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发育的Reaction视频:你或许不了解,但一定看过
编辑导语:reaction视频即指创作者以自己看视频的反应作为录制素材、之后剪辑而成的视频形式。这种视频形式并不是当下才出现,但其热度表明了reaction视频具有其前景优势。作为一种介于中短视频与长视频之间的媒介存在,reaction视频在发挥其独特情感特质的同时也有助于优化视频生态。不过reaction视频若想持续发展,则还需要摆脱版权问题与同质化困境。
今天的网友们普遍热衷于在短视频平台上打发时间,随着创作趋于专业化、特色化,视频领域的作品也在不断细分,其中有一类叫“Reaction视频”的内容形式,正越来越流行。
很多人观看过这种二次创作类视频,但未必知道它们的称呼。其实这两年,低调发育的Reaction视频形式已经深入到娱乐内容创作与消费的核心地带。
例如,在《创造营2021》上,最先引爆热度、吸引路人粉的或许不是初评级舞台上表现出来的“世界的参差”,而是导师和学员有趣的Reaction。其中,全程高能的韩佩泉贡献了诸如“它不是糖果超甜,它是糖果齁咸”等众多Reaction点评,多次登上微博热搜。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优质的Reaction视频的确可以为节目或剧集引流。不少受众甚至会在看过正片后,寻找不同视角的Reaction视频来重温内容,获得新鲜的观看体验。
不过对于从未关注过Reaction视频的人来说,这种视频类型的流行似乎是不可理解的:为什么要录制自己对某个视频的反应?为什么要看其他人消费、点评某个视频的过程?这不是很无聊吗?
本期全媒派将简单梳理Reaction视频的流行,探讨Reaction视频为何会在受众群体里表现出日益强大的吸引力。
一、Reaction视频究竟是什么?
简单来说,Reaction视频指的是创作者录制自己看视频做出反应的材料,对材料进行剪辑之后产生的视频。根据热播综艺节目、电视剧、动漫等视频内容创作的Reaction视频往往能获得不俗的点击量。
风靡各视频平台的Reaction视频其实是一种“舶来品”,这种类型的视频大量充斥在YouTube上,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视频类型,YouTube甚至会出资来鼓励一些Reaction视频的创作。
其中,Fine Brothers被认为是Reaction视频的早期推动者,在YouTube上的FBE频道拥有超过2000万的订阅,频道里最受欢迎的是React系列,他们会邀请人们来围绕电影、电视节目、音乐、游戏或社会话题做出讨论。
React系列始于2010年10月,起初,Fine Brothers尝试了《孩子们的反应》(Kids React)这个类型,除了录下孩子们对相关视频的真实反应,还设计了相关问题让孩子们作答。由于童言无忌,孩子们的反应总是能为视频增添许多趣味性。例如,在一条视频中,一个名叫Eric的男孩表示“担任美国总统是仅次于阿拉斯加渔夫的世界上最糟糕的工作”。
YouTube React频道节目“Kids React to Viral Videos” 图片来源:YouTube
该系列在YouTube上意外走红后,推动了Reaction视频的流行,FBE频道也衍生出其他系列,包括Teens React、Elders React、Adults React、College Kids React、YouTubers React等,2020年FBE频道更名为React。
Reaction视频在国外的流行鼓励了国内的创作者搬运热门Reaction视频到B站进行投稿。于是,大量的海外Reaction视频出现在B站,其中一部分还被当成了优秀的英语学习材料。
UP主搬运的React视频。图片来源:B站
除了搬运分享和节目剪辑外,随着越来越多Reaction视频进入国内创作者的视野,它极具题材包容性的形式吸引了各个领域的创作者加入。
例如,“盗月社食遇记”是一个拥有500万粉丝的知名美食账号,以制作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儿的美食视频见长。他们的绝大多数视频都是在纪录美食,但对“盗月社”在B站发布的视频按播放量排序后发现,在众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视频中,一条名为《电视台主持人转业做up主,再回首,羞耻哭了!》的Reaction视频竟进入了前三。
视频中“盗月社”的沐上和树梢一起观看了自己的陈年“黑历史”,面对被挖掘出来的“古董视频”,他们的表情复杂而抽象。而树梢与前同事的“流星花园”MV更成了视频中的名场面,非主流的发型、神奇的妆造、造作的表演、独特的还原度让“盗月社”社员们笑得难以自持。这期Reaction视频的播放量达到了576.2万。
盗月社食遇记:《电视台主持人转业做up主,再回首,羞耻哭了!》
由于Reaction视频能够涵盖多元的题材,视频网站上制作过该类视频的创作者几乎横跨所有领域。Reaction视频的素材和主题更是包罗万象,趣味横生的“不要笑”挑战和“心动”挑战、探索文化差异的外国人Reaction、吐槽或安利综艺/影视剧的Reaction……各种类型的Reaction视频已经频繁活跃在国内的视频平台。
二、为什么Reaction视频能受到欢迎?
