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后再看张小龙演讲:微信的变与不变
张小龙曾经数年在微信公开课上分享自己对产品的思考与见解,这篇文章,作者从现在的视角,解读张小龙在去年的分享。
一.设计原则
克制从来不是微信的宗旨
在演讲的一开始,张小龙就谈到了好的产品和设计原则,而对于这个问题,他显然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
什么是好的设计原则?张小龙非常推崇的是来自德国产品设计师Rams总结的十点产品设计准则:
- 第一个原则是好的产品富有创意,必须是一个创新的东西;
- 第二个是好的产品是有用的;
- 第三个是好的产品是美的;
- 第四个是好的产品是容易使用的;
- 第五个是好的产品是很含蓄不招摇的;
- 第六个原则是好的产品是诚实的;
- 第七个是好的产品经久不衰,不会随着时间而过时;
- 第八个原则是好的产品不会放过任何细节;
- 第九个是它是环保的,不浪费任何资源的;
- 第十个是尽可能少的设计,或者说少即是多。
有两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想要分享给大家:
- PC时代PV最高的页面是IE浏览器的404页面,为什么不在该页面投放广告?
- 为什么微信很少做节日运营,像很多产品一样在节日改换图标和启动页?
个人看法:
好的产品设计将用户的体验置于第一位,通过场景化的思考来分析问题,如果在404投放广告,在本身就没受到良好搜索体验的基础上还要看强制性的广告,这无疑是不美,不含蓄,不简洁,也是对用户体验二次伤害的行为。
但是好的产品并不是因为经久不衰而放弃创新和改变,当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如果这个创新和改变是符合产品理念的,是顺应甚至引领时代的,那就应该去做。
by张小龙:微信的与众不同来自于遵守了好的设计原则。
二.微信的原动力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所谓原动力,张小龙认为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认知和期望,很强大,以至于可以坚持很久,克服很多困难去达到它。”
而微信的原动力有两个:
第一,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
第二个原动力是,“让创造者体现价值”。
第一点体现在微信上,张小龙认为微信首先是一个好用的工具类产品,这是微信的基本属性,工具的属性代表着它是为人服务,提高人效率的,微信之前有句slogan: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这个“个”体现在微信会介入到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发展到现在群聊、朋友圈、红包、公众号、小程序等,这些功能,完成了人们生活场景的极大覆盖。
第二点体现在微信上,就是“平台”,打破信息不对称,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无论是公众号还是小程序,都是以此为原动力下的形式展现。
个人看法:
我其实听了演讲,对微信的第二个原动力非常有感触,其实发展到现在,微信早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社交工具,如何通过平台的构建,为创造者提供内容输出和价值获取,张小龙提到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公平(额,微视的存在让我困惑),不基于单纯的流量分发策略来运营平台。
“订阅”机制是一个非常良性的信任机制,用户认可了你的内容产出,才会产生订阅行为,而当你失去优质内容的时候,取消订阅是一个非常直接的解除信任关系的方式,但这存在两点问题:
- 随着订阅号的增多,用户关注了大量的订阅号,对于不常阅读的公众号(内容质量下降or长时间不更新),取消订阅是一个成本较高的方式,而不取消订阅会导致推送内容的质量下降,导致阅读体验受损,长此以往导致使用意愿降低,之前微信测试过定时提醒长时间未阅读公众号提醒,提供“一键取关”功能,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为何没有推广?
- 为什么微信公众号没有提供鼓励内容创作的机制更优解法,将自主权完全交给市场,是不是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发生,目前看来,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质量呈现下滑趋势的,优质内容创者者在冷启动阶段非常困难,公众号并没有帮助他们获得相应价值。–2020年微信公开课张小龙表达了对于长尾公众号的扶持想法,静待花开。
20年微信公开课更新:
短内容会撬动微博以及抖音之类内容平台的市场吗?
就我理解的短内容,可能需要基于朋友圈之外,微信在公众号之外提供个人发布平台内容,其展现形式类似于知乎的想法,或者微博的形式,这个新瓶装旧酒的模式能不能借助微信这个平台降维打击竞品?个人已经申请了短内容的内测,根据内测需要提供信息来看好像还是基于公众号的功能创新,我持谨慎不看好的姿态。
by张小龙:一个好的产品是有自己使命的,我很庆幸,这么些年过去了,微信原动力从未改变。
三.小程序
张小龙坦陈小程序是赶鸭子上架,没做好准备就宣布的一个事情,是他职业生涯最大的挑战,其出现的意义是提供给用户在下载安装(复杂流程)与网页(糟糕体验)之外的第三种解法。
对于小程序,19年还有什么要做?
