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站评论解析(1):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

文章针对三大视频网站的评论进行了功能设计、产品体验的分析并给出了一些相关的分析建议,一起来看看。

视频网站评论解析(1):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

本文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或是基于我个人行为模式的部分人群属性的观点:由于我对视频行业并不了解,同时对各大网站更为深入的细节也不了解,所以本文会含有(不是可能会含有或者也许会含有)因我了解不足而造成的错误认识。

本文为产品评论的特辑,专门针对视频类网站,以后有机会的话会做出续评,所以本文命名为《一》。

有时候,会感觉自己非常肤浅,因为我知道假如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没有达到极深的层次,是没有资格评论的。

本期主题:用户参与,持续优化,产品底线

本文写作时间:2017年8月14日,其中功能描述特指本日期所显示的状态。

个人简介:

职业: 零售行业(开小卖部的),主要使用PC端网页,经常追热门综艺和动漫(iqiyi和腾讯优酷为辅),无聊的时候会看DOTA视频(优酷),同时也看纪录片(腾讯为主,iqiyi为辅),偶尔会看看新闻(iqiyi);

其他: 三个网站都是VIP,其中iqiyi和腾讯账号也借给了家人里用,家里人喜欢看儿童动画和电视连续剧;

其他二: 默认开启了ADsafe软件来规避广告,VIP主要用于观看内容而不是跳过广告。

一:用户参与

视频网站是web2.0时代的产物,按道理来说,应该注重用户参与,事实上我个人认为所有网站都浮于表面,随着竞争加剧,甚至有返回web1.0时代(去用户化)的趋势:

  • Web1.0:专业生产内容,生产与消费分离;
  • Web2.0:用户生产内容,生产与消费融合;

整个趋势个人感觉是这样的:专业生产–>用户生产–>专业生产;

我不仅认为视频网站对web2.0的应用浮于表面,同时也认为其对web2.0的理解也浮于表面,认为web2.0就是用户生产内容上传上来是对用户参与的低层次认知;

Web2.0更为注重的是:创造基础设施,使用户可以发挥创造能力并发展自我;Web2.0是面向用户全面开放的一种思维,将自身进行基础设施化,使自身成为用户手中的工具,让用户有机会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发展产品;

看单是腾讯视频的一个功能:用户可以将一个视频或专辑加入看单,类似于网易云音乐的歌单功能,从歌单在网易云音乐的表现来看,腾讯视频对这个功能的潜力开发不足,音乐与视频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用户参与在对内容进行个性化再组织方面却是相同的;

视频网站评论解析(1):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

网易云音乐:抓住很多缝隙融入用户参与元素

视频网站评论解析(1):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

用户参与首先是一种思维,假如没有用户参与思维,便无法对产品进行开放性设计,程序代码的开源很容易理解,将之放到产品上就少见人能够理解了;(关于开源更多可以自行搜索开源),网易云音乐的这个设计可以帮助理解,不过网易云音乐这个也只是表面动作,没有深入核心:

视频网站评论解析(1):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

再看一个跟看单很类似的优酷的专辑模块,这个模块如果交给编辑,那么就注定这个模块单调而缺乏多样性,因为这多样化是用户的优势而不是内部编辑的优势;

视频网站评论解析(1):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

《失控》只有一句很适合用在这里:想要得到和生命真正类似的行为,不是设法创造出真正复杂的生物,而是给简单的生物提供一个极其丰饶的变异环境;

二:持续优化

一成不变的功能,或是未能根据实际场景持续优化的细节,总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症状;没有一个细节不存在持续优化的空间,只要不断优化,就能不断接近最佳状态,所有细节在不断接近最佳状态的情况下,整个产品也在越来越接近整体最佳状态;

如果说细节从无到有是从零到一,那么持续优化就是从一到无限的过程;

以腾讯视频一个新功能为例:

1.顶部追剧提示:


视频网站评论解析(1):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

这个功能的问题不止是缺乏细节优化,更多的是使用了错误的规则:追剧节目单,需要回答几个问题:

如何产生这样一个追剧单?是系统按照某个规则(被动操作)还是我的主动操作?腾讯视频选择了被动操作,或许是因为选择用户主动操作(最佳条件)的条件不成熟;

如何判断我在追一个剧?既然是选择了由系统判断我的追剧单,那么如何准确的认定我在追剧而不是在随意看看或者根本就不感兴趣;从腾讯视频为我生成的追剧单来看,没有认真对我的行为进行分析,所以这个追剧单很奇怪,里面只是我看过的东西(包含了我在追的东西);

追剧追的到底是什么?是追的主剧情还是在追的是周边动态?在周边动态更新时是产生动态还是不产生动态?看上面两个图片,就能很明显的看出这个提示是很诡异的,这个我看到15集,然后更新到15集,怎么会有“更新啦”的提示呢?

