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产品经理选公司岗位的几点建议,除了大厂你会怎么选?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编辑导语:金三银四到来,求职场上的人员可能或多或少都会思考接下来的职业规划方向。那么作为产品经理,要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除了进大厂,产品经理是否还有其他可选择的路径?不妨看看作者的解读。

给产品经理选公司岗位的几点建议,除了大厂你会怎么选?

快到金三银四的求职季了,最近被问了很多求职的问题,而且今年的市场环境并不好,这导致很多同学会提前焦虑35岁后的职场选择,今天索性分享一下我对产品经理选公司岗位的看法。

现在的互联网行业已经基本快到了天花板,比如互联网广告行业趋势,增长已经停滞,且很多裁员信息的发布,也可以看到现在和几年前,和互联网+刚提出的时候完全不同了。

给产品经理选公司岗位的几点建议,除了大厂你会怎么选?

说在前面,我不盲目推荐头部大厂,也不建议去。

就像是公务员热门岗位,2000人抢1个岗位,你觉得可以,你可以花一年去考。我这篇文章建议给那其余1999位同学的另一条路子。讲一些公司和岗位相关的底层逻辑,不鼓励机会主义。结合行业、城市发展,谈谈如何顺应大势,不说吃到红利,至少要立于不败之地,不因行业、公司因素被冷酷抛弃。

一、按行业趋势的公司

1. 不去头部公司已经实现行业独角趋势的直接竞对公司

和移动互联网刚起步的时候不同,现如今,互联网行业不再野蛮成长,资本和市场也已经趋于冷静。

大范围的补贴大战也已经是过去式。在疫情前,比如百团大战,出行、外卖市场的补贴战,生鲜生鲜电商的疯狂扩张,都是在巨大蓝海市场中抢地盘。

但现在的市场趋于饱和,产品经理岗位也更细分,做的往往是从1-100的守江山的活,可能为了1%的增长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就导致了企业对人才的储备会有所下降,毕竟打江山需要10000人,守江山可能只要200人。大赛道的头部产品已经实现行业独角趋势,这让市场态势有了本质上的不同,市场格局定了,增长红利没了。

比如生鲜电商的十荟团、同程生活,一旦美团和多多买菜占据市场主导位置,用户逐步有了自己的主力消费平台,产品发展就进入了平台期。此刻在做增长,极少是做纯新用户的挖掘,更多是挖掘其他平台的老用户,这个成本和难度更大。

这也意味着,在下个技术更新(蓝海)出现之前,市场对新消费类产品的需求会减弱。与其和市场独角兽去做竞争,不如去其他更有发展的行业公司。

2. 不去已经在行业势力面下滑的企业或本身增长乏力的新项目部门

互联网市场也是一个“血雨腥风”的战场,在这个战场里,能笑到最后的都是极少数,其他大多数企业,都消逝(要么注销,要么转型,要么被收购)在市场中。

行业下滑导致企业需要重新转型,或者寻求其他增长点的时候。企业为了财报的稳健,就会小资本投入,建立多项目,让众多项目自行摸索,找出新的增长点后再大规模投入资金。

一旦项目未有起色,考虑到成本,会很快抛弃,另立新项目。

这个时候,产品和技术是第一个被“开刀”的。比如K12赛道的新东方,可以看到在双减后,尝试了很多项目,最后能活下来的那个,现在还未知(直播卖货销量也并不咋滴)。

互联网企业或其他部分企业,资本在乎的一是盈利营收流水,二是用户消费数据。

第一点好理解,就是看营收和支出,流水也大,说明企业强劲,增长趋势明显,可以持续投入。第二点是说,用户数据,不管是用户活跃数增长,还是用户消费活跃数增长,用户越多越活跃,也可以说明企业增长势头明显。

这就导致,一旦企业处于趋势下滑,就会寻找其他新增长点。

但,为了财务稳健,依然还是小资本投入,多项目并起,看哪个能活。比如万达,做在电商的时候,就是处于企业下降趋势,为了追求新增长点,新立项目,但是与自身基因不搭,导致失败。

3. 越垂直的产品,越值得去

这里讲的垂直产品,不光是精细化运营的产品,也包括垂直领域里的开拓型产品。

垂直领域的开拓型产品很容易理解,就是在寻找新蓝海领域,现在消费型互联网产业已经到了天花板,但是产业型互联网领域还有很多的蓝海市场。这是一个被大众忽视的地方,但却有着巨大的岗位缺口。

即便你是一位做To C的产品经理,也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最近腾讯就在招针对能源领域的产品经理,方向是电网营销2.0和加油站运营引流等方向。更不用说还有To B和To G相关的垂直领域,如果不好确定企业在该领域的发展,可以先看看行业报告,企业所在行业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创始团队在该行业的资历和资源)。

给产品经理选公司岗位的几点建议,除了大厂你会怎么选?