《创造营2021》三公放送后,此前被淘汰的韩佩泉发布他的场外Reaction视频,截止5月14日,视频在微博获得了283万次播放。这期视频不仅让“韩美娟想复活看龚俊”成为热搜,也顺带着给节目引了流。
韩美娟场外Reaction。图片来源:微博@创造营2021-韩佩泉
的确,随着Reaction视频的火爆,综艺节目、影视剧试图借助Reaction视频的形式做宣发推广已成惯例,爱奇艺的“随刻追青计划”、腾讯视频的“创造营闯关计划”征稿大赛、优酷开放《山河令》海外Reaction版权等,都是在鼓励衍生reaction视频的创作。
如果说平台对于Reaction视频的一部分信心来源于这些内容对观众的吸引力,那么再往上追溯,观众又为什么会喜欢看这种也有反常规的视频形式呢?
1. 直观地传递反应者的行为、情感与意识
Reaction视频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声形兼备的“弹幕”,它和“弹幕”一样具有即时评论的特性。反应者通过Reaction视频传递自己第一时间的反应与表达,显露出个人在当下即刻的行为、情感与意识。
而这种宣泄和弹幕相比又更为直观,因为它是相对完整而真实的,当视觉景象直接呈现在面前时, 这种对事物真实性的信服延展到了对事物影像的信服。相比文字,影像能够更直接而迅速地被人们接受和理解。 [1]这使得Reaction视频能够提供一种相对真实的在场感,让受众对反应者可能发生的反应充满期待。
随着Reaction视频的流行,一些节目官方的内容创作也常用Reaction的形式作为花絮。综艺节目“德云斗笑社”邀请诸位相声演员一同观看自己的综艺,这类花絮记录了演员们的真实反应,他们的动作、神态都直观地呈现在受众面前,可以消弭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感,为正片增加吸引力和可看性。
【德云社Reaction】看自己的综艺,上头!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2. 多重视角解读素材,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
Reaction视频中往往存在多个空间结构,视频素材是一层空间,单人或多人的反应主体则会提供更为复杂的空间,将多重叙事视角聚合在一起。
叙事视角是叙事者从事叙事活动所采取的方位或角度,它提供了一种“聚焦”,即是视觉与被“看见”、被感知的东西之间的关系。[2]基于这些特性,Reaction视频拉高了受众的视角,让受众能够获得多元化的信息,满足自身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画面中的反应主体对Reaction视频来说尤为重要,视频的有趣之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应主体能否为受众提供更多层次的叙事视角。节目相关人士、某领域专业人士、文化差异较大者及儿童等反应主体在Reaction视频中颇受欢迎,他们对于视频素材可能存在与受众大相径庭的想法与反应,从而为视频内容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拓展了受众的审美体验。
如“歪果仁研究协会”邀请外国朋友观看经典小品《钟点工》(英文版),文化差异不仅让外国友人的Reaction变得更吸引人,也使得英文版“信达雅”的翻译趣味横生。在视频中,宋丹丹那句经典回答“张惠妹”,最终被翻译为“Katy Perry”,外国友人天真地发出疑问“她(Katy Perry)来了吗”,令人捧腹。
歪果仁研究协会“外国人看《钟点工》英文版,全程笑到打鸣”。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除却外国人视角的Reaction视频,还有其他各种多重视角的Reaction同样具有吸引力。例如,曾在顶级律所工作过的UP主“王一快”和他的朋友在B站上传了对《令人心动的offer2》的Reaction。
《令人心动的offer2》本身是一档观察类节目,节目形式与Reaction视频有着相似特性。 在观看这期视频时,受众会产生“我在观察观察类节目被观察”的神奇“套娃”式观看体验 。而“王一快”和他朋友的律所从业经历,使得他们对这档以律师事务所作为背景的节目进行点评时,极具专业性,同样丰富了受众的观看体验。
3. 情感共鸣,提供认同感和陪伴感
Reaction视频中的反应主体和受众之间对同一情境产生的近似情绪会缩短人们的心理距离,建立起情感纽带,使得反应主体所做出的各种情绪反应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够用自己的情绪来调动受众的情绪,让受众与之产生共鸣。
而在这种情绪共鸣中,受众获得了认同感和陪伴感,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在满足互联网时代的社交需求。Reaction视频能够提供情感共振的场域,使彼此之间能够共享情绪体验,让虚拟在场的人们获得陪伴式的观看体验。
例如在账号“五彩哥哥”看《山河令》系列Reaction视频中,五位设计师对“名场面”的反应被弹幕戏称为“世界杯进球了”,他们观看电视剧时,有着不同的关注点,当不同的反应交织起来,对于屏幕另一端的受众而言,就像在五个朋友的陪伴下看剧。评论区里常有粉丝感慨,这些Reaction视频让自己又刷了一遍剧,感觉“下山无望”。
对于Reaction视频带来的情感共鸣还有一种科学性的解释。
USC的神经学家Lisa Aziz-Zadeh提出这也许与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有关,由于镜像神经元支持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将他人的行为模拟到自己的运动表征上,通过把“自我”和“他者”放在同一神经结构上,帮助我们进行社会理解和移情加工。[3]它使我们能够自动模拟他人的经历,因此当看到其他人做出表现快乐的反应时,我们可能会感知到他们所体验的快乐。[4]
三、Reaction视频的生态价值与发展限制
