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创业了,第一步到底是什么?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虽然也看过很多创业的经验教训,也知道创业的时候有诸多陷阱,但是当真正决定创业的时候,反而会心生疑问:创业的第一步,是找投资?搭建团队?还是注册公司?而真正需要做的,却常常被我们忽视:

要创业了,第一步到底是什么?

创业的第一步是:先完善好自己的点子。

在很久以前,我就写过一个关于点子的文章《我有个能改变世界的 APP 点子,怎么实现?》

那是第一次发现有很多人共鸣,也陆续开始写各种关于互联网和产品的答案。

不过时过境迁,如今已是近两年半过去了。我从做产品和创业的经历里,有了更细致的思考。看当时的答案,觉得讲得较为直接粗暴,现在想重新捋一捋,给大家提供一些针对“点子”更完整的考量方法。

是为前言。

1. “点子”到底是什么概念?

1.1 点子到真正投入市场运作的项目,还有一万步要走

我自己出的一本产品经理方法论的书,名字就叫“从点子到产品”。我是期望形成这样的印象:点子和产品本身,中间有很远的路要走。不仅要有大量的方案设计、功能探讨、研发测试,还要有产品模型、商业模式、目标用户的设定等等。

但到产品出来,也仍然不是结束,有的团队真的比较天真,卯着劲儿三个月把产品做完了,扔到应用市场上,或者发几条朋友圈微博,然后天天在办公室里抽烟焦虑。“这么好的产品怎么没人用呢?”这是压根都不理解产品运营、市场推广的情景。

因此创业的第一步,不光是要想出一句话的点子来,还要把要做的一百件事情都想明白。这样点子才真的有可行性。

1.2 点子不能申请专利

为什么一个点子并不能申请专利?因为如果国家保护这种创造性的想法的话,全国目前最富有的人不是企业家,而是科幻小说家。

实际接触过专利的同学都知道,技术实现方案才能申请专利。还有的同学藏着掖着不愿意跟投资人讲,说要对点子进行保密,我觉得还是省省吧。现在百度、阿里、腾讯的产品和他们的运作方式,像产品功能、用户体验、规章制度、协作流程、运营方法等等,都是公开的,你就能照着做出一个来吗?如何经营公司、把握用户、让机器运转起来,才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Fenng 曾经简单粗暴地讽刺过只有点子的人:

薯条卖得好,就是麦当劳。天下点子有难易乎?

1.3 很多人的点子只是粗浅的模仿

以下的这些案例真的不是夸张,是我自己或朋友亲身经历到的:

  • 朋友 A 说,音乐培训行业 + 社交,肯定能火。让所有音乐老师、乐器卖家、音乐爱好者和学音乐的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圈。
  • 朋友 B 说,图书行业 + 社交,肯定能火。让所有出版社、书店、文艺青年,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圈。
  • 朋友 C 说,校园快递/外卖 + 社交,肯定能火。让所有校园兼职送快递/外卖的学生和收快递/外卖的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圈。
  • 朋友 D 说,便利店 + 社交……
  • 朋友 E 说,医疗 + 社交……

看似很新潮的方向,究其根本,无非都是塞进去私信、评论、IM,做点社区、问答、直播。从真正意义上的点子看,都是粗浅的模仿而已。(当然并不是说凡粗浅模仿的点子都不对,而是大多数人想到这个点子就容易高潮,认为这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走遍天下都不怕。)

这样的例子在“共享经济”这个什么都能装的筐里,最是明显。朱啸虎曾经说过,甚至有创业者堵他的办公室门口想劝他投共享雨伞。

敢把图书馆硬说成全球首家共享书店的,也真是把脸皮都不当回事儿了。

要创业了,第一步到底是什么?

2. 什么才是完整的点子?

2.1 创业项目模型

接下来就是我这个回答想说的重点了:点子也有不同的层次、点子也分完整不完整。

我是在“在行”上见过了许多创业者,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许多朋友对点子的认知比较简单,同时也把处于不同层面的点子,当成是核心的基础。

这是我自己总结的创业层次模型。要想创业,这些层面的方案,自下而上要做考量。

要创业了,第一步到底是什么?

这里说得比较抽象,那换种更容易理解的说法,这个模型每个层次的目的是这样的:

要创业了,第一步到底是什么?