红海领域的垂直产品,也可以理解成在巨头林立的市场找到用户场景或需求的另外的点。打出差异化,再用精细化运营获得破局点,构建极深的产品壁垒,并且这种壁垒是资本很难打破的。

而这样的学习型创新和精细化运营的产品方法论,也是一种自身的优势,比如PDD。

4. 围绕市场容量大的行业,且精细化运营的产品,可以长期投入

后疫情时代,政策收紧,不鼓励平台间内耗的市场环境下,守江山的产品经理的价值和回报会相对理性。关键词不再是“竞争”,“增长”,而是精细化运营。

之前如果在一个市场格局未定,尚可粗放的野蛮增长,疯狂竞争,大概率做事就有效果。但现在,如果对产品细节不够严谨,思路不够精细化,导致上线了用户不买账,大概率会亏钱。

所以我的建议是,去一个精细化程度高的头部产品,当然团队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精细化运营和试错。现在同质化产品越来越少,资源向产业头部集中。

后来者,在思考的产品精细化程度和问题复杂度,一定会超过前者。比如当年的flomo和小宇宙。在这样的产品团队里打磨,会让自己对产品方法论和商业方法论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也会是大公司比较需要的人才。

5. 有国资背景,有稳定2G产品线的,是好方向

这个放到城市选择里一起说。

二、根据城市选择企业

1. 互联网产业活跃的一线城市选择知名的行业top3,北上广深杭、武汉、成都

特点是资金储备丰厚,福利好,自带光环。不管是去赚钱,还是赚资历,都是不错的选择。

职场新人能进大公司,建议优先考虑进行业top3的大公司。大厂和创业公司offer之间,可以弱化行业,先选大厂,不说大厂的光环,现在的大厂也会有自己的生态矩阵,行业下层趋势下,会调整事业部,转岗到适合的行业。

有同学可能会问了,我进不了BAT等互联网大厂啊,怎么办呢?

细分行业 TOP 3也是第一优选方向。细分行业的公司虽然市值不高,但是在垂直领域是非常有号召力的,用户忠诚度非常高,例如找钢网。

找钢网是钢贸行业 TOP 级公司,所以其本身的生存能力、影响力都是非常高的。类似的比如广联达(建筑数字化龙头)、税友集团(在线税务上市企业)等等。

2. 互联网产业活跃度不高的二三线城市(一般市县级都会有一些,只是多少)

这里首推有国资背景的,有稳定的2G产品线的企业。

国资背景,代表了资金雄厚,在当地有影响力,对于2G项目基本上都是第一手资料和参与度极高。虽然可能进去后不在编,但是发展潜力比较好,而且因为现在的数字化基建项目越来越多,政策一片大好,可能也会转为有编制的事业单位下。

相关产品可以参考,浙江的浙里办、江苏无锡(二线)的灵锡等等。特点是大多是国企的工作时间和福利,965不是问题,全额社保公积金也不是问题。

有一个很简单找到这些公司的方法,看该地区,谁家做的健康码就行(西安那个不算)。

三、总结

一,不推荐追风口(元宇宙) ,或是企图一次赌博性跳槽飞黄腾达,这不符合现在的行业现状,也不太现实。

现在找工作是个长期事件,需要不断摸索和优化,很难一蹴而就地找到最理想的岗位。市场在不断变化,个人能力也在不断变化。持续稳定获得能力增长,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更多机会。

二,不推荐文化氛围内卷的企业。 焦虑才是那个让你持续加班熬夜的罪魁祸首,而产生这个焦虑的主要是内卷的文化氛围。

一些大厂,会主动营造内卷氛围,让员工有不加班不熬夜就会被低绩效的焦虑,促使他们不断去消耗自己。内卷,不如把时间拿去学习,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在新的岗位上做到外卷。

 

本文由 @pm老潘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