一个是,搜索的直达。
张小龙认为APP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互相之间没法交换信息,但是小程序是可以被系统统一检索到,是可以直接搜索到小程序里面的内容的。
但当下还没做到对于所有小程序能通过内容来找到他的内容,直接把用户连接到小程序去。
另外一个是,小程序需要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使得用户可以作出选择。
这一点很好理解,小程序作为一个生态,目前缺乏一个能让用户直观了解小程序质量的指标,你搜索到很多小程序,但是并不知道哪个会是更好的那个。
第三个是,小程序的找回也是一个问题。
张小龙在这解释了为什么不用“推送”方式来解决小程序找回难的现状:
所有的公司都有骚扰用户的动机,就不能指望所有的公司有自我克制的能力,推送的滥用会摧毁用户的使用习惯。
张小龙还提到了“强提醒”的正确使用场景:
强提醒的本意是希望它用在线下,甚至包括线上的一些你可以在小程序里面设一个强提醒,用户可以说当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可以提醒我一下。
个人看法:
在这块,我想从结果论证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对于张小龙年初提出的19工作重心,在年末的今天实现情况如何。
- 搜索还是不能直达,张小龙在演讲中提到的使用场景,一个航班号搜到小程序,目前仍然是停留在计划阶段。
- 评价体系得到完善,“多少好友正在使用”的社交评价产生,但是评分体系缺失,以及用户不能得知多好友使用的小程序质量,因为没有提供除了使用过之外的其他评价维度,我甚至没找到对小程序好评和评价的方式(目前只能反馈和投诉)
- 小程序找回难问题得到一定改善,通过最近使用、小程序搜索、我的小程序三个方式用户可以相对方便找到使用过的小程序。
我们可以看到张小龙提到的2019年三个重点任务完成度尚可,个人推测第一个任务“搜索直达”还存在一些其他因素导致推进困难,比如小程序信息调取困难,开发商配合不积极等。而在另外两个任务上,也存在可改进的点(或者说我个人觉得可以改进的点😂)。
by张小龙:小程序还未成功,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做好他。
四.小游戏
一个关于创意的平台
在流量攫取和商业方面,小游戏是算成功的,但它还远远没达到张小龙对它的期待。
小游戏应该是一个体现创意,并让创意收获价值的地方。
张小龙提到内部常谈及的一个案例来说明:
可能一个小学生用很少课外的时间掌握了小游戏的开发,他来开发一个小游戏给班级的同学来用。这个小游戏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创造出来的。是他的同学特别喜欢玩的智力类型或者是好玩类型的。
个人看法:
说实话,对于这点,我并没有太get到大佬的意思。尤其是他举的例子,这样一个场景,对于游戏的场景不同样适用吗?
我个人认为微信小游戏区别于其他平台上(比如4399)小游戏的在于它的社交属性,社交可以创造更多的新玩法。
by张小龙:我希望我们将来在小游戏平台里面看到的小游戏都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体验,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玩一个小游戏才是正经事。
五.关于社交与朋友圈
社交是人为了不被排斥而产生的需求
张小龙提到了他对于社交与沟通的理解,我总结为这样的一个流程:
人在群体社区里面怕被排斥->夸张色彩的吹牛逼体现自己价值->获得重视 沟通的本质:沟通就是把自己的人设强加给对方的过程
而发朋友圈,张小龙认为其实就是“把自己的人设带给所有朋友,放到所有朋友的脑袋里面的过程”,朋友圈是一个表现自己的地方。
而朋友圈鼓励发照片的原因,张小龙总结为“对多数人来说,写一段文字,是很难的一件事情,特别是这段文字还要表现好自己的人设。但发一张照片,就要轻松很多。”
有两点很有意思的我选取出来分享一下:
- 所谓“逃离朋友圈”
这段话是互联网圈的一个假象,“身边即世界”的展现。有一个数据是从发布到现在,每天进去朋友圈的人数一直在增长,没有停下来的势头。到现在每天有7.5亿人进去朋友圈,平均每个人要看十几次,所以每天的总量是100亿次。
- 朋友圈的本质
朋友圈其实开创了一个新的社交的场所,其实它不止是一个时间流,张小龙把它比方成一个广场。
而这个广场,是一个非常高效的线上社交工具。
张小龙还提到朋友圈的弱点–虽然朋友圈在社交方面非常高效,但随着好友增多,这个广场越来越大,你发声所有人能听到,这会让用户在自我表达的时候很有压力。
微信的对策:
- 仅三天可见的设置:作为一个设置里面的开关一般来说用的人是很少的,做产品的人都知道,大部分人很懒。但这是微信里面最多人用的一个开关,超过1亿的人把这个开关设置了三天可见,可见三天可见是一个用户的强大需求。
- 视频动态的产生,新建一种更为轻松,既能够勇敢的表达自己,又能够获得社交的好处一个工具。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张小龙提到如果重做朋友圈,他会怎么做,我的总结是:
- 有个人相册,但是是私密的,保存在私密相册中,朋友圈和个人相册独立
- 照片墙-用户精心挑选的内容进行个人展示,而不是朋友圈的动态。
个人看法:
就是这一part的内容,让我对社交和朋友圈的认识有了一个很大的革新,而张小龙提到朋友圈为什么使用的人数这么多的原因,结合他的演讲,我自己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总结来说,朋友圈提高了社交的效率。
而它是怎么提高效率的?