这个层次未必是完美对应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层次关系也未必是完全自下而上的(比如有时业务导向的产品,产品功能是为运营服务的),不过已经能够描述大多情况下公司从点子到最终结果,要经历的路径了。

一般作为“点子”来说,底下三层才是创业时最先要捋清楚的。而大部分的点子,确实也是在这几个层面。我们在前期“闷头想”的途中,这三层是务必要先搞明白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BP 里也都是对这三层重点着墨的。

下面举几个例子,也都是我亲身接触到的。

2.2 陪游的项目

我之前设想过这样的一个旅游项目,当然现在也已经有几家在做类似的事情了。

战略层:

这个项目的场景是,有些相对有个性需求的用户,比如年轻人,在去陌生的地方旅行时,希望有些不太一样的体验。众所周知现在国内旅游景点相当雷同,都是充斥着义乌小商品和铁板鱿鱼,公园看起来也差别不大。怎么去体验到当地人最有特色的生活环节,这是一个主要的需求,也是要解决的问题。

产品模型层:

供给方面:在当地招募一批有想法也爱玩的年轻人,让他们整合出一些碎片化的旅游体验(而不是像旅行团那样几天几夜都完全安排),小到半小时,大到半天,可以去一些特定的场馆、餐厅,参与一些特殊的文化体验、体育活动。分为陪游和无陪游两种。陪游的比如,在巴黎街头摄影留念;无陪游的比如,日本深夜食堂初体验。

需求方面:针对年轻的游客,比较爱自由的、从来不跟团的,在生活品质上有一定要求的,在消费上也不会太拮据吝啬的。

供给需求的平衡:游客为个性化的这些碎片体验服务支付费用,免费场所的体验服务支付给陪游费用,收费的体验服务支付给商家。

商业模式层:

平台赚取信息撮合、体验包装的差价,也就是抽成。

现在看来,有些想法相对比较不成熟。但即使不是一整套马上可以执行的方案,至少算得上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点子”了。

要创业了,第一步到底是什么?

2.3 共享游戏的点子

有个朋友跟我描述过这样一个点子:

现在每个主机游戏的玩家,游戏盘、游戏碟、游戏卡大都是会流动性的,因为游戏玩过了很多就再出售给别人,这样不会浪费。
因此,可以做一个共享游戏的平台,给这些玩家用。大家来这上面卖自己的游戏,以及买别人的二手游戏。

这是他的核心想法。基于这个,他跟我又描述了一个想法:

我觉得可以用积分的形式,来约束大家。我卖的游戏直接赚取积分,积分多了就可以买别人的游戏。就跟其他产品的积分商城一样。

接着,他又做了补充:

朋友圈是个好地方。我想做一些好的朋友圈分享功能,来激发大家的熟人关系里的类似需求。

他甚至还画了一个相对很完整的产品功能的逻辑导图,密密麻麻的。

在他看起来,或者在很多人眼里,这已经是个完整的点子了吧?虽然称不上是可操作的方案,但作为点子它没什么问题吧?

问题还是很多的。

我们总结上面的几项中心思想:

  • 是针对主机游戏的玩家;
  • 大家在平台上买卖二手游戏;
  • 积分的形式作为交易货币;
  • 朋友圈作为主要传播渠道。

看起来也没啥,我们放到模型里去。

要创业了,第一步到底是什么?

战略层是有描述了,但是:

  • 从产品模型上来说,这个平台的价值在哪里?只是做信息撮合吗?跟闲鱼的区别?跟 58 同城的区别?跟淘宝的区别?用户能够用大平台解决问题,为什么要用你的平台?
  • 商业模式上,怎么赚钱?
  • 朋友圈传播只是渠道而已,不构成产品的核心价值。谁还不能朋友圈传播呢?
  • 积分这种功能价值何在?用户为什么不卖成钱,退而求其次想要换成积分?用户为什么要减少自己的收益?

这还只是在最基本的产品点子上来说,如果再往如何获取流量、如何用户运营看,更是有无穷的难点和没想清楚的地方。

2.4 可回收垃圾的点子

还有个朋友,她对点子的描述是:

现在塑料瓶、玻璃瓶、各种饮料包装、快递包装等等,这些可回收的垃圾,非常不环保,也很浪费。我想在人群集中的地方,设立一些回收站点,可以支付一定的费用给用户,以及给他们环保上的一些激励。这件事做成,还是很有商业价值的,也很有社会意义。

她的补充是:

比较集中的地方,我们最开始关注的还是校园。一方面校园的人群非常密集,另一方面学生的环保意识可能比较强。

还有一个补充,几乎跟刚才说的朋友如出一辙:

我们可以先不给用户钱,给他一定的积分。到时候用积分去换取各种商品。这些商品我们可以跟商家谈。

她的中心思想是:

  • 可回收的垃圾既有商业价值,又有社会意义;
  • 校园是个靠谱的场景;
  • 积分是吸引用户的手段。

同样的,放到模型里去看:

要创业了,第一步到底是什么?