2.“我”与“我的账号”,“工作中的我”与“在家的我”

在开始我提到了我的账号借给了家里,所以我的很多东西是混乱的,并非针对我而有可能是针对我这个账号的,“我”与“我的账号”不是完全相等的,这是一个常见的现象,我和家人就像很多人的不同角色,在不同角色下的兴趣是不同的;这个问题很浅显,所以不存在谁不清楚的问题,但是目前只有iqiyi对此作出了针对性改进:

视频网站评论解析(1):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

3.过滤短视频

视频网站评论解析(1):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

iqiyi对播放记录的细节优化,也显示了内部的细节优化意识:要分析这个细节优化的意义,需要看播放记录存在的意义,是为了什么?对用户有什么价值,当用户点击播放记录时,其真实意图是什么?

播放记录是用户的足迹,通过对点击视频后的表现(快进、关闭、观看时间、完整度、是否观看过同一专辑其他视频等)可以综合判断出用户有兴趣的,没有兴趣的,正在追的剧集等等信息;这个过滤短视频的细节优化,可能跟一个视频的重看属性有关(任何内容都包含重看属性,但极少见到对此进行有效利用的;),不同视频的重看价值不同,如果要发掘观看记录列表对用户的重看价值,那么重看价值最低的短视频就需要排除,这是一个视频的重看价值在时长维度上的简单判断,仍有持续改进的空间。

细节优化的第二种方向是模块化,iqiyi泡泡是一个模块化的评论,通过对评论进行模块化,使其拥有了独立发展的能力,这个过程是一个系统(评论部分)向更高级系统(评论模块)进化的过程,但是总有一种感觉,就是:还不够;产品的所有细节都有进行模块化改进的潜力,使每个模块成为一个服务,可能是对外,对外的,也可能是同时对内和对外的服务。

视频网站评论解析(1):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

三.尊重用户

不尊重用户,是大量产品的通病;尊重用户很多时候并不需要付出更多代价,只需要将控制权和知情权还给用户(这个也十分不容易,从见不得人走向见得人,从单方面决策到必须考虑多方反应);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将知情权还给用户了,用户得以了解跟自己有关的更为深入的信息,这增加了产品的透明度,同时也会增加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同时也创造了用户参与深层次细节的可能性。

1.优酷的提醒

如果这个设置提醒的前提是:优酷没有默认提醒,那么这就是一个尊重用户的设置,但是这个提醒出现在我关闭提醒之后,就跟尊重用户丝毫无关了,就是一个只关注自己利益的提醒;

视频网站评论解析(1):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

2.即刻的提醒

在通知之前进行设置,把是否推送通知的选择权还给用户;

视频网站评论解析(1):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

3.新浪微博/淘宝搜索提示

用户不仅想知道结果,还想知道原因,不仅想了解结果,还想了解结果与自己之间的关系;再看优酷搜索及普通的视频列表内,因为没有加入用户与视频之间的关系,导致我每次打开自己关注的人的视频列表都很迷惑:哪些是我看过的?哪些是我没看过的?哪些我看了很多遍?我该如何让搜索结果不再显示我看过的,或者不再显示某些我不想再看到的?

视频网站评论解析(1):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

视频网站评论解析(1):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

四.产品底线

看到QQ的弹窗广告类型和数量都越来越多,迅雷的最新版本的丰富多样的骚扰设计,真是一场用户体验的逆流;当我在弹窗内看到腾讯视频的推荐内容时,我顿时降低了对腾讯视频的评价,当我看到iqiyi客户端的广告时,也对iqiyi的评价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视频网站评论解析(1):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

一个产品如果缺乏敬畏,那么就会成为一个缺乏原则的公司;为了利益,究竟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哪些是做事的底线?

从对QQ的评价降低,到对腾讯的评价降低,然后再到对腾讯视频的评价降低,整个过程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品牌的形象是一致性的,如果想维护品牌形象,那么就要在所有产品中保持一致的原则,只要有一个产品不能满足一致性,就会对品牌整体形象造成影响;

在任何产品的细节中也要加入对基本原则一致性的坚持,这源自我另一个发现:任何组织行为在产生或消耗有形物质(成本利润等)的同时,也产生或消耗无形物质(品牌形象);

五.创造理由

每个网站都在使用各种方法引导用户下载自己的客户端,下载客户端的好处我不清楚,但是有一点我清楚:没有我认可的理由,我是不会下载的。

视频网站评论解析(1):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

在PC上,打开网页的成本极低,所以我没有理由下载PC端,所以PC端使用的问题就变成了另外一个问题:别人为什么要使用PC端?又为什么要持续使用PC端?更甚的是:我为什么要使用你的PC端而不是其他视频站的PC端?