- 与线下社交相比,朋友圈是线下社交在线上的映射,跨越了时空障碍,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直接的社交场景。
- 与竞品相比,比之微博等产品,社交链覆盖更加全,能提供点对点以上的多人聊天场景(更加丰富),一条朋友圈就是一个关系聚合,你可以参与其中或者了解其中发生了什么。
而关于社交压力的那点,现有的视频动态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更加取决于如何调动用户使用它的意愿,将其做的更高效和更方便,可能是它的难点,也是它的使命,目前来看,任重道远。
by张小龙:我们需要有一种新的方式,让用户可以比较勇敢的自我表达。
六.关于阅读与看一看
人类天生不喜欢阅读,阅读不是大众需求
张小龙认为阅读做成一个大众产品是非常困难的,近年来朋友圈分享文章阅读量的降低在于用户每天分配给朋友圈的时间是会几近固定的—每人每天平均半小时,当朋友圈内容增多时,用户会选择跳过那些文章,而去关注朋友真实生活的照片等,同时观看文章也是对朋友圈浏览的一种打断,是不符合阅读场景的。
用户其实是需要有一个固定的相对长的时间,他才会沉下心来花时间去完成一个阅读动作。这个时候,另外一个阅读氛围更强的入口,对用户来说是更必要的,这就是看一看的产生原因。
社交推荐or机器推荐?
关于这点,张小龙认为并不冲突,微信同时在做两个方向的尝试:
好看-社交推荐,精选-机器推荐
但张小龙显然更看好社交推荐的未来。
个人看法:
就我个人看法,我也赞同社交推荐,因为我非常赞同张小龙对于社交推荐阅读的理解:
社交推荐bingo 有人背书的内容大家更加信任,社交推荐系统有内部纠错机制
- 人会因为社交去阅读,阅读会成为社交的延伸
- 即使社交推荐会打上社交的烙印,让用户推荐的阅读内容符合个人人设,但是社交关系链的复杂性让社交推荐更容易破除信息茧房效应,提供更丰富更广泛的内容。
而这种基于社交推荐的阅读,正是最符合微信用户使用场景的,至于更深层地长链阅读,可能交给“微信读书”等专门的APP更加合适。
by张小龙:我们希望卷入几亿用户,通过社交推荐这种模式,将阅读变成一个日常的事情。
七.关于其他
万物之中,希望至美
其实在长达4小时的演讲中,张小龙还讲到了信息流(信息的排布方式);讲到了支付(企业微信红包皮,增加情感连接的红包表情包,卡包消费行为与电子智能的自动关联);讲到了企业微信(通过人的认证,提供人对人的企业服务,企业人承载了企业服务);讲到了AI发展(AI工具不同于传统工具,具有驾驭人的可能性,表示担忧),等等等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B站看完整视频,也可以去腾讯科技看完整文章,我都讲链接附上,也希望大家能看完之后有所收获,共同进步~
视频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0368709?from=search&seid=13332302151839610239
文章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F1LWh9UkeClSgZjE0O5A8Q
本文由 @随心将夜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正版图库 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