这个看起来是更加一塌糊涂,没想清楚的例子:

  • 目标用户到底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环保?这两类用户的需求完全不一样。即便是有人同时有两种需求,在这两个需求上他们的问题也完全不同。
  • 产品模型上,从供需匹配的角度看,用户为了收集和投递这些可回收的东西,要花费的时间精力,是否能跟最终的收益成正比?这点非常存疑,大学生出去发传单的收益可能都多出几倍。
  • 商业模式里,单价如此之低(几分钱到几毛钱),即使量非常大,能产生的商业价值有多少?
  • 跟共享游戏同样的道理,作为积分,它的意义在哪里?
  • 校园只是设想了一个场景,也代表不了什么。

当然,这些是作为商业项目来看的,公益项目就完全另说了。

2.5 确保点子的完整性

举了这几个例子,可能就更清晰了。完整的点子意味着产品模型和商业模式已经心里有数,而在动工之前,上几层的大概方案也都应该有板有眼了。

很多人,比如题主,说“我有了个点子了,我该怎么弄呢?” 实际上有的还只是最底层的模糊看法。甚至有很多人的点子还是在市场层面、运营层面的一些小想法(比如积分),把这些理解成点子,那就无怪乎后来做的产品奇奇怪怪、没有重心、也没有用户。

这就好像产品经理都很熟悉的用户体验的五层模型,如果底层的逻辑没考虑清楚,只关注上层的光鲜亮丽,那就是空中楼阁了。除了跟朋友炫耀,并没有卵用。

要始终记得,我们创业项目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是为用户解决问题的。解决的根本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就是产品模型;怎么让盈亏平衡,而不是变成纯粹的烧钱做公益,这是商业模式。这些做得足够好,项目才有可能推动下去。否则,再怎么推都没有用。

对于这个事情的验证,大家完全可以随便找一个成熟互联网公司的高阶产品经理或者运营,让他们把自己产品在这个模型里的内容填写一下。每个人都肯定能填得非常清楚。

而你找那些创业大街、创业咖啡厅、创业车库、创业培训班里的项目,让他们的创始人填一填这个模型,我估计保守估计也有一多半根本写不出来。他们能写的还是零散的点,以及那种有琳琅满目功能的产品脑图和未来愿景。

3. 怎么完善自己的点子?

这里就把我在自己书里写的内容展开,简要说一下怎么完善点子。

3.1 先想清楚用户是谁

用户是谁非常重要。很多人想点子只是觉得,“我的产品设想的体验,比原来的好”然后就推理出来“用户没道理不用啊”。

说实话,只是做出“产品优化”离真正能把所有用户都吸引过来,差别还远着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是一个搜索引擎技术的奇才,你自己开发了一个搜索产品,准确率比百度都高,我们说个夸张的,准确率高出整整 20%!那么是不是你的产品上线,第二天百度用户就全部转移,百度当场倒闭,大家叫好?

显然不是啊。用户要转移,是有巨大的成本的,尤其是对于巨头平台所拥有的那些用户,百度提供的不仅仅是“搜索准确率”这么一个保障,还有大量的其它功能在。除非你在各方面做得都比百度好,那这样的成本不亚于重新做一个百度规模的公司。

因此要判断清楚用户是意义重大的。关键点在于:

  • 用户是谁?是什么样的属性?
  • 用户有多少?

而这两点就衍生出来更多:

  • 用户现在是怎么解决你准备解决的问题的?
  • 用户要转移到你的平台上,要花费多少成本?
  • 用户愿意在这件事上花多少钱?
  • ……

不要只看事,不看人。最后任何商业项目,钱都是用户口袋里出的。用户都不知道在哪里,那后面几步的问题就更想不清楚了。

3.2 产品模型的搭建

要创业了,第一步到底是什么?