所以,要让用户动起来,本质上是一个创造理由的过程,不仅仅是下载客户端,任何事情都一样,产品一定要有一个对用户极具吸引力的选项,一个值得追求的选项,一个愿意为这个事物付出的选项;很明显,VIP不是,独家内容也不是,这个选项连接一切有价值的事物因而有了自己的价值(比如支付宝的信用积分,连接的事物越多,影响的有价值的因素越多,则信用积分越有价值,用户则越追求这个积分,从而可以利用这个积分去让用户去做自己想让他们去做的事情),一个产品缺乏这种选项,就会血脉不通,诸事不顺;

六.其他及附录

写到最后,又想到了以前看到腾讯张志东的一个分享,里面就提到了视频网站,让我感触很深,大概意思是头部与独家内容只是小道,可以依靠而不可依赖,真正的大道是自身全面的吸引力建设;我将这个观点浓缩了成一句话:内造底蕴,外创契机。

附录一:一段关于视频网站的对话

视频网站评论解析(1):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

视频网站评论解析(1):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

附录二:用户选择图(随便画的,可能不严谨,仅供参考)

原因:视频网站的用户普遍缺乏忠诚度,原因是所有网站都在用户的同一选择区内,在这个时候,用户选择图就很有意义,可以让产品设计者清楚的明白用户的一些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自己与对手在用户的选择区的变化:
视频网站评论解析(1):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

附录三:某文章内我对腾讯视频的一个描述片断

改进永无终点,比如一个视频排行榜,其中分为日榜周榜与月榜,我不讨论这个设计是否合理,而是讨论设计成这样是否合理:

视频网站评论解析(1):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

从静态的视角来看,这是一个很传统的设计,很多内容型网站都有,凡事有利必有弊,这个传统设计也是利弊相间,利在新,弊在旧;排行榜是对内容的一种十分有效的组织形式,但是假如排行榜一成不变,那么这个有效性就会随着时间不断打折扣,很多网站采用简单的规则设计排行榜,使排行榜只能发挥短暂效能,而不能长久作用,腾讯视频的规则也属于此类;日榜周榜月榜显示的几乎是相同的内容,并且随着时间变化较慢,那么日榜周榜月榜分开显示的意义就较小了。

继续分析,同一个内容,对不同用户的意义也是不同的,由于用户的分类(最基本的可以按照是否是注册会员、忠诚度及每日访问次数来分类)十分复杂,那么设计一个模块时,就必须思考模块对主要种类用户的意义,对一类用户有意义的模块,对另外一类用户可能毫无意义,甚至是妨碍,在这里就必须提到权衡之道,权衡不是妥协,不是牺牲一方去满足另外一方,而是寻找整体性能的最优选项;这个最优选项,一定是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使资源的理想程度达到最高点。

附录四:曾经给腾讯视频的一个关于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建议

原因:之所以列在这里,是因为建议中我表达了一个基本的观点:用户除了用手投票用脚投票,还用眼睛投票;当一个视频被展示过一定次数后,基本可以断定我对这个视频缺乏兴趣。这个规则可以帮助个性化推荐系统避免长期出现随着时间变得无效的推荐;这就跟零食店卖零食一样,如果一个零食在挂架上很长时间没有卖掉,就说明这个零食要不就是位置有问题要不就是不受人欢迎,需要更换位置或者换上新的零食;

建议正文:

个性化推荐系统是一个模块,而模块化的设计,个人觉得最好的好处就是独立性,可以做深度发展;通过与更多模块的组合来解决新的问题,满足新的需求:至少有以下模块:

  • 内容推荐模块(内容单独存在时):基于某个视频进行的推荐;
  • 用户推荐模块(用户单独存在时):基于某个用户进行的推荐;
  • 复合模块(用户与内容同时存在时):同时基于视频与用户的推荐;

1.动态关系

当我对视频做了一个操作时,比如点击、观看、快进、评论、关闭等,我跟视频就有了一种新的关系,视频就会开始进入我的印象分布区:每个印象区又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层:

  • 正印象区:感兴趣区:
  • 中间区:不感兴趣区:
  • 负印象区:厌恶区:

