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B2B平台能否改变传统采购模式
编辑导语:目前的纺织行业,存在着大量中小规模企业,头部玩家在各领域的市场份额却不足1%,分散度很高。在这种情况下,纺织品B2B平台便尤为重要,它能否改变传统采购模式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01 纺织行业分散度高
纺织品上、下游较为分散,没有形成龙头公司垄断的现象。
具体来说,市场规模够大是前提,上下游分散是核心,市场环境是催化。
市场规模大有改造的必要,行业的天花板越高对于创业公司越有利;上、下游海量企业,才让它们之间很难结盟,没有谈判筹码;在行业呈现供大于求的环境下,上游供应方有迫切意愿拓展渠道促进产品销售,与此同时流通环节加快周转清理库存的诉求增强,又有助于新兴B2B平台从旧有渠道分销体系中抢夺更多份额。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服装纺织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突破2万亿,是改造的首选目标。但是上下游极其分散,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纺织业目前超过2万家企业单位,其中存在大量中小规模企业。而头部玩家在各领域的市场份额多数不足1%,属于极度分散。
02 交易链条冗杂,流通效率低下
在传统交易链条下,从采购员发布需求得到供应商回复后,还需要有多个步骤:
- 采购商还需取色卡
- 回厂确认
- 剪样布
- 做样衣
- 采购大货
- 订单进度
- 物流发货
- 到货验收
- 质检入库
购买时还需要经过比价、议价、询价、锁货等几个环节,效率极低。
而每一个卖家每天要对外发布库存量、报价表,且格式各异,有Word的、Excel的、txt的,买家不仅找货麻烦,而且很难了解哪家的货最便宜。
而作为产业互联网,优化供应链的本质是无限缩短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距离。产品倒转的次数越少,流通企业体现的价值就越大。
03 SKU可以实现数字化或者标准化
SKU标准化的优势不必多说,是所有B2B玩家共同的愿望。
从用户体验来讲就是平台拥有完善品种分类检索,产品标签化、数据化,便于选择查找,减少人的介入。
在SKU标准化及数字化这一方面,是考验公司核心技术重要一点,也是构建壁垒的重要一点。
毕竟,上、下游分散是行业现状,B2B平台本质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并且减少交易链条,如何将非标的产品标准化,在颜色众多、款式不一的纺织品中形成“产品字典”,是用户实施购买决策的前提。
04 产业链上拓展能力强
标准化之后,拓展能力随之提升,可以切到物流、SaaS、供应链金融等领域。
产业互联网对产业的改造实际上分三个环节:上游的生产环节,主要解决的是生产环节的效率问题;中游的流通环节,解决交易及服务;下游则是通过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以后反向定制。
简单来讲,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是业务+服务+生态。
对于纺织行业来说,上游织布机开机率仅有60%,部分胚布厂存在产能过剩;过于分散导致对纱线厂议价能力弱,从而导致原材料采购成本高;此外,由于缺少壁垒,畅销的款式极容易被复刻。
从中游来看,快时尚趋势对于服装制造商的需求变为多频、多种、少量的形式,一批商销货的风险加大。此外,在众多品牌、爆款林立的今天,服装制造厂一旦销货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到一批商的回款,而一批商开发新客户又面临信任问题。
从下游来看,最直接面临的问题便是成品布料成本高;其次便是采购进度无法实时跟踪,信息传递低效;最后便是消费者对服装更新需求快,催生快反的需求。
所以,纺织B2B平台与其他B2B平台的相同点在于,作为一家B2B电商,服务于产业链上下游,赋能以交易为核心的供应链。
此外,还需在生态上下功夫:实现高效集约的仓配一体化网络和高度闭环的一站式履约能力,并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赋能产业链、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现金利用率。
而比较独特的是,在成品布生产环节,纺织B2B平台需要通过AIoT+SaaS等技术革新,实现织布机产能的在线管理与运维,提升坯布厂的织布机开机率,从而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成为胚布厂与一批商的纽带。
至于实现标准化和可快速复制的履约服务,纺织类产品对运输条件并不是太高,防潮、防暴晒即可,一般厢式货车都可以满足。从目前来看,中国并不缺运力,尤其是在电商仍在高速发展的当下。
05 挑战依然存在
首先,自营模式要求对市场风向有极强的预判性,否则只能吃冷饭,最好的方式便是与电商平台合作,获取大数据。
其次,所谓成也库存,败也库存。自营模式将库存的压力背在自己身上,这对柔性供应链有着极高的要求。
未来,如何进一步实现设备智能化、供应链协同、行业数据模型的建立及数据分析将会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此外,国内纺织产业面临环保政策的收紧,如何帮助企业优化能耗环保管理也将是一个难题。
最后,回归到商业的本质,如何在交易中增加附加值将会是纺织B2B平台考虑的事情。
本文由@山人小道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