我在书里用的是这种九宫格的检验矩阵。这是针对电商、O2O 这种与传统行业结合的市场会比较有效果的。

在做判断的时候,刚刚提到了用户,用户是基础,除了用户,还要看供给、需求以及供需发生的场景。像前面提到的,如果成本太高、收益太低,那么需求就会极小,用户就不会用产品;如果供给上看,收益太低,同样的,这个模式也跑不通。

只要懂得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能简单画一画需求曲线、供给曲线,也就知道产品逻辑上的合理性了。比如看滴滴快车的市场,司机能够接受多少钱的收入,就代表会有多少司机在平台上跑单,用户愿意付出多少打车费,就代表有多少用户在平台上叫车。这两个价格做不好匹配,订单价格的供需就无法均衡,订单量就会直线下降。

除了这种检验模型,也可以用任意的模型来考察自己的点子,在运转上是不是真的合理。不要像想小说情节、电视剧情节一样,那是上帝视角,让角色怎么做就怎么做;要想成是真正生活的环境里,自己在此情此景下,会不会真的用这个产品。

太多创业者会有盲目的自信。就像前面提到的可回收垃圾项目的朋友一直强调说,又环保又能有得赚的情况下,用户为什么不会做呢?我反驳她时说,有的赚这件事,大家去做兼职比你这个赚得多;环保的话,大家去参加别的活动说不定还更有效果。你这两件事都没有太大吸引力,结合到一起怎么就会有吸引力了呢?

3.3 商业模式的确定

说到底,做任何产品和服务,还是都要赚钱。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有流量、有用户就可以再考虑圈钱的时代了,道理很简单:流量和用户都在 BAT 和第二梯队的大佬手里了,而且越来越集中,突破的机会非常渺茫。

赚钱的形式看似多种多样,但本质上主流的就三种:

  • 广告
  • 抽成
  • 增值服务

到底赚钱的点在哪里,这是第一需要考虑的问题。接下来至少还要考虑几个问题:

  • 用户愿意掏多少钱?
  • 多少用户愿意掏钱?
  • 收益能否支撑公司正常运转的支出?

这个也许在前期不太容易分析得太具体,不过模糊的判断还是做得出的。一个做几毛钱客单价生意的项目,跟一个做几百块客单价生意的项目,商业价值自然完全不同。

3.4 团队的评估

这是最残酷的一个步骤。因为许多创业者在创业的时候,会默认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可事实情况一般是,想得容易、做得太难。科学家能分析原子模型、能做动力分析、能设计火箭,但他们不是工程师仍然造不出来。

在做了上述的各项分析之后,再回过头来,就要看一件事了:我能不能行?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偏偏是我?

比如:

  • 我是否了解行业?
  • 在核心竞争力上,我是否有优势?
  • 相较别的创业团队,我是否能做得更好?
  • 如果巨头也来做,我是否还有优势?
  • 我能不能理清楚产品、业务、运营、市场这些事情?
  • 我理不清楚,我有没有能力找到对应的人来做这些事情?
  • ……

有时看到一些外行组成的草根团队,的确有些心疼。因为我见过同样的团队也在做,他们是 BAT 背景的产品经理和工程师,有多年管理经验的创始人,也有行业内的专家。从整个世界运转的逻辑来看,后者获胜简直是毋庸置疑的天理。

所以,真的要起步,先真正认清自己、看清对手再说。

3.5 开始行动

等我说的这么多内容你都看得进去了、都真的搞清楚了,下一步就可以把你想清楚的所有内容写成 BP 了。尝试着发给一些投资人(他们的联系方式大都会公开),然后碰碰运气。对于有经验的创业者,也许已经有做投资的熟人了。

如果全部石沉大海,那么就证明也许你背景太差,或者也许你点子太糟糕。

仍然要孤注一掷试试这个点子,建议是:

  • 不要随便辞职创业
  • 不要太看重勤奋、创意、机智这些才能,多关注脚踏实地的专业技能
  • 先从最小成本的尝试开始(要做相亲平台?先拉个单身微信群试试
  • 不要拿家里钱和自己钱创业
  • 不要在团队没有一个称得上是内行的时候就启动项目
  • 切忌过分自信
  • 听从互联网从业者的建议,而不是身边朋友的建议

#专栏作家#

刘飞,微信公众号:刘言飞语,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畅销书《从点子到产品》作者,前锤子科技产品经理,点我达产品专家。知乎产品经理领域最佳回答者之一。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随意打赏

创业到底有多难为什么要创业创业的第一步创业找项目创业第一步什么是创业怎么创业新疆创业我要创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