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心法:大道至简,产品也需要做“减法”
能从纷繁复杂的需求池中删减,找到最有价值的需求,在正确的时间去做正确的事儿,才称得上是产品老司机。
“需求减法”——产品需求设计中的大道至简
行业内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2015年微信摇一摇正式上线后,短时间内给用户增长带来爆发式的效果。因为那时候微信还有几个对手存在,比如米聊,陌陌,飞信等。
有天晚上Pony 发邮件给张小龙,大体内容是我是不是应该在摇一摇功能上增加一些功能,构建护城河以免被友商给copy 超越了。
龙哥回信说,摇一摇我们已经做到极致了,他们只要增加任何一个功能,都是额外多的,不仅不会影响我们反而让用户更喜欢我们的摇一摇。
上面这则故事的结果呢(微信依靠摇一摇实现了移动社交帝国的建立),证明了当减法做到极致也能制胜天下。
为什么需要减法,功能实现不是越多越好么?
龙哥的克制,真的很厉害,维持产品初心,实现最核心的市场功能需求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现在每日给微信提修改意见,增加功能的留言帖子都是成千上万条,作为微信的产品经理如何处理的,唯有从产品出发,克制功能以用户为中心放得安心。
功能是不是越多越好,尤其在做C端产品时,可能是在作死的路上努力奔跑。
当时米聊和微信针对市场的时候,米聊新增了一个功能,发图可以编辑绘画的功能。当时移动QQ,就实时跟进了此项功能,在之后1个月左右就发布了类似的功能。
当时微信产品内部也做了一次讨论,是同时跟进还是继续发力语音功能。他们调研发现,用户在沟通过程中发送图片时,需要编辑绘画的可能性很小,同时在移动端处理效果也不是那么好,同时增加了沟通的操作成本,也没有给沟通带来极大的改善。
最终微信没有跟进此项功能,同时继续研发语音发送功能,最终实现了语音在同等质量下,流量使用量最小,服务端传送更稳定。使之在以后的社交语音沟通方式中领先一步。
再说一个例子,360的安全产品中的“一键”系列功能。360的产品除了以免费打开了市场,更以一系列小白操作稳固了市场地位。杀毒和系统安全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都是?的存在(非IT业),他们不关心也不需要知道,到底怎么杀毒,怎么保护,怎么清理。他们只关心点哪里,可以搞定(所以用户都这样,懒是人类前行的一大动力)。
所以360产品中包含了很多一键功能,一键查杀,一键清理,一键复原等等。当然这里为360作恶也埋下了伏笔,一键安装对于小白用户非常不友好。因为一拖N式安装,现在基本上是所有客户端软件标配功能了。
对于用户不是功能越多越好,不要问他,而是要看怎么用。问他就是我都要,从自己的产品定位去研究用户最真实的需求,你会发现,大多的时候用户要那么多,只是贪婪的天性作怪。你提供了皇宫,他用的只是一张床。
如何做?作为产品,减法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将产品本质定位与用户行为研究出发,得出用户的最短关键路径。
最短关键路线,才是减法的执行法则。最短关键路线,“最短”,“关键”2个词就是核心。
如何确定最短关键路线,从功能和数据研究出发,将用户需要的功能,放到用户唾手可得的位置。比如PDD为什么没用购物车功能(原因有很多),PDD最初依靠拼团快速发展会员,一个商品以超低的价格展示,一人开团后再拉1人即可实现拼团成功。
核心路径是什么?进入目标商品页,发起拼团,支付拉人(机器人成团),成功。如果增加购物车,会怎么样?多出一个购物车环节,同时降低拉新频率。
那是不是可以更快成团?出现了已开团的团长列表,不用发起拼团,直接参团即可拼团操作,无需等待。同时为了减少用户选择困难,最多只展示10个已开团团长信息,加速用户决策过程。
数据分析关键路径,比如微信手机端,一开始的时候聊天对话框底部,是没有放表情包入口的。但是产品团队在大量数据行为分析后发现,文字,语音,表情三者的需求等级是一样的。于是就将表情包入口和语音,文字放入一个等级,达成了现在的底部布局样式。
这也是为什么支付宝和微信一些地方九宫格入口功能不断变动的原因。因为离用户近,所以对用户影响更大。一旦发现功能没有给产品带来数据提升,或者说用户点击率低,就需要调整切换。
所以只有掌握和提炼了某些需求的关键路径,然后最大化的简化路径。这样就让用户无感知的用的爽,一旦使用其他的产品后,就能加深对产品的喜爱。这种优化就如春风拂面,看不见但是感受的到。
找找你身边的春风式产品功能,一起交流学习。
工作中如何落地
我一直强调一个事实,所有的方法论只有结合自身工作环境中去使用才有价值,也是学习或前进的方向。
产品经理群体是一个很容易出“赵括”人物,因为产品从互联网吸取大量零碎知识,这些知识很多都是点点组合,无法成面更不会构建体系,加上自媒体的盛行,导致刚入行没几年的萌新们出现了自我崇拜的错觉。没有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历练,不要自我陶醉那些容易上头的事情。
新产品
一个正常的完整产品需求流程,一般来说是一个新增后减,再调整的过程。这里不涉及到办公流程,只说思路,在产品立项之后,首先要思考产品的核心功能和目的,然后将所有可以涉及的功能全部列出,并对比友商或目标竞品,竟可能思维风暴所有功能。
其次,规划第一期产品功能,比如微信早期的功能,就是社交IM,提供好友和语音聊天为主的APP,没有摇一摇,没有红包,没有公众号等等。从N多的功能中,简化出核心功能闭环。
淘宝上线时的功能,UI界面就不说了,比较多年之前。支付当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国内的信用卡普及率太低,银行卡支付超级麻烦,才有了后来的支付宝,但是这不影响淘宝早期上线。简化其实产品上线的关键的一步,2个原则一是产品初心(印证过的需求),二是功能最简化闭环流程。 只要达到这2个原则,理论上产品就可以上线推广,后面的交给市场来优化。
调整迭代过程,只要产品没有死亡,迭代不至。在核心功能上线后,不断尝试迭代功能提供产品市场份额,实现用户存留目的。
功能迭代
在大多数的产品工作中,我们做的是优化迭代现有产品,实现功能优化,市场拓展,或者变现能力更强等等方向。
我们如何优化迭代,不断的堆砌功能,我感觉友商A这个功能不错借来用用,B那个也还好,学习学习。最终的结果就是失败的产品名单上多了一条记录。
QQ音乐有段时间发展遭遇瓶颈,市场份额几乎不动,QQ音乐的产品团队就开始尝试了不同的办法没有太大起色,于是开始分析行为数据,发现好多用户进入界面后,开始不停的切换点击歌曲类目等等筛选项,发现他们几乎没有太明确的听歌取向。
于是他们又尝试的添加了一个随便听听功能(现在的猜你喜欢),结果这个功能上线后,转化了大量用户以及APP的存留时间。这步操作的核心是简化了部分用户的听歌流程,打开应用,随便听听就随便听听了~~
一个很小的简化和优化可能就会巨大的市场变化。这就是极致减法的产品优化思路。
有时候大道至简,可能真的这样。
作者:闲聊产品;公众号:chatpm 闲聊产品
本文由 @闲聊产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