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切尽在掌握,你掌握的是什么?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zhangwo

人们相信,当一切尽在掌握时,便不再有那么多的焦虑、不安和紧张。这也许是对的。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掌控欲从未消减,而我们似乎又无法让外界事物完全按照我们的意愿发展。二者的矛盾让我们很无奈?或许我们应该想想,我们希望掌握的究竟是什么?

小明希望推进落实一个新的项目,经过一个月加班加点的努力,所有的材料和方案都准备就绪,就等周五上午跟领导汇报了。由于前一天晚上没有充足的休息,周五上班前小明特意买了杯咖啡。领导的时间安排作了调整,汇报时间改在了下午,这使得小明一天都在为这个事情紧张焦虑。

下午小明走进领导办公室的时候,已经是临近下班的时间。别说领导参加了一天会议疲态尽显,就连小明自己也觉得思维涣散,反应慢半拍。汇报效果并不好,领导对方案并不看好。一周的工作日结束,小明已经累觉不爱 。本想着一切顺利,周末就可以好好陪老婆女儿去游乐场。现在的情况,小明决定周末还是在家加加班,把方案再做调整,周一再争取一下。

开车回家的路上,小明不禁感慨:如果一切尽在掌握,生活该多美好。如果对“意外”我能应对自如,那还有什么好畏惧。

我们希望的也许并不是事情如剧本般推演,而是一种“应万变”的能力。我们希望的也许并不是掌握事情本身,而是对能量的掌管自如。

如果能量能被管理,也许故事应该这么讲:

小明希望推进落实一个新的项目,经过一个月的筹备,所有的材料和方案都准备就绪,就等周五上午跟领导汇报了。领导的时间安排作了调整,汇报时间改在了下午。既然如此,小明也只好着手处理其它的事情。

下午小明走进领导办公室的时候,已经是临近下班的时间。领导参加了一天会议疲态尽显,小明调整了下自己的状态,十分热情地把方案的主要亮点演绎了一遍。领导觉得项目有可为之处,于是小明把材料收起来,跟领导约好下周再沟通项目的细节问题。

虽然汇报并没有让领导直接同意,但可以在下周领导状态好的时候再做细节沟通,小明觉得这也许是最好的结果。

想到周末可以陪老婆女儿去游乐园,不自觉加快速度准备下班。虽然脑子里迸出了不少方案细节的想法,但小明还是果断在本子上记下要点,然后把脑袋清空,准备好进入丈夫和父亲的角色。

这两个故事的区别是什么?是能量管理:把最多的能量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不吝啬以时间换取能量源(健康、家庭、爱好)。

在能量管理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规律/习惯。这些规律/习惯一般有两种:

  1. 以时间轴为主。比如:经过一夜的充分休息,上午的能量会很高,所以上午人们一般精力旺盛,头脑清醒。而下午能量逐渐走低,这使得人们越接近下班的时间,越容易对工作产生无力感。以时间轴为主的能量规律属于能量的初始状态,不仅以“天”为周期,也可以“月”“年”或者“季度”为周期。如果你留心自己的能量状态,你会发现自己的能量起伏是有一定规律的。
  2. 以关键事件为主一些比较规律的关键事件,会使我们形成一定的能量习惯。比如:学生在每天下午的两点半到三点,是小测验的时间,这决定学生每天在这段时间内必须保持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高能量状态。一段时间后,每天下午两点半到三点,不管是否需要考试,学生都会处于头脑清醒、思维清晰的状态,这已形成一种能量习惯。直到这种能量习惯被取代/破坏。

对绝大部分人而言,以上两种情况会同时存在。在能量管理中,我们强调的是形成能量习惯的主动权,而非被动支配能量且无力扭转。实现能量管理无非是两种方式:

事件适应能量——以能量的初始状态为主,根据能量的规律,调整事件的先后顺序,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能量最高,精力最好的时候做。

很明显,这对事情本身的时间灵活度和可预测程度有要求。在日常做工作计划和安排时,经常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最多的能量资源放在最需要的地方,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办事效率和质量。

能量适应事件——根据事件的主次,调整能量习惯,使自己在重要事件和决策时,处于高能量状态。

比如,假设高考时间是上午九点至十一点,下午三点至五点,那么考生就需要在考前一段时间内进行调整,确保每天的这两个时间段都处于高能量状态,使思维的清晰度和活跃度足以应对考试。这也是个别老师提到的“调整生物钟”。

还有一种情况——突发事件,当一件事情突然发生或者突然改变的时候,你是否有足够的能量应对并解决它。这种情况对自我调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改天另开文章详解。

以上两种方式,对专注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许多人认为,如果有一大堆任务摆在面前,就必须同时着手处理。但实际上,这种做法会降低效率。

如果你无法控制自己同一时间只干一件事,那所有的能量管理就都是浮云!

当然,健康是能量管理的基础:好身体产出高能量。谁都知道营养不良、缺少运动、睡眠不足和休息不够会降低人的基础能量水平,削弱他们的情绪控制力和专注力。然而,生活中牵扯他们精力的事实在太多,导致许多人无法将健康有益的行为坚持下去。不妨把“能量源”(健康、家庭、爱好)也列入事件的主次序列中,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来源:微信公众号: HeartMath-China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