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故事#002|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支付战争
编辑导语:线上交易发展至当下已经愈趋成熟,便捷的支付系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并与人们的生活深度相融。而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作为人们最常使用的线上交易平台,其背后又经历了怎么样的发展历程?本文作者讲述了它们的产品故事,一起来看一下。
上一期讲了线上支付的祖师爷PayPal的故事,让我们沿着支付这条线讲回更贴近大家生活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
首先,先把时间调回至1999年。
彼时马云老师带着18位创始人一起,在杭州的公寓中创建了专注于国内批发贸易的中国交易市场(现称“1688”),到了2001年,阿里巴巴注册用户数超过100万人,2002年,阿里巴巴实现盈利。一直到2004年底,阿里巴巴上线5年后,我们今天的主角之一——支付宝才闪亮登场。一年后的2005年,腾讯推出了财付通,本文的另一个主角,支付宝相爱相杀的好兄弟。
一、第一回合:先发优势,致力创新
对于所有交易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建立信任,我把钱或者货物给了你,要如何保证你不会跑路呢?过去,面对面交易的时代,我能看见你的人,你的店铺,你的厂房,总归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可是当一切都搬到了线上,对方可能是一个远在海外的陌生人,你要如何信任他并购买他的产品呢?
为了建立网络购物的信任关系,支付宝诞生了。你不信任卖家,没关系,你购物商品的钱是先进到支付宝这个第三方平台上,直到你确认收货之后,钱才会到卖家手中,这样一来,你我都放心了。在电商平台这个天然需要交易的场景里,支付宝从服务淘宝网开始,渐渐将自己的版图扩展到其他的线上支付平台。
反观腾讯这边,财付通却一直不瘟不火。
就像是阿里一直想做社交一样,腾讯一直想做电商。2005年9月,腾讯上线了拍拍网,有了淘宝和支付宝这个最佳拍档走在在前面,作为支付工具的财付通是同拍拍网一起上线的。拍拍网早年为了同淘宝差异化,走的是C2C模式,即货物来自于个人卖家,是不是有点像现在的二手交易网站内味儿了。
但是,还是那句老话,市场环境没有准备好,你走的太超前哪怕现在看来是对的,但是在当时的那个时间点,你就是成不了。所以,在2014年3月,拍拍网被京东并购,2016年4月1日,拍拍网彻底下线。
这里想到我的一个朋友,秋招刚拿了拍拍网的offer,人还没转正,事业部就没了。财付通和拍拍网本身就是两个部门,所以幸运的是财付通留在了腾讯体系内,只是缺少了电商这个支付场景,财付通的发展更加举步维艰。当时的财付通一定没有想到,自己拿到的竟然是一个逆袭的剧本。
这之后,支付宝就像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好学生,一边靠自己强大的销售文化去BD各种大型平台,一边真真切切踏踏实实地改善着用户的线上支付体验。
不知道你是否还有印象,在2013年之前,如果你在网上付款,是会跳转到银行的页面,需要你一本正经地坐在电脑前,输入银行卡号插上银行U盾。
是支付宝创新了一种支付模式——快捷支付:由支付宝同银行签协议,客户同支付宝签协议,前台验证工作由支付宝负责,后台由银行负责结算,只要支付宝的验证通过,银行就放款,由此产生的风险由支付宝承担 。
这是安全性与便利性之间寻找平衡,微观角度,提升支付宝支付成功率;宏观角度,支付宝用商业的力量,在中国二百多家银行之间,做了一个事实上的小额借记系统,完成了银行与银行之间的连接(当然网联的出现与随之到来的断直连是后话了)。如果没有快捷支付的创新,现在的你虽然可以不用带钱包,但是需要随身带上银行的U盾哦。
2013年支付宝还有一个出圈的事情,就是推出了货币基金——余额宝 。彼时余额宝的年化利率高达7%,写到这里,我默默地打开了支付宝,现在只有年化2%了,摔!
要说这事呢,还是余额宝命好,上线不久刚好赶上了钱荒,才让它的利率收益一骑绝尘。
说到钱荒,一位当时的亲历者,分享了事件原委,还挺精彩的(我不对这个的真实性负责,大家也就当看一乐了)。
钱荒的起因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偶然事件,一家银行的债券交易员在做交易时,忘记切换日历了,导致要交割的时候,他的日历显示的是假期导致无法交割。
而银行作为上市公司,需要对这件事情对外进行公告,公告发出,市场上的解读就不受控制了,为什么没有按期交割,是不是银行杠杆太高,肯定是有问题。
于是乎,就像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样,事件开始渐渐不受控制,机构开始大规模地抛售未到期的票据,银行没有那么多的流动性接住这些提前抛售的票据。2013年6月20日,这个疯狂的一天,足以载入中国银行间市场史册。当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
而早前余额宝一直没有激起什么水花,在这个时候,命运的车轮急吼吼地向他驶来,对于银行来说别管利率高得多离谱,活下去最重要,而这也造就了任何货币基金都可能永远都无法复制的年化7%的高收益率。
二、第二回合:绝地反击,弯道超车
2010年6月,iPhone 4发布了,它极具颠覆型的交互体验,超越了过去人们对于手机只是一个接打电话工具的定位,这标志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手机开始作为人类器官的一个延伸,渐渐渗透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倾听时代的脚步声,并且当它经过时努力抓住它的衣角,渴望同他一起前进。而这一次赛跑中,胜出的是腾讯。
2011年,国民APP微信上线,2012年9月,短短一年的时间,微信的注册用户突破2亿,日活1亿。还记得刚刚提到阿里巴巴突破100万用户花了多久么?整整两年的时间。移动时代叠加病毒式传播,效率就是这么恐怖。而故事也来到了最精彩的一部分,财付通的逆袭之路。
财付通成功抱上了微信的大腿,那要如何走出走出自己的差异化呢?
