 找相关业务方进行简历和面试辅导
如果以上两种方式,都还没有让自己成功实现转型,那么需要考虑下直接找业务方的负责人寻求建议和帮助,当然可能更多的是偏向于付费咨询。这个年代,时间和经验就是最宝贵的财富。这一类资源,可以在在行上找找,直接约同城相关的业务负责人出来聊聊,说不定聊的不错,还能顺便把自己的工作解决好。
聊之前,请确保自己是进行过深入思考和梳理的,能够很详细地描述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不然就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二、如何积累
当然,以上说的可能是通过换工作的方式来成功实现向社群运营的转型?
如果有这一次打算和想法的人,在平时,应该如何去进行相关的积累呢?
1. 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看过的东西很容易忘记,而且很容易在你需要的时候突然找不到了;这个时候,素材库就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
一方面,素材库可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有需要的时候随时调用,另外一方面在建立自己素材库的同时,也可以记下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想法,让知识真正进入自己的脑子里。
我自己做素材库,一般是用石墨文档做的,这样方便随时更新;excel文档记录整个知识的体系,word文档将有用的内容和自己的思考记录在案,便于后期直接查看。
2. 通过用户运营的思维梳理自己的思考和经历
和前文提到的一样,社群运营本来就是用户运营的分支,自己在日常的思考和做事方法中也可以融于和用户运营相关的思维和做事方法,并且思考为什么需要这个动作?这个动作是不是可以持续优化?这个动作是否能够做成产品化的形态,来实现流程的自运转。
可以尝试给私域流量成为的人打上标签,从用户的基本信息到动作,从用户朋友圈到社群内的状态,通过这些标签对用户进行分层,并且通过实验找到对于每一层用户运营的方法。
通过这些的研究,也能够更好地去了解用户,调研用户的需求和反馈。
和用户运营相对,社群运营每天都在和用户直接打交道,有足够的优势直接面向用户,了解用户需求,场景,爱好以及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3. 输入-思考-输出,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输出是让自己成长地更快的方法,通过输入-思考-输出,在这过程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某些层面上来说,输出也是让自己想东西想的更加深入和透彻的办法。就是连环圈一样,解了一圈,还有另外一圈,直至最后的本质。
#专栏作家#
运营汪日记,微信公众号:运营汪成长日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用户运营的一切玩法!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