在同一个页面内,主视频A(正在播放的视频)跟其他视频B/C/D(非正在播放的视频)之间的依赖关系也会因我的操作发生改变:比如:我点击了B

A–>B:B是我认为在A页面内最吸引我的内容;

同样,视频对我做了一个操作,我的反馈同样是在建立我与视频之间的关系;视频对我做的主要操作是展示,每一次展示又可以分为两种:

  • 被看到的展示:被我浏览过的;
  • 没有被看到的展示:根本没有被浏览到;

我的反馈一般会是如下几种:

  • 无视,不吸引我
  • 停留,我做了进一步的观察
  • 点击,可能感兴趣

随着展示次数增加,每一次展示的反馈都代表着我对视频的态度,每次展示都在改变着我跟视频的关系;

2.兴趣与质量判断

只是点击进入了一个视频页面,其实并不能真正的反应我的兴趣,所以只是按点击来判断我的兴趣点或者视频之间的相关度,很容易做出误判:我对一个视频真正的看法,包含在我所有的操作中:比如:

  • 点击:可能有兴趣,进来看看是不是跟我预期的一致;
  • 快进:这个视频或部分片段不值得花费时间或不感兴趣;
  • 看评论/发表评论:想了解别人怎么看这个视频的;
  • 观看进度:这个视频我在哪里断了兴趣点;
  • 实际观看时间:视频实际花费我的时间,即使我看完了,假如总时长1小时的视频被我2分钟快进完了,只能证明我对这个视频的看法是负面的;
  • 放大/全屏观看:我想看更大或全屏的画面;
  • 进入下一个视频:是否发现的新的可能有兴趣的内容;
  • 关闭:这并不是我要的东西,我的浏览区也没有感兴趣的内容;

需要对我在视频页面的各种行为,来综合判断这次点击的有效性,是一次有效点击,还是一次无效点击,有效点击的话有效度是怎样的,无效点击的话无效度是怎样的:比如:

  • 有效:视频本次得分70-100
  • 无法判断:视频本次得分50-69
  • 无效:视频本次得分0-49

根据有效性,可以将内容与内容之间的相关度升级为真实相关度,将我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升级为真实兴趣度;

同时我的行为也反应了我对视频的质量评价,兴趣高低不等于质量高低,我很感兴趣不代表我认为这个视频质量很高,同样我不感兴趣不代表这个视频质量很低,必须对所有用户行为在反映兴趣与质量方面的细微差别深度分析,综合判断真实反映用户对质量评价的操作反馈:

  • 该行为不能反映兴趣或质量
  • 该行为只会反映兴趣
  • 该行为只会反映质量
  • 该行为同时反映质量与兴趣

3.主动与被动操作

我在视频站内进行的主动操作更能反映我对内容的真实态度:

比如:

搜索:搜索一般发生在两种情况下:直接寻找某类视频与在看完某类视频后想看更多;这两种情况都能反应我的真实意愿,其中第二种反映了我对某类视频的进一步的兴趣,同时在搜索结果中的点击行为与点击后行为,等于是我主动在建立内容之间的关系;

加入看单(类似观看计划):加入观看计划有两种情况:已经看了部分内容想以后接着看与还没有看任何部分,加入看单可以明显的显示我的兴趣点,尤其是第一种情况可以看出我对视频有明显的正面评价,第二种可以反映我的兴趣点但是无法反映我真实的兴趣点,只有在观看视频中的我的行为反馈中,才能反映我对视频的真正评价;也就是必须综合我在观看前、观看中、观看后的行为变化才能列出我真正的看单;

4.扩展兴趣

个性化推荐对我来说,不仅是让让在已有兴趣点上获得更多,更是启发我发现更多兴趣点的方式,所以我认为一个兴趣的启发与探测系统,对于视频站与我都是有益的,视频站需要我对更多内容有兴趣,而我也接触更多我可能会有兴趣的内容;通过用户背景及同好用户兴趣点分析,将我可能的兴趣点做出评估,并设置一个探测流程;

个性化推荐正是满足“应看、欲看而未看”这三层对视频的需求的:

  1. 基本需求:我应该看的;核心设计
  2. 扩展需求:我想要看的;贴心设计
  3. 隐藏需求:我还没有看的;惊喜设计

其中2和3属于非基本需求,假如能够有效满足,会极大的提高我对视频网站的评价,甚至产生依赖度,因为这里最了解我;甚至比我自己还了解自己,给了我很多惊喜,我认为推荐引擎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创造惊喜。

 

本文由 @天下雪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随意打赏

爱奇艺 优酷 腾讯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腾讯视频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腾讯视频爱奇艺会员爱奇艺。腾讯视频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