视频平台的社区生态是决定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打造良好的互动环境、丰富的兴趣圈层,才能让受众沉浸其中,促进其获得社区归属感。Reaction视频的特性使得它对视频平台社区生态“浸入感”的获得起到了关键作用。它能够为受众带来深度的沉浸体验,虚拟在场的受众仿佛被裹挟着进入了一个兴趣社区里。
一定程度上,Reaction视频恰好是连接中短视频与长视频的桥梁,对优化视频平台社区生态起重要作用。Reaction视频能够促使相同兴趣爱好的受众聚集,通过多种互动方式建立情感纽带,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产生正向传播,构建良好的社区生态。
以爱奇艺的“随刻”为例,它试图通过Reaction视频等形式的二创连接自有版权的综艺、影视剧,从原有的长视频内容上生发出新的兴趣内容,再用兴趣内容反哺长视频,将“以长带短”和“以短带长”相结合,构建自己的社区生态。[5]旨在让用户在长视频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逐渐习惯在兴趣社区中进行相关IP的兴趣内容消费。
但与此同时,作为一种相对新兴的视频创作形式,Reaction视频仍然面临着一些发展限制,目前主要表现为版权问题和题材同质化。
1. 潜在的隐患:版权问题
依托于视频原创平台的Reaction视频能够较好地解决版权问题,但对于绝大多数独立的UGC而言,使用原始视频素材的合理性一直遭到质疑。
Reaction视频的支持者认为即便使用未经授权的视频作为素材也无妨,因为Reaction视频是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6]
反对者则认为视频内容暴露在Reaction视频中,在观看Reaction视频后,用户很可能不会再去观看原始视频,这无疑是对原始视频的分流,何况Reaction视频也能为其制作者带来商业利益。
这种纷争不止存在于Reaction视频制作者和原始视频版权方之间,Reaction视频的制作者之间也存在类似的矛盾。Fine Brothers试图注册React商标,开启“反应世界”计划,这一举措被视为对Reaction视频形式的垄断,频道因此损失了超过65000的用户,迫于压力,Fine Brothers在后来又宣布撤销了React商标。[7]
向原始视频的版权方获得制作Reaction视频的许可似乎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在版权方的审视下,Reaction视频中对原始素材的创作活力和自由度可能会被大大削减,也许会导致Reaction视频存在偏向性,变为纯粹的营销工具。
版权纠纷困境的解决有赖于版权方对Reaction视频的态度转变,同时需要Reaction视频制作者积极标注原视频来源,利用剪辑的方式避免使用完整的原视频素材,使得原视频仍具有可看性,维护原作权益。
2. 天然的缺陷:题材同质化
人们通过媒介进行交流与评价,一般被认为是需要深思熟虑的,应该尽可能客观地对作品进行分析与讨论。Reaction视频中创作者对原视频的反应则是即时的第一反应,甚至这种反应可能是大多数人都会做出的,因此Reaction视频也被指责为缺乏创造力的产物、“水视频”的绝佳方式。
创意公司Humour Me的创始人Dhruv Sachdeva认为,90%的Reaction视频都是糟糕的。[5]由于Reaction视频天然的特性,其被一些人视为现有热点内容的附庸,而不是充满创造力的新内容。
事实上,一些视频网站上的UGC内容选题的分布占比也显示出Reaction视频习惯于追逐流行趋势的特点。以4、5月份为例,《创造营2021》《青春有你3》《山河令》等作品的Reaction视频层出不穷,于是也导致了题材的同质化。
特别是由于各条Reaction视频对于原素材视频的选用往往也是差不多的,因此题材一旦同质化,内容的重复度就会比其他类型的视频更高。
在Reaction视频里,反应主体风趣的谈吐、夸张的表情、独到的点评都是加分项,但部分Reaction视频中过于浮夸、充满表演痕迹的反应则常常受人诟病。要想在众多Reaction视频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反应主体具备独特的个人风格,更需要发掘更多主题,规避版权风险,做到言之有物,能不断拓宽受众的视域。
参考链接:
1.罗伯特·考克尔.电影的形式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米克•巴尔.叙事学:叙事理论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https://interpreter.caiyunai.com/html/608d2b83a581e01c508019ad
4.https://www.complex.com/pigeons-and-planes/2018/01/youtube-music-reaction-videos-rise-science-understanding
5.大火的reaction如何影响视频社区生态?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6463503640465805&wfr=spider&for=pc
6.《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7.’Fine Bros’ YouTube Stars Lose 65,000 Subs — But Gain 23 Million Views Over ‘React’ Videos Trademark Buzz [Video].
8.https://interpreter.caiyunai.com/html/6088f4716279b815c1d83473
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
本文由 @全媒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