众所周知,中国人超级爱钱,在中国的文化中,你给别人发红包,没有人会觉得收到了侮辱,如果你有这种困扰,可以考虑把钱转给我,让我来帮你分担这种困扰。甚至在广东,每年春节,都有讨利是的习俗,没结婚的可以问已经结婚的同事要红包,当然总有一些不自觉的同事谎称自己红包发完没有现金了。
于是乎,诶,我们何不在微信上发红包?
于是2014年春节前,红包功能上线了。不需要翻资料,我对这个时间点记忆犹新,因为我的一个好朋友完全不顾我考研失利的悲伤,天天在微信里要我给她发红包。
还记得我们在上一期PayPal的文章里说过什么么? 如果一个产品的核心功能可以鼓励用户邀请其他朋友成为用户,那么这个产品才能进行病毒式增长。
微信红包就是这样的一款产品,你不会自己给自己发红包,你需要发给你的朋友,并且完美的是这个行为还是自发的(也可能是被迫的)。而如果你需要发红包,或者将红包里的钱提现,你就需要绑定银行卡,微信支付几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支付宝几年的用户积累。
将这个优势进一步扩大的转折点是2015年春节,微信支付投标5300万元成为央视春晚的合作伙伴,这件事被马云老师称为偷袭珍珠港事件。那一年的春节,全家不管老少,都守在电视前疯狂的摇红包。而第二年,支付宝集五福的春晚合作的中标价格,是微信支付之前的五倍。
商场如战场,稍有不慎,你就错过了时间节点,就要花成倍的成本去弥补,更有不慎,甚至可能丢掉自己已有的阵地。
当然这里也没有说微信支付的产品经理更聪明的意思,大家本身的起点就不一样:支付宝出身于电商这片土壤,如何让让用户放心地花钱才是要紧事,而反观微信支付,在一个有强力先发优势的支付宝面前,必须走有差异化的打法,充分发挥平台的社交属性,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但对于像支付这样的双边市场,你仅仅赢得用户是远远不够的,用户需要消费场景,让他们愿意把钱放在这里。 支付宝从2004年开始做线上电商,到2014年,它已经做了10年,如果微信支付还是做线上的话,毫无胜算,聪明的是它将战场转移到了——线下 。
让我们来到2014年,Uber宣布进入中国市场,腾讯投资的滴滴和阿里投资的快的打得火热。
真怀念那个时光,出门打车四舍五入约等于免费。两大巨头疯狂烧钱,只为了在大家心里种下O2O这颗种子——online to offline——你的线下服务可以通过线上支付的方式进行购买。
这只是第一步,两家在同一起跑线上,没差太多。拉开差距的是第二步,微信支付的开放生态。
这一招有点像已有iOS系统的手机市场里Android系统的打法,已有滴滴打车的打车市场里高德打车的打法。微信支付在生态里引入了过去做收银系统、POS机的服务商,由他们来拓展商户,这比你一家家去销售快了不知多少。这也是为什么,好像突然一下子,哪里都可以使用微信支付了。
三、第三回合:大家依旧在路上
2018年支付宝推出刷脸支付,为的就是既然用户微信使用习惯已经无法改变,那干脆不给你机会掏出手机。竞争对手的强大,故事才会有趣,不论是微信支付还是支付宝,他们依旧都在路上。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回看这一切都是我们切身经历过的历史。工业革命之前的人们,几千年来生活都没什么改变,而我辈在短短不到二十多年的时光里,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就见证了如此之多不同的体验。
在写PayPal这篇文章时,就很感慨早在1999年上线的PayPal的活跃用户数是3.77亿,而根据公开资料支付宝的年活跃用户有10亿+,还有比这更让人感动的事情么?
在20年前我们跟硅谷的差距,还是5-10年的差距,而现在,中国的互联网产品已经可以做到行业标杆了。2021年的今天,中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支付系统,你可以只带一部手机,就去中国的任何地方,这是我们的骄傲。
用《兄弟连》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我很骄傲能够参与其中,有时候它会使我哭泣 。
注:所有客观数据信息均来自于公开资料。
本文由@加一时刻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